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牛弘是什么人?他对隋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牛弘是什么人?他对隋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820 更新时间:2023/12/30 10:04:26

牛弘,北周、隋朝官员。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我们知道,当领导的秘书,最重要的,是要记住领导说的话,记住领导交办的事情。如果领导吩咐了一件事,你过一会儿就忘了,领导肯定很不高兴。

古代当皇帝的秘书,更应该对皇帝交办的事情记清楚。要是没有记清楚,忘记了,那是要杀头的。

可是,古代有位当秘书的大臣,皇帝给他交代了一件事,他走到台阶下就忘了,又转回头去问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没责怪他,反而更加喜欢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当秘书的大臣名叫牛弘,这个皇帝是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牛弘确实是一个秘书,而且是皇帝的大秘书。他在北周的时候,就掌管文书,修《起居注》。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封他为散骑侍郎、秘书监。后来又拜为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务。

牛弘是个很博学的人,隋朝建国后,他在建章立制等文化建设上,做了很多了不起的贡献。

当时五代刚结束,整个国家经历了南北朝数百年的乱世。之前大家都在忙着打仗,根本没人管典籍、礼仪、规章之类的事情。当杨坚建立了隋朝,并统一全国,整个国家已经实现和平稳定以后,这些事情就该做了。

所以,牛弘在这时候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

一是搜集民间的藏书。整个南北朝时期,皇权多次变易,朝廷多次变易,人们生活朝不保夕,所以根本就没有人在乎朝廷典籍的事情。因此,朝廷的藏书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牛弘建议民间向朝廷献书。他征得隋文帝的同意,颁布了“献书一卷,赉缣一匹”。民间献书热情高涨,很快就让国家图书馆得到了极大的充盈。

二是修撰《五礼》,改定雅乐。中国古代是礼治社会,礼仪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动乱年代,大家对皇位争夺不休,战争频频发生,让这种“无礼”的状态,变得非常严重。因此,牛弘利用自己的博学,组织人马修撰了《五礼》一百卷。同时,他改定了雅乐,作为国家重大活动使用的音乐。

这两件事可能大家并没有怎么在意。但其实意义是很大的。要知道,孔子当年之所以要修订《礼》《乐》这些书,就是针对春秋以来“礼崩乐坏”的现象,所做的重大工程。这是儒教的重大传统。

连当时一向瞧不起人的权臣杨素,可以对别人颐指气使,但是都不敢在牛弘面前托大。遇到各种关于国家礼仪的事情,都要虚心请教牛弘。独孤皇后去世时,安葬皇后的各种礼仪该怎么做,杨素一时毫无主见,只得虚心请教牛弘说:“公旧学,时贤所仰,今日之事,决在于公。”意思是说你是大学者,大家都敬仰你,你说怎么办吧,我们都听你的。牛弘也不客气,三两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所采用的礼仪,都有根有据,让大家都很佩服。

当然了,牛弘之所以被文帝杨坚所喜欢,并不仅仅在于他的博学。博学并隋文帝当然很看重(隋文帝让牛弘担任礼部尚书,显然就是因为他的博学),但最看重的,却是另外一方面。

回到咱们开始的话题。

此事记载在《隋书》中,原文是这样的:上尝令其宣敕,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并忘之。”上曰:“传语小辩,故非宰臣任也。”愈称其质直。

当时隋文帝对牛弘说,让你传几句话,你都记不住,显然,你不是个当宰相的料。隋文帝虽然这么说,但是“愈称其质直”,觉得牛弘很质直,因而更喜欢他。

牛弘知不知道没有记住皇帝的话,后果很严重?当然知道。一般情况下,可能想象个大概的意思,糊弄一下皇帝就过去了。皇帝说了话,并不一定每句都记得起来,很可能也不会过多太多。但是,牛弘并没有这么做,他记不住就是记不住,明知道返回去会被皇帝骂,会被皇帝小看(故非宰臣任也),他依然会这样做。而这样诚实的人,皇帝显然是非常喜欢,也非常放心的。所以后来,隋文帝让牛弘担任吏部尚书,负责选拔人才。这也是隋文帝的特别考量。

