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梁山伯和祝英台为何不能结婚在一起?是他们之间悬殊的社会地位导致的

历史上梁山伯和祝英台为何不能结婚在一起?是他们之间悬殊的社会地位导致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169 更新时间:2023/12/9 1:47:57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在民间流传了1700多年,至今依然家喻户晓。这个故事,体现了爱情的伟大力量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那么,梁山伯与祝英台没有结婚,是因为梁山伯家里很穷吗?

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虚构人物,他们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祝英台是浙江上祝家庄的一名女子,聪颖美丽,喜欢吟读诗书,羡慕才女班昭蔡文姬的才学,因而女扮男装,到杭州的崇绮书院负笈游学。求学期间,祝英台与来自浙江会稽的书生梁山伯情投意合,成为好朋友。

后来,梁山伯与祝英台分别后,才知道祝英台是女子之身。梁山伯托父母前去提亲,不料祝英台与门当户对的马氏有了婚约。梁山伯思念祝英台心切,当了县令没多久,就郁郁而终。祝英台下嫁马氏时,船只途径梁山伯坟墓,河上起了大风大浪,不能前进。祝英台上岸拜祭祝英台,痛哭涕零,这时候坟墓突然打开,祝英台跳进坟墓,转瞬风停地平,一切恢复正常。

不久,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双宿双飞的蝴蝶。人们说,这对蝴蝶正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所变化而生……

通过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梁山伯并不是穷人子弟。在古代,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穷人子弟根本就读不起书。他们能够“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映雪读书”,克服极端不利的学习条件认识几个字,已经很不错了。像梁山伯这样去外地的书院去参加长达几年的脱产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拦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是士族与庶族之间悬殊的社会地位。

什么是士族?

他们是社会地位最高的一类人,世代担任重要官职,家族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在魏晋时期,在官员选拔上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以上的官员,皆从士族子弟中选用。

什么是庶族?

庶族是地位低于士族的平民阶层,又被称为“寒门”。不过,他们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经济实力却不太差,家里有几十、几百亩田地,在维持生活外还有所盈余,能够支撑子弟读书、求学。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牢牢把握着政权结构。他们凭借出身、联姻,就能够担任重要官职。庶族做官的机会极为渺茫。因此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梁山伯能够担任县令,已经是庶族子弟做官的极限了。

士族为了能够长期把握政权结构,采取了不与庶族往来的办法。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活的南北朝时期,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是影响力最大的四大士族。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了一首诗歌《乌衣巷》,里面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谢”,指的便是南北朝时期两大士族,即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这句诗的潜台词是,当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辉煌时,他们家的燕子都不会飞到寻常百姓的家里。

士族遵从森严的等级制度,为保持血统纯正,不与庶族通婚,即“士庶不婚”。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四大士族之间频繁通婚。如果身为四大士族中的人,却在这个圈子之外进行婚娶,是会受到别人的非议,搞不好连官都做不了。

东晋名臣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道韫,与著名书法家王羲的次子王凝之结婚后,生活得很不愉快。谢道韫回娘家后,闷闷不乐,有人问她原因,她回答:“一门叔父,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意思是说,我们谢家的兄弟都很有才华,没想到天地间竟然有王凝之这样的笨蛋。

谢道韫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才女,曾经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名噪一时。王凝之才华平庸,碌碌无为,只是家庭出身很好而已。但是,谢家宁愿将女儿嫁给一个“笨蛋”,也不愿意与庶族中的优秀子弟通婚。

南北朝时期,梁朝大士族王源曾经将女儿嫁给庶族满璋之的儿子,还接受了聘钱5万,这下不得了,搞得满城风雨,还受到御史中丞沈约的弹劾。沈约说,王源虽然人品庸陋,但是家世显赫,王家和满家联姻,“惟利是求,玷辱流辈,莫斯为甚”,后果严重,恐怕会引起其他士族的效仿,建议将王源罢免官职。

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庶族子弟不要做“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之类的美梦。门儿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梁山伯与祝英台几乎没有结婚的可能。

标签: 南北朝梁山伯祝英台

更多文章

  • 古代爱情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局是喜还是悲?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爱情故事

    在中国的古代,有一则非常美丽的传奇故事,那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了,后来这个故事还被编成了小说流传于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可是

