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炎在执政期间,为晋朝埋下了什么样的亡国祸患?

司马炎在执政期间,为晋朝埋下了什么样的亡国祸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077 更新时间:2024/1/5 4:19:56

你真的了解晋武帝司马炎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晋武帝司马炎执政前期,厉行节俭,革新政治,振兴经济,恢复民生,发动灭吴之战统一全国,堪称一代明主圣君。只可惜,当一个人失去奋斗目标后,就会迅速腐化堕落下去,司马炎也没能例外,统一全国后,他从一个励精图治的明君迅速腐化成了一个骄奢淫逸的昏君。以下我来具体讲解一下司马炎执政后期那些埋下亡国祸患的行为。

晋武帝司马炎执政后期,上流社会逐渐形成了以奢侈斗富为乐趣的畸形三观,而最著名的一次斗富就发生在晋武帝的舅舅王恺和大臣石崇之间:

王恺用麦芽糖和饭来擦锅,石崇用蜡烛当柴火做饭。王恺用紫丝布做步障,衬上绿缕里子,长达四十里;石崇则用锦缎做成长达五十里的步障来和他抗衡。石崇用花椒来刷墙,王恺则用赤石脂来刷墙。晋武帝为了帮舅舅,赐给王恺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世所罕见,被石崇直接用铁如意打碎了,王恺以为石崇是羡慕嫉妒恨,结果石崇让人拿出一堆三四尺高的珊瑚,让王恺随便挑一个作为赔偿。

此外还有大臣何曾每天吃饭要用一万钱,还称“无处下箸”;大臣王济用人奶喂养小猪,这样小猪蒸出来的味道极其美味,这是石崇、王恺都没想到的吃法等等。这种畸形的价值取向,使得整个国家的人力物力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作为皇帝的司马炎不仅没有遏制这股不正之风,甚至还助长这种奢靡风气并亲自参与进去。可以说西晋的灭亡,有一部分原因是要归结到这种无意义的内耗、浪费上面的。

卖官鬻爵

历史上卖官的皇帝有很多,就是很多人吹捧的康雍乾,也有“纳捐”的行为。但是一般皇帝为了筹钱,卖的大多只是爵位和官位的名字,即不授予实际职务,只享受相应的待遇,这种方式尚能为世人所接受。但也有比较疯狂的如汉灵帝,包括“三公”在内所有实任官职都明码标价拿出来兜售,大肆敛财。

而晋武帝司马炎在这方面,和汉灵帝也相去不远了:

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晋书·刘毅传》

按照刘毅的说法,晋武帝卖官的钱都进了自己的小金库,还不如汉灵帝。卖官为自己敛财这种行为,居然发生在一个开国皇帝身上,实在令人费解。

我们知道吏治乃是国家管理的重要基础,如果官员可以靠花钱就能上任,那么这个国家的根子上就已经烂了,亡国也就不远了。

储君人选

如果说前面两条还能补救的话,那么司马炎选择的继任之君——晋惠帝司马衷,彻底将补救的可能消除了。明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智商水平低于常人,可考虑“立嫡以长”的规矩,以及杨皇后的枕头风,还有那个不知道究竟是孙子还是小儿子的聪明的司马遹,司马炎还是没有易储,决定把大晋江山交到一个“弱智”手中。

司马衷问灾民那句“何不食肉糜?”堪称千古奇葩,而他的无能也引起了一大波野心家的觊觎,于是乎,“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原大地就此进入了一段惨痛的历史中。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并非是无能的司马衷,作为一个智力低下的人,他没有能力和权力去祸国殃民。导致生灵涂炭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是司马炎,他把一个明知道担不起的责任交给自己的傻儿子,最终傻儿子也在动乱中被人害死了,这就是“不教而诛”,而成千上万无辜的人,都给司马家的这些皇帝、王爷们陪葬了。种种的一切,都源自于司马炎选择的储君人选。

西晋这个短命的王朝,实际上从司马炎统一全国开始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种种的亡国原因,在开国皇帝司马炎执政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来,实在令人不由得掩卷叹息。

