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杜牧有哪些著名的作品?《阿房宫赋》写了什么?

杜牧有哪些著名的作品?《阿房宫赋》写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880 更新时间:2024/1/16 12:19:26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二十六岁时进士及第又制策登科,授宏文馆校书郎。曾任黄、睦等州刺史,死时年五十一岁。

杜牧所生的时代正是唐代后期多事之秋,他的最高理想就是恢复唐帝国昔日的繁荣与昌盛,自称:“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很注意研究财赋兵甲之事,先后所写《罪言》、《论战》、《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原十六卫》等,都是讲治乱守战的道理,并曾注过《孙子》。杜牧在生活上放达自任,不拘小节。他自称:“嗜酒好睡,其癖已痼,往往闭户便经旬日,吊庆参请,多亦废阙。”(《上李中丞书》)这种生活态度虽也表示了对礼敬拘束的蔑视,但更多地是出于对自己遭遇不满的原故。他有一些诗写对妓女的情感,虽不能说没有一些真实的情感,而总的说来多从士大夫玩赏女性的心情出发,连他自己也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

杜牧在文学上有着比较进步的见解,他主张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把内容放在首要地位。在自己的创作中位也力要贯彻这种主张,即文章为事而作,不作无病呻吟。

杜牧诗歌中那些感时伤世的诗歌,对当时政局表示了忧愤的情绪,《感怀》、《郡斋独酌》都是他的力作。他最不能忘怀的是久已沦为吐蕃统治的河湟一带的人民,在《河湟》诗中表示了自己深深的怀念和感慨,“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当回纥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的秋天南侵时,他忧念流散的边地人民,以《早雁》为题,表达了自己沉重的哀伤之情。

忧国忧民的杜牧对统治者的荒淫享乐也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为了讽刺唐敬宗(李湛)大起宫室而写的《阿房宫赋》,是唐代短赋中的出色的作品。在这篇赋里,杜牧用夸张的手法,把帝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给予了尽情的揭露与谴责,虽然指名是秦始皇,实际是对历代帝王荒淫生活的总的概括。

标签: 杜牧

更多文章

  • 李贺对唐朝诗歌的影响,他的诗有几类风格?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贺

    李贺生当韩、柳、元、白等竞起争鸣的时代,他自己受韩愈的赏识,在创作上也和韩愈有着某些共同的倾向。他不仅广泛运用古乐府诗题写了许多咏古讽今的诗歌,而且突破旧的樊篱,以大胆的手法,在用语和立意上创造了自己的新的格调,发挥了乐府诗这一较为自由的形式,尽情地歌唱了自己的怀抱。李贺在《拟巴童答》中说自己“非君

  • 东方朔简介,被相声界尊为祖师爷的千古智圣东方朔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方朔简介

    东方朔简介,见于《史记》,东方朔是个奇人。李白称他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他被誉为千古智圣、滑稽第一家。其后,他被相声界尊为祖师爷。作为一个奇人,他的出生来历也很奇怪。据说他出生时,母亲梦见一只巨大的灰鹤停留在他家的屋顶上,怎么赶都赶不走。东方朔年幼时,父母都去世了,后由兄嫂代为抚养。汉武帝

  • 杜荀鹤有什么作品,一生都在追求功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杜荀鹤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馓石地县),出身寒微,登第很晚。唐代科举制度,自贞元、元和以后,风心愈坏,非依靠权贵的推荐,就不能及第。杜荀鹤管经因为求不到功名,不断地发出这类的慨叹:“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像他这样出身的人,要考取一个进士,确是很不容易的。朱至忠(温)篡

  • 曾巩简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同样是能臣干吏?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曾巩简介

    曾巩简介,可见于《宋史》,曾巩出生在一个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均是北宋著名官员。曾巩少时读诗书,能脱口成诵,且才华横溢,十二岁时即能为文。1037年,曾巩18岁时,随父赴京,同王安石结为挚友,并向欧阳修推荐王安石,20岁时入国子监,上书欧阳修,赠《时务策》。他不仅结识了欧阳修,王安石等人,

  • 陈廷敬后人,一代名相陈廷敬是怎么做到步步高升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廷敬后人

    清顺治十五年,刚刚中举的陈廷敬,赶上朝廷举行会试。在科举史上,参加会试几十年的但依然落榜之人多如牛毛,但陈廷敬第一次考试即中了进士,之后顺风顺水。当时,陈廷敬的名字是“陈敬!因为他和别人同名,朝廷给他加了“廷”字,改名为陈廷敬。陈廷敬后人在《清史》中有所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康熙即位,

  • 公孙衍怎么死的,公孙衍的合纵策略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公孙衍怎么死的

    《孟子·滕文公下》:“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春秋战国在当时一些人眼里,公孙衍和张仪同样威名赫赫,但流传下来的故事不多。《孟子滕文公下》有公孙传系附于张仪传。《战国策》只有零星的几则记载。公孙衍怎么死的,可见《史记》。合纵连横的始作俑者,应该就是公孙衍和张仪。他们俩

  • 白居易的讽论诗有什么代表作?有什么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白居易

    《卖炭翁》揭露了唐代宫市制度的罪恶。所谓“宫市”,就是皇帝派出太监到市上买物,随便勒索、劫夺,“名为宫市,其实夺之”(韩愈《顺宗实录》)。这首诗对于当时入民的悲惨遭遇表示了莫大的愤慨,塑造人物形象是成功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只是卖炭翁的外貌;“可怜身上衣正单”和“夜来城外一尺雪”,

  • 明史宋濂传,宋濂传讲了宋濂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史宋濂传

    明史宋濂传记载,宋濂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因与祖父同日生,故取名寿,后改名廉。他的祖先宋栢在南宋时举家迁徙到金华迁西。宋濂后迁居至金华浦江。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因为宋濂的母亲不足月便产下了宋濂,所以宋濂小小年纪便体弱多病,"每风眩辄昏迷数日"。由于祖母金氏和母亲陈氏的精心照顾,才得安

  • 苏辙简介,苏澈的政治生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辙简介

    苏辙简介,可见于《宋史》,苏辙出生在宋仁宗宝元二年,当时他的父亲苏洵三十一岁,四处游学。他的哥哥苏轼刚满四岁,庆历八年八年(1048年),苏洵为父丧事闭门不出,专心教导苏轼和苏辙。第二年(1055年),苏辙娶了十七岁的同里的女儿石渠,十五岁的史氏。嘉佑元年春,苏辙父子共游开封,途经成都时,拜访了知益

  • 毛遂怎么死的,毛遂自荐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毛遂怎么死的

    毛遂怎么死的,可见于《史记》公元前259年,秦军围困赵国首都赵国平原君的邯郸,打算从门下食客中挑选20名文武双全的人前往楚国求援。然而,选来选去,只凑够了十九人。这时,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他自告奋勇说:‘我愿同公子前去!’平原君问:‘先生在我赵胜门下呆了多少年?’毛遂说:‘三年’平原君说,有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