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崇北魏外戚大臣生平简介,文成元皇后李氏之侄

李崇北魏外戚大臣生平简介,文成元皇后李氏之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72 更新时间:2023/12/8 5:56:51

李崇(455-525年),字继长,小字继伯,黎阳郡顿丘(今河南省浚县)人。北魏外戚,大臣,南朝宋济阴太守李方叔之孙,公爵李诞之子,文成元皇后李氏之侄。

初拜主文中散,袭爵陈留郡公,拜镇西大将军,历经高祖孝文帝、世宗宣武帝、肃宗孝明帝三朝,历治八州,五拜都督将军,政绩显赫,战功卓著,堪称一代名臣。孝昌元年(525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一,追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太尉公、雍州刺史,谥号武康。

早年征战

高祖初年,整顿吏治,李崇为大使巡察冀州,不久,任梁州刺史。齐国犯边,诏李崇为将军、荆州刺史,镇上洛。李崇不主张用兵,奏曰:“边人失和,本怨刺史,须以宣诏而已,不劳发兵自防。”高祖从之。李崇整饬边戍,宣诏绥慰。将所掠齐国人悉数送还。齐国人感德,仿还荆州人200余口。两境交和,无复烽火之警。李崇治荆州四年,甚有政绩。

延兴五年(475年),李崇任兖州刺史。兖地多劫盗,李崇创鼓楼之制。令各村建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双槌击鼓,四面诸村始闻者擂鼓一通,次闻者以二为节,后闻者以三为节,各击数千槌。俄倾之间声布百里,其中险要皆有伏人,盗窃始发便可擒拿。诸州置楼悬鼓自此始。李崇受封为侯,加封安东将军。

高祖孝文帝南征,以李崇为副骠骑大将军。降人郭陆聚众起事,人多响应,搔扰南北。李崇遣卜冀州诈称犯罪投郭陆,被纳为谋主。数月后,卜借机斩郭,其众溃散。李崇升任河南尹。

太和初年,高祖南讨汉阳,李崇任梁州刺史。巴氐部杨灵珍遣弟婆罗与子杨双率步骑万余袭破武兴,与齐国相结。高祖授李崇为使持节、都督陇右诸军事,率众数万征讨。李崇槎山分进,出其不意,歼敌大半,遂进居赤土。灵珍又遣堂弟杨建率兵5000屯龙门,自率精兵1万据鹫硖。在龙门以北数十里中伐树塞路,于鹫硖之口积大木,聚大石,以拒官军。李崇命统军慕容拒领兵5000,从他路夜袭龙门,自率军攻灵珍,灵珍连战败走,俘其妻子,继而攻克武兴。齐国郑猷、王思考率兵救援灵珍,李崇大破之,斩婆罗首,杀千余人,俘获郑猷等,灵珍败逃汉中。高祖在南阳览表大悦,曰:“使朕无西顾之忧者,李崇之功也”。授李崇都督梁秦二州诸军事。未几,灵珍又袭据白水,李崇又率军破之,灵珍远遁。

镇守一方

世宗初,征为右卫将军,兼七兵尚书,旋加抚军将军、正尚书,转左卫将军、相州大中正。景明三年(502年)四月,鲁阳柳北喜、鲁北燕等聚众数万,围逼湖阳。李崇为使持节、都督征讨诸军事,累战破之,斩北燕等,迁万余户于幽、并二州,世宗封李崇为魏昌县开国伯。

景明四年(503年)十二月,东荆州樊安举兵于龙山,僭称大号,南朝梁国遣兵策应。北魏诸将进攻失利,乃以李崇为使持节、镇南将军、都督诸军讨之。李崇分遣诸将攻敌营垒,连战皆捷,生擒樊安。继击西荆,大获全胜。世宗加封李崇兼侍中、东道大使、征南将军、扬州刺史。延昌初,加封侍中、车骑将军、都督江西诸军事。李崇深沉有将略,宽厚善御众,镇守杨州10年,常养精兵数千,所向摧破,屡平边患,号曰“卧虎”。南朝梁武帝久谋除李崇,屡设反间计,而世宗却更信任李崇。梁武帝曾以高官厚禄诱李崇叛投,李崇不为所动。