标签: 司马炎晋朝

更多文章

  • 司马炎立傻瓜儿子当太子,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炎,西晋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司马炎的故事。五胡乱华是古代中华民族的一段苦难历史。关于五胡乱华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固然有少数民族长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压迫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西晋统治阶层漏洞百出的组织架构,内部长期争权夺力,虚耗国力,造成朝廷无力控制局势,致使动

  • 司马炎登基后大封家族,唯独将这位堂叔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炎,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司马炎给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265年,经过三代人几十年的努力,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终于将曹操的孙子曹奂赶下台,建立了西晋王朝。司马炎在成为皇帝后,在加封文武百官的同时,还对自己的家族成员进行了封赏,其中许多人都被封为王。司马炎吸取前朝教训,给这些宗室王爷们很大的

  • 揭秘:谁是晋朝历史上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女老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晋朝,王羲之,老师

    在中国古代,王羲之的大名如雷贯耳。人们常用曹植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佳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的确,王羲之的书法让人叹为观止,不过提到王羲之,不能不提到当时一个著名的女性,她就是王羲之的曾经的老师,著名女书法大家卫夫人。卫夫人,名铄,

  • 王羲之从没写过《兰亭序》 学术界争论至今三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羲之,兰亭序

    2011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柱在为《百川看人物》一书中所写《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是赝品吗》的文章作书评时写道,稍懂一些书法的人,都知道《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所以凡介绍王羲之生平事迹的文章,都要讲到《兰亭集序》。但是对于学术界存在着作品真伪的争论,则知道的人很

  • 王羲之为何成就如此之大: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羲之

    说到王羲之,人们想到的第一印象自然就是他那“书圣”的身份。王羲之出生在名门世家,而且家中的长辈,像父亲王旷,伯父王导、王虞、王敦都是精通书法的大家。虽然父亲早逝,王羲之被寄养在王导家中,但是他还是拥有优越的生活以及优异的学习环境。少时的王羲之师从女书法家卫夫人,后来又受到王虞的指导。加之其后来游览名

  • 解析王敦与王导王羲之司马睿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敦

    大将军王敦是东晋的开国功臣。他出自世家王氏,娶了司马家的公主为妻。那个时候他和堂弟一起帮助琅琊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由于司马家族刚刚经过了内乱,这位新皇在江南需要依靠士族维持政局,其中琅琊王氏的实力是最强大的。王敦图像当时的经济中心在荆州和扬州。王敦那时刚被封作镇东大将军,统领六州军事,其中包括了荆州

  • 东晋才女谢道韫为何下嫁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晋才女谢道韫

    东晋女才人谢道韫出于名门,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丈夫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那时候王谢两家最为风光,势力财力均是那时候最鼎盛的家族,直到在梁武帝在位时被诛杀。王谢两家的风光也就被泯灭。谢道韫从小便才气侧漏,聪慧爱学。有一次她的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那一句最好?”谢道韫的回答让他叔父大为称赞。

  • 揭秘:王羲之为什么偏爱养鵝 “书圣”写经换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或321~379),字逸少,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曾经做过右军将军(中央直属武官)等官职,因此又有人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从小就爱习书法,曾经拜书法名家卫夫人为师,精通各种书法字体,草、隶、正、行,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体裁。他的行书《黄庭

  • 王羲之:书法功力之深到连皇帝都视为传世至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羲之

    王羲之的书法同他那本就是书法大家的王氏家族分不开,他先是像自己的父亲王旷学习。好学的他还将父亲视为家传之宝的《笔论》偷取自己研习。后来又师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在卫夫人那里王羲之不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形成了一种媚妍之风。王羲之不过王羲之从卫夫人那里学到除了书法,还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处世之

  • 王羲之为何放着大官不做:只因瞧不起上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羲之

    宋人洪迈《容斋四笔》中有“王逸少为艺所累”一条,他认为,论操守见识和议论口才,整个东晋时期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上王羲之,王羲之是跟温峤、蔡谟、谢安等相当的人物。但是因为王羲之有出世思想,不愿意被人使唤,因此“功名成就,无一可言”。网络配图 结果是,包括《晋书》在内的后代文献,都只能称赞他的书法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