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很多宋史学家认为,大宋中后期的“熙宁改革”(王安石变法)被很多人说还是宋朝走向下坡路的开始。比如吕思勉先生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解释了王安石变法为何会失败的原因——“安石所行的政事,不能说他全无功效,然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极大,则亦不容为讳”。这些弊病除了保守党(反对派)的强烈反对和阻挠之外。
更多的失败原因则是王安石改革集团内部自上而下矛盾和问题上。
今天就跟随雨田从王安石集团内部人员的人际关系来看一下,为何王安石变法是如何在一片倒戈声中黯然退场的。
王安石集团——也称为新党集团,他们中的党魁当然就是王安石了,而下面的主要骨干则是“吕惠卿、曾布、章惇及韩绛等后起之秀“。而维持王安石集团的之间内部关系的,雨田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王安石个人魅力、姻亲关系和朋党关系。一旦这三个纽带崩塌,那么新党内部必然也会土崩瓦解。
王安石问题任人唯亲
关于王安石的形象,在后世的史学家评价中,其实位置很尴尬,并且争议也是很大,就个人的魅力上来说,能写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王安石在个人的人格魅力上来说是在优秀值之列的。为人铁骨铮铮,一心为公,个人生活作风上也是勤俭节约,算得上是人民的好公仆。但从变法上看,王安石又像是一个吃了兴奋剂的疯子,学自己的偶像“商鞅”想颠覆大宋现行制度。激进的执政风格也称为很多的反对派攻击他话柄。
如果一个人说一个人反对你,还可以说这个人政见和你不一样,但如果朝堂之上大多数人反对你,那就要重新审视自己了。在朝堂上,不仅司马光、二程等稳妥保守派反对王安石变法,就连之前在“庆历新政”时候主张改革的欧阳修、韩琦等人也是对王安石变法提出相应的反对意见,《宋史·韩琦传》记载
“王安石用事,出常平使者散青苗钱。琦亟言之。帝袖其疏以示宰臣,曰:"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今乃害民如此。”
除了在朝堂上树敌的太多之外,王安石在用人的时候也是带有书生意气,即“党同伐异”——对于同意变法的大加赏识,而反对变法的则是一弃再弃。这种“合则用,不合则弃”的用人思想造成了新党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现象严重。
到了改革后期方向已经从改革的初衷变成了党争。
姻亲关系,内鬼频出
上面说到王安石在用人上的问题——任人唯亲,而这个“亲”则是姻亲关系!
别说,王安石的亲家还真少。王安石变法的大将之一曾布的妹妹嫁给了王安石的弟弟王安中,同为同僚的宰相吴充则是和王安石结为儿女亲家。这些姻亲都变相的帮助王安石巩固在朝中的地位,曾布所推行和提出的青苗法,让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大出风头,而且王安石每一个变法的初衷都含有曾布的影子。《宋史·曾布传》记载
“其要有八,曰劝农桑、理财赋、兴学校、审选举、责吏课、叙宗室、修武备、制远人。大率皆安石指也。”
不过曾布在熙宁七年提出“市易发”公然反对王安石变法,与王安石决裂。关于曾布背叛的原因,更多的可能是王安石集团内部吕惠卿和曾布之间斗争白热化,而王安石公然支持吕惠卿,心灰意冷的曾布转而投入旧党的怀抱。
至于儿女亲家吴充之所以和王安石统一阵线更多的则是想借助风头正劲的王安石,为自己的朝堂上多一些政治筹码,事实上他也做到了,作为王安石集团的二号人物,在王安石被免之后,吴充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新党魁。在他上台之后立刻停止改革,将新党势力进一步瓦解《宋史·吴充传》
“充虽与安石连姻,而心不善其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这些并不牢固的姻亲关系,阳奉阴违,在新党势力遭到抵抗受挫额时立刻反戈一击,背叛王安石,分化新党内部,也从内部瓦解新党关系。
朋党关系,无间风云
王安石集团除了传统的姻亲关系之外,更有关系网复杂的朋党关系,既然很多朝中大臣不能为之所用,那王安石则是启用了很新的官员,这些官员则是一起构成了新党内部的朋党关系,而这些朋党之间的同盟很多时候是师徒关系,来维持。
当然除了很多对王安石心怀感激的新党人士,更多的则是想依靠王安石升官发财的机会主义者。
明胡应麟《诗蔽》杂编卷五在指出‘宋世人才之盛亡出庆丙、熙宁间大都尽人欧、苏、王三氏门下“,可以说很多朝中人才都是出自这三家,“王”自然指的是王安石,说到新党师徒关系最明显的是吕惠卿。
吕惠卿此人居心裹测,为了变法极力附和王安石,王安石对于他的凭借也是高,”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和曾布之争也成为新党决裂的导火线,和曾布起初为了变法不同,吕惠卿更多和吴充一样,想通过变法达到仕途升迁的作用,而且吕惠卿此人非常贪财,在王安石被贬后,还落井下石,接连迫害王安石的家人和同僚,俨然代替旧党成为新党等人的头号公敌。甚至连旧党的苏辙都看不下去了,把吕惠卿比喻为吕布一样反复无常的小人。
《宋史·奸臣传》
“惠卿怀张汤之辨诈,有卢杞之奸邪,诡变多端,敢行非度……安石于惠卿有卵翼之恩,父师之义……而惠卿为之。昔吕布事丁原则杀丁原,事董卓则杀董卓
结语
归根结底,王安石集团内部这种自上而下的问题,还是因为根基太浅,本来就是从地方上来的王安石除了皇帝在中枢支持他的人很少,而为了和保守党打擂台,王安石不得不通过结党来稳固自己的实力,但是依附他的人鱼目混杂,到后期反而成为让他下台的伏笔,甚至集团里面的人奸臣比例还不少,这一点在元朝脱脱的《宋史》中就有记载,在神宗到徽宗的宰相列表中新党一共6人,却出了4个奸臣——“曾布、蔡确、吕惠卿和章惇”
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参考文献
《宋史》
《“前附后叛’’的王安石变法集团中的姻亲同僚》(李云根)
《论王安石与新党作家群》(沈松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