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崇断案】原文翻译,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

【李崇断案】原文翻译,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72 更新时间:2023/12/6 8:05:57

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曰:“此易知耳。”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遣人告知之曰:“君儿遇患,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苟泰闻既号啕,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诘奉伯诈状。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认之。”

又定州流人解庆宾兄弟坐事俱徙扬州。弟思安背役亡归,庆宾惧后役追责,规绝名,乃认城外死尸,诈称其弟为人所杀,迎归殡葬。颇类思安,见者莫辨。又有女巫阳氏自云见鬼,说思安被害之苦,饥渴之意。庆宾又诬疑同军兵苏显甫、李盖所杀,经州讼之,二人不胜楚毒,各自款引。

狱将决竟,崇疑而停之。密遣二人非州内所识者,为从外来,诣庆宾告曰:“仆住此州,去此三百,比有一人见过寄宿,夜中共语,疑其有异,即便诘问迹其由绪。乃云是流兵背役逃走,姓解字思安。时欲送官,若见求及,称‘有兄庆宾,今住扬州相国城内,嫂姓;君脱矜愍,为往报告见申委曲;家兄闻此必重相报,所有资财当不爱惜。今但见质,若往不获,送官晚?’是故相造指申此意。君欲见雇几何当放弟。若其不信,可见随看之。”庆宾怅然失色,求其少停,当备财物。此人具以报,崇摄庆宾问曰:“尔弟逃亡,何故妄认它尸?”庆宾伏引。更问盖等,乃云自诬。数日之间,思安亦为人缚送。崇召女巫视之,鞭笞一百。

翻译

当初,寿春县人苟泰有个三岁的儿子,遇强盗时丢失了,数年不知道孩子的下落。后来发现孩子在同县人赵奉伯家里。苟泰以此状告赵奉伯。苟泰与赵奉伯都申言那是自己的儿子,并都有邻居作证。郡、县官员不能决断。李崇说:“这容易弄清楚。”令二人与那孩子隔离(拘禁),拘禁过了几十天,然后派人(分别)告诉他二人说:“你儿患病,不久前突然死亡,(官府)解除监禁,你可出去办理后事。”苟泰听后放声大哭,悲痛不已;赵奉伯只是叹息,没有特别悲痛之意。李崇分析了解到的情况,就把孩子判给苟泰,追究赵奉伯诈骗罪。赵奉伯于是如实招供:“我以前丢失了一个儿子,于是便冒认了这个孩子。”

另外定州流民解庆宾兄弟因犯法一同被发配扬州充军。弟弟解思安躲避劳役逃回来,解庆宾怕以后为此事追究责罚,(想把弟弟的)户籍注销,于是冒认城外一具死尸,诈称其弟被人杀害,将尸体送回家中殡葬。(这死人的相貌)很像解思安,见到的人难辨(真假)。又有女巫阳氏自称见到鬼,述说解思安被害时痛苦饥渴之情景。解庆宾又诬告同为配军的苏显甫、李盖杀害了解思安,经州治大堂审理此案,二人受不住刑罚之苦,各自(违心)招认。

官司将结案,李崇发现疑点,暂停结案。他密遣州内人不认识的两个差役,自称是从外地来的,找到庆宾告知:“我们住在本州,离你这里有三百里,最近有一个人经过我们那里到家中投宿,夜里一起聊天,我们怀疑他有问题,当即便追问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他说是被流配充军,躲避劳役逃出来的,姓解字思安。当时我们打算将他送交官府,他哀求我们,称‘我有兄长叫庆宾,今住扬州相国城内,嫂子姓徐;你们若是怜悯我,就去告诉他,替我说清原委;家兄闻此一定会重谢,拿出所有资财他都不会吝惜。现今只管把我作人质,若是前去什么报偿也没得到,再把我送到官府也不晚呀?’因此,我们来拜访你说明情况。你估摸要放你弟弟应给我们多少财物。如果你不信,可随我们察看实情。”解庆宾怅然失色,请求我们稍等一下,自己好去筹备财物。二差役将情况详细禀报李崇。李崇逮捕了解庆宾,问道:“你弟弟逃跑了,你为何冒认别人的尸体?”解庆宾认罪招供。再审问李盖等人,他们说自己是屈打成招。几天之后,解思安也被人绑缚送来。李崇传唤女巫来见解思安,打了她一百鞭子。

