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穆姬为什么嫁给秦穆公?她是多大出嫁的

穆姬为什么嫁给秦穆公?她是多大出嫁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479 更新时间:2023/12/9 1:39:38

《史记·晋世家》记:“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海外流亡十九年后,晋文公终于得以回国为君。然而,岁月蹉跎,此时重耳已是花甲老人了。由此反推,在晋文公逃出晋国时,他已经四十三岁了。

《史记》言之凿凿,可在其它史书中却别有歧见。

《国语·晋语四》记:“晋公子(指重耳)生十七而亡,卿才三(疑为五之误)人从之,可谓贤矣。”《国语》中不是说晋文公十七岁就“死亡”了,而是指他十七岁时“逃亡”在外。《左传·昭公十三年》也有类似记载:“我先君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晋献公)。好学而不贰,生十七年,而有士五人。……亡十九年,守志弥笃。”《国语》与《左传》互相印证,都说晋文公是在十七岁逃离晋国。

三本史书所记载的晋文公年纪居然有二十六年差距,到底哪家才更为可信?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晋献公家世时说:“晋献公娶于贾(贾国),无子。烝(上淫曰烝,指与长辈偷情,因齐姜是晋武公之妾。)于齐姜,生秦穆公夫人及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由这段记载可知,因为晋献公没有嫡子,所以长子申生得以成为太子。在《左传》的描述中,秦穆公夫人即穆姬在前、申生在后,所以穆姬应该是申生之姐。

也就是说,申生年长于重耳,穆姬又年长于申生。

重耳出逃晋国之年是公元前654年(鲁僖公五年);这年冬,晋国灭国,把虞公与大夫百里奚都作为穆姬的陪嫁送给了秦穆公。

按《史记》之说,重耳出逃之时四十三岁,穆姬既然是长姐,岂不得有五十岁上下了?五十多岁的穆姬嫁入秦国,与秦穆公两情相悦,还能生下两男两女——是不是有些太不合常理了?

因此,太史公记晋文公四十三岁逃亡之说,太不合常理。

然而,如果按《国语》与《左传》十七岁逃亡之说,也存在一小小的瑕疵。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曰:“夏,使大子(太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这次让群公子守边疆,是骊姬为离间晋献公父子所定下的计谋。如果重耳出逃时十七岁,那么这一年(公元前666年)他不过才六岁,夷吾则年龄更小。如此幼小的年纪,如何能担当得起守土护僵的重任?而按照《史记》说法,则重耳被发配守边疆之年为三十三岁,早已成年,当然合理得多。

更何况,在《史记》中有关太子申生兄弟姐妹的关系还有另一说法。

《史记·晋世家》记载:“太子申生,其母齐桓公女也,曰齐姜,早死。申生同母女弟为秦穆公夫人。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按“晋世家”所言,穆姬不是太子申生姐姐,而是他的妹妹。既然穆姬是申生之妹,那么她可能是重耳之姐,也可能是重耳之妹。重耳出逃之年她刚出嫁,说明她不可能是重耳之姐,而是重耳之妹。太子申生之母在生下申生后,隔二三十年之后又生下了穆姬,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之事。

如此一来,《史记》有关晋文公年龄的说法就较为合理了。

可惜,同样是在《史记》中,“秦本纪”中却出现了另一种说法。

《史记·秦本纪》记载:“穆公任好元年,自将伐茅津,胜之。四年,迎妇于晋,晋太子申生姊也。”在此处,太史公又否定了自己的说法——到底穆姬应该是申生之姐还是之妹?不但如此,“晋世家”中的另一记载,也让太史公陷入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境地。

在秦、晋韩原之战后,秦穆公大获全胜,俘获了晋惠公后班师回朝。此时,“晋君姊为穆公夫人,衰绖涕泣。”穆姬见丈夫即将俘获兄弟回城,穿着孝服哭泣。在这里,明确地指出穆姬时晋惠公的姐姐。因而,即便是穆姬比重耳小,但她却比夷吾大。按《史记》之说,重耳守蒲城之年为三十二岁,夷吾也同时被发配守屈,他年纪至少都应该在十七、八岁左右。十一年之后,夷吾年龄二十七八岁,而穆姬则已三十左右了——这么大年龄出嫁,虽然比五十岁已少了二十年,但在春秋时代依然是不可思议的。

况且,重耳虽然比夷吾年长,但兄弟俩年龄差距正常应该在五岁以内;照此推断,穆姬出嫁时的年龄应该在四十岁以上了,甚为荒唐。

因此,不管是穆姬是重耳姐姐还是妹妹,《史记》中有关重耳年龄的说法都矛盾重重,实在太不可信。

既然《史记》之说不可信,那么《国语》之说就更接近于史实了。

《国语》说重耳出逃之年十七岁,即便是穆姬长于重耳,也就二十来岁左右。《周礼·地官·媒氏》:“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穆姬二十岁左右出嫁,也符合当时的婚嫁礼仪。

至于说到重耳、夷吾年幼守边疆,反正他们各自有一帮大臣扶持,年龄再小也有谋臣担当。重耳身边的舅舅狐偃等人,夷吾身边的舅舅虢射等人,都是治国之才,日常执政都不会出现大的失误。虽然年幼的儿子去守边疆太不寻常,可晋献公在骊姬蛊惑之下,早已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倒也不是绝对不可能。

通过以上种种分析之后,足见《史记》中有关晋文公年龄的记载确实不太可靠。所以,在此不得不斗胆向司马迁老前辈问上一句:太史公啊,如果重耳四十三岁逃亡,那么他姐姐穆姬岂不是得五十岁才嫁秦穆公?这样的低级错误,到底是如何造成?

