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李世民亲封的太子 却死在夺权的路上

他是李世民亲封的太子 却死在夺权的路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58 更新时间:2023/12/16 3:02:22

魏征跟随上司跳槽,一同加入瓦岗寨,成了李密的幕僚,在被王世充打败后,投靠李渊,但是瓦岗军中的李绩,依然掌握着,相当雄厚的实力,于是魏征自荐,说降李绩。李绩,原名叫徐世绩,山东贵族出身,喜欢军事,十七岁就跟着翟让出来闯天下,被魏征说服后,将所有土地兵力,以下属的名义,交给李密,自己则北上,援助李神通,此后被窦建德打败,随同魏征,成为俘虏。在李世民打败窦建德之后,魏征成为太子的老师,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却陷入宫廷争斗,玄武门之变爆发后,魏征凭借人望,获得幸免,并为李世民效力。

网络配图

此后,作为一代明君的点缀,魏征成为唐朝最有名的直谏之臣,而皇帝李世民,对于进谏,也只有对魏征网开一面,甚至给了极高的评价,和最隆重的待遇,在其死后,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三位。

魏征是完美的,即使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记得这个说话直接的老头,但是,在史书上,魏征去世的几个月后,唐太宗就对他有了新的看法,甚至将亲自制作的墓碑,也给推倒了。

事件的起因,还是宫廷内斗,这次出事的是李世民的大儿子,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出生于公元619年,正是李渊率领突击队打入长安,逼迫杨侑禅让,建立唐朝的第二年,承乾这个名字,是老爷子李渊给取的,原因出乎意料的简单,因为他出生的地方,在太极宫的承乾殿。

当时的李世民正在四处征战,是李渊的第一战将,既然要倚靠人家,给他儿子的赏赐肯定不会少,武德三年,封李承乾为恒山王;武德七年,为中山王。

李世民作为父亲,也很关心儿子的教育问题,到了五岁那年,给他请了俩重量级老教授:陆德明与孔颖达。

陆德明,原本应该叫陆元朗,字德明,是南朝名气很大的学者,涉及的领域很宽泛,流传下来的作品,以研究《周易》为主;

孔颖达,是孔子的后代,儒学大师,作品中以《五经正义》最为有名,这是一本融合了《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左传》的伟大著作。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为李唐帝国新的主宰,同年,立李承乾为太子,年仅七岁。

成为储君之后,老爹李世民对儿子的培养,还是很上心的:

学习,请了当时最著名的太子老师,李纲。

李纲,原来名字叫李瑗,河北人,能成为太子老师,肯定是个大学问家,书读的好,属于有点古板的老学究。

在《后汉书》里,有一个李纲传记,讲的是一个东汉的御史,敢于正面对抗宦官,被贬职后,还诱降了一支起义军,属于文武全才,李瑗非常羡慕,就改成了他的名字。

李纲的三个学生,分别是杨勇、李建成,还有李承乾,巧合的是,这仨,最后一个也没当成皇帝。除了学习,李承乾在老爹的安排下,看望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在李世民出巡地方时,坐镇东宫,成为临时CEO,主要就是感受下,作为领导的滋味。这些,刚开始都很和谐,后来怎么就出问题了呢?首先,李承乾身子板差,三天两头生病,不知道什么原因,李世民的几个儿子,都没有从军的经历,身体呢,都不够健康。李承乾的体质,特别严重,在年少的时候,生过两场大病,分别是贞观五年和贞观七年,甚至在贞观十三年,脚不行,成了瘸子。

网络配图

古人是很注重形象的,在史册的记载中,只要男人长的好看,经常会加一句赞美的话,生的小孩,如果长的丑,连父母也不待见他,这次感染足疾的经历,对李承乾的打击,很大,自信心没了。

本来已经够郁闷了,都不想见人,李世民也不懂儿子想法,心理健康这门学科,还早着呢,但是毕竟是太子,品行不能坏,于是找了十七八个大臣,什么于志宁、孔颖达、房玄龄、魏征等等,教太子做人。

这些都是大唐开国的顶梁柱,辈分很高,管教李承乾,就跟教训孙子似的,你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

斗蛐蛐?不行,不行,玩物会丧志的;

想出去旅游?你疯了吧,太子应该以天下为己任;

空虚寂寞冷?天哪,那是昏君才有的想法,好好读书,女人,都会有的;

贞观九年,李承乾十六岁,就结婚了,身为皇帝的儿子,结婚普遍要早,多给家族留几个儿子,还是很有必要的,太子妃是秘书丞苏亶的长女。

解决了女人问题,李承乾依旧很寂寞,因为自卑,太子变的内向,心事没人叙说啊,怎么办呢,找来找去,找到了身边,一个叫称心的皇宫乐队成员,史书记载“美姿容,善歌舞”。

这个称心,是李承乾的第一个知音,关系好的不行,史学家的描述是“男宠”,总之,对于精力旺盛的李世民来说,这种行为是不理解也是不允许的:他正在朝历史最佳,大踏步迈进,身为长子的太子,被爆出这种丑闻,不是给自己抹黑么?