标签: 【李崇断案】

更多文章

  • 李崇北魏外戚大臣生平简介,文成元皇后李氏之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崇

    李崇(455-525年),字继长,小字继伯,黎阳郡顿丘(今河南省浚县)人。北魏外戚,大臣,南朝宋济阴太守李方叔之孙,公爵李诞之子,文成元皇后李氏之侄。初拜主文中散,袭爵陈留郡公,拜镇西大将军,历经高祖孝文帝、世宗宣武帝、肃宗孝明帝三朝,历治八州,五拜都督将军,政绩显赫,战功卓著,堪称一代名臣。孝昌元

  • 历经五代三国的大臣,李崇矩是怎么善终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崇矩,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崇矩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众所周知,北宋王朝的开创者赵匡胤原本只是后周的将军,但他却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最终建立了北宋政权。当然,赵匡胤的成功也离不开那些开国功臣的帮助,而李崇炬便是其中之一。李崇炬字守则,潞州上党人,起初他效力于后汉,并在名将史

  • 古代神童故事之李崇十三岁机智断案,该故事是怎么彰显其才智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李崇十三岁机智断案

    李崇,西汉哀帝时人,自幼聪明好学,知识渊博,是当时有名的神童才子。由于他的父亲因公殉职,他十三岁便继承父职,被派到寿县(古县名,今安徽寿县西南)任县令。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十三岁的娃娃来当县令,这在寿县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奇闻。他到任的第二天,所有的社会名流,都衣

  • 萧琛文言文,萧琛传原文翻译,萧琛,字彦瑜,兰陵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萧琛传

    《梁书·卷二十六·列传第二十》:萧琛,字彦瑜,兰陵人。祖僧珍,宋廷尉卿。父惠训,太中大夫。琛年数岁,从伯惠开抚其背曰:“必兴吾宗。”琛少而朗悟,有纵横才辩。起家齐太学博士。时王俭当朝,琛年少,未为俭所识,负其才气,欲候俭。时俭宴于乐游苑,琛乃著虎皮靴,策桃枝杖,直造俭坐,俭与语,大悦。俭为丹阳尹,辟

  • 萧琛是什么人?南朝学者、大臣萧琛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萧琛

    萧琛(478―529),一作萧璨,字彦瑜,兰陵人,南朝梁学者、官员。萧琛生于宋顺帝升明二年(478年),卒于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年),年五十二岁。(文艺辞典续编作生于升明二年,卒于中大同二年,年亦五十二岁。此依梁书本传重行推算)。祖父萧僧珍,为南朝宋廷尉卿。父亲萧惠训,为太中大夫。个人简介萧琛雅

  • 颜延之【宋书】本传,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颜延之

    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也。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延之少孤贫,居负郭,室巷甚陋。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饮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妹适东莞刘宪之,穆之子也。穆之既与延之通家,又闻其美,将仕之;先欲相见,延之不往也。后将军、吴国内史刘柳以为行参军,因转

  • 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简介生平,有哪些代表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颜延之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人物生平东晋末,官江州刺史刘柳后军功曹,转主簿,历豫章公刘裕世子

  • 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智顗,天台创始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智顗

    智顗(538~597年),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湖北潜江)人。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宗。因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故亦称为法华宗。十八岁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三岁拜慧思为师,修习

  • 南陈政权灭亡,智顗转而成为隋王朝的支持拥护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智顗

    传说正当陈朝君臣大肆兴佛,祈求佛法神灵保佑之际,北方隋朝决定用兵南下,以武力统一中国。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大军南下,势如破竹,举攻克金陵,尽俘陈后主及陈朝公卿百官,由此,佛教并没有给陈朝带来命运的转机,南陈政权灭亡。金陵换代易主之际,智顗带领门徒出走荆湘,云游于江西、湖南一带。他力图借此机会摆

  • 智顗是什么人?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智顗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智顗

    父亲是梁朝的官吏。十七岁时,值梁末兵乱,家庭分散,颠沛流离,遂在荆州长沙寺佛像前发愿为僧。十八岁投湘州(今湖南长沙市)果愿寺法绪出家,授以十戒;师叫他去慧旷律师处学律,二十岁受具足戒。这时他已精研律学,深好禅观。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听说慧思禅师从北方南下,居于光州(今河南光山县)大苏山,他就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