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名将呼延赞如何教育儿子:寒冬用冷水泼儿子

北宋名将呼延赞如何教育儿子:寒冬用冷水泼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066 更新时间:2023/12/15 10:53:10

看过《杨家将演义》的都知道呼延赞是一代名将,虽然很多故事是虚构的,但在历史上,真正的呼延赞确实了不得,例如攻打太原时,曾单身一人四次登上太原城头,勇冠三军。然而,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呼延赞的形象却被文人损得不太光鲜。《宋史》里就记载了他一大堆很雷人的言行。

呼延赞似乎爱讲究形式主义,他不仅通过浴血奋战来表达对宋王朝赵家天子的赤胆忠心,而且还通过平常的服饰打扮来传播这个信息。首先,他以身作则,将自己的身体皮肤作为宣传爱国主义的屏幕,他全身的皮肤都文满了“赤心杀贼”四个大字,敢情岳飞“精忠报国”(又传为尽忠报国)的文身还不是历史上唯一的。岳妈妈只给儿子刺了四个字,呼延赞却浑身都是,甚至嘴唇上都文有“赤心杀契丹”。大概宋太宗北征契丹失败的事儿刺激到这位老兄了,所以时时不忘君父之仇,连吃饭都挂念着。

光自己忠心赤胆还不行,全家人都得拉进来。于是,呼延赞的四个儿子呼延必兴、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显的耳朵后面都刻上:“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这还不够,还要在仆人身上刻字,甚至要在大小老婆和女仆脸上都要刻字,这不毁容吗?女人们着急了,跪下来求情,呼延赞大概想着面对满脸都是字的老婆会破坏审美,于是恩准不破坏脸部,只在手臂上刻字。

割自己的肉给儿子吃

要保家卫国,身体得过硬,呼延赞奉行“鹰爸”原则,为了将儿子们训练成超级战士,“冀其长能寒而劲健”,居然在寒冬的时候用冷水泼洒儿子的身体,与斯巴达的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这位“鹰爸”对儿子又疼爱有加,有一回儿子病了,这位好爸爸居然从自己大腿上割下肉来熬汤给儿子吃。

在《宋史》的记载里,呼延赞是一个脑子秀逗了的威猛哥,史书评论他“性复鄙诞不近理”,意思就是说凭他的性格很难跟他讲道理。看来,“鹰爸”在北宋是不太遭人待见的。

其实,这种评论多少带点北宋轻视武人的风气。“鹰爸”呼延赞脑子其实挺好使的。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卷》记载,宋太宗计划亲征契丹,收复被石敬瑭出卖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文武百官都说行,都说好,宋太宗也打了个比方:“收回幽云十六州,就好像饼子快烤熟了,把它翻过来一样(自此取幽州,犹热敖翻饼耳!)。”呼延赞却冷冷地说一句:“老大,这个饼子恐怕不太好翻(此饼难翻)。”宋太宗不听,浩浩荡荡北征,结果饼子没翻过来,自己反倒被契丹打得满地找牙,还一度失踪,最后大家商量着另立皇帝时,宋太宗才自动走出来,结束一场未遂的政变。可见,呼延赞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这么有脑子的将军被史官“塑造”成卡通式的大傻,除了北宋重文轻武的恶劣传统,我觉得还和他老人家的过分作秀有关。其实中国人是不太喜欢作秀的,王莽就是个教训,你呼延赞将军对老板忠心,忠心到可以去死的地步,表现在行动就好了,拿着全家人一起来“虐心”,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对领导,对老板忠心没错,可以表现,但千万别表演。

标签: 北宋呼延赞宋朝名将

更多文章

  • 北宋著名将领呼延赞:为何说他是史上最搞笑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呼延赞,宋朝,

    呼延赞最大的功劳,就是参加了北宋征伐北汉的太原之战。当时,为打好太原之战,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大军攻到太原城下,遭到北汉军队疯狂阻击,发起无数次冲锋依然不能奏效。士气低落之际,作为铁骑军指挥使的呼延赞毫无惧色,奋力登城,他摔下来又爬上去,摔下来又爬上去,如此三番五次,愈战愈勇,最终跃上城头,吼声震天,

  • 南宋孝宗皇帝赵昚:执意北伐壮志难酬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孝宗,赵昚,北伐

    采石大捷给南宋带来了希望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耻,是宋人心里挥之不去的隐痛。13年后,岳飞与中兴诸将大破金兵于中原,还我河山,指日可待。但是转眼之间,赵构、秦桧遵照金国的意旨,勒令岳飞退兵,订立了丧权辱国的绍兴和约,赵构“去帝号,去国号”,把堂堂的宋朝皇帝自贬为“江南国主”。以后又谋杀岳飞。到116

  • 宋孝宗赵昚是谁的儿子?宋孝宗亲生父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孝宗,宋孝宗赵昚,宋朝皇帝

    导读:我们都知道宋高宗赵构是宋朝的一大懦弱皇帝,在宋金之战中,赵构一路南逃,在他尚且活着时就禅位给了赵昚,视为宋孝宗。据了解,赵构在南逃过程中被吓的失去了生育能力,那么继位的宋孝宗赵昚是谁的儿子?宋孝宗的亲生父亲是谁?宋孝宗昚是南宋的第二个皇帝,他的养父算是宋高宗赵构。但赵昚是宋太祖的七世子孙,是赵

  • 宋孝宗赵昚简介 被公认为是南宋最杰出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孝宗赵昚,宋朝皇帝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父亲为秀安

  • 《卜算子》宋·王观原文及赏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卜算子》

    《卜算子》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是一首送别词,感情真挚,语言浅易,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表达了送别惜春这一主题。上阕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水和山,灵动传神:“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盈盈绿水似少女眼波流动,

  • 庆清朝慢·踏青原文翻译及鉴赏,调雨为酥,催冰做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庆清朝慢

    庆清朝慢·踏青宋代:王观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译文春神东君吩咐春回大地,细雨成酥,寒冰

  • 天才的逝去是满满的遗憾,天才画家王希孟为何忽然离世而无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画家,王希孟

    说王希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仅凭一幅作品,即《千里江山图》便红遍大江南北,穿透整个中国绘画史,他来得那么突然,走得那么蹊跷,除了中国绘画史绝不能绕开的一幅画,还是众人公认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绝不能漏掉的一幅,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

  • 谁的山水画创作曾得徽宗亲自指导?《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王希孟

    王希孟,北宋(1096 -?)时人工山水作品罕见;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然而史书中没有他的记载。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独具,认为:"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

  • 李公麟胸中有千驷,“龙眠居士”李公麟的故事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李公麟,画家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今安徽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风痹致仕,归居龙眠山庄

  • 白描大师李公麟其实是个骗子?李公麟《五马图》解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李公麟,画家

    历史上,马作为一个特殊的绘画题材历代相传,以唐宋时期最为活跃,画马名家层出不穷。唐代著名的画马名家以曹霸、韩幹为首,而宋代的李公麟创造的独特的白描画马,更是技法一绝。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汉族,舒州(今安徽桐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