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洪都大战陈友谅最后也没能反败为胜,是因为什么?

洪都大战陈友谅最后也没能反败为胜,是因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755 更新时间:2024/1/7 0:04:31

陈友谅作为一名坚定的反元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他为抗击元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洪都大战是陈友谅在和朱元璋的征战中最好的机会,同时也是最大的败笔。

为什么说这是陈友谅最好的机会呢?

朱元璋在和陈友谅展开决战之前,形势对朱元璋非常不利。不仅仅因为朱元璋人数很少,不仅仅因为陈友谅更熟悉水战,还在于陈友谅和张士诚已经联合起来,准备东西夹攻朱元璋。并且张士诚很快就行动起来,进攻安丰。安丰是韩林儿刘福通最后的据点。如果安丰被破,朱元璋必然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友,张士诚和陈友谅夹攻朱元璋的形势,肯定会形成。

出于这样的考虑,朱元璋决定救援韩林儿。当时,刘伯温曾极力反对朱元璋这样做。刘伯温的意思是,如果朱元璋率军去救韩林儿,陈友谅一定会趁机攻击朱元璋的后方。这样一来,朱元璋将会顾此失彼。再一点。韩林儿是早期农民起义领袖韩山童的儿子,也就是说他是领袖。如果把他救出来,将来不好处理。不过朱元璋最后还是没有听刘伯温的,毅然出面救援韩林儿。

陈友谅也就在这时候率军攻击朱元璋的大后方。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友谅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又是陈友谅最大的败笔。为什么又说是最大的败笔呢?

陈友谅当时集结了60万大军,同时,陈友谅又是以水军出名。但是,他竟然放弃了朱元璋后方的大片地盘,尤其是不去进攻朱元璋的根据地(差不多相当于朱元璋的京城)应天,而是只把大军囤积在洪都城下,一定要把洪都拿下来。

问题是,他在洪都城下耗了85天。洪都城上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的守军并不多,也就是几万人马。但就算这样,陈友谅依然没有把洪都拿下来。直到朱元璋解了安丰之围,顺利回来应天,在鄱阳湖上扎下口袋,只等陈友谅钻进口袋的时候,陈友谅才放弃攻打洪都,转过头来和朱元璋大战。

然而,由于毫无战略部署,又严重贻误了战机,因此,最终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全军覆没在朱元璋手里。

实际上,陈友谅正确的做法,除了迅速抢占应天外,还应该早一点在鄱阳湖摆下阵势,利用丰水期,以及陈友谅擅长水军的优势,消灭朱元璋。而不是在洪都城下,耗费了大量时间,等鄱阳湖进入枯水期了,才和朱元璋决战。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不用,却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最后自取灭亡。那么,陈友谅当初究竟是如何考虑的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陈友谅稳扎稳打。

陈友谅之所以一定要拿下洪都,是因为洪都是鄱阳湖边上一个战略重镇。这个战略重镇,就像一颗钉子,钉在陈友谅前行的道路上。如果陈友谅不先拔下这个钉子,他就担心在他前往攻打朱元璋的时候,这颗钉子会扎伤他。这使得他的后方很不安全。

事实上,陈友谅的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当他没能拔下洪都,率大军在鄱阳湖决战的时候,镇守洪都的朱文正果然奇袭陈友谅的身后,断了陈友谅的粮道,让陈友谅进退失据。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陈友谅不太懂军事。他不明白,战争是需要“动”起来的。只有调动敌方,才能寻找到战机,死棋才能下成活棋。也就是说,陈友谅大可只用少量兵力围住洪都就可以了,大量的兵力可以穿过鄱阳湖,攻打空虚的应天。或者干脆就不围攻洪都,直接往前打,这样,洪都的军队就会被调出来,因此就有破城的机会了。

其二,陈友谅有恃无恐。

陈友谅一直没把朱元璋放在眼里。就算在洪都城下攻了85天依然没把洪都城攻下来,他也没觉得朱元璋有多难打,毕竟他的实力太强大了。

所以,在陈友谅看来,早和朱元璋打,迟和朱元璋打,都没什么关系,无非就是早消灭朱元璋,还是迟消灭朱元璋的问题。

其三,陈友谅特别自负。

因为实力强大,陈友谅就极端自负。打不下洪都,让他觉得特别没面子,咽不下那口气。因此,无论如何,要把洪都打下来。

自负的人都是这样的表现。南宋末年,蒙古大汗蒙哥打到钓鱼城下,一直没能把钓鱼城拿不下来。虽然不少人建议他先放开钓鱼城,往前打。但是,他怎么也不愿意,一定要打。就这样一直在钓鱼城下耗了大半年。最终钓鱼城没打下来,他自己被打死了。陈友谅的心态,和蒙哥是一样的。