  • 刘裕篡位前的最后一关 老实本分的司马休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北朝,刘宋

    刘裕灭蜀之后,指向了下一个目标: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在“铁拳横扫”的刘裕面前,其他人都是配角,即使能抵挡几个回合,也只是为了衬托主角的高大形象。所以被打晕的过程大同小异,不去多说。只挑其中的几个“镜头”,加上短的点评。司马休之奋起反击司马休之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他可以向老天爷保证:明里、暗里都没有想对

  • 司马休之的为人如何 为什么说他是政治斗争之下的牺牲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朝,司马休之

    司马休之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个十分有趣的人物,他身为晋国宗室,却一生颠沛流离,历经东晋、南燕、后秦、北魏四国,他的列传并见于南北两朝的史书《晋书》和《魏书》(与他情况类似的南朝宗室亦有不少,比如刘宋宗室刘的列传并见于《宋书》和《魏书》;南齐宗室萧宝蠢的列传并见于《南齐书》和《魏书》,等等,关于这些人的

  • 谯敬王司马恬第四子 晋朝名将司马休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朝,司马懿

    司马休之(?—417年),字季预(《魏书》、《北史》作季豫),河内郡温县人,晋朝宗室、名将。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魏中郎司马进的后代,谯敬王司马恬第四子。东晋末年司马宗室之翘楚,曾任平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司马平西。桓玄将行篡逆,诛不附己者,遂奔南燕慕容德。404年,刘裕诛除桓玄后,休之还建业,复为荆州

  • 何无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为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晋朝,刘裕

    何无忌是东晋北府军名将刘牢之的外甥,也是刘裕的左膀右臂。刘牢之死后,桓玄血洗北府军高层。当时刘裕正在围剿卢循的海盗军,虽远离政坛,亦不免不寒而栗。此时,何无忌秘密来见刘裕,劝他在山阴(浙江绍兴)起兵,讨伐桓玄。一向老成持重的刘裕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没有答应,但暗地里与何无忌筹划起义事项。桓玄逼晋帝禅让

  • 有关于何无忌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有关于人物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牢之,晋朝

    何无忌(?—410年5月9日),字无忌,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东晋末年将领,名将刘牢之外甥。轶事典故何无忌忠贞坚定,但意气用事,每当有人做事不合其心意,情绪就会显现在其说话和神态上。在刘毅反攻桓振等人占领的江陵时,何无忌虽受刘毅统率,但他却以此烦扰,自行解除统率,刘毅以其专擅,于是奏免其琅邪

  • 名将刘牢之外甥 东晋末年将领何无忌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晋朝,何无忌

    何无忌(?—410年5月9日),字无忌,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东晋末年将领,名将刘牢之外甥。少有大志,拜徐州从事,拜东海国中尉。元兴三年,随同刘裕带领北府军平定桓玄之乱,光复晋室,荡平诸桓势力,拜江州刺史,封安成郡公。义熙六年,率军讨伐卢循之乱,败于徐道覆,持节战死。追赠侍中、司空,本官如故

  • 历史上魏无忌,何无忌,长孙无忌和张无忌为什么没有好下场 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无忌,黄歇

    历史上第一个名叫无忌的人是魏无忌,即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魏无忌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为人仁义,礼贤下士,养了三千食客,足以和魏王分庭抗礼。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慑于秦国淫威不敢出兵,魏无忌苦劝无果,偷了魏王兵符杀了守边大将解了赵国之围

  • 徐道覆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晋,孙恩

    在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这场长达约十一年的起义,可以说是揭开了东晋司马氏灭亡的前奏,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看成是东汉末年起义的一种承袭,因为孙恩与卢循的这场起义是带有五斗米道的宗教形式的,说白了也是一场愚弄百姓的世族门阀间的漫长战争。孙恩本就是永嘉南渡的世族出生,而卢循更是东汉名儒卢植之后,与老百姓没

  • 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徐道覆简介 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晋,卢循

    徐道覆(?—411年),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随孙恩、卢循举兵十万起义。402年,孙恩兵败自杀,卢循被推为首领。403年,进犯广州,据始兴。409年,进犯建康。411年,兵败逃回始兴,被晋将军孟怀玉等攻破城池,被杀。人物生平徐道覆(?—411年),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随孙恩、卢循举兵十万起义。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