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重文轻武,为何将才华出众的辛弃疾弃雪藏?答案在破阵子里

南宋重文轻武,为何将才华出众的辛弃疾弃雪藏?答案在破阵子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历史 访问量:491 更新时间:2024/1/19 1:11:56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回忆起当初刚刚起兵的日子,辛弃疾的内心还是充满了波澜壮阔。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词人,堪称词中之龙,其文风与苏东坡类似,所以合称为苏辛,是豪放派代表人物。

不过他为什么能写得出如此豪放的词呢?难道说全靠自己的脑袋想象吗?其实不然,当我们看到辛弃疾勇猛果敢的一生后,或许就能知道答案。

01年少起兵,50人冲杀5万大军。

辛弃疾是文人出身,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是金人,至少是在金国的土地上出身的人。虽然他本人一直认为自己是宋人,因为他祖父总是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祖父指着眼前的大好河山,告诉辛弃疾,这些原来都是宋人的天下。

所以年幼的辛弃疾,早就立志推翻金人的统治,恢复宋人的江山。而当时的宋朝已经经历了著名的靖康之耻,已经沦为了二线偏安一隅的国家。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宋史》

他们压根就没有这个实力跟金人一较高下,就算是有,似乎皇帝也没有这方面胆量。所以这个时候只有靠金国内部的起义,才有可能恢复宋人的天下。

让人意外的是,辛弃疾21岁的时候,就加入了起义军。好歹也是个官三代,在金国至少也有一个铁饭碗,可是辛弃疾的梦想和目标当然不仅限于一个铁饭碗。

他希望恢复宋朝的江山,所以他毁家纾难,召集起了2000多人,参加了声势浩大的耿京起义军。

原本打算跟着耿京大干一场的时候,没想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给弄死了,辛弃疾差点没气得吐出血来。他带着50人千里追赶张安国的5万大军,结果在万军从中,将张安国抓获,又成功脱离险境。

这一战可能就是辛弃疾人生的巅峰,因为随后他的决定,彻底改变了他一生的路线,因为他投靠错了人。

02辗转南宋各地,却无北伐机会。

辛弃疾带着叛徒张安世,一路南下到达南宋建康。当时的宋高宗感到非常诧异和吃惊,原来除了岳飞以外,世上还有如此勇猛之人。

岳飞已经被宋高宗给害死了,这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宋高宗想要保留下来,他希望给后世子孙们留下一点希望的火种。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宋史》

所以宋高宗对辛弃疾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年仅25岁的辛弃疾被宋高宗任命为江阴签判。这个时候的辛弃疾斗志昂扬,他认为遇到了明主,北伐的希望增加了不少。

凭借南宋的实力,加上他本人的斗志和能力,辛弃疾认为没有理由北伐失败。可是这个时候现实却打了辛弃疾一个实实在在的耳光。

辛弃疾不断上书给宋高宗和后来的宋孝宗,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所上奏的内容无非就是对北伐的看法。

他的思想十分敏锐,一眼就能看得出北伐的优势和弊端。当时朝中不少有识之士都认为辛弃疾堪当大任,然而皇帝对此却不怎么感冒。

尤其是宋高宗时期,他早就被金人吓破了胆子,看到辛弃疾的奏报,他似乎看到了第二个岳飞。这个时候的他压根就不可能打算北伐,所以就搁置了辛弃疾。

而宋孝宗时期,虽然一直嚷嚷着要北伐,而且的确是付诸了实践。可是这次的北伐很快以失败而告终。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宋孝宗似乎看不到失败的孩子出生了,因为他再也没有提及过北伐的事情。

03官越做越大,离梦想却越来越遥远。

辛弃疾的梦想是北伐成功,恢复北宋山河。而南宋的帝王却偏偏没有这个打算。所以25岁就在南宋做官的辛弃疾,几乎一辈子都没有再与金人战斗过。

他在南宋的官职伴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高,甚至做到过地方的安抚使。可是他却始终被权力层隔绝在外面。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宋史》

