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在地方做官均在南方,为何却有2首诗提到今河北南部一个县

王安石在地方做官均在南方,为何却有2首诗提到今河北南部一个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大运河时空 访问量:2721 更新时间:2023/12/19 18:23:42

北宋安石在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时,推行了变法,再加上在学方面名列“唐宋八大家”,因此他就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在地方任职时,主要是在淮河以南、今天的江浙一带,并没有在北方担任过职务,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却有两首诗均写到了今天的河北省馆陶县。

王安石所做的两首与馆陶有关的诗

在编辑于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临川先生文集》的第十五卷中有《发馆陶》一诗、第十九卷中则有《永济道中寄诸舅弟》一诗。

《临川先生文集》中的两首诗

发馆陶

促辔数残更,似闻鸡一鸣。

春风马上梦,沙路月中行。

笳豉远多思,衣裘寒时轻。

稍知田父稔,灯火闻柴荆。

永济道中寄诸舅弟

灯火匆匆出馆陶,回看永济日初高。

似闻空舍鸟乌乐,更觉荒陂人马劳。

客路光阴真弃置,春风边塞只萧骚。

辛夷树下乌塘尾,把手何时得汝曹。

那么,王安石在馆陶经过去干啥了?

王安石所作的两首诗,均是在去往辽朝的路上。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间,北宋和辽朝进行了“澶渊之盟”,结束了战争状态,直至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相约夹攻辽而解盟,形成118 年之久的长期和平时期。在这期间,每年双方皇帝、皇太后生辰,以及正旦或其它重要节日,都互派使臣致贺;皇帝登位或皇帝、皇太后去世,则互派使臣告登位、告哀、吊慰,每年往来使者极多,可谓“不绝于路”。

王安石共去往辽朝两次,一次是“送伴使”,另一次则是“遗留国信使”。

据《朝野类要》记载:“接、送伴,蕃使入朝,差官待之,来程有接伴使副,回程则为送伴”,就是辽朝来使,宋方在边境到京城一路需要派出“接伴使”陪伴。而辽使返回时,由“送伴使”陪伴送至两国边境。

宋朝《契丹地理之图》

由于王安石使辽在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因此对于有关馆陶县两首诗创作于何时,需要从诗句语境及描写的节气、景色等其他方面来考证、判断。

据张涤云《关于王安石使辽与使辽诗的考辨》,《发馆陶》是在嘉祐五年(1060年)元月,王安石担任“送伴使”时,伴随辽朝使者由京师至边界途中所写,诗句里的“春风马上梦,衣裘寒始轻”,点明了时节,已经立春,严寒稍减。

而《永济道中寄诸舅弟》一诗,则是创作于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王安石是作为“遗留国信使”出使辽朝的。

嘉祐八年三月二十九,宋仁宗崩于福宁殿,因此这一年出使辽国的人员,除了像正常年份贺辽国母、国主的生辰使、正旦使外,还增添告哀使、告即位使、致遗留物的遗留国信使,并且还有在对方祭奠使、吊慰使来使之后的回谢礼信使。

何谓“遗留国信使”?《宋史从考·宋辽交聘考》的《遗留物》云:“国遭新丧,在位之君必以大行帝后所用衣饰什物,致馈邻邦帝后,是为遗留物。”就是皇帝的衣服、饰物等。

网络上绘制的《永济县区域示意图》

由于时间要求较为紧迫,王安石为尽快抵达辽国,途中经常起的很早就出发,所以在《永济道中寄诸舅弟》中就有“灯火匆匆出馆陶”的匆忙状态。由于赶时间,他需要在一天中经过两个驿站的路程,在中间驿站休息、用餐,到第二个驿站住宿。正是因为如此紧迫,他才“灯火匆匆出馆陶”,在天色未明还需点灯时出了馆陶,“回看永济日初高”,在经过距离馆陶以北20公里处的永济县时,太阳已经很高了。

王安石为何两次都从馆陶经过,没有其他道路可以走吗?

在北宋时,馆陶县至永济县之间的道路是宋辽“澶渊之盟”后,使者们往来的“宋辽驿路”的一段,很大概率就是今天山东冠县东古城至北馆陶之间的S323省道。由于两国来往使者众多,宋辽两国在各自境内的驿路沿途建筑馆驿,成为使者止宿、饯宾之所,慢慢就形成了在宋都东京开封府和辽南京析津府之间的“宋辽驿路”。

宋辽驿路

这条驿路路线如下:

在京都东京开封府城(今河南开封市)置都亭驿,专待辽使;都亭驿向北出都城北城东门陈桥门;陈桥门向东北经过迎送辽使之馆所“班荆馆”,原名陈桥驿。

班荆馆向东北经历地点依次经历长垣县(今长垣县西南十里)、韦城县(今滑县城关东南五十里)、卫南县(今滑县城关东北五十五里)、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馆陶县(北宋时县治在今山东省冠县东古城)、永济县(今山东省冠县北馆陶镇)、临清县(北宋时县治在今河北临西县境内)、恩州(今河北清河县西城关)、冀州、

