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这里读懂辛弃疾:一个报国无门的词坛飞将军

从这里读懂辛弃疾:一个报国无门的词坛飞将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洪莉 访问量:4862 更新时间:2024/1/19 5:16:29

1

1162年,山东济州五万人的金兵大营,篝火映川,笳鼓悲鸣。主营内正自灯红酒绿,隐隐一阵牛羊膻腥之气。

正在此时,传令兵匆匆赶来跪禀道:“大人,营外有故人来访,说有紧急军情相告!”听说有军情,张安国从几个金将下首打着酒嗝,摇摇晃晃站了起来。刚走到营门,只见一个高大威猛的人策马而来。

来人相貌,有词赞曰:“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宋陈亮语),张安国的小心脏突然砰砰直跳,还来不及反应,已被来人一把提起,扔到马上捆缚起来。随行五十人一边齐声大呼:“宋军十万就要打过来了!”一边催马而去,动员旧部万余人相随,金兵追之不及。这支敢死队一路束马衔枚,忍饥挨饿,昼夜不停,将张安国押赴南宋明正典刑。

敢死队长何许人也?就是后世誉为词坛飞将军的辛弃疾

2

此前一年,金主完颜亮兴兵征伐南宋,不料后院起火,从弟完颜雍在东京辽阳反叛称帝,加之采石矶大败,军心动摇,完颜亮在前线被部将刺杀。一时间,天下无主,中原空虚,各地起义烽火燎原。

辛弃疾乘时而起,带领2000名壮士,投奔了山东起义军首领耿京,被任命为掌书记(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长)。起义军招降纳叛,强盛时有20万之众,但不免泥沙俱下,混进了一些投机分子。

辛弃疾带来的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头目,将帅印偷走投敌。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给我三天时间,如果不把人带回来,我再死不迟!”立下军令状后,他单人独马,在第三天提回了义端的人头和帅印,得到了耿京的充分信任。

面对金兵围剿的危急形势,耿京对辛弃疾委以重任,派他到南宋朝廷争取编制待遇。不想变生肘腋,部将张安国叛变,杀了带头大哥耿京投降金国,起义军顿时土崩瓦解。

辛弃疾这次斩首行动,既是私怨,更是国仇。“壮声英概”,令“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見三叹息”,辛弃疾后来回忆这段“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的岁月,犹自感慨不已。但他哪里知道,这已经是他戎马生涯的最高光时刻了。

3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当时的圣天子是以莫须有罪名杀了岳飞的宋高宗,害怕金人有如惊弓之鸟,虽授予辛弃疾江阴签判一职(相当于市政府秘书长),但将随同他南下的义军就地解散安置。继任的宋孝宗,虽有恢复之志,但长期受宋高宗约束。

辛弃疾在地方政府任职也不安分,利用空闲时间,写下了著名的《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大規模跨海登陸作战,证明了自己不但是个浴血疆场的勇士,还是个眼光独到的军事奇才。

遗憾的是,宋孝宗喜欢柔顺听话的臣下,对他来说,辛弃疾是头套不上项圈的猛虎,搞不好就会反噬其主,不能给他亮剑的机会。不过辛弃疾也像李云龙一样,是个逮到机会就要折腾的主。

公元1175年,茶商不堪苛捐杂税,以赖文政为首聚众作乱,朝廷先后调换三任提刑(相当于公安厅厅长)、动用上万兵力围剿,也没能控制局势。宰相叶衡推荐辛弃疾任江西提刑,“节制诸军,讨捕茶寇”。他到达赣州后,采取重兵围困、多路协作、招安分化等方式,诱杀了赖文政,轻松平定了历时半年的茶商之乱。

辛弃疾自知

“剛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

,在一次服从组织安排去下一站时,他写下了荡气回肠的名篇

《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辛弃疾

更多文章

  • 爱国诗人辛弃疾,命途多舛,为何颠沛一生都没能完成抱负?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之文艺标签:辛弃疾

    爱国诗人辛弃疾,命途多舛,为何颠沛一生都没能完成抱负?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个爱国人士,作为文人,更多的了解是辛弃疾的文艺作品,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够收复失地,打败金国。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