标签: 穆姬晋朝

更多文章

  •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梁山伯,祝英台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梁祝”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并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文艺作品——包括戏曲、音乐乃至影视剧。甚至香港导演在拍摄港版《西游记》的时候,也吸收了这个灵感,将梁山伯说成天蓬元帅转世,并且梁山伯和祝英台,属于天蓬元帅的多世情劫

  • 历史上梁山伯和祝英台为何不能结婚在一起?是他们之间悬殊的社会地位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南北朝,梁山伯,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在民间流传了1700多年,至今依然家喻户晓。这个故事,体现了爱情的伟大力量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那么,梁山伯与祝英台没有结婚,是因为梁山伯家里很穷吗?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虚构人物,他们生活在

  • 古代爱情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局是喜还是悲?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爱情故事

    在中国的古代,有一则非常美丽的传奇故事,那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了,后来这个故事还被编成了小说流传于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可是

  • 刘裕篡位前的最后一关 老实本分的司马休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北朝,刘宋

    刘裕灭蜀之后,指向了下一个目标: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在“铁拳横扫”的刘裕面前,其他人都是配角,即使能抵挡几个回合,也只是为了衬托主角的高大形象。所以被打晕的过程大同小异,不去多说。只挑其中的几个“镜头”,加上短的点评。司马休之奋起反击司马休之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他可以向老天爷保证:明里、暗里都没有想对

  • 司马休之的为人如何 为什么说他是政治斗争之下的牺牲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朝,司马休之

    司马休之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个十分有趣的人物,他身为晋国宗室,却一生颠沛流离,历经东晋、南燕、后秦、北魏四国,他的列传并见于南北两朝的史书《晋书》和《魏书》(与他情况类似的南朝宗室亦有不少,比如刘宋宗室刘的列传并见于《宋书》和《魏书》;南齐宗室萧宝蠢的列传并见于《南齐书》和《魏书》,等等,关于这些人的

  • 谯敬王司马恬第四子 晋朝名将司马休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朝,司马懿

    司马休之(?—417年),字季预(《魏书》、《北史》作季豫),河内郡温县人,晋朝宗室、名将。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魏中郎司马进的后代,谯敬王司马恬第四子。东晋末年司马宗室之翘楚,曾任平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司马平西。桓玄将行篡逆,诛不附己者,遂奔南燕慕容德。404年,刘裕诛除桓玄后,休之还建业,复为荆州

  • 何无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为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晋朝,刘裕

    何无忌是东晋北府军名将刘牢之的外甥,也是刘裕的左膀右臂。刘牢之死后,桓玄血洗北府军高层。当时刘裕正在围剿卢循的海盗军,虽远离政坛,亦不免不寒而栗。此时,何无忌秘密来见刘裕,劝他在山阴(浙江绍兴)起兵,讨伐桓玄。一向老成持重的刘裕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没有答应,但暗地里与何无忌筹划起义事项。桓玄逼晋帝禅让

  • 有关于何无忌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有关于人物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牢之,晋朝

    何无忌(?—410年5月9日),字无忌,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东晋末年将领,名将刘牢之外甥。轶事典故何无忌忠贞坚定,但意气用事,每当有人做事不合其心意,情绪就会显现在其说话和神态上。在刘毅反攻桓振等人占领的江陵时,何无忌虽受刘毅统率,但他却以此烦扰,自行解除统率,刘毅以其专擅,于是奏免其琅邪

  • 名将刘牢之外甥 东晋末年将领何无忌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晋朝,何无忌

    何无忌(?—410年5月9日),字无忌,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东晋末年将领,名将刘牢之外甥。少有大志,拜徐州从事,拜东海国中尉。元兴三年,随同刘裕带领北府军平定桓玄之乱,光复晋室,荡平诸桓势力,拜江州刺史,封安成郡公。义熙六年,率军讨伐卢循之乱,败于徐道覆,持节战死。追赠侍中、司空,本官如故

  • 历史上魏无忌,何无忌,长孙无忌和张无忌为什么没有好下场 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无忌,黄歇

    历史上第一个名叫无忌的人是魏无忌,即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魏无忌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为人仁义,礼贤下士,养了三千食客,足以和魏王分庭抗礼。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慑于秦国淫威不敢出兵,魏无忌苦劝无果,偷了魏王兵符杀了守边大将解了赵国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