深州、武强县、乐寿县(今河北献县)、瀛州(河北河间市)、雄州(今河北雄县),最后一站为白沟驿,即今天河北高碑店白沟镇。白沟驿向北就是宋辽两国的界河——白沟河。

永济县治所即原临清张桥店、清馆陶县治,今山东冠县北馆陶镇

唐朝以前,连接今天北京一带至中原的南北方向驿路均是太行山东麓一线,这是因为在那之前各朝代的京城或者是在长安、或者是在洛阳,太行山东麓一线,是最近、最便捷之路。但是宋朝建都于开封,这条纵贯河北平原中部驿路,就比太行山以东一线要近了。

唐朝以前及宋辽驿路示意图

大名府在河北平原南部,先是河北路转运使治所,后又是河北东路转运使治所,庆历二年建为北京,是北宋“四京府”之一,成为河北中南部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成为了驿路的南部的交通枢纽。宋朝的使者在出使辽国时,大名府肯定是其休整和出发之地,不会有人从开封出发经大名城而不停留住宿的。

北宋时的馆陶县治就在今天馆陶县城东侧的冠县东古城镇,位于大名府北约40公里处,按照古人的交通方式,这段的距离用时大约是一个白天,因此馆陶城也成为使者们必然停留住宿之地,王安石两次去往辽朝当然也是这样,从而留下了两首与馆陶县有关的诗句。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作为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为什么王安石在宋史中的评价如此之低?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两度任相,主持了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彻底扭转北宋王朝的颓势,但却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北宋的朝廷收入,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北宋灭亡后,南宋的群臣开始反思为何会被金兵长驱直入,很多人都认为责任出在王安石身上。名臣朱熹就认为:而安石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

  • 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废新法,一正一负断送了宋朝几十年的努力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王安石

    司马光真的守旧吗?从变法主持者变成绊脚石,他为何反对王安石?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力行改革的宋神宗病逝,时隔十五年重返京师的司马光进京奔丧,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重返朝堂,打响了对王安石变法的反击战。这一年也是司马光生命中的最后一年,67岁的他几乎将王安石新法尽数废改。此后,他的名声因废除王安石变

  • 苏轼反对王安石:王安石遭贬后,他为何感叹“从公已觉十年迟”?

    历史人物编辑:小摸说历史标签:王安石

    【苏轼曾反对王安石变法,后来二人和好了吗?是如何见面畅谈的?】关于北宋最著名的两位大诗人王安石与苏东坡,很多人只知道二人均为才气逼人的两位文学大家、政治家,也知道二人因一个支持改革,一个反对改革而生嫌隙,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位北宋大人物之间的君子之交。今天就和大家分享王安石与苏东坡诀别于半山园的那些

  • 林语堂把宋朝灭亡归咎在王安石身上是否有失公允?他为什么这样说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王安石

    林语堂对王安石的评价实际上是继承了文人弄词的传统,在《苏东坡传》这本书籍中林语堂怀着“捧苏贬王”的基本立场。把王安石塑造成为一个超级背锅侠,也把王安石贬的是一无是处。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为苏轼屡遭王安石打压而打抱不平,又把宋朝的灭亡归咎在王安石发动的变法引发的对宋朝影响深远的党争之上。林语堂写文

  •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王安石

    提到王安石,我们可能第一印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能想到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变法”。在我们的印象中,“王安石变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措施。其实在梁启超之前,王安石都是以反面形象写在史书上。而“王安石变法”,则更被历代官家看做是一场败家运动。他这个家败完之后,损失的不仅仅是他在后世八百年的

  • 苏东坡对王安石耍了2个“小聪明”之后,王安石认定他不可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王安石

    苏东坡错改了王安石的咏菊诗,本想帮王安石取水赔罪,却因耍小聪明弄虚作假被王安石识破而失去重用机会,一生仕途坎坷。宋朝有名的大文豪苏东坡(苏轼)才情学识在当时非常出名,以至于他在做官时经常不把自己的领导放在眼里。像王安石这样的宰相,苏东坡也不屑一顾。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恰巧王安石有急事要办,就

  • “执拗公”王安石的坏脾气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画像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自幼聪颖敏慧,写文章下笔如有神,时人谓之奇才。他任宰相时主张变法革新,受到宋神宗的器重,在北宋政治舞台颇有建树。这样一个奇才却有着相当糟糕的坏脾气。宋人说的“拗相公”指的就是王安石,拗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连顶头上司的皇帝都不给面子。有一年元宵节的夜晚,王安石陪宋神宗回

  • 王安石变法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知名的事件,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它也是对中国历史起到了转折性的作用。在之后的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王安石变法以及它之后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直到今天依然成为史学界讨论的焦点,和不少历史爱好者关注的重点,那么,不管王安石变法本身对中国历史

  • 王安石晚年的一首春词,字字超凡脱俗,读完心也跟着静下来

    历史人物编辑:解忧诗词标签:王安石

    春来无恙,时光静好,风传花信,雨濯红尘。漫步在春光陌上,总有一份美好,是迟日江山丽的明媚,是弄花香满衣的风雅,是画船听雨眠的悠闲。很喜欢王安石在春日里写的一首词,字字超凡脱俗,读完心也跟着静下来。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

  • 图谋变法自强的王安石,是经世治国的大贤,还是祸国殃民的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王安石

    1。淡泊名利在王安石当上丞相主持变法之前,他并不是很想做官。对于自幼丧父、自幼照顾家庭的王安石来说,考取文员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璟,这不是本末倒置吗?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想为人民服务,你可以在当地做。的确,王安石做地方官时,大兴水利,小试新政,成效显着,效果不错。之后有几次升官的机会,王安石还是以家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