结局是李世民下令,把这个称心给杀了。

当然,太子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完美,这些算是李承乾身上的小毛病,只要皇权加身,良臣辅助,都不是问题,真正让李世民担心的,是李承乾没了锐气。在很多史书典籍上记载,相比太子,李世民更宠爱李泰。李泰是长孙皇后生的次子,按照祖制,拥有第二顺位的继承权,在皇帝的所有儿子中,一般只有太子才可以留在京师,其他人赐爵后,给块地,都搬到外地去了,李世民的儿子也一样,除了李泰。李泰是魏王,不仅赏赐最多,特权也是最大,在洛阳,有俩个景点在当时很有名,叫魏王池和魏王提,占地几百亩,就是李世民赏给李泰的,白居易有首诗《魏王堤》,讲的就是那里:

网络配图

花寒懒发鸟慵啼,

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

柳条无力魏王堤。

如果只是宠爱,李承乾也没什么好怕的,毕竟那只是个人的喜好,以唐太宗的英明,不会影响政治上的判断,关键是,这个李泰还特别有才华,拥有一座文学馆,主编了大型地理书《括地志》。

据说现在保留下来的,还有13万字,讲的是唐朝的358个州历史和神话传说。

李泰虽然是个胖子,但是文化底子好,而且得到皇帝宠爱,李承乾呢,自卑,皇帝更是放任自流,不管了。

虽然贵为太子,但是李承乾满满的全是危机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时间一长,就容易走极端。

天下父母心,其实,李世民对这个大儿子,灌注了最多的心血。

贞观十七年,魏征去世前,在床榻上,李世民就向魏征表示:太子虽然有缺点,但不会随便废立。

但太子是不会知道老爹内心想法的。

走到死胡同的李承乾,开始学习老爹的成功经验,准备政变,首先第一步,就是刺杀竞争对手;第二步,胁迫唐太宗李世民,承认自己的地位,禅让皇位。

结果很明显,我们看过历史了么,都知道最终的结局,但是过程,还是比较戏剧化的。

李承乾的篡位行动,是需要同伙的,他也找了不少人,包括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这些人,在李世民手下,是没有升职加薪机会的,于是就把宝压在了太子身上。

前面说的魏征墓碑被推倒,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涉嫌参与太子谋反案的其中两名大臣侯君集和杜正伦,正是魏征极力向李世民推荐的。

谋反行动失败的原因,和这些人并没关系,事情出在太子用人上,确切的说,是太子府上的一个卫士身上。

玄武门的不良影响,导致一旦皇子不得志,就打算武力暴动,在李承乾之前,第一个动手的,是李世民的另一个儿子李祐。

李祐的出生,就是个悲剧,还记得在李渊起义前,李建成和李元吉从山西逃了出来,李渊的小儿子李智云,却没能离开太原,被隋朝官军所杀。

那个率领隋朝官军,进攻太原府,擒杀李智云的,就是李祐的外公阴世师,在长安,城破后,阴世师被杀,家人除了小儿子阴弘智和女儿阴月娥之外,全部被杀。后来,李世民南征北战,为了鼓励李世民做好工作,李渊把阴月娥赏赐给了他,十月怀胎之后,有了李祐,并被封为齐王,统辖五个州的军事、担任齐州刺史,在贞观十七年,李祐率兵叛乱,被时任兵部尚书的李绩镇压。本来这只是一个插曲,跟李承乾关系不大,史书上只记载,太子调侃李祐,地盘离京师太远,叛乱成功率上,自己要高的多。但是在审讯李祐同党时发现,齐王组建过一支敢死队,在突击审讯这支敢死队名单时,出现了一个意外的名字:纥干承基。

网络配图

纥干承基是太子府的人,担任太子府卫士,牵涉到谋反,这是大罪,办案的官吏,也不敢怠慢,立即把纥干承基给抓起来,审讯

在监狱里,那些逼供的手段,都是照着人体的弱点去的,哪里最疼,去哪里,大部分人都忍受不了,几个回合下来,纥干承基把知道的、不知道的,全给招了,包括太子的行动计划。

得到这条意外的情报,当差的也不知道怎么办,就一层层上报给了皇帝李世民。

第二天,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绩、大理卿孙伏伽、中书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等全部到齐,一场高级别的审判后,李承乾被贬为庶民,流放黔州,其他参与人员全部处死。

