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政君是女强人吗?傅瑶和王政君是什么关系

王政君是女强人吗?傅瑶和王政君是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861 更新时间:2023/12/30 23:43:50

王政君,出生于公元前71年,魏郡元城人,阳平侯王禁次女,母亲李氏。汉元帝刘奭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亲是魏郡李家的女儿。李亲本是王禁正妻,后她因为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了,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王政君从小就长得很漂亮,在十几岁的时候因为长相出挑又温顺贤良,嫁给了一位姓许的男子,但是没过多久姓许的男人就死了,后来又嫁给了东平王,但是东平王也死了。家里人觉得很奇怪,算卦后得知他们的女儿以后会大富大贵的,于是悉心教授她各种才艺,十八岁的王政君被父母送进了宫中。

进宫一年多的时间,发生了很多事,皇太子刘奭宠爱的司马良娣病故,一时间皇太子难以接受,又郁郁寡欢,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想接近其他的姬妾。汉宣帝刘询知道太子怨恨姬妾,便让皇后在后宫挑选适合的女子送给太子。皇后挑了五个女孩,这五个女孩之中就有王政君,王政君当时一身素雅很端庄坐在靠近皇子的地方,因而被皇后选中送到太子宫,刘奭与王政君成了夫妻。

幸运很快就降临到这个女人身上,她在太子后宫的一众佳丽中,也许并不起眼,但是却是最幸运的,因为在这么多的姬妾之中,都没有一个怀孕的,而王政君一夜受宠之后,竟然怀孕了,这使宣帝非常高兴。21岁的王政君已经为太子生了一个儿子,汉宣帝亲自为皇孙命名为刘骜,字太孙,时时带在身边。

身居后位60余载的王政君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汉宣帝驾崩,刘奭即位为帝,是为汉元帝。帝王先封她为婕妤,没过几天就升级为了皇后。做到了皇后的位置,王政君说起来应该是高枕无忧了,王政君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东西,那就是她的枕边人和自己的儿子,她的丈夫汉元帝自从生子后,便受到了冷落,她的儿子刘骜起初宽博谨慎,但后来喜好宴饮玩乐,元帝也觉得他没什么才干。对她的孩子和她本人都没有那么重视了。当时,王政君的强敌是傅婕妤,深得皇帝的宠爱,生下定陶王刘康,元帝想要立刘康做太子。后来,汉元帝仔细考虑后还是没有废除皇后,考虑到皇后为人谨慎,因此决定不废太子。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驾崩,由刘骜即位为帝,是为汉成帝,尊母亲王政君为皇太后。位高权重的皇太后王政君,凭借她的权势,王氏家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王氏家族的势力逐渐渗透到皇宫的方方面面,王家一门族人借着太后的关系,在朝廷担任相当多的官职。

但是汉成帝即位了这么多年,由于身体的原因一直没有自己的子嗣。他知道王政君因为元帝生前喜爱刘康的关系,对他待遇也相当优厚,并不因为以前废立太子之事而有所嫌隙,趁着刘康来京想让他多待几天陪自己,然而,王政君的哥哥王凤却不允许,无奈刘康只得回到封地,后来汉成帝因为没有子嗣,定陶恭王也已经过世,定陶恭王之母傅昭仪贿赂王根,希望让定陶恭王之子刘欣继承帝位。后来王根果然保举刘欣继位,刘欣遂被立为太子。

公元前7年,汉成帝死在赵氏姊妹的床榻上,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王政君成为太皇太后,为削弱外戚王氏的势力,汉哀帝着手排挤王氏外戚势力,强化皇权,他上台后不断打压王氏的势力,拔高母亲傅氏家族,封祖母傅昭仪为恭皇太后,王政君见此状内心深感不安,汉哀帝起初对王家人颇为优待,日子一久,便渐渐疏远。此后,汉哀帝与王氏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一场王氏家族与汉室之间的争斗就由此展开了。

汉哀帝像挑刺一样,把王氏家族的成员一个接着一个从皇宫里挑出去,王根、王莽在朝身居要职的都被驱逐了,王氏家族势力一落千丈,汉哀帝念王政君年事已高,才将王莽与平阿侯王仁召还京师,侍奉王政君。

元寿二年,汉哀帝无子而亡。王政君闻哀帝死讯后,迅速移驾未央宫,部署王氏子弟控制中枢。哀帝临终前将玉玺交给他的男宠大司马董贤,王政君又将王莽召进宫中,名义上协助董贤,实际上王莽入宫就从董贤手中夺取兵权。

随后董贤自杀,王政君所深恶痛绝的赵飞燕和哀帝傅皇后被逼死王政君依然被尊为太皇太后,并以中山王刘衎为帝,是为汉平帝。王莽很是讨好王政君,为了自己能够登上帝位,不惜用尽一切方法,最后如他所愿,元始五年(公元6年),汉平帝死后,孺子婴继位,众人请求王莽辅佐。王政君不答应,但无力阻止。这种原本可以避免的亡国悲剧,既让她悔恨终生,也让历代史学家们叹息不已。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便让安阳侯王舜去向太后索取玉玺。王政君责骂王莽,盛怒之下把玉玺给摔碎了一角,无能为力的王政君眼睁睁看着玉玺到了王莽手中,王莽称帝后大肆庆祝,又改王政君称号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自从王莽篡位后,知道王政君怨恨自己,常常刻意讨好王政君,但王政君却越来越不高兴。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王政君逝世,年八十四岁,与汉元帝刘奭合葬渭陵。王莽诏扬雄作诔文。