  • 才华横溢的辛弃疾,为何却活成人们害怕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辛弃疾

    对于辛弃疾,我更愿意把他当做一个词人看待,而不是一个将军,实际上辛弃疾也并不是什么将军,年轻时和金国人打了几仗,跑到南方宋高宗治理下的世界,从此就和金戈铁马无缘了。某个时刻发现,其实特别害怕活成辛弃疾这种样子。因为他的经历就像绝大多数人的一个生活缩影:青年时天资纵横,才情绝艳,更有青云之志;中年时失

  • 相思成痴有多苦?辛弃疾凄美之作,三问三答,写尽世间最真的相思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辛弃疾

    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文人大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就像“诗仙”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剑术也颇为高明,曾经还做过一段时间佩剑四处溜达的游侠儿。但是要说真正的文武双全,宋代辛弃疾当属魁首。辛弃疾词风豪放,是宋词豪放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词作领域造诣极高,被称为“词中之龙”。而在沙

  • 被低估的网络电影,《辛弃疾1162》还原英雄事迹,谢苗、南笙主演

    历史人物编辑:刘阳的喵喵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1162》诚大家所见,这是一部网络大电影,不过,如果细细品味之下,这部电影很有可能是网络大电影中今年的一匹黑马。该片的制作成品仅1500万,细看之下,照比《三国之见龙卸甲》、《天将雄狮》等同一类型电影要好上不少,剧情明晰,人物事迹没做过多改编,战斗场面下了功夫,豆瓣评分也是高出其他院线同类电

  • 从被父亲遗弃到建立帝国,辛弃疾无不感怀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辛弃疾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代晋建宋,拥有半壁江山的东晋王朝就此灭亡,代之而起的是国力强盛的宋朝。刘裕想不到的是他建立的国号竟然这么受欢迎,540年后一个姓赵的武将也建立起一个宋朝,而且后人比较认可的是赵氏王朝。提及宋朝,人们首先会想起“刑不上大夫”的两宋王朝,而不是占据半壁江山的南国宋朝。巧合的是赵

  • 文武全才辛弃疾:历史上最牛的落榜生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辛弃疾

    这一天,在金国的都城中都(北京)。此刻,有一个少年显示出一脸的落寞与气愤。他刚刚得知消息,自己参加金国的科举考试落榜了!巨大的失落感,让这个少年做了一件旁人意想不到的事,他参军了。20岁参军不算什么坏事。问题的关键是他参加的是抗金义军。基于这股恨意,他亲自率两千义军参加了反金斗争。又过了一年,他21

  • 辛弃疾遥望北方,回忆那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少年郎

    历史人物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辛弃疾

    公元1207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又一次登上他经常站立的山峰,遥望北方。此时的他即将走到他人生的尽头,驰骋疆场,恢复中原,是他一生未了的夙愿。回光之中,他仿佛回到了二十三岁。那一年,他手持金戈,足跨铁马,气吞万里。公元1162年,距离靖康之祸已经过去了35年。这一年闰二月的一个晚上,在金人占领区的山

  • 康熙曾经参加科举考试,辛弃疾打仗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张成涛历史标签:辛弃疾

    科举考试是古代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平民百姓和有钱有势的子弟都可以参加,摒弃了古代地位决定一切的习惯,因此出身寒门的都十年苦读,只盼着有朝一日可以高中,金榜题名,再也不用过以前过得这么清贫的生活了。康熙皇帝曾想试试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改名换姓前去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摘得了探花的头衔,虽然不是第一名,

  •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历史人物编辑:耿金涛标签: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故楼”,伴随着辛弃疾的名句,这座包含着历史兴衰与无限情怀的被鼓楼跃然纸上。北固楼位于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北固山横枕大江,地势险峻,风景奇秀。在古代,它是沟通南北的桥梁,亦是分裂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正是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秀丽的自感受着属于他们的师弟印记,也在这里谱写下一篇篇回

  • 辛弃疾一首《鹧鸪天》,道尽了离别之苦,也让人看透了世事的艰难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辛弃疾

    自古以来,离别之情总是让人伤感不已,眼看着亲朋好友挥手告别,渐行渐远,总会令我们的心中充满了辛酸。在古代有许多文人,都把这种感情转化成了文字,写就了一首又一首催人泪下的诗词。辛弃疾这一首《鹧鸪天》就是如此,不仅道尽了离别之苦,也让人看透了世事的艰难。这首宋词写的非常有水平,将文字用到了无比精炼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