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历史学家说宋朝是中国最具现代性的朝代,此言不虚,因为连政治斗争都用上了现代的手段,用绯闻抹黑对手,是现代政治斗争极为有效的手段。
历史上被我们称之为一代名臣的人,都有爬灰的绯闻出现。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朱熹等,历史上都被说成是爬灰的无耻小人!想一想,这可能吗?宋朝不是唐朝,唐朝风气特别开放,而宋朝是文人治国儒家治国,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被作为最高准则,作为光环下的名人,他可能去做爬灰的事情吗?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既然是任人打扮,那就有人会对王安石的身后事进行任意的打扮。
大凡是党争惨烈的时代,都会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而事情的真相,其实就埋藏在我们赤裸裸的人性之中。王安石作为一代改革家,实行的改革,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实际上,新党和旧党都恨他,他是一个孤独的改革家。所以他被人诬陷,是很正常的事情。再说了,没有比说人爬灰再好的斗争工具了。欧阳修不就是被诬陷过两次吗?
所以,做人和说话不可不慎啊!
教人处事的《菜根谭》总结说,“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故不可稍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而孔子也谆谆教诲我们,“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要求我们既不失人,更不要失言,但王安石偏偏不是这样中庸的人。他是个猛士,是个“路见不平一声吼”、“只问是非,不管利害”的真男人。不管在哪里,只要自己看不过眼的,马上就说出来,不给别人留面子,不给自己留余地。所以,很多时候是出力不讨好,好心办坏事。
从王安石的夫妻生活来讲,他没有爬灰的可能。因为他很忙,顾不上这些。他的生殖冲动早已被改革冲动所代替。他一心为国,没时间打扮自己,经常把自己弄得很邋遢。他不好色,浑身臭气,妻子则有洁癖,估计夫妻生活很不和谐。好心的妻子买了个美女给他做妾,他坚决不从,客客气气地把美女送走,终生未纳妾。他不贪财,每次发工资,总是拎着一袋子钱回家,数也不数就上缴给妻子,退休后重回一穷二白的境地,可以说是个清正廉明的好干部。他不拉帮结派,独来独往,跟任何人都没关系,就是个“不粘锅”。可见王安石确实是一心为国,不顾及其他。所以说,他是一个典型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者。被王安石打击得很惨的黄庭坚在《跋王荆公禅简》中说,“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人们对他所有的诟病,就是执拗。司马光说,“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司马光总是维护着王安石的形象,“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而苏东坡更是赞叹王安石“不知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王安石的死敌司马光也很钦佩王安石的为人,他上奏朝廷说,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故“朝廷宜优加厚礼”。于是,朝廷追赠王安石为太傅。苏东坡奉诏做《王安石赠太傅》,“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给这位伟大的改革家以极高的评价和历史定位。
假如王安石爬灰,眼里不揉沙子的黄庭坚、苏东坡,大嘴巴的司马光,会有如此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