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履冰和范冲淹是什么关系?范履冰与武则天

范履冰和范冲淹是什么关系?范履冰与武则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303 更新时间:2024/1/8 0:51:17

在学习中国历史时,在研究唐朝文化中,在聆听中国妇女在历史上的功迹间,在探索以前的重大事件之迷,在街谈巷论之笑谈中,尤其是在对范仲淹的祖籍、祖谱、祖先、祖系、祖功、祖德、祖迹的摸索排查中,经常涉及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大名人――武则天,也涉及到范仲淹家族中的一位大名人――范履冰。那么范履冰和范仲淹是何关系,其生平、籍贯又是怎样,与武则天又有什么恩恩怨怨呢?小编根据唐史、宋史的有关史料,以及我们范氏家族的家传之说,简单地作以介绍。

一、范履冰

范履冰,字始凝,男,汉族,属相为鸡,祖上乃河内顺阳人(河南省淅川县李家桥),于唐太宗贞观11年(公元637年)出生在怀州(河南省武陟县),系宋朝范文正公(仲淹)的九代祖辈(其排列顺序为范履冰、范冬倩、范昆光、范正始、范远、范隋、范梦龄、范赞谟、范墉、范仲淹)。范履冰自幼聪明过人,以文章著称乡里,其撰写的《列女传》、《臣轨》、《百寮新戒》、《乐书》等9000篇文章的质量,在当时是很好的,于是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20岁(虚)丙辰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始在周王府任户曹(掌管一个地区的民政、民生、民主、民籍等方面的工作)和蓝田县主簿、县丞、同判,主管一个地方的财政、机关事务工作,将家安在蓝田整20年。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武则天奉诏考试诸儒臣的理论择优选禁中。范履冰以优异的成绩被选入宫阙,皆为密使出入北宫门参与处理宰相权事,当时称谓“北门学士”(现在的国务委员),遂举家由蓝田迁往长安(西安)首都。垂拱二年(686年),又被任命为鸾台天官侍郎(副宰相),几个月后,升任春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修国史,与邢文伟同为掌朝宰相。永昌元年(689年)10月丁卯日,酷吏来俊臣将范履冰逮捕下狱,天授元年(690年)5月戌子日,周兴诬范履冰曾举荐过的官员中,有对武则天忤逆罪者为罪名,武则天下令将其杀害。范履冰的尸首被埋在长安灞桥万人坑墓,终年54岁。

范履冰娶赵氏,皇封一品诰命夫人,生二子,长子范冬芬任宣州刺史(市长),后代为休宁范氏始祖。次子范冬倩于长安三年(703年)科举考试癸卯年庐逸榜第29名进士及第,当时由于处在武周当国时期,范冬倩虽高中皇榜,但还属于罪臣之后(反革命家属,黑五类子女),被分配到离首都长安很远的、偏僻的边关,国界之地范阳(北京)为通判职务。举家迁徙范阳郡(北京)繁衍生息,躲灾避祸,几代人都生活在范阳,死葬在范阳(范氏墓地在北京广安门六里桥)。范履冰和几千名无辜而冤死的大唐忠臣直到20多年之后,才在宰相姚崇、狄仁杰的努力下于唐太极元年(721年)由睿宗李旦下诏给予平反昭雪,推倒压在范氏头上的举逆犯的罪名,撤消一切不实之词,恢复名誉,对其后代给予抚恤(经济赔偿),封范履冰的后代为世袭上柱国公(一品官的荣誉职务)。范履冰在范阳的第六世孙范隋以将士郎上柱国公任幽州(唐朝后期将范阳改为幽州)良乡县(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主簿,又于咸通11年(870年)4月11日,奉旨升任处州丽水县丞(浙江省丽水市长),于是范隋举家南迁渡江丽水上任,后成为苏州吴县范氏始祖。

二、武则天及酷吏

武则天(624-705),辅佐唐高宗29年,临朝称制6年,当女皇15年,历50年政治生涯,极度戏弄和伤害了有一套伦理哲学来维系的男权社会。她在临朝称帝的前期(684-690),以范履冰、邢文伟以及魏元忠等一大批儒家执政者(相当于国务院),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为了维护李氏大唐江山不改变颜色,为了不改变国号,为了防止内乱,为了百姓的福祉,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纠正武后一手遮天的怪象,为了使历史的车轮向前运转,为了恢复男权社会的伦理哲学,对于武则天想改天换地的野心作了殊死的斗争。以武则天为代表的武氏家族为了达到称帝改朝换代的阴谋,成立了以周兴、来俊臣、索元礼、万国俊为首的酷吏集团,用逼供信、严刑拷打、罗织罪名、密告信实、动用惨无人道的刑具,比虎狼还可怕迫害杀害那些“不识时务”的李唐忠臣们。