所有高层都知道辛弃疾的梦想,为了整个南宋的稳定,辛弃疾的这种梦想只能停留在他的梦里。所以南宋的当政者,对辛弃疾一直都不怎么感兴趣,反而是避之不及。

我们在这首《破阵子》里就可以看得到,辛弃疾的晚年是非常悲凉的。他总是能够梦到自己在沙场点兵时期的景象,也能回想起当年50人对抗5万人的场景。

那是一段多么热血的经历,一辈子就是为了帮助帝王收复河山。可惜到如今,白发已经长满了脑袋,志向却始终都还只是志向。

一直等到韩侂胄上台以后,他立志北伐,所以必须要用一些支持北伐的名人。这帮人里,辛弃疾当然是最著名的一个。他写下的北伐诗词,流传深远,是不折不扣的北伐支持者。

但是韩侂胄启用辛弃疾的时候,辛弃疾已经63岁。他一生不过匆匆68载,距离他离开人世也不过只有5年时光。

更何况,韩侂胄是真的希望辛弃疾掌权吗?当然不是。他知道辛弃疾永远不会站在他这边,辛弃疾的梦想是北伐,而韩侂胄的梦想是借助北伐获得更多的权威。

南辕北辙之下,辛弃疾再次郁郁寡欢,就算是让他亲临前线,也失去了跟敌人作战的激情。所以这段时间的辛弃疾,其实已经放弃了梦想。

04南宋朝廷明知道辛弃疾文采出众,为什么弃而不用呢?

宋朝是武将夺权从而建立的王朝,所以宋朝的皇帝对武将防备非常严重。所以军中的最高指挥官,永远都是读书人。

文人带兵的好处就是不容易造反,毕竟他们在军中的威望绝对比不上武将。而辛弃疾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文人,他的诗词足以震慑古今。

为什么南宋朝廷还是没有启用辛弃疾呢?主要原因是,辛弃疾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词人,更是一名出色的武将。面对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当朝皇帝更是不敢乱用。他们认为辛弃疾如果带兵的话,在军中的威望绝对要比岳飞还高,这对当权者是一件极度可怕的事情。所以不管是宋高宗还是宋孝宗,对辛弃疾的态度都是雪藏。他们都觉着把这个人才留给后人算了,自己不敢轻易去任用。结果雪藏了这么多年以后,直接就把辛弃疾给藏坏了。人的志向在年轻的时候,是最为雄壮的。辛弃疾当然也不例外,他是亲历过跟金人战斗的人。所以辛弃疾明白战争的残酷,也明白恢复山河的重要性。

但是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雪藏,还要求辛弃疾有报国之志,有北伐的雄心,是不是太过分了呢?可以说这三十多年,是辛弃疾主要的人生,而在金国的那段岁月,只是辛弃疾的一个梦幻罢了。

结局:死前大喊杀贼,辛弃疾的人生其实是一场悲剧的重演。

岳飞之所以被杀,绝不是因为他一直高喊迎接二圣还朝,这只是后人随意揣度的而已。岳飞真正被杀的原因,是宋高宗的懦弱。

宋高宗不想打仗,不想跟金人决裂,所以只能牺牲想要北伐的岳飞。由此可见,南宋之所以失败,其实不是失败在文臣武将身上,主要失败在皇帝身上。

辛弃疾的一生,其实就是另外一个版本的岳飞悲剧。他拥有一身的本事,文武双全,在乱世之中,这种人是极有可能成就大事业的。

可是辛弃疾选择了投靠南宋皇帝,而南宋皇帝全都是一帮懦弱的虚伪之辈,他的一腔热血就是被这帮南宋当权者给祸害了。

皇帝成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任何治国的才能,之所以上位完全就是因为他们的血统。

可惜王安石变法失败,君主立宪制并没有在宋朝实现,这就导致了这种悲剧一再地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像辛弃疾这样的悲剧英雄还有很多,可怜白发生后,依旧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只好苟且糊弄过完了一生。

参考资料:

《宋史》

《稼轩记》

标签: 辛弃疾

更多文章

  • 从这里读懂辛弃疾:一个报国无门的词坛飞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辛弃疾

    11162年,山东济州五万人的金兵大营,篝火映川,笳鼓悲鸣。主营内正自灯红酒绿,隐隐一阵牛羊膻腥之气。正在此时,传令兵匆匆赶来跪禀道:“大人,营外有故人来访,说有紧急军情相告!”听说有军情,张安国从几个金将下首打着酒嗝,摇摇晃晃站了起来。刚走到营门,只见一个高大威猛的人策马而来。来人相貌,有词赞曰:

