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搞笑的大宋名将呼延赞:为报国让全家在身上刺字

搞笑的大宋名将呼延赞:为报国让全家在身上刺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70 更新时间:2023/12/17 17:57:42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们肯定知道双鞭呼延灼,此人是梁山第八名好汉,五虎将第四,武艺没得说,在梁山南征北讨,立下不少功劳,后来还抗金,打败过金兀术

呼延灼在书中交代是名将呼延赞之后,呼延赞打起仗来很猛,而且有时候还很可爱。

呼延赞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必兴、必改、必求、必显。他希望儿子们能有着健强的体魄,长大了好报效国家,上阵杀敌。居然在隆冬腊月时,把冷水浇在几个儿子身上,差点要了几个儿子的小命。

这不是因为他不喜欢儿子而虐待他们,事实上他的爱很伟大。比如有一次儿子生病了,他把大腿肉割下来熬成汤给儿子治病。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性格粗,憨直的不知变通的那种人。这种人通常没有城府,毫无心机,心直口快,不达目的不罢休。

呼延赞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打仗也不要命。

早期跟着赵匡胤打仗的时候,赵匡胤就说他猛,后来随军伐蜀,他就是先锋,打起仗来不要命似的,受伤更是家常便饭,但呼延赞不以为意。

有一次跟着赵匡义去讨伐北汉,呼延赞一如既往担任先锋,旋风般冲上太原的城墙,结果不知道是脚滑还是被汉军推(打)下去的,“嗖”一声呼延赞掉下去了。

那时候城墙可不是今天的一层楼啊,呼延赞掉下来之后,想都没想,再一次爬了上去,结果——又掉下去了。

这么看来不是呼延赞脚滑,要是别的小兵可能早就摔死了,但牛人就是牛人,呼延赞锲而不舍,又三次爬了上去,结果同上——划了个完美的抛物线,第三次掉下来。

坚持就是胜利!呼延赞肯定是这么想的,于是他继续耍帅,第四次登上城墙,结果——这次没掉下来!如果呼延赞稍微文艺点,只怕“世上无难事,只怕肯攀登”就不是毛主席原创了!

城下的宋军看到先锋这么牛,士气高涨,无不拼命,赵匡胤三个月都没打下来的太原重镇就此攻破,刘继元出降,北汉亡。

看来,攻坚战就需要呼延赞这样的牛人!

赵匡义高兴的提拔他,但他做不好大官,赵匡义只能继续让他做个小头领,呼延赞只想上阵杀敌,屡次请求,甚至当赵匡义面耍了一套武艺,面不红,气不喘,终究因为年纪大了,赵匡义没同意。

呼延赞以为自己诚意不够,居然在全身刺字,刺字是大宋刑罚之一,但他不管,全身刺上“赤心杀贼”,连老婆孩子仆人也都没放过,几个儿子耳后还刺上了“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十二个字。

呼延赞这种人在生活中不多见,他们算的上“纯正”之人,往往是个直肠子,没有城府和心机,他们多数行为可能不被理解,是很多人眼中的异类,但他们通常是个好人。

真宗时,有一次要补选军校,很多人都在说自己立功,以至于吵得不可开交。唯独呼延赞说:“我月薪用不到一半,陛下已经很照顾我了,我没怎么报效国家,恐怕福多了就会有祸,因此不再求升迁。”

朝廷一片掌声!人如其名!

标签: 名将呼延赞

更多文章

  • 北宋名将呼延赞如何教育儿子:寒冬用冷水泼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宋,呼延赞,宋朝名将

    看过《杨家将演义》的都知道呼延赞是一代名将,虽然很多故事是虚构的,但在历史上,真正的呼延赞确实了不得,例如攻打太原时,曾单身一人四次登上太原城头,勇冠三军。然而,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呼延赞的形象却被文人损得不太光鲜。《宋史》里就记载了他一大堆很雷人的言行。呼延赞似乎爱讲究形式主义,他不仅通过浴血奋战来

  • 北宋著名将领呼延赞:为何说他是史上最搞笑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呼延赞,宋朝,

    呼延赞最大的功劳,就是参加了北宋征伐北汉的太原之战。当时,为打好太原之战,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大军攻到太原城下,遭到北汉军队疯狂阻击,发起无数次冲锋依然不能奏效。士气低落之际,作为铁骑军指挥使的呼延赞毫无惧色,奋力登城,他摔下来又爬上去,摔下来又爬上去,如此三番五次,愈战愈勇,最终跃上城头,吼声震天,

  • 南宋孝宗皇帝赵昚:执意北伐壮志难酬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孝宗,赵昚,北伐

    采石大捷给南宋带来了希望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耻,是宋人心里挥之不去的隐痛。13年后,岳飞与中兴诸将大破金兵于中原,还我河山,指日可待。但是转眼之间,赵构、秦桧遵照金国的意旨,勒令岳飞退兵,订立了丧权辱国的绍兴和约,赵构“去帝号,去国号”,把堂堂的宋朝皇帝自贬为“江南国主”。以后又谋杀岳飞。到116

  • 宋孝宗赵昚是谁的儿子?宋孝宗亲生父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孝宗,宋孝宗赵昚,宋朝皇帝

    导读:我们都知道宋高宗赵构是宋朝的一大懦弱皇帝,在宋金之战中,赵构一路南逃,在他尚且活着时就禅位给了赵昚,视为宋孝宗。据了解,赵构在南逃过程中被吓的失去了生育能力,那么继位的宋孝宗赵昚是谁的儿子?宋孝宗的亲生父亲是谁?宋孝宗昚是南宋的第二个皇帝,他的养父算是宋高宗赵构。但赵昚是宋太祖的七世子孙,是赵

  • 宋孝宗赵昚简介 被公认为是南宋最杰出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孝宗赵昚,宋朝皇帝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父亲为秀安

  • 《卜算子》宋·王观原文及赏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卜算子》

    《卜算子》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是一首送别词,感情真挚,语言浅易,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表达了送别惜春这一主题。上阕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水和山,灵动传神:“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盈盈绿水似少女眼波流动,

  • 庆清朝慢·踏青原文翻译及鉴赏,调雨为酥,催冰做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庆清朝慢

    庆清朝慢·踏青宋代:王观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译文春神东君吩咐春回大地,细雨成酥,寒冰

  • 天才的逝去是满满的遗憾,天才画家王希孟为何忽然离世而无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画家,王希孟

    说王希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仅凭一幅作品,即《千里江山图》便红遍大江南北,穿透整个中国绘画史,他来得那么突然,走得那么蹊跷,除了中国绘画史绝不能绕开的一幅画,还是众人公认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绝不能漏掉的一幅,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

  • 谁的山水画创作曾得徽宗亲自指导?《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王希孟

    王希孟,北宋(1096 -?)时人工山水作品罕见;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然而史书中没有他的记载。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独具,认为:"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

  • 李公麟胸中有千驷,“龙眠居士”李公麟的故事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李公麟,画家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今安徽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风痹致仕,归居龙眠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