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透用意后,感叹:梁山从此无真情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透用意后,感叹:梁山从此无真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涛爱历史 访问量:2111 更新时间:2023/12/22 17:24:02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应该是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水浒传》或许也是满足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江湖梦。江湖儿女的豪情万丈,被描写得淋漓尽致。

一众好汉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上了梁山,到声势不断壮大,再到被招安后各自惨淡的命运,也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百感交集。

所谓人过一百,形形色色。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况是各有故事的一百单八将。所以虽是一众江湖儿女,不拘小节,潇洒恣意,但是也逃不过人类善变的共性。

《水浒传》中描绘的人物形象极其鲜明,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性格迥异,但都离不开一个义字。乱世之中,志同道合的他们彼此惺惺相惜,揭竿而起,共同反抗腐败黑暗的朝廷。

但是这样的真情也仿佛总有期限。聚义厅上,宋江排上了座次,修道之人公孙胜看明白其背后用意后,感叹梁山从此无真情,就找理由下了梁山。

聚义厅宋江排座次

说起及时雨宋江,《水浒》中的头一号人物,人们对于他可谓是褒贬不一。大多数人把这些梁山好汉的凄惨下场都归到了宋江招安的头上。

如果不是宋江轻信朝廷,一百零八将就不会多数战死沙场,最后几个也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特别是宋江,最后竟然也被高俅毒死。

但是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宋江最大的问题也并不是选择招安。反而相比晁盖,其实宋江能给所有好汉指出一条道路,不像晁盖没有凝聚人心的目标,只是有一日算一日的度日。

晁盖并无意愿彻彻底底的造反,也不愿意拉下脸面和朝廷讲和,窝在梁山的日子,无非就是得过且过,没有未来,没有希望,更没有尽头。

而梁山好汉中,更多的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他们并非不想过太平安稳的日子,不是天生就有反叛的血统,只是不得已罢了。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多数人还是想要过温馨的小日子,而不是一辈子朝不保夕,有今天没明天的度日。

招安,从远处看起来是光明的,只是宋江也低估了这条路的难度,朝廷开出的许多条件还尚未具体落实,就急着把梁山卖了。宋江一直认为自己在官场上可以有用武之地,自始至终,宋江一直都是倾心朝野的。

在宋江到了梁山之后,聚义厅内,晁盖早就知道宋江的威望并不比自己低,甚至是高于自己做首领的呼声。但是他还是主动把聚义厅的头一把交椅让给他来坐。

宋江自是推脱,虽然他知道自己的支持者众多,也好服众,但是初来乍到梁山的他,按照他心里的算盘,还是提出了不同的排座次的办法。

上座中总共有四人,分别是第一晁盖,其次宋江,吴用,公孙胜。其实肉眼可见的晁盖还是首领的体现。但接下来,宋江提出了按照梁山原有头领和新进头领来划分座次。左边主位,右边客座。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左边晁盖的后面,也就是以晁盖为首的“梁山老人”仅有九人,而宋江背后的新到之人有将近三十人。在权力的诱惑之下,宋江笼络人心的技能早在晁盖之上,仙风道骨的公孙胜早就看在眼里了。

公孙胜之贫道去也

一众好汉,当至真至诚之心和权谋混在,必在日后会变了味道。等到那时反而更加不好离去了。公孙胜一直无心争权夺利,只是心系苍生。当兄弟间的那种团结一致的真情,在派系的划分之下,有了变质的趋势后,他就不再留恋往日的情怀了。

在聚义厅排座次以后,公孙胜眼见着这个排位,明显是左右不对称。主弱客强,势必反客为主。他看明白了其中的权谋之策,也分析出了在日后梁山好汉必将为宋江所领导。

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就算明争少有,但也不乏暗斗。他本是修道之人,对于乱世红尘,只想尽己所能,拯救众生,如若不能,就独善其身,逃离争斗。

在看明白之后的公孙胜,感叹梁山从此无真情,在任何地方,经历过患难与共的侠义之情,最终都逃不过权力之争,尔我诈,勾心斗角。

或许这样的江湖让公孙胜觉得少了某种滋味。在经历这样的划分之后,人心也必定会朝着宋江一方倾斜,晁盖最后的结果并不好说。既然无法阻止那一刻的到来,不如早早离去,离开这个真情日益减少的所在。

