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人陈亮为人快言快语,要寻他的不是,那可是不费吹灰之力。
一天,他同几位朋友在家中饮酒。酒至兴处,他又大发感慨,对朋友们道“当今朝中,奸臣当道。许多人自命不凡,但一遇敌人来犯,立刻变得卑躬屈膝。还有许多人,在皇上面前极尽媚态,对百姓却横眉竖目敲诈勒....”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碰巧,这一日与陈亮饮酒的人中,有一人人品不好,与朝中小人暗中勾结。他如今听陈亮说出这一番话,当即跑到刑部告发,说陈亮辱骂朝廷。在封建社会,这是一个了不得的罪名。刑部马上派人将陈亮逮捕下狱。
陈亮对别人的谗陷极为气愤。他虽被打得浑身是血,仍慨然陈词,拒不认罪。大理寺便以“图谋不轨”的罪名报送孝宗皇帝批复。孝宗皇帝看过陈亮上奏的许多奏疏,知道他是一个忠义爱国而又才华横溢的人,看了大理寺给他治的罪名,不仅不信,反而将奏折撕掉道:“秀才吃醉酒,说点痴言妄语,也值得如此大惊小怪吗?”大理寺的官员见皇帝若此,谁还去追究此事呢?陈亮也就无罪获释。
陈亮出狱后,仍到处演说他的政治观点,这让当时南宋的道学家朱熹又气又怕。朱熹年轻时也赞同抗战,但中年后,政治观点发生变化。他以维护三纲五常为
,反对抗战。为了阻止陈亮到处散播他的言论,他让自己的门徒设法诬陷陈亮。在此情势下,陈亮很快又被陷害人狱,但关押两个月后,苦于找不到证据,又被无罪释放。
陈亮出狱后,朱熹对其威逼利诱,要他放弃自己的政治观点,否则没有好下场。陈亮不买账,予以坚决反击。陈亮的所做所为得到大词人辛弃疾的赞赏和支持。
公元188年,陈亮辛弃疾两位老友相见,谈得甚为投机。后来,二人游鹅湖山,并且邀请朱熹来面谈,要与其就学术和政治两方面的分歧进行辩论。可惜朱熹未敢前来,二人对此唏嘘不已。
通过这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两人了解加深。辛弃疾在一句词中将陈亮比作诸葛亮道:“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陈亮也写词回赠:“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月陈亮以其卓越的才华和见识,被时人誉为“人中之龙,文中之虎”。只可惜,出生在软弱无能腐败透顶的南宋朝廷统治之下,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