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名相王安石为何与儿媳传出绯闻?

北宋名相王安石为何与儿媳传出绯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汽车前一线 访问量:519 更新时间:2023/12/8 17:36:19

有历史学家说宋朝是中国最具现代性的朝代,此言不虚,因为连政治斗争都用上了现代的手段,用绯闻抹黑对手,是现代政治斗争极为有效的手段。

历史上被我们称之为一代名臣的人,都有爬灰的绯闻出现。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朱熹等,历史上都被说成是爬灰的无耻小人!想一想,这可能吗?宋朝不是唐朝,唐朝风气特别开放,而宋朝是文人治国儒家治国,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被作为最高准则,作为光环下的名人,他可能去做爬灰的事情吗?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既然是任人打扮,那就有人会对王安石的身后事进行任意的打扮。

大凡是党争惨烈的时代,都会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而事情的真相,其实就埋藏在我们赤裸裸的人性之中。王安石作为一代改革家,实行的改革,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实际上,新党和旧党都恨他,他是一个孤独的改革家。所以他被人诬陷,是很正常的事情。再说了,没有比说人爬灰再好的斗争工具了。欧阳修不就是被诬陷过两次吗?

所以,做人和说话不可不慎啊!

教人处事的《菜根谭》总结说,“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故不可稍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而孔子也谆谆教诲我们,“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要求我们既不失人,更不要失言,但王安石偏偏不是这样中庸的人。他是个猛士,是个“路见不平一声吼”、“只问是非,不管利害”的真男人。不管在哪里,只要自己看不过眼的,马上就说出来,不给别人留面子,不给自己留余地。所以,很多时候是出力不讨好,好心办坏事。

从王安石的夫妻生活来讲,他没有爬灰的可能。因为他很忙,顾不上这些。他的生殖冲动早已被改革冲动所代替。他一心为国,没时间打扮自己,经常把自己弄得很邋遢。他不好色,浑身臭气,妻子则有洁癖,估计夫妻生活很不和谐。好心的妻子买了个美女给他做妾,他坚决不从,客客气气地把美女送走,终生未纳妾。他不贪财,每次发工资,总是拎着一袋子钱回家,数也不数就上缴给妻子,退休后重回一穷二白的境地,可以说是个清正廉明的好干部。他不拉帮结派,独来独往,跟任何人都没关系,就是个“不粘锅”。可见王安石确实是一心为国,不顾及其他。所以说,他是一个典型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者。被王安石打击得很惨的黄庭坚在《跋王荆公禅简》中说,“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人们对他所有的诟病,就是执拗。司马光说,“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司马光总是维护着王安石的形象,“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而苏东坡更是赞叹王安石“不知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王安石的死敌司马光也很钦佩王安石的为人,他上奏朝廷说,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故“朝廷宜优加厚礼”。于是,朝廷追赠王安石为太傅。苏东坡奉诏做《王安石赠太傅》,“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给这位伟大的改革家以极高的评价和历史定位。

假如王安石爬灰,眼里不揉沙子的黄庭坚、苏东坡,大嘴巴的司马光,会有如此高的评价?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王安石的变法,为什么没能挽救北宋?

    历史人物编辑:孙北京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最终走向了失败#北宋宋神宗在位期间,北宋遭遇严重的统治危机:其实打从宋仁宗时代,北宋就面临财政危机、军事腐朽等一系列危机。宋仁宗试图改变这一切,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到了宋神宗时代,宋神宗面临不改不行的危机。于是在这个背景下,宋神宗开始重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宋神宗希望王安石的变法,能改变

  • 王安石与苏东坡的君子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平和怡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与苏东坡都是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与苏东坡同时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名列千秋的人物。在北宋的官场上,王安石和苏东坡都是现象级的存在。王安石从政绩突出的地方官,受到宋神宗的赏识而一跃成为宰相,主持变法;苏东坡则是因为反对变法、反对全盘否定变法而被王安石和司马光一再贬谪。但苏

  • 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天灾”,还是“人祸”?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出自王安石的《元日》。大家都知道王安石是一名伟大的诗人,我们小学、初中、高中几乎都学过他的诗。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说他是政治家是因为他做过北宋的丞相,说他是改革家呢,是因为他领导过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很遗憾他的变

  • 王安石在地方做官均在南方,为何却有2首诗提到今河北南部一个县

    历史人物编辑:大运河时空标签:王安石

    北宋王安石在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时,推行了变法,再加上在文学方面名列“唐宋八大家”,因此他就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在地方任职时,主要是在淮河以南、今天的江浙一带,并没有在北方担任过职务,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却有两首诗均写到了今天的河北省馆陶县。王安石所做

  • 作为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为什么王安石在宋史中的评价如此之低?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两度任相,主持了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彻底扭转北宋王朝的颓势,但却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北宋的朝廷收入,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北宋灭亡后,南宋的群臣开始反思为何会被金兵长驱直入,很多人都认为责任出在王安石身上。名臣朱熹就认为:而安石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

  • 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废新法,一正一负断送了宋朝几十年的努力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王安石

    司马光真的守旧吗?从变法主持者变成绊脚石,他为何反对王安石?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力行改革的宋神宗病逝,时隔十五年重返京师的司马光进京奔丧,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重返朝堂,打响了对王安石变法的反击战。这一年也是司马光生命中的最后一年,67岁的他几乎将王安石新法尽数废改。此后,他的名声因废除王安石变

  • 苏轼反对王安石:王安石遭贬后,他为何感叹“从公已觉十年迟”?

    历史人物编辑:小摸说历史标签:王安石

    【苏轼曾反对王安石变法,后来二人和好了吗?是如何见面畅谈的?】关于北宋最著名的两位大诗人王安石与苏东坡,很多人只知道二人均为才气逼人的两位文学大家、政治家,也知道二人因一个支持改革,一个反对改革而生嫌隙,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位北宋大人物之间的君子之交。今天就和大家分享王安石与苏东坡诀别于半山园的那些

  • 林语堂把宋朝灭亡归咎在王安石身上是否有失公允?他为什么这样说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王安石

    林语堂对王安石的评价实际上是继承了文人弄词的传统,在《苏东坡传》这本书籍中林语堂怀着“捧苏贬王”的基本立场。把王安石塑造成为一个超级背锅侠,也把王安石贬的是一无是处。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为苏轼屡遭王安石打压而打抱不平,又把宋朝的灭亡归咎在王安石发动的变法引发的对宋朝影响深远的党争之上。林语堂写文

  •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王安石

    提到王安石,我们可能第一印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能想到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变法”。在我们的印象中,“王安石变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措施。其实在梁启超之前,王安石都是以反面形象写在史书上。而“王安石变法”,则更被历代官家看做是一场败家运动。他这个家败完之后,损失的不仅仅是他在后世八百年的

  • 苏东坡对王安石耍了2个“小聪明”之后,王安石认定他不可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王安石

    苏东坡错改了王安石的咏菊诗,本想帮王安石取水赔罪,却因耍小聪明弄虚作假被王安石识破而失去重用机会,一生仕途坎坷。宋朝有名的大文豪苏东坡(苏轼)才情学识在当时非常出名,以至于他在做官时经常不把自己的领导放在眼里。像王安石这样的宰相,苏东坡也不屑一顾。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恰巧王安石有急事要办,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