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炎立傻瓜儿子当太子,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司马炎立傻瓜儿子当太子,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077 更新时间:2024/1/4 14:53:57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司马炎的故事。

五胡乱华是古代中华民族的一段苦难历史。关于五胡乱华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固然有少数民族长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压迫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西晋统治阶层漏洞百出的组织架构,内部长期争权夺力,虚耗国力,造成朝廷无力控制局势,致使动乱频发,并不断扩大。最终使得胡人得以趁虚而入。

细致来看,五胡乱华的祸根,在西晋王朝建国后就埋下了。而这一过程是长期且复杂的。

首先,西晋建国后,开国皇帝司马炎把很多王公贵戚都封了王,让他们屏卫京师。这一策略原本是为防止司马氏的政权被权臣僭越的情况发生。结果掌握实权的司马氏中的阴谋家们屡次政变,互相屠杀,最后酿成了八王之乱。而西晋朝堂缺乏强有力的人物主掌大局,致使八王之乱爆发后不能及时镇压。后来朝纲崩坏,国力空虚,外族乘虚而入。

其次,司马炎在世时,执意要立智力有障碍的白痴儿子司马衷为太子。司马衷继位后无力掌控局势,先后沦为杨骏、贾南风司马伦等人的傀儡。王朝权柄屡次易手,皇权的威信渐渐丧失。

虽然有诸多失误,但是,历史也并非没有给过西晋王朝机会,只是西晋没能抓住这一线生机。

公元266年,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奂禅让,继位为帝,改国号为晋。司马炎称帝初期,励精图治,做了不少改革,使晋国国力大增。公元280年平吴之后,天下承平,中原百姓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战乱之后,终于迎来了安定生活,但晋武帝司马炎并不舒心。因为太子司马衷天生是个智障,大臣们觉得白痴太子将来当不了合格君主,所以想让司马炎的弟弟齐王司马攸继位。司马炎的地位本来就是从司马攸手里窃取来的,他很担心自己死后大臣们谋反,于是逼死了司马攸,并且罢免了支持司马攸的重臣张华。公元290年,司马炎病逝,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此时惠帝已三十一岁,却有智力缺陷,朝政由杨太后的哥哥杨骏把持。后来皇后贾南风联合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杀了杨骏等。权柄落到了司马亮和太保卫瓘手里。贾南风为了夺取政权,设计指使卫将军楚王司马玮杀司马亮和卫瓘。朝野震动,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升任愍怀太子少傅的张华给贾南风出计策,让其杀司马玮以平众怒。贾南风依计行事后才暂时稳定了局势。张华也因此大受封赏。

贾后为人凶险,她掌管朝政后擅权专政,造成朝纲不振。张华虽曾帮过贾南风,但是是出于维护皇权稳定的角度出发,并非与贾南风沆瀣一气。张华时常用各种方式劝诫贾南风应恪守妇道、行仁义礼教辅佐惠帝。与张华一同辅佐朝政的另外几个大臣虽然都是贾后亲族,都有私心,但在大义上,他们也明白贾南风擅权会造成国家崩坏,所以也都与张华一道规劝贾南风。贾南风也就不敢太恣意。元康末年,辅政大臣之一贾模失宠于贾后,忧愤而死,制约贾后的力量大为减弱。一向与贾后沆瀣一气的贾谧(贾充的外孙)操持权柄,并设计诬陷愍怀太子。

愍怀太子与白痴父亲司马衷不同,他颇有才干,但不是贾南风所生。满朝大臣和天下人虽叹息惠帝无能,但都盼望着愍怀太子继位后能重整朝纲。如果愍怀太子真的继位,后面的历史灾难大概率不会出现,至少不会那么惨。但历史没有如果。贾南风视愍怀太子为威胁,决计除掉他。在这危机关头,愍怀太子的亲信,太子左卫率刘卞去找张华,打算与张华合作,发动武装政变以制止这一阴谋。此时,晋朝命运,甚至民族命运的决定权落在张华手上。照理,张华也知道贾南风擅权专政贻害无穷,但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太爱惜自己的名誉,不想被后世人扣上以下犯上的罪名,所以推说不知贾后欲废太子事。

刘卞敞开心扉说:“我原是寒悴之人,受到您的赏识,才由须昌小吏到今天的地位。我因感恩戴德,才向你谈论此事,您为什么却对我有所怀疑呢?”张华说:“假如有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办?”刘卞答道:“太子东宫内人才济济,有精兵万余人。您身为宰辅,又是太子少傅,如果您下令召太子入朝,让他录尚书事,废黜贾后于金墉城,这不过是两个黄门侍郎即可完成的事情,肯定会万无一失。”