  • 爱国诗人辛弃疾,命途多舛,为何颠沛一生都没能完成抱负?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之文艺标签:辛弃疾

    爱国诗人辛弃疾,命途多舛,为何颠沛一生都没能完成抱负?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个爱国人士,作为文人,更多的了解是辛弃疾的文艺作品,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够收复失地,打败金国。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

  • 才华横溢的辛弃疾,为何却活成人们害怕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辛弃疾

    对于辛弃疾,我更愿意把他当做一个词人看待,而不是一个将军,实际上辛弃疾也并不是什么将军,年轻时和金国人打了几仗,跑到南方宋高宗治理下的世界,从此就和金戈铁马无缘了。某个时刻发现,其实特别害怕活成辛弃疾这种样子。因为他的经历就像绝大多数人的一个生活缩影:青年时天资纵横,才情绝艳,更有青云之志;中年时失

  • 相思成痴有多苦?辛弃疾凄美之作,三问三答,写尽世间最真的相思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辛弃疾

    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文人大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就像“诗仙”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剑术也颇为高明,曾经还做过一段时间佩剑四处溜达的游侠儿。但是要说真正的文武双全,宋代辛弃疾当属魁首。辛弃疾词风豪放,是宋词豪放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词作领域造诣极高,被称为“词中之龙”。而在沙

  • 被低估的网络电影,《辛弃疾1162》还原英雄事迹,谢苗、南笙主演

    历史人物编辑:刘阳的喵喵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1162》诚大家所见,这是一部网络大电影,不过,如果细细品味之下,这部电影很有可能是网络大电影中今年的一匹黑马。该片的制作成品仅1500万,细看之下,照比《三国之见龙卸甲》、《天将雄狮》等同一类型电影要好上不少,剧情明晰,人物事迹没做过多改编,战斗场面下了功夫,豆瓣评分也是高出其他院线同类电

  • 从被父亲遗弃到建立帝国,辛弃疾无不感怀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辛弃疾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代晋建宋,拥有半壁江山的东晋王朝就此灭亡,代之而起的是国力强盛的宋朝。刘裕想不到的是他建立的国号竟然这么受欢迎,540年后一个姓赵的武将也建立起一个宋朝,而且后人比较认可的是赵氏王朝。提及宋朝,人们首先会想起“刑不上大夫”的两宋王朝,而不是占据半壁江山的南国宋朝。巧合的是赵

  • 文武全才辛弃疾:历史上最牛的落榜生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辛弃疾

    这一天,在金国的都城中都(北京)。此刻,有一个少年显示出一脸的落寞与气愤。他刚刚得知消息,自己参加金国的科举考试落榜了!巨大的失落感,让这个少年做了一件旁人意想不到的事,他参军了。20岁参军不算什么坏事。问题的关键是他参加的是抗金义军。基于这股恨意,他亲自率两千义军参加了反金斗争。又过了一年,他21

  • 辛弃疾遥望北方,回忆那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少年郎

    历史人物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辛弃疾

    公元1207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又一次登上他经常站立的山峰,遥望北方。此时的他即将走到他人生的尽头,驰骋疆场,恢复中原,是他一生未了的夙愿。回光之中,他仿佛回到了二十三岁。那一年,他手持金戈,足跨铁马,气吞万里。公元1162年,距离靖康之祸已经过去了35年。这一年闰二月的一个晚上,在金人占领区的山

  • 康熙曾经参加科举考试,辛弃疾打仗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张成涛历史标签:辛弃疾

    科举考试是古代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平民百姓和有钱有势的子弟都可以参加,摒弃了古代地位决定一切的习惯,因此出身寒门的都十年苦读,只盼着有朝一日可以高中,金榜题名,再也不用过以前过得这么清贫的生活了。康熙皇帝曾想试试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改名换姓前去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摘得了探花的头衔,虽然不是第一名,

  •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历史人物编辑:耿金涛标签: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故楼”,伴随着辛弃疾的名句,这座包含着历史兴衰与无限情怀的被鼓楼跃然纸上。北固楼位于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北固山横枕大江,地势险峻,风景奇秀。在古代,它是沟通南北的桥梁,亦是分裂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正是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秀丽的自感受着属于他们的师弟印记,也在这里谱写下一篇篇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