武则天不满足于垂帘听政的年代,一心想当皇上,改李唐为武周,她作为一个政治家、阴谋家,深深知道,要想废李唐到武周,必须取得众臣之首左宰相范履冰、右宰相邢文伟的支持才能顺利实现,可是当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范履冰是一个李唐忠臣,他忠谏敢言、不畏权势,坚决反对武则天当皇帝,坚决反对改变李唐的国号,坚决维护李世民父子三代来之不易的江山的统一,坚决不给自己和自己的子孙留下骂名,于是在唐垂拱四年(688年),上书睿宗皇帝“亲朋党(依靠拥护李唐的集团)远小人(不要听信想夺权的武氏集团)此国之福也”,并倡导“用贤能,罢贪官”。这些建议没有被傀儡李旦重视,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范履冰冒死上谏大权独揽的武则天,并怒斥她:“滥用私党张易之、张宗昌及武氏族党,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陷害忠良,篡国专权,亏对祖宗”。

689年,武则天加快了做女皇的步伐,一年连改三元(永昌元年、载初元年、天授元年),范履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联合邢文伟等一批正直大臣再此商议:“唐室将衰,武后之党日盛,将行篡逆之事,天下危也”,“且今睿宗,看似聪俊,其作用如何,很难知晓,期待而谏之”,“上昏臣乱,已在眼前,如武后逆天而行事,李氏家族不容也,吾等不容也”。

武则天为了实现做皇帝的梦想,采取极其卑鄙诬告陷害的手段,于689年10月丁卯日将范履冰逮捕下狱,继而将李唐宗室先后有唐太祖、唐太宗的子、孙、女、婿十余人被杀,纪王李慎、赵王李贞二十余人被杀,鄱阳公李湮、李炜等12人被杀,唐高宗第四子许王李素节和他的九个儿子、高宗第三子泽王李上金和他的七个儿子被杀,密王李元晓的长子李颖宗室12人被杀。

李唐宗室除李显、李旦及千金公主及少数活命外,其它全部被武则天杀害。武则天于690年5月戌子日罗织范履冰曾举荐过的官员中有叛逆者之罪将范履冰杀害,三个月后武则天改变李唐国号,改国号为大周,自己真正做上大周的女皇帝。

范履冰被杀后,一批正直的大臣官员忿忿不平,认为范宰相无罪而蒙难,天下奇冤也,是尔则天武后为做女皇而剪除异己耳,天下忠谏之直士,献身以全名节者也。那时朝廷天天杀人,个个自危,每位大臣早朝离家之时,都与家人哭别,不知此行还能否活着回来,据不完全统计,仅担任过宰相职务(不含副相),在长安朝廷被害的有近50位,他们是:候君集、裴炎、岺长倩、欧阳通、格辅元、郭正一、魏玄同、刘齐贤、骞味道、刘祎之、崔察、韦方质、裴巨道、闰温古、张光辅、王本立、范履冰、邢文伟、史务滋、乐思晦、任知古、李昭德、李元素、孙元享、王同皎、宗楚客、户融、袁恕已、敬晕、桓彦范、李湛、李多祚、纪处钠、萧至忠、崔湜、韦温、岺羲、张嘉福、窦怀贞、张镒、李忠臣、陈希烈、刘晏杨炎、乔琳、元载,其中候君集、李忠臣、元载等全家被杀,萧至忠等诛杀九族(九族乃本人上至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下至儿子、女儿、孙子女、重孙子女、玄孙子女)。仅来俊臣告箕州刺史(市长)刘思礼谋反案,诱导供其朝廷官员许以免死,刘思礼为了保命,一次诬供出朝廷命官36员,皆全家杀之,亲党连坐者多达1200余人“微有忤意者,必构成狱同日论死”。

有很多大臣在贬黜流放中,酷吏也不放过,大都半路截杀之,或惊吓自杀之,这一部分仅担任过宰相正职的有刘泊、张亮、禇遂良、许敬宗、李义府、柳奭、宇文节、房遗爱、韩瑷、长孙无忌、李忠谋、韦弘、李景谌、苏良嗣、韦侍何、宗秦客、傅游艺、崔种基、王睿、韦巨源、武什方、杜景佺、郑愔、宇文融、韦安石、郭元振李适之等人,窦怀贞临刑前脱逃,半路上被追,窦怀贞投水而死后,追者还杀尸数十刀。

后来成为名相的张柬之若不是有中宗赐的免死牌,狄仁杰若不是在狱中先招供而后以换棉衣的手段将情报送出,张说若不是在做证时先伪后真,陆元芳若不是其伯父将其名画全部贿赂给来俊臣,也不可能幸免。

若不是姚崇采取果断手段,将奸臣逮捕法办,迫使武周女皇回归李唐,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头落地呢。