延昌元年(512年),大雨13日,水淹杨州,房屋皆没。李崇不畏险恶,与兵泊于州城。下官劝李崇弃城北上。李崇曰:“吾受国重恩,忝守藩岳,淮南万里,系于吾身。一旦动脚,百姓瓦解,杨州之地,恐非国物……吾岂爱一躯,取愧千载。但怜兹士庶,无辜同死。可桴筏随高,人规自脱。吾必守死此城”。时州人裴绚乘大水作乱,李崇率众歼灭之。事后,李崇以洪水为灾请罪解任。世宗未准,且下诏慰劝。

肃宗初,授李崇为中书监、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又授右光禄大夫,出为使持节,都督定、幽、燕、瀛四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后征拜尚书左仆射,迁尚书令,加侍中。李崇在官和厚,明于决断,受纳辞讼,必理在可推始为下笔。然性好财货,贩肆聚敛,家资巨万,营求不息。其长子世哲为相州刺史,亦无清白状。邺洛市廛,收擅其利,为时论所鄙。

晚年经历

熙平元年(516年),南朝梁武帝遣游击将军赵祖悦袭据西硖石,又遣昌义之、王神念二将溯淮而上取寿春,田道龙攻边城,路长平攻五门,胡兴茂攻开霍,杨州诸戍皆遭攻击。李崇分遣诸将与之相持,密装船舰200余艘,教以水战,以待大军。梁国霍州司马率众攻建安,李崇遣统军李神轨率军迎战,又命边城戍主邵申贤堵其要路,破敌于濡水,俘斩3000余人。灵太后玺书劳勉。许昌县令兼绥麻戍主陈平玉投梁,引军北进。李崇上表10余请援。世宗遣镇南将军崔亮救硖石,镇东将军萧宝夤于梁境决淮东注,以尚书李平兼右仆射持节节度。李崇沿淮进击,策应李平、崔亮合攻硖石,大败祖悦。战后,朝廷嘉奖李崇,晋号骠骑将军、仪同三司。萧宝夤决淮堰未破,水势日增。李崇乃于硖石戍间编舟为桥,立船数十,各高三丈,十步置一篱,至两岸。又于楼之北连复大船,东西竟水,防敌火栰。于八公山东南筑起一城。以备大水,州人号曰“魏昌城”。

正光四年(523年),柔然部阿那环率众攻魏,肃宗诏李崇都督北讨诸军事讨敌。李崇辞于显阳殿,戎服武饰,志气奋扬,虽时年六十九,而干力如少,朝臣莫不称善。李崇遂长驱塞北3000里。后上表请改六镇为州,罢削旧贯,肃宗未准。

六镇破六韩拔陵举兵,征北将军元彧大败于五原,安北将军李叔仁败于白道。前锋失利,二将殒命。肃宗诏文武于显阳殿议事。众曰:“李崇德位隆重,社稷之臣,陛下此遣,实合众望。”帝诏李崇以本官加使持节、开府、北讨大都督,又诏李崇子李神轨,假平北将军,随父北讨。军至五原,将军崔暹大败于白道之北,敌遂合力攻李崇。李崇力战,累破敌众,挫敌攻势,相持至冬,引还平城。广阳王元渊上表奏李崇军长史诈增功级、盗没军资,李崇坐免官爵。

不久,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彭城投南朝。帝以安乐王元鉴为徐州刺史讨之,大败,单骑奔归。乃诏复李崇官爵,为徐州大都督、节度诸军事。时李崇病重未就任,改授相州刺史。孝昌五年(525年)卒于官,时年七十岁。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雍州刺史,谥曰武康。后重赠太尉公,增邑一千户。