标签: 牛弘隋朝

更多文章

  • 洪都大战陈友谅最后也没能反败为胜,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友谅,元朝

    陈友谅作为一名坚定的反元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他为抗击元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洪都大战是陈友谅在和朱元璋的征战中最好的机会,同时也是最大的败笔。为什么说这是陈友谅最好的机会呢?朱元璋在和陈友谅展开决战之前,形势对朱元璋非常不利。不仅仅因为朱元璋人数很少,不仅仅因为陈友谅更熟

  • 张献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献忠,明朝

    明末农民大起义时,有两个极其出名的起义军领袖,一个是李自成,一个便是张献忠。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张献忠通过造反所创立的基业比李自成小得多,他最后只是在四川境内建立了一个地方性政权。不过,也不能就此小瞧张献忠的本事。在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之后,当李自成陆续吞并其余农民起义军时,

  • 曹操原本姓夏侯 曹丕称帝后为何没有改回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曹丕

    对曹操本姓夏侯,曹丕称帝后,为什么没有改回姓夏侯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姓夏侯一说,主要出自于东吴所著的《曹瞒传》。“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嵩生太祖。”从曹瞒传的记载来看,不难发现,吴人直接认为曹操姓夏侯,与夏侯惇是堂兄弟的关系。按理说,

  • 和珅能够讨好乾隆皇帝 和珅为何讨好不了嘉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和珅,嘉庆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聪明绝顶的和珅,能够讨好乾隆,为什么却不能搞定嘉庆呢?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很多影视剧把和珅塑造成了逢迎媚上、贪财好色,胖乎乎的一看就傻里傻气的人,甚至还经常被人戏弄。但其实真实的和珅,绝对不是这样,能够在乾隆朝权倾一时,得到乾隆的宠爱。事实上,和珅是个不可多得的既能

  • 汉武帝前面那么喜欢卫子夫 汉武帝后面为何变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武帝,卫子夫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武帝为什么开始喜欢卫子夫,后来又不喜欢她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阅女无数的风流皇帝,用他自己的原话就是:“三天可以不吃饭,但一日不能缺了女人伴宿。”诚然,皇帝最不缺的就是女人,但卫子夫几乎伴汉武帝走完了一生。在四十八年的光阴里,汉武帝临幸过无数女子,可

  • 历史上的程咬金一生是什么样的 程咬金到底活了多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程咬金

    对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到底活了多久?一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活到了七十七岁,并没有演义小说里一百二十岁那么夸张。而程咬金的真实经历,也和演义小说里描述的形象相去甚远。当然,真实的程咬金,一生也是相当传奇的。程咬金本是山东东平县人,后来

  • 蜀汉军队只有十万人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北伐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北伐仅有10万兵力,少得可怜,为何明知必败还要打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其实诸葛亮北伐时期已经明白了蜀汉实力悬殊,当年自己给刘备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已经明确指出要交好东吴才可以有机会和曹魏争夺天下,但刘备因为关羽兵败身死和荆州丢失的原因迁怒于东吴,结果却

  • 曹操如此偏爱曹植 曹操为什么不让曹植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曹植

    还不知道:曹操偏爱曹植,为何将大位传给曹丕?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丕和曹操的关系,还真的比不上曹植和曹操的关系。为什么?因为曹植有才,有才到什么程度呢?东汉末年写诗歌都是照着曹植的版本来写的。也就是说曹植写个模板出来,其他文人照着填词就行了。就连曹操都感叹,自己怎么生

  • 皇太极攻入北京后,袁崇焕回援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袁崇焕,明朝

    袁崇焕是明朝著名军事将领,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从关外向中原挺进,越过蓟州,长途奔袭直捣北京。袁崇焕知道后,赶紧率军回北京救援。袁崇焕率军回北京救援的举动,可以说直接要了他的命。为什么说他回北京救援一事,直接要了他的命呢?

  • 李严和诸葛亮相比 刘备临死前为何不把兵权交给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李严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去世之前,为什么要把兵权交给了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事实上,直到刘备去世之前,刘备依旧没有放弃那个梦想——夺回荆州!这不仅仅关乎到自己的仇恨和耻辱,更关乎着蜀汉政权的前途和命运,至少从随后40年的发展来看,不打通荆州方向,蜀汉政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