其四,陈友谅想打水战。

陈友谅不去打应天,而是想把朱元璋引进鄱阳湖,在鄱阳湖中,利用自己的水军优势,和朱元璋对决。

事实上,陈友谅的目的实现了。但是,在进行水战的时候,鄱阳湖已经进入了枯水期。而且,陈友谅又把他的楼船用铁链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把陆地搬到水里,水战又成了陆战。反而没有发挥出水战轻快灵动的特点,最终被朱元璋打败。

总之,陈友谅可以说从心理到战术,都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他最终走向失败也是必然的。

标签: 陈友谅元朝

更多文章

  • 张献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献忠,明朝

    明末农民大起义时,有两个极其出名的起义军领袖,一个是李自成,一个便是张献忠。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张献忠通过造反所创立的基业比李自成小得多,他最后只是在四川境内建立了一个地方性政权。不过,也不能就此小瞧张献忠的本事。在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之后,当李自成陆续吞并其余农民起义军时,

  • 曹操原本姓夏侯 曹丕称帝后为何没有改回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曹丕

    对曹操本姓夏侯,曹丕称帝后,为什么没有改回姓夏侯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姓夏侯一说,主要出自于东吴所著的《曹瞒传》。“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嵩生太祖。”从曹瞒传的记载来看,不难发现,吴人直接认为曹操姓夏侯,与夏侯惇是堂兄弟的关系。按理说,

  • 和珅能够讨好乾隆皇帝 和珅为何讨好不了嘉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和珅,嘉庆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聪明绝顶的和珅,能够讨好乾隆,为什么却不能搞定嘉庆呢?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很多影视剧把和珅塑造成了逢迎媚上、贪财好色,胖乎乎的一看就傻里傻气的人,甚至还经常被人戏弄。但其实真实的和珅,绝对不是这样,能够在乾隆朝权倾一时,得到乾隆的宠爱。事实上,和珅是个不可多得的既能

  • 汉武帝前面那么喜欢卫子夫 汉武帝后面为何变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武帝,卫子夫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武帝为什么开始喜欢卫子夫,后来又不喜欢她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阅女无数的风流皇帝,用他自己的原话就是:“三天可以不吃饭,但一日不能缺了女人伴宿。”诚然,皇帝最不缺的就是女人,但卫子夫几乎伴汉武帝走完了一生。在四十八年的光阴里,汉武帝临幸过无数女子,可

  • 历史上的程咬金一生是什么样的 程咬金到底活了多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程咬金

    对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到底活了多久?一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活到了七十七岁,并没有演义小说里一百二十岁那么夸张。而程咬金的真实经历,也和演义小说里描述的形象相去甚远。当然,真实的程咬金,一生也是相当传奇的。程咬金本是山东东平县人,后来

  • 蜀汉军队只有十万人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北伐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北伐仅有10万兵力,少得可怜,为何明知必败还要打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其实诸葛亮北伐时期已经明白了蜀汉实力悬殊,当年自己给刘备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已经明确指出要交好东吴才可以有机会和曹魏争夺天下,但刘备因为关羽兵败身死和荆州丢失的原因迁怒于东吴,结果却

  • 曹操如此偏爱曹植 曹操为什么不让曹植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曹植

    还不知道:曹操偏爱曹植,为何将大位传给曹丕?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丕和曹操的关系,还真的比不上曹植和曹操的关系。为什么?因为曹植有才,有才到什么程度呢?东汉末年写诗歌都是照着曹植的版本来写的。也就是说曹植写个模板出来,其他文人照着填词就行了。就连曹操都感叹,自己怎么生

  • 皇太极攻入北京后,袁崇焕回援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袁崇焕,明朝

    袁崇焕是明朝著名军事将领,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从关外向中原挺进,越过蓟州,长途奔袭直捣北京。袁崇焕知道后,赶紧率军回北京救援。袁崇焕率军回北京救援的举动,可以说直接要了他的命。为什么说他回北京救援一事,直接要了他的命呢?

  • 李严和诸葛亮相比 刘备临死前为何不把兵权交给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李严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去世之前,为什么要把兵权交给了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事实上,直到刘备去世之前,刘备依旧没有放弃那个梦想——夺回荆州!这不仅仅关乎到自己的仇恨和耻辱,更关乎着蜀汉政权的前途和命运,至少从随后40年的发展来看,不打通荆州方向,蜀汉政权就

  • 司马懿有多少和妻妾和儿女 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懿,三国

    对司马懿究竟有多少妻妾和儿女,他们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人人都说司马懿在任何方面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他身为一国军师,却只知道躲闪,甚至干出不战而退的事情。事实上,对诸葛军师的所有特点,绝对找不出第二个比司马军师更了解的人。在影视剧中,可能因为导演侧重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