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孝公死前让位商鞅是怎么回事 秦孝公最后是怎么死的

秦孝公死前让位商鞅是怎么回事 秦孝公最后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13 更新时间:2024/1/19 11:07:07

秦孝公是秦国一个伟大的君王,他的一生主要致力于秦国的繁荣和发展。他继承父亲秦献公的遗志,继续完成着秦献公未完成的丰功伟业。大秦帝国当然需要一个明君,但仅凭一己之力也难以复兴。于是,秦孝公广纳贤才、实施变法,至此中国历史将被改写。

秦孝公是个天生的政治家,说他有着杰出的政治才能并非空穴来风。秦孝公的内心有着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恒心和决心,秉承着复兴秦国,一改秦国被欺辱的地位,他励精图治以期实现抱负。秦孝公,嬴姓赵氏,他的父亲是秦国的上一任君主秦献公。秦献公时期,秦国的处境十分艰难,应该说在秦献公以前,秦国的状况一直不太好。

当初秦国只是西部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国,没有人会注意到西部的这个国家。直到周天子封秦襄公为诸侯,秦国才作为一个诸侯国正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他曾经在秦穆公的主导下,变得无比辉煌,成为叱咤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又在秦穆公之后渐渐没落,到了秦献公这一代君王,秦国的国内国际矛盾已经十分尖锐了。

秦献公是个有担当的君王,他主动挑起秦国改革的重任,积极寻找秦国崛起的机会,解决秦国的积弱现象,发展生产大力发展农业,又不惜忍辱负重,以割地来换取暂时的和平,以此获取发展的机会。秦国就是这样的东方的大国和西方的强国的威胁中成长起来的,眼见秦国的生产有了一定的改善,秦献公却撒手人寰。

秦国复兴大任就落在了秦献公的儿子秦孝公身上。秦孝公跟他的父亲一样勤勉,他不忍心看着秦国的江山就这样被断送。21岁的秦孝公在上台后,来不及享受帝王之位,便陷入深深的忧惧当中,如何把秦国发展起来,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元前360年,秦国广纳贤才的消息传令天下,各国人才纷纷涌入秦国。商鞅也就是这浩荡大军中的一员,秦孝公没有想到这个商鞅对秦国的影响会如此巨大。他最后能够得到商鞅这个人才,与商鞅自身的争取是分不开的。当时,商鞅是魏惠王手下的谋臣,因为在魏国不被魏惠王重用,一听到秦国招聘贤才的消息,他就立即来到了秦国。但是他的面试也不是十分顺利的,他知道天下人才都与此时汇集在秦国,秦孝公未必能够注意到自己,首先就买通了秦王身边的人,使得他得以面见秦王。

第一面见时,以王道来游说秦孝公,秦孝公不敢兴趣听得直打哈欠,商鞅还没说痛快就被赶出去了;第二次,商鞅以霸道游说秦孝公,孝公仍旧兴趣乏乏,商鞅的第二次面试也没成功;最后一次,商鞅以富国强兵的道理游说秦孝公,这一次打动了秦孝公,两人因此而畅聊几日,从此后成为了知己。

商鞅帮助秦孝公走出了最艰难的一步,所有的罪与罚都让商鞅一个人承担下来了。商鞅被任用后,变法很快就波及秦国上下。他的变法承认土地是私有的,允许百姓之间的自由贸易往来,奖励耕织,赏罚分明。这一系列措施在刚开始实施甚至在实施过程中,都受到了贵族的强烈抵制,触及贵族利益的变法在商鞅的秦孝公的强硬手段下,还是继续推行着。经过变法后,秦国的国力急剧上升。

秦孝公在位24年,前338年,秦孝公病危,并最终因病去世。《大秦帝国》有写秦孝公死前让位商鞅,是否就是因为商鞅的政绩太突出,所以秦孝公想让位与他?《战国策》记载:“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战国策不可全信,孝公传位也是孤证,《战国策》这样写完全是为了凸显出秦孝公的贤明和商鞅的功绩而已。

