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朝学者崔斌介绍,在元朝的发展中他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元朝学者崔斌介绍,在元朝的发展中他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281 更新时间:2024/1/2 18:51:41

崔斌,字仲文,马邑(今山西大同)人,出生于汉族地主家庭。他出活的那个时代,正是忽必烈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时候。崔斌刚好遇到忽必烈,也便成就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威名。

崔斌青年时期就很有名气。他身材高大魁梧,武艺高强。尤其是他对国家的兴衰治乱、时政得失非常精通,而且还对文学颇有造诣。忽必烈对汉人地主知识分子很信任也很赏识。他手下有一批汉族儒士,如刘秉忠张文谦等,为他出谋划策。他听说崔斌很有政治头脑和治国才能,便在自己的府第召见他。崔斌侃侃而谈,忽必烈非常满意,就把他留在军中。

1260年,忽必烈即位,这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元朝正式建立。忽必烈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元世祖。

元世祖一即位,就大力推行汉法,大量吸收并重用汉人知识分子,采用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崔斌被再次推荐给元世祖。一次,崔斌陪同元世祖视察上都,他们并辔而行,世祖问:“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崔斌回答:“首先要选好宰相。”世祖又问:“依你之见,谁合适呢?”崔斌答:“安童、史天泽德才兼备,可堪大任。”世祖沉默了半天,崔斌又道:“陛下是否因为我所推举的未得到公议,缺乏其他朝臣的信任而怀疑我呢?现在,廷臣们都在,请陛下允许我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再请陛下定夺。”崔斌立刻大声问随臣们:“皇上问安童为相,可否?”众人皆呼“万岁”,世祖于是任命安童、史天泽为相,崔斌也被授予左右司郎中之职。

至元四年(1264),世祖派遣崔斌出守东京。第二年,元军南征,取道寿张。军中士兵骚扰百姓,甚至把老百姓的孩子扔在地上摔死。崔斌听了,立即上马,赶到军中,对主将说:“未至敌境,先杀吾民,国有常刑,汝亦当坐。”命令把犯法的士兵关进监狱,施与重罚。这支军队从此军纪严明,没有人再敢骚扰百姓。

也是在这一年,发生大灾荒,朝廷还像往年一样征税,崔斌奏请朝廷给予减免,又请求朝廷赈济灾民。老百姓对朝廷开始有了一些好

标签: 崔斌忽必烈

更多文章

  • 名臣耶律楚材因为什么不受重用了?最终因恨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就这样忠心辅佐窝阔台,蒙古国在君臣尽心协力治理下,一天比一天进步。耶律楚材历仕成吉思汗、拖雷、窝阔台三朝,长达30多年。明君遇忠臣,相得益彰。耶律楚材的政治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那个时代给耶律楚材以机会,耶律楚材也为那个时代作出了巨大贡献。1241年,蒙古历史上的一代杰出帝王窝阔台去世。

  • 长沙百姓建生祠感谢崔斌,但崔斌最终结局让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崔斌

    崔斌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在潭州阻止元军屠城杀降。至元十一年(271),忽必烈派阿里海牙进取湖南,以崔斌为副手。第二年,元军围困潭州,潭州守军质强抵抗。连续3个月,元军都没有攻下来。阿里海牙自己也受了伤。那时,元王朝实行野蛮的屠杀政策,元军在湖南烧杀抢惊,无恶不作。当时,长沙有不少

  • 元朝桑哥他的功绩有哪些?是怎么受到元世祖的重视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桑哥,忽必烈

    桑哥的家世和青少年时代情况不详。曾拜吐蕃国师胆巴为师,识字读路,还学会了西域很多种语言,在蒙古设置的驿站充当译吏。吐蕃地处东西交通的要道,商旅往来频繁,商业繁荣,桑哥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耳需目染,对经商之事感兴趣,也深谙其中的奥妙。这也成为他日后步人仕途的一大优势,不过,这个优势的反面是贪财好利、贪得

  • 伯颜和脱脱是什么关系?伯颜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伯颜,脱脱

    脱脱是元末权臣伯颜的侄子,一日,他为元顺帝表决心:“臣一定竭力设法,解主之愁,报主之恩。”脱脱回来后,把此事禀明老师吴直方,吴直方道。“这事关系重大,杜稷安危都在此一举,一定要如此这般....”脱脱点头称是。不久,城中侍卫增多,伯颜似有着觉,就召见脱脱,脱脱不敢不去,伯颜见面后大声斥责他:“现在宫廷

  • 一代名臣萧拜住竟被佞臣杀害,最终结局让人不禁感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萧拜住

    萧拜住家族世代为官,虽然他从小就锦衣玉食,什么都不缺。但他不像过去那些富二代,桀骜不驯。在他身上,总是充满了温文尔雅的学者气质。萧拜住的事业之路之所以顺利,这都得益于他的才华和品德。元仁宗1317年六月,大臣萧拜住联络御史中丞杨朵儿只,又联络了内外监察御史40多人,上章弹劾,列举铁木迭儿种种劣迹,说

  • 脱脱更化,脱脱为元朝大义灭亲,最终却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脱脱更化,元顺帝

    铲除伯颜后,21岁的元顺帝开始亲政。1340年三月,元顺帝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进行改革,废除伯颜旧政,重振祖宗大业,史称“更化”。1341年,元顺帝恢复了中断6年的科举取士制度,大兴国子监,选名儒雅士传授儒学,并派人到曲的祭祀孔庙。1343年,他又下诏编修辽、金、宋三史,这成了元顺帝新政中“文治”

  • 萧拜住简介,虽为富二代但一生为元朝忠肝义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萧拜住,元仁宗

    萧拜住的祖先本是契丹人,入金朝届成为金大臣,改姓为萧。他的曾祖丑奴曾助蒙灭金,祖父青山平宋有功;授为湖广提刑按察使,父亲哈喇帖木儿曾典领宿卫。萧拜住出生于这么显赫的世家,但他身上却没有官宦子弟的骄横和纳给子弟的懦弱。他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年轻时就跟元成宗北征,袭授澶州知州,后入朝为礼部郎中。萧拜住德

  • 元朝成遵介绍,为元朝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遵

    成遵出生于一般人家,但他很聪明,有过目成诵的本领,一天能记数千余言。可是,在他5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本来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成遵只好一边耕田,一边苦读。大概20岁的时候,他的文章就已经远近闻名了。元朝一直到仁宗的时候,才恢复科举制,但考试既难又复杂,没有几个人能考中,成遵相信自己的才学,他说:“四

  • 李善长性格怎么样?被封高官本性却暴露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善长

    李善长是明朝开国第一元勋,在封功时封为大国。同时封公的,只有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邓愈、冯胜和李善长六人。李善长位居第一,最为显耀。当时,大将徐达军功最高,被封为右丞相,屈居李善长之下。李善长在当时大权独揽,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李善长功不可灭,可是他身上也有不少缺点。《明史李善长传》说他

  • 方孝孺的节气,方孝孺是愚忠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方孝孺

    建文帝年纪尚轻,缺乏治国治军的本领。而方孝孺是他的老师,更受到百般信赖和倚重,所以什么事都会请教他。而方孝孺对建文帝赤胆忠心,全力扶持。建文帝害怕他的叔叔们王权过大,就采用削藩建议,但遭到以燕工朱棣为首的诸王的反对。后来,燕王朱棣干脆发动战争,以武力夺取权力。方孝孺替建文帝起草了一-列征讨燕王的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