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的变法,为什么没能挽救北宋?

王安石的变法,为什么没能挽救北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孙北京 访问量:4890 更新时间:2023/12/16 4:54:14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最终走向了失败#

北宋宋神宗在位期间,北宋遭遇严重的统治危机:其实打从宋仁宗时代,北宋就面临财政危机、军事腐朽等一系列危机。宋仁宗试图改变这一切,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到了宋神宗时代,宋神宗面临不改不行的危机。于是在这个背景下,宋神宗开始重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宋神宗希望王安石的变法,能改变北宋的统治危机。但最终,王安石变法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那么,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

个人认为:

1、时间窗口问题

王安石在取得宋神宗的支持后,进行了雷厉风行的变革:从民间借贷、财政改革到军事改革,这次变法可谓全方面改革。但是,这些改革无一例外出现了反弹:反对派集体抵制王安石的改革,导致王安石的改革,落实到基层,几乎起不到太积极的作用。

后世评价,认为王安石的改革过于急功近利。个人认为,王安石如此急促变法,原因在于时间窗口等不起:毕竟,宋神宗时代,北宋已经积贫积弱到了空前严重的状态。当时的情况已经不允许王安石从长计议。而一旦打算短期见成效,必然急功近利。最终,导致变法出现组团抵制。

2、君臣关系

此外,王安石的改革,涉及到宋神宗的信任成本问题。因为王安石变革的是祖宗之法,所以,王安石手里必须有足够的权限,才能动改革,压制反对派。但是,王安石权限问题,又涉及到宋神宗的信任成本问题。宋神宗虽然渴望王安石能够改变北宋当时的各种弊端,但是,宋神宗却也不放心让王安石有太大的权限。毕竟,一旦相权到了难以掌控的地步,皇权也容易受到挑战。

所以宋神宗对王安石权力的限制,也导致了王安石变法必将出现问题。

此外,北宋的朝政不稳定,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比如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去世后,宋哲宗继位,但是,北宋朝政由高太后掌握。高太后对王安石的变法就很反对。所以,高太后掌权后,悉数废黜王安石掌权期间的变法。

宋哲宗亲政后,又宣布恢复变法。就这样,北宋朝廷陷入不断反复的状态中。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宋徽宗时代,导致北宋政令出现朝令夕改的混乱状态,很大程度动摇了北宋的统治秩序,更让宋朝百姓处于无所适从、失去恒心的状态。

因此后世有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出发点虽好,但是引发的党争,客观上动摇了北宋的国本。

3、执行问题

王安石变法过程中,王安石想把自己的主张落实到地方,就需要一支行政管理队伍。而王安石一派的官吏,客观来说,有不少人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变法的落实情况,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

甚至很多王安石一派的官员,为了参与夺权活动,不断给对手下绊子,这种行为愈演愈烈,也在很大程度上败坏了北宋朝廷的风气。甚至很多毫无担当的奸险小人,也利用支持变法的名义,夺取了权限,这些都对北宋朝政造成了巨大的腐蚀。

此外,由于王安石的变法很多内容客观上触动了地方实力派的利益。而基层官吏往往和地方实力派存在千丝万缕的勾连。因此,基层官吏在执行王安石的变法内容时,往往采取看似执行王安石的变法,但实际上却采取背道而驰的手法,用来保全地方实力派的利益。这导致王安石的变法很多内容落实到地方,都在基层官吏的操作下,对老百姓起到了坑害的作用。

综合以上内容,所以,我们不难得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王安石与苏东坡的君子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平和怡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与苏东坡都是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与苏东坡同时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名列千秋的人物。在北宋的官场上,王安石和苏东坡都是现象级的存在。王安石从政绩突出的地方官,受到宋神宗的赏识而一跃成为宰相,主持变法;苏东坡则是因为反对变法、反对全盘否定变法而被王安石和司马光一再贬谪。但苏

  • 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天灾”,还是“人祸”?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出自王安石的《元日》。大家都知道王安石是一名伟大的诗人,我们小学、初中、高中几乎都学过他的诗。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说他是政治家是因为他做过北宋的丞相,说他是改革家呢,是因为他领导过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很遗憾他的变

  • 王安石在地方做官均在南方,为何却有2首诗提到今河北南部一个县

    历史人物编辑:大运河时空标签:王安石

    北宋王安石在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时,推行了变法,再加上在文学方面名列“唐宋八大家”,因此他就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在地方任职时,主要是在淮河以南、今天的江浙一带,并没有在北方担任过职务,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却有两首诗均写到了今天的河北省馆陶县。王安石所做

  • 作为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为什么王安石在宋史中的评价如此之低?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两度任相,主持了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彻底扭转北宋王朝的颓势,但却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北宋的朝廷收入,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北宋灭亡后,南宋的群臣开始反思为何会被金兵长驱直入,很多人都认为责任出在王安石身上。名臣朱熹就认为:而安石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

  • 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废新法,一正一负断送了宋朝几十年的努力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王安石

    司马光真的守旧吗?从变法主持者变成绊脚石,他为何反对王安石?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力行改革的宋神宗病逝,时隔十五年重返京师的司马光进京奔丧,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重返朝堂,打响了对王安石变法的反击战。这一年也是司马光生命中的最后一年,67岁的他几乎将王安石新法尽数废改。此后,他的名声因废除王安石变

  • 苏轼反对王安石:王安石遭贬后,他为何感叹“从公已觉十年迟”?

    历史人物编辑:小摸说历史标签:王安石

    【苏轼曾反对王安石变法,后来二人和好了吗?是如何见面畅谈的?】关于北宋最著名的两位大诗人王安石与苏东坡,很多人只知道二人均为才气逼人的两位文学大家、政治家,也知道二人因一个支持改革,一个反对改革而生嫌隙,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位北宋大人物之间的君子之交。今天就和大家分享王安石与苏东坡诀别于半山园的那些

  • 林语堂把宋朝灭亡归咎在王安石身上是否有失公允?他为什么这样说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王安石

    林语堂对王安石的评价实际上是继承了文人弄词的传统,在《苏东坡传》这本书籍中林语堂怀着“捧苏贬王”的基本立场。把王安石塑造成为一个超级背锅侠,也把王安石贬的是一无是处。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为苏轼屡遭王安石打压而打抱不平,又把宋朝的灭亡归咎在王安石发动的变法引发的对宋朝影响深远的党争之上。林语堂写文

  •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王安石

    提到王安石,我们可能第一印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能想到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变法”。在我们的印象中,“王安石变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措施。其实在梁启超之前,王安石都是以反面形象写在史书上。而“王安石变法”,则更被历代官家看做是一场败家运动。他这个家败完之后,损失的不仅仅是他在后世八百年的

  • 苏东坡对王安石耍了2个“小聪明”之后,王安石认定他不可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王安石

    苏东坡错改了王安石的咏菊诗,本想帮王安石取水赔罪,却因耍小聪明弄虚作假被王安石识破而失去重用机会,一生仕途坎坷。宋朝有名的大文豪苏东坡(苏轼)才情学识在当时非常出名,以至于他在做官时经常不把自己的领导放在眼里。像王安石这样的宰相,苏东坡也不屑一顾。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恰巧王安石有急事要办,就

  • “执拗公”王安石的坏脾气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画像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自幼聪颖敏慧,写文章下笔如有神,时人谓之奇才。他任宰相时主张变法革新,受到宋神宗的器重,在北宋政治舞台颇有建树。这样一个奇才却有着相当糟糕的坏脾气。宋人说的“拗相公”指的就是王安石,拗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连顶头上司的皇帝都不给面子。有一年元宵节的夜晚,王安石陪宋神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