标签: 秦孝公

更多文章

  • 秦孝公嬴渠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变法成功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年—前338年),《越绝书》作秦平王,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之子,在位24年,谥号为孝。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

  • 秦孝公是在秦国怎样的情况下登基的?他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孝公,商鞅,秦国

    秦孝公是秦国历史上最英明神武的君王之一,他继位之前,秦国已经在走向衰亡,但是在秦孝公继位之后,两次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的窘境,大大加强了秦国的势力,为了后来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一个不世出的奇才。那么后人对秦孝公的评价如何,在历史上他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秦孝公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明君,他一生在

  • 秦孝公为什么大力支持商鞅变法?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鞅,秦孝公,秦国,商鞅变法

    秦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不仅因为秦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出现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秦始皇。更重要的是他在建立秦朝之初所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因此历史上有很多学者将描述对象对准了秦国,通过讲述秦国从弱变强到最终一统天下,但是又很快消亡的过程,给后人以启迪和警示。在这

  • 古代最有名的一场面试:商鞅经过秦孝公的四轮考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孝公,商鞅,商鞅变法,

    找工作,先笔试,后面试,或者就只有面试一关,这些程序很多时候是以招聘方的主考官为主导角色,单向地对应试者进行观察和考验,考生的“命运”掌握在考官手里,理想的面试是这样的吗?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也是一个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也有各种考试,最多的是面试,例如商鞅,就是通过面试进入秦国管理层的。下面我们来

  • 商鞅是怎么样取得秦孝公的信任来推行变法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鞅,变法,秦孝公,

    秦国是幸运的,商鞅与秦孝公生于同一个年代,以后的中国历史再也没有一个君臣关系像他们一样,君对臣是如此信任,臣对君是如此衷心,他们二人共同缔造了强大的秦国,也共同缔造了中国的历史.要说中国历史上关系最好的君臣大家可能认为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但是我认为应该是秦孝公和商鞅.在秦孝公和商鞅共事的二十多年间

  • 商鞅变法的前奏:秦孝公几乎动摇被商鞅巧言劝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孝公,商鞅,变法,

    秦孝公想试变法,却不知道支持率。就由他亲自主持,在高管层挑了几个人,小范围地召开了几次改革研讨会,结果遭遇强烈反对。孝公说:“我想变法,可能会有许多人反对,你们看怎么样?”商鞅说:“旧制度已经证明不能富国强兵,应该废止。高出常人的举动,本来就会遭到世人反对。事情已经发生了,愚昧的人还看不明白,而智慧

  • 历史解密:秦孝公为何曾决定传位给变法功臣商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孝公,变法,商鞅,

    读《战国策》秦策“卫鞅亡魏入秦”,有写“孝公行之八年(实际应为十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还是第一次看到秦孝公想把王位传给商鞅的说法。于是翻看《史记》,在秦纪和商君列传都未有记此事。谁的更可信呢?《战国策》中此句前后所叙变法及被杀之事,与《史记》中大同小异。而独多的这句话,会不会是司马迁

  • 秦孝公是谁?秦孝公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孝公,死因

    秦孝公是谁?秦孝公姓赢,名渠梁,出生于公元前381年死于公元前338年,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上位时间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主要成就: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

  • 历史上关于秦孝公赢渠梁及其儿子嬴驷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孝公,嬴虔梁,评价,赢驷

    秦孝公嬴渠梁,是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是变法图强的第一推动力,是整个秦帝国的基石君主。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使秦国日渐强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秦驷、秦惠文王也是一个雄略之主,若想要掌握整个秦国,杀掉商鞅也成了一个选项,所以杀掉商鞅可谓是一箭双雕

  • 秦孝公赢渠梁的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孝公,赢虔梁,简介

    姓名赵渠梁谥号孝公陵墓弟圉政权秦国在世前381年—前338年在位前361年─前338年年号无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战国时秦国国君。嬴姓,赵氏,名渠梁。秦献公之子。即位时正值21岁,当时除秦国外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而处于西垂的秦国被中原诸侯冷落。于秦孝公即位之初就求贤招兵,广招人才,命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