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不救戚夫人的原因

刘邦不救戚夫人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82 更新时间:2024/1/10 23:01:07

刘邦不救戚夫人是因为其野心非常大,戚夫人经常会在刘邦的面前说自己儿子很棒很好,所以给刘邦的感觉很不好,认为戚夫人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以后可以取代刘邦的位置。刘邦不喜欢有野心的人在身边,所以不救戚夫人,其实刘邦为戚夫人铺好后路,而戚夫人反道而行,自受其果。

一、刘邦和戚夫人的关系

刘邦和戚夫人是夫妻,在古代时都是一夫多妻制。戚夫人与刘邦偶遇,并且还救了刘邦。两个人顺理成章的在一起。并且自从两人在一起之后,刘邦每次都会打胜仗,所以认为戚夫人给自己带来了好运,所以刘邦更加宠爱戚夫人。

虽然戚夫人嫁给了刘邦,但是却没有成为皇后,戚夫人的儿子也没有成为太子,主要是因为吕雉也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并且继承位。虽然戚夫人也有野心,但是还是败在吕雉的手下,并且最终下场也不是很好。

二、刘邦与戚夫人的结局

刘邦在长安病重,并且在公元前的一九五年去世,由于刘邦本身年龄就很大了,并且还带病出征,在战乱中又被箭射伤,最终无法医治而死。但是在刘邦死之前,已经例吕后的儿子为太子,所以戚夫人的地位岌岌可危。

在刘邦死了之后,吕后的儿子继位并且成为了皇帝。但是实际的朝中大权一直在吕后的手中,并且吕后比较残忍,将刘邦的一些嫔妃全都处理了,把一些有子嗣的嫔妃都赶出了宫中。而戚夫人不服,三番五次的想夺取皇位,但是没有成功。

最后吕后将戚夫人头发剃光,并且在其脖子上戴了一个铁圈,穿上了红色的衣服,这种红色的衣服是专门给囚徒穿的,然后又让戚夫人去做苦力。由于戚夫人每天唱歌叹息,被吕后得知,最后吕后下令杀死了戚夫人的儿子,并且还将戚夫人,砍断手脚,弄瞎眼睛扔进猪圈,最终制作成了人彘,结局也是很悲惨的。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京剧四小名旦张君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君秋,京剧

    张君秋(1920年10月14日-1997年5月27日),出生于北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小名旦之一,旦角张派创始人,原名滕家鸣,字玉隐,祖籍江苏丹徒。 他自幼家贫,父滕联芳,随母张秀琴在各地客串演出,后经李多奎介绍,14岁拜李凌枫为师,专攻青衣。主要剧目有《祭江》。1935年,与雷喜福合作在北京吉

  • 京剧四小花旦毛世来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四小名旦,京剧

    毛世来(1921年1月9日—1994年12月19日),原名家宝,字绍萱。祖籍山东掖县(莱州市),生于北京。中国京剧梅派、荀派旦角(花衫、花旦、刀马旦)演员。代表作有《三休樊梨花》等。毛世来(1921年1月9日,农历庚申年腊月初一日1994年12月19日,农历甲戌年冬月十七日),生于北京,祖籍山东掖县

  • 京剧四小名旦李世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四小花旦,京剧

    李世芳(1921年-1947年)京剧表演艺术家 京剧旦角 京剧演员, 名福禄,祖籍山西太谷,生于内蒙古包头。父母都是山西梆子演员。尤其父亲李子健是位戏路宽广,青衣、花旦、刀马旦、彩旦无所不精的名角,并且对每门角色都有绝活。李世芳为人谦和,毫无一般伶人的傲气。1942年他偕新婚夫人姚宝琏首次到青岛演出

  • 萧何追随刘邦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

    萧何年轻时就当上了沛县的主吏,而刘邦当时只是一个小亭长。但我们所知的历史,从始至终,萧何都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沛县起兵的不只刘邦一个人,随后的反秦势力中,各地英杰也不少,但萧何独携家带口追随刘邦,为什么呢?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幼时便十分的聪慧。在其少年时,便担任了沛县的主吏掾。萧何喜欢研究历代的法

  • 明宣宗朱瞻基两位皇后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

  • 明宣宗朱瞻基孙贵妃是怎么当上皇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

    明宣宗朱瞻基,仁宗嫡长子,生母张皇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生于北平燕王府。其时,祖父成祖为燕王。永乐九年(1411年)册为皇太孙。仁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六日即位,宣德十年(1435)正月去世,终年38岁,在位十年。谥号为: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

  • 汉王朱高煦为什么要反叛朱瞻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瞻基

    朱高煦叛乱或称高煦之叛、高煦之乱,是明朝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谋反的事件。明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迅速平息了此次叛乱。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带兵时,朱高煦经常随军左右,尤其是在某些关键战役中立有大功,为朱棣所倚重,高煦自恃有功,周围也有一帮人为其出谋划策,几次阴谋离间燕王与世子关系。朱棣即位后,

  • 朱瞻基开创宣德治世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

    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之后,政局趋于稳定。明宣宗在成祖、仁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政治机构,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明宣宗保留了明仁宗时期的政府结构,让许多杰出的官员继续效劳。但是他在政治制度方面和行政实践中的确作了某些变动。这在内阁作用的改变和宦官参与行使行政权方面表现得很明显。明宣宗即位后则进一步继

  • 李世民的早年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太宗

    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开皇十八年[598年]十二月戊午日),李世民出生于武功的李家别馆。《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之别馆。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李世民幼时聪明机智,高明的见解非常深远,面临关键大事刚毅果断,不拘小节,当时人没有一个人能够

  • 朱瞻基为什么刚即位就有人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

    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朱瞻基正式登基。他放弃了他父亲把朝廷迁回南京的计划,仍留北京为帝都,这多半是因为他成长在此地,因而与朱棣一样深切地关心北方的边境。当时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准备在半路截杀太子,然后自立为帝。朱瞻基安全抵达京城。回到北京之后,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明仁宗的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