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神宗为何违背祖宗法度,支持王安石的变法建议

宋神宗为何违背祖宗法度,支持王安石的变法建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平华泛教育 访问量:3885 更新时间:2024/4/1 1:55:50

宋神宗赵顼是北宋皇帝中少见的积极进取的帝王,他的执政也让整个国家出现了中兴的势头。这一切都与赵顼对国家的励精图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其中王安石变法又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站在宋朝历史的角度,赵顼积极的推动变法图强,这是有违宋朝祖制的,也是于宋朝其他皇帝的执政思路严重背离的。但赵顼依旧不顾群臣阻挠和反对,坚定和支持王安石变法,拉开了熙宁变法的大幕。对于赵顼积极变法的原因,在很多教科书上都有所提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看法。本章节也就这个问题,谈谈笔者对这次变法的一些浅见。

从整个宋朝的历史来看,宋朝皇帝中大多都是比较保守的,习惯了玩弄政治平衡,执行国家策略路线的时候多是见好就收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宋朝军事不强,自宋太宗赵光义的三场败仗后,就没有了主动出击的勇气。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宋朝政治格局推崇皇室与士大夫阶层共治天下,整个朝廷代表着士大夫的利益。站在士大夫阶层的角度,对外战争、扩张和内部改革,都是对他们利益的极大损坏。士大夫阶层利用文官集团把持朝政,占据了大量的国家资源,任何国家的改革措施,都是对他们利益的削弱和侵犯。

因此他们需要一个保守的皇帝,在维护他们既得利益的基础上管理国家大事。因此无论是宋真宗、还是宋仁宗和宋英宗,他们都是文官集团推举出来的皇帝,是为了维护士大夫阶层利益存在的。如果有任何的变法改革措施触犯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必然收到文官集团的攻讦,这些改革措施便执行不下去了。比如庆历年间以范仲淹为首的大臣积极推动新政变法,也得到了宋仁宗赵祯的支持。但是他们也站在了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对立面,所以强大政治压力迫使赵祯放弃新政。于是新政团队四分五裂,庆历新政嘎然而止。

因此在各种政治妥协下,赵宋皇室和士大夫阶层形成了一种互相维护既得利益的潜规则,这便是所谓的祖宗之法。在这种潜规则下,士大夫阶层通过文官集团占据国家大量资源。他们用各种合法的腐败方式指国家,形成了所谓的三冗之害,让国力进入了衰败的下降通道。这种潜规则就像一个巨大的枷锁,束缚着宋朝的方方面面,使国家越来越弱,弱宋之名由此而来。这个枷锁就连号称英明的宋仁宗赵祯都挣脱不了,只能靠着制衡之术来维护皇权。其他宋真宗、宋英宗这样的资质平庸的皇帝,就更加难以改变国运了。

宋朝的士大夫阶层之所以推崇宋仁宗赵祯,便是因为他采用宽仁治国的策略,主动放弃了变法图强的思路,维护得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在这种宽仁的策略下,国家虽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但实际上并不强盛。不但对外军事安全得不到保证,而且内部中下层的老百姓生活也日渐困苦。尤其是在宽仁的国策下,士大夫阶层的特权一天天的扩大,土地资源的兼并日趋严重,成为了趴在国家身上的一只吸血鬼。如果让这些吸血鬼一直存活下去,宋朝不用等到辽国、西夏入侵,早晚也是自己从内部崩溃的结局。

上述的这些宋朝的问题,不只是宋神宗赵顼看得见,其实每个皇帝都见到的,而且都在试图改变。但他们却受到潜规则的束缚,而不能有所作为,只能采取治标不治本的保守策略。这一方面是他们能力欠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学识的局限性造成了误判,更多的是朝廷中缺乏坚定的改革派大臣给予支持。由于朝廷中的大臣都是出自士大夫阶层,他们天然地代表了士大夫的利益,所以极难抛却本阶层的既得利益,为天下百姓做出长远的考虑。而王安石的出现,却弥补了这个缺憾,让赵顼在力图变革时在朝中有了最坚定的依靠。

宋神宗赵顼是个很有思想的皇帝,从知识体系上讲也是比较另类的皇帝,这才造就了他对变法图强的积极态度。从西汉汉武帝刘彻时代开始,儒家就奠定了起学说在中国文化学术领域的霸权地位。尤其是在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将儒家知识作为治国的基础方略。皇帝们培养接班人,都是找当代的大儒作为皇子的老师,所以每个皇帝都有着丰厚的儒家知识,并以此作为治国的必要条件。然而赵顼则不同,他对于儒家知识不太在意,反而对法家的知识很感兴趣,这便造就了他与朝臣们不同的治国思路。

赵顼在东宫读书时,就十分崇尚法家学说。在法家之中,他尤其喜欢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颇感兴趣。他还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王安石的理财治国思想非常赞赏。法家学说对他的影响很大,在谈论治国之道时也常常提起古代锐意变法的法家人物,“若古之立功名者,管仲之于齐,商鞅之于秦,吴起之于楚,皆使政令必行”。因为受到法家学说的影响,在面对国势日衰,三冗问题日渐严重的情况时,赵顼选择了积极变法的态度,而不是像前任的宋仁宗、宋英宗那样采取保守的治国策略。

