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且唐朝风气格外开放,兼容并蓄,各民族交流融合,其文化更是空前繁荣,应运而生的一些风流才子、迁客骚人,他们吟诗作对,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诗篇,其大多被收录在《全唐诗》中,有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康熙年间由曹寅、彭定求、沈立曾、杨中讷等人编纂。《全唐诗》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不过这个数字并不准确。
全唐书收录的诗人,除了我们熟悉的诗人,杜甫、李白、孟浩然等,还有一些诗人,我们可能知之甚少,不过他们身先士卒,扭转文学风气,是真正的唐诗的揭幕人。初唐四杰“杨王卢骆”,指的是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这四人均处于文坛上新旧交替的人物,且都位卑言轻,少有盛名之人。卢照邻、骆宾王的作品多是七言歌行,趋辞赋化;王勃、杨炯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后来我们所熟知的韵律和谐,风骨遒劲的唐诗,自四杰开始定型。
他们四人也有意识的扩大诗歌的题材,思想严肃,诗作涉及边塞、市井,立志变革文风,审美上追求刚健骨气,反对齐梁纤巧浮艳的诗风。他们的诗尽管依然有南朝风气,但其在题材和诗风方面所做的努力,预示了唐诗诗坛的发展方向。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了初步的定型。
这四人四人中王勃被有些人认为是成就最高的,说是是神童一点不为过,据传他六岁写文章,九岁读《汉书》,撰《指瑕》,十岁通六经,“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而流传至今《滕王阁序》正是他十四岁所作。他写文章之前,把笔墨纸砚准备好,饮酒睡醒后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时人称为“腹稿”,有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
据史料记载,他在虢州做参军时,因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不过也有人怀疑有人设计诬陷王勃,王勃这人高傲,自持才高,平白无故窝藏官奴做什么?总之他的父亲因王勃王勃这次犯罪被贬。后王勃远行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时年27岁。
唐朝诗人争奇斗艳,不过默认的是唐诗自四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