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辛弃疾的诗词有哪些?他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辛弃疾的诗词有哪些?他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847 更新时间:2024/1/4 18:02:55

辛弃疾的词创作最多的时候,也正是他在政治生活中最苦闷、最烦恼的时候。试想想,一个人的雄心抱负不能实现,那会是怎样的心情?

一个人的宏图大志不能施展,那又是怎样的情绪?无疑,他的心情是郁闷的,情绪是低沉的。

当这种心情无以表达时,就只好婉转曲折地表现在他的作品里。因此,辛弃疾的词大多是反映民族、国家等方面的重大题材,他的作品充满了奋发激越的积极进取精神,反映人民的意愿和苦闷,真切地体现现实社会内容,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其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也因为这些作品有奔放驰骋、生气蓬勃的“豪放”风格,世人便把辛弃疾与苏轼并称。

但是,辛弃疾的词不只是“豪放”,有的还是“清而丽,婉而妩媚的,有的似“花间体”一样秾纤,有的“效白乐天体”,有的仿朱教循、李清照的词风,有的婉约秾丽像秦观晏几道的小令。这些正是他刚柔并济、不拘一格的风格的再现,而且这些作品也同样是相当出色的。如[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的词词在艺术成就方面非常突出,他善于创造生动的形象,善于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丰富的想象。他写长剑是“倚天万里”,写长桥是“干丈晴虹“,写水仙花的盆景也是“汤沐烟波万顷”,就连那突兀的青山,在他的想象中,不但妩增可爱,而且奔腾驰骤,像万马回旋。这些生动形象的描绘创造了深远的意境,使来弃疾的词呈现出豪放的风格。

辛弃疾还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寄托自己的理想,并且运用大量的典故,托古喻今。对此,曾有人说他是“掉书袋”,是滥用书本材料来炫耀自己的渊博,连岳坷也向他提出过这一意见,

而辛弃疾自己也承认,他对岳坷说:“夫君实中予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

辛弃疾的词在语言方面能力很强,可以说是唐、宋以来词家中成就最高的。他打破了语言运用的范畴,丰富了词的语言,开拓了词的境界,运用民间语言、口语等,轻松自如,明白流利,并且有很强的艺术性,尤其是他在写农村题材的词时,有的通俗易懂,有的明白如话,却又不失创造性。

标签: 辛弃疾

更多文章

  • 南宋奸臣史弥远,在他的经营下南宋迅速走向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史弥远

    在史弥远的经营下,从朝廷到地方,他的耳目心腹无处不在。笼络和任用同乡是史弥远培植个人势力的突出特点。一次,在他的府中举办宴会,一个戏子扮作士人模样念了一首诗:“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另一位伶人则插话道:“非也!应是‘尽是四明人’。”四明就是史弥远的老家鄞县。还有一次是在宫里的宴会上,针对许多宵小

  • 南宋史弥远掌握朝廷全局,皇帝宋宁宗只是一个摆设?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史弥远,宋宁宗

    史弥远诛杀了韩侂胄,把他的首级送到了金营,朱金终于达成和议。嘉定元年(1208),史弥远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当年十月,提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从此,彻底操纵了朝政。他经常以养病为名不到政事堂理事,官员们只好把公文送到他府上阅览或签署,而其他大臣则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按照制度,朝廷任命官员必须首先由

  • 任得敬人物介绍,自封楚王,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任得敬

    仁得敬逼迫仁孝皇帝另封自己为王,把西夏西南路和灵州罗庞岭划归任得敬,并封其为“楚国”。这还不算,仁得敬还逼迫仁孝派使前去金国,为自己正式册封。此时灭掉了辽国以及北宋的金国正雄视天下,见到盟邦西夏出现如此事态,金世宗完颜雍忙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应对。“目前西夏的任得敬手握重权,逼迫仁孝分国自治,今前来我大

  • 一代军师耶律楚材,原来他对蒙古国的贡献这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耶律楚材

    1226年,成吉思汗开始征讨西夏,很快就攻克灵州。这一战,西夏主力消耗殆尽。第二年,夏主请降,西夏灭亡。在灵州之战中,蒙军将士争着抢夺子女财物,只有楚材取书数部,大黄药材数担。别人对他都不理解。不久,军中流行疫病,楚材用大黄配药,救了上万人的命。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幼子拖雷摄政。两年后,按成吉

  • 耶律楚材是辽国人,为什么成吉思汗要拿他当军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耶律楚材,成吉思汗

    耶律楚材,本为契丹人,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从小博览群书,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历法术数,无所不通。他的父亲曾是金朝的宰相,他本来可以直接进入政界,但他本人希望参加正规的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结果他在金章宗的宫廷面试时,独领风骚,靠自己的才识步入仕途。这时,成吉思汗崛起,并开始向四邻扩张。从1

  • 元朝学者崔斌介绍,在元朝的发展中他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崔斌,忽必烈

    崔斌,字仲文,马邑(今山西大同)人,出生于汉族地主家庭。他出活的那个时代,正是忽必烈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时候。崔斌刚好遇到忽必烈,也便成就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威名。崔斌青年时期就很有名气。他身材高大魁梧,武艺高强。尤其是他对国家的兴衰治乱、时政得失非常精通,而且还对文学颇有造诣。忽必烈对汉人地主知识

  • 名臣耶律楚材因为什么不受重用了?最终因恨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就这样忠心辅佐窝阔台,蒙古国在君臣尽心协力治理下,一天比一天进步。耶律楚材历仕成吉思汗、拖雷、窝阔台三朝,长达30多年。明君遇忠臣,相得益彰。耶律楚材的政治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那个时代给耶律楚材以机会,耶律楚材也为那个时代作出了巨大贡献。1241年,蒙古历史上的一代杰出帝王窝阔台去世。

  • 长沙百姓建生祠感谢崔斌,但崔斌最终结局让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崔斌

    崔斌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在潭州阻止元军屠城杀降。至元十一年(271),忽必烈派阿里海牙进取湖南,以崔斌为副手。第二年,元军围困潭州,潭州守军质强抵抗。连续3个月,元军都没有攻下来。阿里海牙自己也受了伤。那时,元王朝实行野蛮的屠杀政策,元军在湖南烧杀抢惊,无恶不作。当时,长沙有不少

  • 元朝桑哥他的功绩有哪些?是怎么受到元世祖的重视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桑哥,忽必烈

    桑哥的家世和青少年时代情况不详。曾拜吐蕃国师胆巴为师,识字读路,还学会了西域很多种语言,在蒙古设置的驿站充当译吏。吐蕃地处东西交通的要道,商旅往来频繁,商业繁荣,桑哥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耳需目染,对经商之事感兴趣,也深谙其中的奥妙。这也成为他日后步人仕途的一大优势,不过,这个优势的反面是贪财好利、贪得

  • 伯颜和脱脱是什么关系?伯颜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伯颜,脱脱

    脱脱是元末权臣伯颜的侄子,一日,他为元顺帝表决心:“臣一定竭力设法,解主之愁,报主之恩。”脱脱回来后,把此事禀明老师吴直方,吴直方道。“这事关系重大,杜稷安危都在此一举,一定要如此这般....”脱脱点头称是。不久,城中侍卫增多,伯颜似有着觉,就召见脱脱,脱脱不敢不去,伯颜见面后大声斥责他:“现在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