这些冤死的李唐忠臣、文武官员和无辜受牵连的家属子女几千人命丧长安,身首不连的集中葬在长安灞桥附近,由于是罪犯之丘,朝廷下令不准后人凭吊、烧纸、奠祀、填土等活动。值得庆幸的是范履冰死后320年,其十世孙子范仲淹(当时叫朱说)于1011年不远数千里来凭吊先祖墓地,难矣,悲矣,叹矣,恨矣而泪洒长安祭矣!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范履冰人物生平简介,范氏寻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范履冰

    范履冰字始凝陕西邠州人。(今陕西彬县)唐高宗显庆元年(即永徽七年,公元六五六年)登第。历任知县,知州。唐武则天垂拱中(公元六八六年--六八八年)任鸾台凤阁平章(宰相),始由陕西迁长安。履冰相唐,忠谏敢言,不畏权势。武后欲篡李唐之天下,心忧胜急。与魏元同相,政见相亲,胜厚。履冰私谓魏元曰:「唐室将哀,

  • 李玄霸:唐太宗李世民的“双胞胎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玄霸,李元霸,唐朝,李世民

    要说李玄霸大家有可能不太了解,但是要说起李元霸相信大家应该都多少听说过一点,从小说《说唐全传》《兴唐传》还是从电视剧《隋唐演义》中了解的这位隋唐十八好汉之首的大人物李元霸,今天就挖一挖他的原型李玄霸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关系。李玄霸字大德,唐高祖第三子。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武德元年,追封卫

  • 李玄霸是怎么死的?李玄霸的死和李世民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玄霸,李元霸,唐朝,李世民

    历史中帝王家出生双胞胎的,据史料记载也就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和李玄霸,当然我们所知道的李玄霸都是从《隋唐演义》中听来的,那个手拿千斤巨锤的李元霸就是李玄霸了。那个隋唐第一好汉天下无敌的李元霸,在举世无敌之后举锤骂天,最后被雷击身亡,相信看《隋唐演义》看到这的时候,绝对是让人热血沸腾。可惜这是小说

  • 李元霸还是李玄霸?李世民确实有个弟弟李玄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李元霸,李玄霸,李世民,爱新觉罗.玄烨

    笔者前几天写了一个帖子,里面提到了李世民的弟弟李玄霸避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讳,改名李元霸的事情。有网友问我说:“唐朝的李玄霸怎么要避康熙皇帝的讳,谁早谁晚啊?”李世民剧照,感谢原作者笔者今天得空,就网友这个问题作一番解答。古代的中国,有“为尊者讳”的传统,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要避开尊长之人的名字。

  • 揭秘:一代千古药王孙思邈的传奇神话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药王,孙思邈,神话故事

    古人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尤其是在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的唐朝,很多行业都出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尖人物。在医药界,唐朝的孙思邈被后世誉为之“千古药王”,旷世千古,上下五千年,无人与之媲美。孙思邈是隋唐时期古雍州华原人,(581年-682年)享年102岁。他七岁开始上学,每天能诵读一千多字

  • 解梦故事之老夫妇梦医圣孙思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解梦,故事,老夫妇梦医圣孙思邈

    导读:五代之时,在眉州下方埙地区有一户三口之家,一对均已过中年的夫妻和一个独子。因是独子,所以一直是被夫妻两人视为掌上明珠,更是百般呵护。然而,在儿子20岁那年却迎来了一场怪病,此病毫无征兆地发生后,儿子的身体也一天天地消瘦了下去。夫妻二人寻寻名医,竟无所望,绝望之余,便买来了医圣孙思邈的《千金方》

  • 孙思邈简介 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思邈,唐代,医学家

    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孙思邈幼年体弱多病,汤药之资而罄尽家产。他自幼聪明过人,日诵千言,西魏大将独孤信赞其为“圣童”。他通百家之说,崇尚老庄

  • 韦方质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编成《垂拱式》二十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韦方质,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方质,韦云

  • 韦方质人物生平简介,人物事件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韦方质

    韦方质,韦云起孙,扶阳郡公师实子,雍州万年人。则天初鸾台侍郎、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改修《垂拱格式》,方质多所损益,甚为时人所称。俄而武承嗣、武三思当朝用事,诸宰相咸倾附之。方质疾假,承嗣等诣宅问疾,方质据床不为之礼。左右云:“踞见权贵,恐招危祸。”方质曰:“吉凶命也。大丈夫岂能折节曲事近戚

  • 张彖,韦方质不趋炎附势之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彖,韦方质

    为官者,不仅要有才,同时要有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心为民两袖清风是德,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更是德。唐人韦方质和张彖便是为官者中不趋炎附势的典范,他们为污浊的官场吹进了一股清风。武则天当政时,武姓一族大受重用,武承嗣、武三思更是权倾朝野。朝中不少大臣忌于他们的官威,都纷纷巴结讨好武氏兄弟。对于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