公孙胜本就是一个修仙求道之人,走上梁山,纯粹的兄弟情义肯定使他心生向往,但是一旦掺杂了权谋之计,他便无心纠缠其中。

更何况公孙胜说白了也是晁盖这一边的人,眼看着他日后必定在宋江之下的形势,而宋江又是一直倾心招安,到那时他更是不好脱身了。

因此借着探母的名义下了梁山,尽管宋江也是万般无奈,不舍挽留,但是公孙胜还是去意已决,留下一句,贫道去也。梁山从此无真情。

曾经的梁山好汉们快意人生,意气风发,好生潇洒。豪迈的称兄道弟,人人心中秉持道义,背靠组织,有了温暖大家庭的感觉。有了派系之争,就不免减损真情。离去后的公孙胜,也得到了一条逍遥之路,免去了惨死的下场。

梁山好汉唯公孙胜得好结局

曾经侠肝义胆,嫉恶如仇,敢于和黑暗势力做斗争的绿林好汉,结局未免令人唏嘘。那样快意恩仇的好汉们,最后竟落得如此下场。

原本是志同道合的他们,都有着嫉恶如仇的人物性格,都对于朝廷的腐化深恶痛绝,在奸臣当道的乱世,安身立命变得如此艰难,他们不得已被逼上了梁山。

汇聚在梁山泊的各路英雄好汉,队伍日渐壮大,展开了对抗朝廷的起义,渐渐地已让朝廷生起畏惧之心。不断败退的朝廷也向梁山好汉们频频示好,但其实招安便是宋江最想要得到的结果。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招安之路,本以为是条康庄大道,但最后却成了一条不归路。一百零八将到最后,在战场上活着回来的只剩下了二十几个人。封官受赏后,大多数也被奸臣害死了。

当梁山势力分崩离析,实力减弱之时,也正是小人趁虚而入之时。或许正印证了那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人能逃过这样的定律,特别是宋江在聚义厅暗分派系起,到走上这条招安之路,众人悲凉的结局就在前方等待了。

在宋江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一定也是后悔的。眼看着开出条件的朝廷,依旧黑暗邪恶,种种一切只是为了利用和自保。好像人人都打对了算盘,而只是他宋江打错了算盘。

武艺精湛,法力高强的公孙胜,无论是梁山受招安前还是招安后,公孙胜都为梁山取得战争的胜利立下过不少功劳,同时,他也是最早退出梁山的好汉之一。

在经历了聚义厅排座次以后,虽然也坐得上座,但是还是看出了梁山真情日渐贫瘠的开端。悄然而去的公孙胜,最终在二仙山安享余生。在一百零八将中,已是极好的下场了。

小结:

迄今为止,水泊梁山的故事,依旧为人们津津乐道,从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里,我们仿佛都看到了真实的善与真实的恶。侠义之士,不得善终的结局,令人无限唏嘘。

黑与白的界限或许没有那么分明,正与邪的较量,结果或许不是立竿见影。轰轰烈烈的一生,不见得有一个完美的收场。仙风道骨的公孙胜在一百单八将中作为早早离场的一位好汉,或许还有些躲过一劫的感觉。

或许很多人都是在恍惚之中,接受了水浒英雄的最终结局。带给梁山好汉凄惨下场的招安,让宋江这个人物也极具争议性。从聚义厅排座次起,就表现出了他的野心之所在。

上座的四位英雄也都看透而不说破,各有算盘,各有考量。吴用选择了向宋江靠拢,而只有公孙胜在看明白后,一走了之。不再贪恋这个已无真情的梁山。

标签: 公孙胜

更多文章

  • 公孙胜才是梁山中最聪明的人,宋江上山他下山,结局最好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公孙胜

    提到《水浒传》很多人都羡慕着梁山好汉之间的感情,但其中有这么一个特殊的人他在宋江上山的时候选择了下山,也是诸多梁山好汉当中结局最好的一个。他就是公孙胜,梁山上最聪明的人,也是最精明能干的人。一、上梁山公孙胜在诸多梁山好汉里面是一个最具有特色的人物,不仅仅会仙法道术,同时对于局势的审批也很具有时局性。

  • 此人本是公孙胜“师弟”,曾活捉鲁智深和武松,最后结局很好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公孙胜

