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能创造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能创造开元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197 更新时间:2023/12/12 17:26:40

李隆基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李隆基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李隆基眼光精准,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

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开元初年,国家需要拨乱反正,走上正轨,李隆基看中了多谋善断的姚崇。在渭川见面时,李隆基提出他当宰相, 姚崇向李隆基提出了“十事要说”,李隆基一一应允,他这才同意。“十事要说”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在此后的时间里,李隆基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姚崇上任后, 帮助李隆基贬逐功臣、杜绝斜封官、整治外戚等。姚崇还在李隆基的支持下,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由李隆基下令灭蝗,姚崇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李隆基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国家渐入正轨后,李隆基要以法治国。这时,打击政敌、招权纳贿、搞小集团的姚崇便下台了。李隆基又看中了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为政期间,他直言上谏、不数私恩、严于律己,并把要继续实行姚崇时期好的制度。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最后,宋璟因工作失误以及过于守旧被李隆基罢相。

宋璟罢相后,张嘉贞接替了他的位置。不久,文武双全的张说又取代了他。张说上任后,军事上,裁减了20万边防军,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政治上,改革宰相机构,把“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增加了中书省的权力:文治上,任丽正书院领导(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在张说的辅佐下,开元盛世发展到了极点。

开元十三年(725年),在张说的主持下,唐玄宗李隆基率百官、贵戚及四夷首领,从东都出发,至泰山封禅。张说后的几位宰相,都因为不和而被罢免。开元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是广东人,张九龄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李隆基相中。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李隆基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

李隆基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李隆基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李隆基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李隆基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标签: 李隆基唐玄宗

更多文章

  • 唐玄宗李隆基政变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隆基,唐玄宗

    景龙四年(710年),李隆基从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回到京师长安。他暗中聚结才勇之士,在皇帝的亲军万骑中发展势力。太宗时,选官户及蕃口中骁勇的武士穿虎纹衣,跨豹纹鞯,从游猎,于马前射禽兽,谓之百骑。武则天时增加为千骑,李显时发展为万骑。李隆基非常重视万骑的作用。武则天去世后,李显懦弱无能,朝政大权

  • 曹操为什么要取消寒食节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

    清明节期间,人们游玩的时候,一些人会想到,中国古代曾经有一个寒食节,而这个寒食节在三国时期,被曹操下令取消了。那么,曹操为啥取消寒食节?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的。根据资料记载,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

  • 唐睿宗李旦是逼武则天退位的主谋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唐睿宗

    李隆基的老爹就是相王李旦,是武媚娘的小儿子,也曾是最听话的政治“傀儡”,在皇位上几上几下,据此有人认为李旦也是一个史上最窝囊皇帝李显式的悲情政治人物,他们一家甚至在酷吏来俊臣最喧嚣尘上、最春风得意、最呼风唤雨的时候,差点被罗织谋反罪满门抄斩,要不是那个视死如归、见义勇为的太常寺乐工剖心明志,救了他们

  • 赵构能够活到八十多岁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亲生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赵构是南宋帝国的缔造者,也是宋徽宗的儿子。应该来说,宋高宗赵构也算一位不凡的君王,能够在北宋灭亡那等危急时刻当中,赵构能够建立起南宋政权,并在金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仍然保南宋政权不倒,这不能不说赵构还是很有能力。认真阅读《宋史》等有关史料,大家会发现,虽然赵构只是宋徽宗一个庶出的皇子,但赵构从小就有

  • 唐睿宗禅位李隆基是被逼迫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隆基

    李旦即唐睿宗,唐朝第五位皇帝,两次登基为帝,又两次让出皇位。李隆基是他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他第二次禅让的对象,下一任皇帝,史称唐玄宗。那么唐睿宗李旦是禅位唐玄宗是被逼迫的吗?李旦被后世评价为“谦恭孝友”,简单说就是善良懦弱,对谁都狠不下心。他第一次即位时,他的哥哥李显刚刚被母亲武则天废黜皇位,之后武则

  • 赵构为什么会连下十二道金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绍兴十年七月十八日,岳家军在郾城、临颍等地大败金兵,兵临大宋故都开封城下。就在此时,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急脚递,诏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本欲抗命,奈何诏令措辞一道比一道激烈,刘琦、张俊两路大军已经后撤,同时又断绝了岳家军粮草供应。岳飞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班师途中,金兵又攻取了宋军刚刚收复的

  • 唐睿宗李旦第九女玉真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公主,唐睿宗,公主,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690年代-762年),李氏,字玄玄(一说“元元”),号“持盈”,法号无上真,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睿宗李旦第九女,唐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同母妹,母为窦德妃。初封崇昌县主。景云元年(710年),父亲唐睿宗复位后,进封昌隆公主。景云二年(711年),改封玉真公主。入道

  • 清朝谥号文正的八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谥号,清朝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宋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的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文正公(范仲淹)、曾文正公(曾国藩)。在清朝270余年历史上,仅有八位文臣获得这一至高荣誉。

  • 魏忠贤斗不过崇祯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忠贤

    魏忠贤的权侵朝野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皇帝的支持,绝对是响当当的“大老虎”。明代宦官掌权与唐代不同,没有军权、更不操废立大权。崇祯对魏忠贤是先铲除其他党羽。在阉党中,第一个倒霉的是兵部尚书崔呈秀。他不仅位高权重,而且手握兵权,一直是魏忠贤最得力的助手。所以,崇祯就把矛头首先指向崔呈秀,利用阉党的内部矛

  • 唐睿宗李旦为什么多次改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曾用名李旭轮、李轮、武轮。为什么唐睿宗要多次改名字呢?在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所生的四个儿子里,除了老三李显才能一般,资质平庸以外,其他三个都各有所长,老大李弘为人宽厚,心地纯良,被寄予厚望,可惜身体不太好,年纪轻轻就抱病而亡,老二李贤身体好,大脑好,人缘好,眼界高,可惜斗不过他的老妈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