标签: 王政君汉朝傅瑶

更多文章

  • 揭秘:朱三太子是朱慈焕?朱三太子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慈焕,太子,明朝

    “朱三太子”在清朝初期拥有极为响亮的称号,当时许多反清势力都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行事,给清朝的统治带来了许多阻碍。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往往都会将前朝皇室成员屠个干净,或者是控制起来,让其再不能成为前朝余孽起兵谋反的借口。我们看“朱三太子”这个名号其实是有些奇怪的,因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一生有

  • 献愍太子朱慈烺有何结局?献愍太子朱慈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太子,朱慈烺,明朝

    亡国皇帝的日子不好过,亡国的太子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献愍太子朱慈烺就是一个亡国太子。朱慈烺,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儿子,朱由检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崇祯帝。朱慈烺是崇祯帝的长子,母亲是崇祯的皇后庄烈愍皇后。崇祯二年,周皇后为崇祯帝生下他的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朱慈烺。第二年,朱慈烺就被封为太子。明朝晚期,外有

  • 历史是怎样评价朱由榔的?朱由榔又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由榔,明朝,历史

    永历帝朱由榔,生于公元1623年,去世于公元1662年,为南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南明最后一位即位的皇帝,总共在位十六年。明崇祯皇帝自缢之后,因为没有指定继承人,因而虽然明朝残余势力在南方扎脚,但是由各方豪强拥立的皇帝朝廷却层出不穷。朱由榔因为是明神宗之孙,明光宗之侄,桂端王朱常瀛之子,是明神宗的直

  • “独孤求败”,“三国”最后的单挑之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鸯,三国

    一提到三国,就会想起“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除此以外还很多名号:蜀汉的“五虎上将”、曹魏的“五子良将”、东吴的“四英”、吕布的“八健将”、袁绍的“河北双雄”等。然而诸将里面大多是靠集体作战,真正“万人敌”的屈指可数。就连赵云(子龙)“单骑救主”的事正史里面都没有明确记载。

  • 曹操一个官三代的奋斗史 实现了国家一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操,官三代,奋斗史

    曹操说起曹操,大家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三国演义》中那个放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枭雄角色,但是,历史上的曹操其人是否真如罗贯中笔下那样阴狠毒辣,一无是处呢?当然事实并非如此。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受到“尊刘贬曹”思想影响,加之文学作品夸大的成分才将曹操的形象过分黑化。曹操作为东汉末年战乱

  • “两代帝师”温葆深为何无谥?左宗棠代递遗折惹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温葆深,帝师,

    若提起“两代帝师”,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翁同龢。其实,我们南京也曾出过一位“两代帝师”——温葆深。温葆深,又名肇洋、葆淳,字明叔。不少文章都将其名误作“温葆琛”。要知道,温葆深的兄长叫温肇江,他们这一辈在取名时是有讲究的,不管中间字是什么,末字都必须带三点水旁。明白这一点,就不会将温葆深之名误读了。温

  • 历史上谥号为“武”的帝王 谁的武力指数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莽,刘裕,刘彻,姬发,曹操

    用一两个字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该做法称为“谥”,发肇于西周。也就是说,西周之后,除秦始皇父子外(秦始皇认为皇帝的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所以,废止不行),历代帝王都会有一个谥号。这些谥号中,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古人说

  •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 分天下为36郡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李斯,分天下为36郡

    郡、县为春秋战国至秦代,逐渐形成的地方政权组织。春秋前期,楚、秦、晋等诸侯国开始在国内一些地方设县;春秋末期,各诸侯国开始在边地设郡。郡的面积虽比县大,但因地处偏远,行政建制一般比县为低。战国时,各诸侯国在边地分设郡、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制。“郡”字,从邑、君声。君本义为至尊,奉守军令以行君政

  • 小三武惠妃 居然只是唐玄宗手中的工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惠妃,李隆基,王皇后

    唐玄宗李隆基的身边,有一个陪伴了自己二十年的老婆,王氏,她来自大家族,到了父亲那一辈,却只是一个吃公款的世家子弟,正因为没有势力和身份清白,被李旦看中,给李隆基当了媳妇。虽然嫁给了皇族,但是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因为李隆基的奶奶,是千百年来唯一的女皇帝,为了权力,将她们看的很紧,在一次事故后,更被关了禁

  • 三国东吴大将朱治:默默无闻的三代老臣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朱治

    朱治早年曾担任县吏,后被察举为孝廉,州里辟其为从事,随孙坚到处征战。中平五年(188年),拜为司马,随军讨伐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的周朝、苏马等贼军,立有战功,孙坚表他行都尉。初平二年(191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朱治随孙坚大破董卓于阳人,进入洛阳,被表行督军校尉,特许将领步骑,往徐州帮助陶谦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