太子死了,次子李泰是不是有希望了呢?答案显然不是,在长孙无忌等人的建议下,李世民立第九个儿子李治,为新一任的皇帝,他就是唐高宗。

而历史上,对于李世民选择李治,很多人认为是不明智的,因为在唐高宗李治的统治结束后,唐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皇帝,武则天。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揭秘李世民为何爱上嫁过5次的“半老徐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历史上迷倒君主的MM不计其数,然而,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却还能让美女成群的君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寥若辰星、屈指可数。萧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一举摘下了历史上最抢手女人的桂冠。网络配图萧皇后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至于说她美到什么程度,语言可能根本无法描述,从她年近五十仍让李世民看得丢

  • 李世民那么花心为何冷落武则天12年?从来不碰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历史中记载武则天与李世民同居12年,但却一个子嗣都没有,有人说李世民根本就不打算重用武则天,采取了避孕措施,但为何从来不碰武则天呢?下面小编带你看。网络配图“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

  • 李世民为何要重用昔日仇人魏徵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魏徵在太子李建成手下时,多次劝告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在李世民手下时,更表现得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成为群臣的楷模。这很有点现代职场精英风范,在哪个公司效力,就尽心尽力为那个公司努力工作。 魏徵六次跳槽的另类忠臣人生 说到魏徵,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也是唐太宗

  • 揭秘:李世民为什么忍痛要杀光所有亲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

    要说李世民夺皇位杀了太子李建成就行了,为何连李元吉也不放过呢,毕竟也是自己的兄弟呀!可事情的关键就在于被杀的这两人自认是兄弟,可他们并不把李世民当兄弟。为何呢?毫不夸张地说,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级的太子党党员了。从始至终他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拥护着李建成。唐皇李渊与老婆窦氏一共生育了四个儿子,分别是

  • 李世民遭突厥暗杀之谜:突厥刺杀李世民行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遭突厥暗杀之谜

    众所周知,由于东罗马帝国(395—1453)的衰落,当时西方变得支离破碎。而唐帝国尤其是贞观时期的大唐,雄踞东方,傲视万邦。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各国使节民商云集,空前强盛繁华。据唐“鸿胪寺”(外交及军事情报机关)粗略统计,贞观年间,来自国外的“侨民”,尤其是中亚细亚和西洋的人士,在长安的定居者

  •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给唐朝带来怎样的繁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在政治上,唐太宗能够知人善任,首先为自己组建了一个高效能的领导班子,营造出了一个清明的政治氛围。他一生从谏如流,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据记载,光是魏征,就二百多次直谏他的过失。对此,他不但没有恼怒,反而愈发谦虚,从谏如流,而且将魏征视为明得失的一面镜子。为了巩固统治,他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大大提高

  • 揭秘李世民收了李元吉的媳妇是因为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在大唐历史上,有三桩桃色绯闻被人们千年以来一直津津乐道。一件是唐太宗李世民收了弟(李元吉)媳妇,一件是唐高宗李治收了后妈(武媚娘),一件是唐玄宗李隆基收了儿(李瑁)媳妇。因此后人对几个朝代有一评语:脏唐臭汉宋无明。就是说大唐的宫闱之事比较开放,是人们街头巷尾主要的八卦话题。对于这三桩绯闻,大家都归结

  • 李世民那些无出其右的光彩能掩盖他弑兄的污点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

    提到古代帝王的用兵之道,人们会想到很多开国皇帝的雄才大略,这里面有善于用人的秦始皇和刘邦,还有得天时、占地利的赵匡胤和朱元璋等,但在毛主席看来,古代帝王最善于用兵的皇帝非李世民莫属,他曾盛赞“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能得到毛主席这种赞誉的封建帝王是不多的。网络配图李世民虽出身贵族,但却从小就很有

  • 李世民的双面人生:带血的王位和博大的帝王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皇帝,因为他有贞观之治,他有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的伟大事迹!但他并不是一个神,他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的一生是有功也有过,有光彩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的。其实看历史发掘一个人的优点很容易,真正困难的是,观察和分析历史的阴暗面,一般历史对皇帝这方面比较避讳。首

  • 李世民的千年阴谋::教科书上的《兰亭序》是错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的千年阴谋

    《兰亭序》是一件无人不晓的书法国宝,但缠绕着《兰亭序》的两大历史之谜,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谜题之一是:真迹到底藏在哪里?谜题之二是:《兰亭序》原文到底是什么?听我细细道来。《兰亭序》真迹藏在哪里?很多没有书法常识的人都以为《兰亭序》是有真迹的,其实不然,《兰亭序》只有摹本,没有真本,是一个“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