    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公孙胜可以说是很特殊的一位。因为别人都是文人,武将或者有其他技能的艺人,然而公孙胜不一样。公孙胜武艺高强,曾经为了生辰纲之事,连续打倒晁盖庄子里的十几名庄客。而且公孙胜也精通谋略,他曾经布下八卦阵,打败了樊瑞,李衮和项充。最关键的是,公孙胜本是一位道士,而且道法高强,能呼风唤雨,

  • 水浒108将中为何儒家代表吴用和道家代表公孙胜,一死一离?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公孙胜

    108将大排名中,除了天罡星宋江和天魁星玉麒麟,排名最靠前的是,排在第三的——天机星:吴用。第四的,天闲星:公孙胜。这俩是陪衬天王晁盖出山(七星入梦),开创水浒江湖的两位重要人物。其中,我更对公孙胜入迷。跟如今许多明星学者宣扬的道家思想相反,真正的道家,是牛叉冲天的。看历史和小说演义吧,但凡乱世,终

  • 他本是个歌星,为何却能把公孙胜演得仙风道骨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公孙胜

    文/主任新版水浒传一直受人吐槽,要么就是说演员挑选有问题,一些角色不符合水浒原著中的人物形象,身材不但不魁梧,而且根本就没有梁山好汉的气质,按照一些朋友的话说就是,一个个奶油小生,完全没有土匪的样子。再就是在这部作品的化妆上,似乎也太绚丽太时尚了,一个个围着围巾,穿得富丽堂皇,哪像一群没有饭吃混不下

  • 公孙胜离开梁山,不仅是因为和宋江理念不和,更多是为了修道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公孙胜

    在整个《水浒传》里最有政治头脑的就是公孙胜了,作为第一个看出宋江本质的就是他了。这是他两度离开梁山,这也是他最后不辞而别的主要原因。公孙胜此人颇有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思。作为劫夺生辰纲的主谋。七星聚义的核心团队。可以说是晁盖的班底。他跟宋江肯定不是一路人,理念不同。分道扬镳是迟早的事。这里面也有修道

  • 公孙胜修炼的是妖术还是法术?和高廉斗法已经说得很清楚

    历史人物编辑:小丽搞笑说标签:公孙胜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菜刀再厉害,也挡不住有法术。在梁山108将中,公孙胜属于一个异类,说他是异类有三个理由。首先,其他人上梁山要么是走投无路,为了一条小命不得已才上梁山,上梁山是为了基本的生存,或者是为了有条活路。但是公孙胜则不一样,他是方外之人,对钱没有兴趣,对当官也不感冒,而且又没有生存之忧,所

  • 《水浒传》公孙胜为何下梁山?宋江逼走他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格林观史标签:公孙胜

    宋江在将父亲接到梁山之后,一家人可以说是迎来了大团圆,而公孙胜也是被他的行为感动,想着老母亲还是一个人在家里,于是也想要回家尽一下孝心,所以就离开了众兄弟。宋江的老父亲来到梁山的第三天,公孙胜就离开了。而后来打高廉的时候,他们需要公孙胜,所以又把公孙胜找了回来,那么当时公孙胜究竟因为什么原因会离开梁

  • 公孙胜用半生的苦修告诫我们:这种“富贵”不能要,不然逃无可逃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公孙胜

    《水浒传》中的公孙胜,被许多人称为水浒高人,素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赞。但在笔者看来,却要打上一个问号。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看下公孙胜的两大标签。第一:会法术!这点人们的印象最深。以至于许多水浒迷都玩笑说,还用什么梁山五虎、八彪,公孙胜一个人就能包打天下。第二:第一个离开梁山的好汉!因此,又被

  • 水浒中的败笔:公孙胜的存在万分尴尬,因过于强大,被迫移除梁山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公孙胜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李涉 洛阳城内的纸赋,已经泛黄;忠义堂上的牌匾,入木三分;八百里水泊梁山,再不见那一道道肆意而动的身影;风灌满谷口,吟唱出往昔的日日笙歌。把酒言欢,豪情万丈,范仲淹笔下的水浒,曾是多少人年少时的江湖。一百零八单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身陷沙场,万死不辞,却不及一

  • 聚义厅排座次,公孙胜看玄机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公孙胜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不仅是一部反抗贪官污吏的小说,也是一部管理学著作。从宋江的领导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要进行改制,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偏偏有一人,身在局中,却又能置身事外。每次都能在波折到来之前,成功地隐退。 此人并非智多星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