如此看,愍怀太子对政变早有准备,历史在这里转折是具备成熟条件的,只是缺少张华这样德高望重的老臣出来主持局面,占据法理。但张华拒绝了刘卞的建议,他回答说:“现在惠帝仍在位,太子是他的儿子。我又没有受命辅助太子执政,忽然立太子而废贾后,这是无君无父,以不孝示天下。即使能够成事,我也难免要身负不忠不孝的罪名。况且权巨贵戚当朝,威柄不一,我以此举授人以口实,怎么可能安然无恙呢?”由此,张华因为过于爱惜羽毛,使晋朝王庭错失了拨乱反正的机会,也为乱世埋下祸根。

标签: 司马炎西晋

更多文章

  • 司马炎登基后大封家族,唯独将这位堂叔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炎,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司马炎给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265年,经过三代人几十年的努力,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终于将曹操的孙子曹奂赶下台,建立了西晋王朝。司马炎在成为皇帝后,在加封文武百官的同时,还对自己的家族成员进行了封赏,其中许多人都被封为王。司马炎吸取前朝教训,给这些宗室王爷们很大的

  • 揭秘:谁是晋朝历史上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女老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晋朝,王羲之,老师

    在中国古代,王羲之的大名如雷贯耳。人们常用曹植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佳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的确,王羲之的书法让人叹为观止,不过提到王羲之,不能不提到当时一个著名的女性,她就是王羲之的曾经的老师,著名女书法大家卫夫人。卫夫人,名铄,

  • 王羲之从没写过《兰亭序》 学术界争论至今三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羲之,兰亭序

    2011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柱在为《百川看人物》一书中所写《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是赝品吗》的文章作书评时写道,稍懂一些书法的人,都知道《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所以凡介绍王羲之生平事迹的文章,都要讲到《兰亭集序》。但是对于学术界存在着作品真伪的争论,则知道的人很

  • 王羲之为何成就如此之大: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羲之

    说到王羲之,人们想到的第一印象自然就是他那“书圣”的身份。王羲之出生在名门世家,而且家中的长辈,像父亲王旷,伯父王导、王虞、王敦都是精通书法的大家。虽然父亲早逝,王羲之被寄养在王导家中,但是他还是拥有优越的生活以及优异的学习环境。少时的王羲之师从女书法家卫夫人,后来又受到王虞的指导。加之其后来游览名

  • 解析王敦与王导王羲之司马睿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敦

    大将军王敦是东晋的开国功臣。他出自世家王氏,娶了司马家的公主为妻。那个时候他和堂弟一起帮助琅琊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由于司马家族刚刚经过了内乱,这位新皇在江南需要依靠士族维持政局,其中琅琊王氏的实力是最强大的。王敦图像当时的经济中心在荆州和扬州。王敦那时刚被封作镇东大将军,统领六州军事,其中包括了荆州

  • 东晋才女谢道韫为何下嫁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晋才女谢道韫

    东晋女才人谢道韫出于名门,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丈夫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那时候王谢两家最为风光,势力财力均是那时候最鼎盛的家族,直到在梁武帝在位时被诛杀。王谢两家的风光也就被泯灭。谢道韫从小便才气侧漏,聪慧爱学。有一次她的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那一句最好?”谢道韫的回答让他叔父大为称赞。

  • 揭秘:王羲之为什么偏爱养鵝 “书圣”写经换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或321~379),字逸少,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曾经做过右军将军(中央直属武官)等官职,因此又有人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从小就爱习书法,曾经拜书法名家卫夫人为师,精通各种书法字体,草、隶、正、行,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体裁。他的行书《黄庭

  • 王羲之:书法功力之深到连皇帝都视为传世至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羲之

    王羲之的书法同他那本就是书法大家的王氏家族分不开,他先是像自己的父亲王旷学习。好学的他还将父亲视为家传之宝的《笔论》偷取自己研习。后来又师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在卫夫人那里王羲之不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形成了一种媚妍之风。王羲之不过王羲之从卫夫人那里学到除了书法,还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处世之

  • 王羲之为何放着大官不做:只因瞧不起上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羲之

    宋人洪迈《容斋四笔》中有“王逸少为艺所累”一条,他认为,论操守见识和议论口才,整个东晋时期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上王羲之,王羲之是跟温峤、蔡谟、谢安等相当的人物。但是因为王羲之有出世思想,不愿意被人使唤,因此“功名成就,无一可言”。网络配图 结果是,包括《晋书》在内的后代文献,都只能称赞他的书法造诣,“

  • 唐太宗竟是王羲之粉丝:曾派卧底骗走兰亭序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太宗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叫《兰亭序》、《临河序》、《楔序》、《楔帖》)是中国行书的绝代佳作,它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有关它的轶闻趣事就接连不断,如今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一幅《萧翼赚兰亭图》,就记载了其中的一个传奇故事。在唐代,“萧翼计赚辩才”的故事就已经是当时画家喜欢的题材,唐代画家阎立本将之绘成《萧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