标签: 李崇

更多文章

  • 历经五代三国的大臣,李崇矩是怎么善终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崇矩,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崇矩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众所周知,北宋王朝的开创者赵匡胤原本只是后周的将军,但他却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最终建立了北宋政权。当然,赵匡胤的成功也离不开那些开国功臣的帮助,而李崇炬便是其中之一。李崇炬字守则,潞州上党人,起初他效力于后汉,并在名将史

  • 古代神童故事之李崇十三岁机智断案,该故事是怎么彰显其才智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李崇十三岁机智断案

    李崇,西汉哀帝时人,自幼聪明好学,知识渊博,是当时有名的神童才子。由于他的父亲因公殉职,他十三岁便继承父职,被派到寿县(古县名,今安徽寿县西南)任县令。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十三岁的娃娃来当县令,这在寿县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奇闻。他到任的第二天,所有的社会名流,都衣

  • 萧琛文言文,萧琛传原文翻译,萧琛,字彦瑜,兰陵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萧琛传

    《梁书·卷二十六·列传第二十》:萧琛,字彦瑜,兰陵人。祖僧珍,宋廷尉卿。父惠训,太中大夫。琛年数岁,从伯惠开抚其背曰:“必兴吾宗。”琛少而朗悟,有纵横才辩。起家齐太学博士。时王俭当朝,琛年少,未为俭所识,负其才气,欲候俭。时俭宴于乐游苑,琛乃著虎皮靴,策桃枝杖,直造俭坐,俭与语,大悦。俭为丹阳尹,辟

  • 萧琛是什么人?南朝学者、大臣萧琛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萧琛

    萧琛(478―529),一作萧璨,字彦瑜,兰陵人,南朝梁学者、官员。萧琛生于宋顺帝升明二年(478年),卒于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年),年五十二岁。(文艺辞典续编作生于升明二年,卒于中大同二年,年亦五十二岁。此依梁书本传重行推算)。祖父萧僧珍,为南朝宋廷尉卿。父亲萧惠训,为太中大夫。个人简介萧琛雅

  • 颜延之【宋书】本传,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颜延之

    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也。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延之少孤贫,居负郭,室巷甚陋。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饮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妹适东莞刘宪之,穆之子也。穆之既与延之通家,又闻其美,将仕之;先欲相见,延之不往也。后将军、吴国内史刘柳以为行参军,因转

  • 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简介生平,有哪些代表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颜延之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人物生平东晋末,官江州刺史刘柳后军功曹,转主簿,历豫章公刘裕世子

  • 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智顗,天台创始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智顗

    智顗(538~597年),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湖北潜江)人。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宗。因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故亦称为法华宗。十八岁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三岁拜慧思为师,修习

  • 南陈政权灭亡,智顗转而成为隋王朝的支持拥护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智顗

    传说正当陈朝君臣大肆兴佛,祈求佛法神灵保佑之际,北方隋朝决定用兵南下,以武力统一中国。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大军南下,势如破竹,举攻克金陵,尽俘陈后主及陈朝公卿百官,由此,佛教并没有给陈朝带来命运的转机,南陈政权灭亡。金陵换代易主之际,智顗带领门徒出走荆湘,云游于江西、湖南一带。他力图借此机会摆

  • 智顗是什么人?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智顗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智顗

    父亲是梁朝的官吏。十七岁时,值梁末兵乱,家庭分散,颠沛流离,遂在荆州长沙寺佛像前发愿为僧。十八岁投湘州(今湖南长沙市)果愿寺法绪出家,授以十戒;师叫他去慧旷律师处学律,二十岁受具足戒。这时他已精研律学,深好禅观。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听说慧思禅师从北方南下,居于光州(今河南光山县)大苏山,他就前往

  • 【梁书·王僧孺传】原文及翻译,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僧孺传

    原文: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僧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仕齐,起家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深相赏好。晏为丹阳尹,召补郡功曹,使僧孺撰《东宫新记》。迁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又兼太学博士。司徒竞陵王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