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琦善是一个这样的人?他为何阻止林则徐出兵?

琦善是一个这样的人?他为何阻止林则徐出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628 更新时间:2023/12/29 7:06:15

道光皇帝得知英国来挑衅,开始之时,并没有惊慌,他认为英国军队不堪一击,但是英国舰队攻占了定海,这个胆小昏庸的国君就害怕了,立即派直隶总督琦善前往天津与英军议和。

琦善对英国侵咯者卑躬屈膝,他对英军表示,只要撤兵,一定会严惩林则徐等人。

琦善对林则徐禁烟十分不满,因为林则徐断了他的财路,所以见到道光帝说:“陛下,林大人破坏两国贸易关系,操之过急,大英帝国本无侵略之意,只是因林则徐镇镇压英商,才不得已而派来军队,他们答应只要撤了林则徐等人,他们就会撤兵!”

昏庸的道光帝不知道英国侵略者的真正目的,只听一面之词,便将林则徐、邓廷桢等抗英将领革职查办。而派琦善到广州与英军继续交涉。

1841年1月,英军突然发动进攻,强占大角、沙角炮台,炮台守将陈连升与英军而强抵抗,英勇牺牲。琦善却下令撤退守兵,1月26日,英军占领香港。

道光帝得知香港失守,大怒,将琦善革职查办,派自己的侄子奕山前去广州督战。但是奕山无才无德,到了广州,每天只知大吃大喝,根本不做准备。为了显示一下自己所谓的才能,5月21日晚,贸然偷袭英船。由于准备不足,竟将中国的渔船击毁多艘,他正在洋洋得意之时,英军乘机反扑,轻易占领了泥城、四方军炮台,炮轰广州城。

奕山早已吓得六神无主了,派广州知府英军求和。5月21日,奕山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屈辱的《广州条约》。

但是英国人认为还没有达到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1841年8月,英军进犯厦门。总兵江继芳英勇杀敌,但英军武器先进,总兵江继芳战死,厦门陷落。

1841年10月,英军又进攻镇海,两江总督裕谦率领大军与英军展开了血战,但浙江提督步云临阵脱逃,镇海也失守了。

1842年6月,英军攻打吴淞口,江南提督率领清军与敌人拼杀,但是孤军无援,年近70的老将军陈化成战死在炮台上。英军乘机占领了上海、宝山、镇江等地。

1841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道光帝为了维持自己苟延残喘的统治,宁可丧权辱国。于是便派耆英、伊里希到南京同英国议和。

英国侵略者为了给清朝一个下马威,便带领二人参观英国的船队。二人吓得六神无主,向英军投降求和。英军提出十分苛刻的条款,而且十分傲慢。

耆英、伊里希将此事上奏道光帝,道光一看条款内容,十分生气,但这二人却说:“该夷船坚炮猛...益知非兵力所能制服。”道光帝没有办法,只好点头答应。

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许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帝国主义侵略者纷纷来侵占我国领土,我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鸦片战争既是屈辱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斗争史。

标签: 琦善林则徐

更多文章

  • 龚自珍简介,龚自珍有什么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龚自珍

    鸦片战争及其失败,给中国当时的知识界以极大的震动和刺激。这一时期、廷中具有爱国思想的抵抗派,受到排斥和打击。鸦片战争后,面对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外国势力侵入、社会日趋衰败的惨痛现状,抵抗派中有一些人开始倾向革新、反对长久以来因循守旧,与世隔绝的旧制度。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便是其中的代表。龚自珍是

  • 龚自珍的《明良论》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会引起巨大的波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龚自珍,明良论

    1813年,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爆发了天理教教民起义。这一年和第二年,嘉庆皇帝两次颁发“罪己诏”。有感于此,龚自珍写成-组有名的政论文——《明良论》四篇,对皇权专制、吏治腐败予以猛烈的批判和揭露。他以辛辣之笔,毫不留情地指出:专制君主视臣下如犬马、专制制度像绳索一样,捆绑、束缚着官吏的四肢,官吏们无

  • 林则徐和龚自珍的小故事,龚自珍全力支持林则徐销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林则徐,龚自珍

    1838年冬,老友林则徐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临行前,他给者友写信,给他送行,支持他的禁烟主张,并且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他建议林则徐要制止白银外流、平定银价;严惩鸦片的贩卖者和制造者;加强整顿军备,一旦开战,要同西方列强周旋到底;对于国内那些花言巧语纵容鸦片贸易的人决不姑息迁

  • 龚自珍的思想主张什么?他对封建社会进行了什么批判?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龚自珍

    龚自珍是时代的思想巨人,他站在时代之巅,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地分析封建社会的腐朽衰败。他指出,自乾隆末年以来,社会风气十分腐败“不土、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又或飧烟草,习邪教,取诛戮,或冻馁以死,终不肯治一寸之丝、一粒之饭以益人。”因此,“自京师始,慨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

  • 晚晴政治家、军事家——李鸿章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鸿章

    1901年11月7日,大清王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了。就在他咽气之前的1个小时,俄国公使还站在他的床头,逼迫他在俄占中国东北的条约上签字。此时,与洋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李鸿章已不能说话了,他只有眼泪。眼泪流尽了,他的眼睛闭上了。生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身前身后都遭到了人

  • 晚清大臣张之洞是个怎么样的人?《劝学篇》内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之洞

    在晚清历史中,张之洞是个极其重要的人物。说他是教育家、洋务派殿军、中国现代工业的先驱都不为过。他曾担任湖广总督,为一代封疆大吏。但他又和满清王朝其他高官显宦有着明显的不同。他很有学问,曾经是清流派的领军人物那时候,他一心一意办教育,想培养出一批“出为名臣,处为名儒”的人才。他的学生里,像袁昶、许景澄

  • 屈原的身世,屈原经历了什么?他被称为“诗魂”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屈原,诗歌

    大家都知道屈原是春秋时期的人,那么,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在准确一点说屈原是战国中期的人,生卒时间是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8年左右,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非常的关注民生多艰。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大约在公元前340年屈原出生了,出生于楚国丹阳,屈原是

  • 诗意的诗人潇洒地栖居,陶渊明的快意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陶渊明,田园,世俗

    提到陶渊明,人们往往会想起舒适的田园生活,潇洒快意的人生,还有他的洒自然率真和永远保持对自由的向往的初心。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最明显的就是他隐匿于山水之间,游心于泉石之上,两耳不闻窗外事,追求自己心灵上的一片净土还有“诗意的栖居”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并不是像他的生活一样安逸而是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动荡和黑

  • 王昌龄和孟浩然是好朋友?果然人以群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孟浩然,王维,王昌龄

    在盛唐诗坛最有个性的诗人有两位:一位是孟浩然,一位是王昌龄,王昌龄和孟浩然两兄弟都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唐代诗人独特的真性情。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唐诗馆,依然可以看到他们的地位有多高。前者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后者是边塞诗的集大成者。边塞诗人是如何与山水隐士成为好朋友的?诗人交朋友往往是不合理

  • 晚晴名臣张之洞为什么要大力兴办建厂?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之洞

    张之洞的《劝学篇》果然使得新旧两派都满意,自己也得到了保全。戊戌事变中的康有为、梁启超,曾是他的座上客,杨锐、杨深秀是他的弟子,谭嗣同受过他的奖掖。事变之后,这些人有的流亡他乡,有的牺牲生命,而他没遇大难,真是皇天保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之洞把心思都用在了办荆楚洋务实业上。这也是他对近代中国贡献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