在赵顼刚即位时,国家临严重的三冗问题,也造成了虚假繁荣。这种虚假繁荣在承平年间尚可支持,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必然会导致国家大乱。当时国家财政上亏空非常严重,超过一千七百万。长期和西夏、辽国的战争,使得军费和岁币的开支巨大,造成了冗兵和冗费的弊政。因为由文官集团垄断朝政,朝廷对官员们提供了极高的待遇,而且各种吃闲饭的官职满天飞。于是在冗官衍生出了很大的问题,而官员们的薪水也进一步加剧了冗费的弊政。三冗弊政互相交叉,国家的权、财、物等利益源源不断地流入到士大夫私人的家族之中。

于是宋朝出现了一个奇葩的社会现象,那便是经济越繁荣、社会问题越多,军事上越虚弱,老百姓生活越困苦,而士大夫的家族却越发兴盛。这种反向指标的情况,从政治上看,国家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用现代的话来说,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没有流入老百姓的腰包,而是被执政的士大夫阶层给吃掉了。士大夫阶层和老百姓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而且他们还利用这种差距加剧了土地兼并和资源垄断。由于国家财政上的钱大量的在官员费用、岁币、军费上消耗,所以无力处理社会问题,使得宋朝社会隐患重重。

王安石在上书赵顼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提到了上述的所有问题,并认为变法图强刻不容缓,否则一旦有变,则天下大危。王安石的这种看法赵顼也是非常认可的,所以两人一拍即合,开始谋划变法图强的国策。可是这种变法毕竟是侵犯到士大夫阶层利益的,所以一开始就遭到了朝野舆论的反对,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政治风波。而这些政治风波后来衍生成为新旧党争,并在赵顼和王安石去世后愈演愈烈,危及到了宋朝的国家根基。再加上代表士大夫阶层保守利益的司马光和高滔滔的联合破坏,使得这次变法最终以失败而结束。

从熙宁变法的各种策略来看,基本上是符合王安石的“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的政治思想。这种策略的根本在于,削弱士大夫阶层的既得利益,用于救济普通老百姓。这从根本上是对士大夫阶层的潜规则的破坏,是受到士大夫阶层和整个文官集团反对的。通过这样的变法,打破了士大夫阶层对国家财政、选官、军事、政务等各方面的权力垄断,避免他们通过垄断权力进行暗中输送利益,挖国家的墙角。从客观上看,这样的政策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士大夫家族对地方乡民的控制,有利于国家政务触角的延伸。

这种变法是有利于赵宋皇室对国家的统治,尤其是有利于宋神宗赵顼本人对皇权的掌控。所以王安石的变法策略得到了赵顼的支持,在熙宁年间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而且赵顼偏爱法家的理念,使他的意志比宋仁宗赵祯坚定得多,对王安石的支持也强得多。所以熙宁变法还是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国力少见地出现了上浮的迹象。而且在军事上宋朝也少见地出现了主动出击的行为,虽然得到的成果非常有限,但其安全环境比宋仁宗和宋英宗时期大为改观。当然,这种变法过程是艰难和曲折的,虽然有了一些成果却也不能动摇士大夫阶层对国家的统治。因此随着王安石和赵顼的去世,变法也就走向了人亡政息。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斗倒王安石,废除改革变法,司马光的政治生涯为何也以失败告终?

    历史人物编辑:大黄蜂蛤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二人同朝为官时私交甚笃,在才情和上也都是相互欣赏的,但二人在政见上有着极大的分歧,甚至发展到后期连同朝为官都难以做到。两人同样都是少年得志,弱冠之年便进朝为官,史书对于他们的描写是相似的,不追逐名利、不近于色、生活简朴、专心经营理念世界,是科举制度中为数不

  • 王安石新党的分裂:有内鬼,中止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波标签:王安石

    后世的很多宋史学家认为,大宋中后期的“熙宁改革”(王安石变法)被很多人说还是宋朝走向下坡路的开始。比如吕思勉先生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解释了王安石变法为何会失败的原因——“安石所行的政事,不能说他全无功效,然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极大,则亦不容为讳”。这些弊病除了保守党(反对派)的强烈反对和阻挠之外。更

  • 哄抬米价这种事王安石也干过

    历史人物编辑:一庸武侠解读标签:王安石

    文/唐三彩古往今来,估计再也木有比王安石胆子更大的宰相了。正因为胆大,他才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强推新法,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也许王家有这种基因。早在1047年(庆历七年)担任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知县时,他就干过一件更胆大的事,从而一举成名。有钱人倒没啥,普通百姓就惨了。作为父母官,王安石应该做的

  • 王安石的变法与司马光的守旧,政见不同的两个人谁才是真正的为民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王安石

    很显然,关于王安石变法的问题以及司马光守旧的问题,咱们从本质上来看还真就不能去说谁对谁错,简单直白的来说也无非都是为民罢了。不过,话又说回来,竟然两个人都是为民,然而两个人的能力还都那么强,为什么后来北宋还是灭亡了呢?所以,这就牵扯到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王安石的变法与司马光的守旧,政

  • 王安石变法到底对北宋影响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西窗夜话标签:王安石

    关于北宋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 在历史上争议可谓很大。有支持者认为王安石的变法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北宋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但也有人认为,王安石的变法给北宋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从此以后北宋陷入自我毁灭的发展模式。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模式:包括王安石变法对北宋的影响。1、北宋的弊政从北宋宋仁宗开始,北

  • 和而不同:王安石、苏轼的君子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王安石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轰动一时,成果显著,朝野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当变法遭到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反对、两派彼此生隙之时,两方首要人物只限于政见争端,没有使用小人手段进行打压,如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王安石为其求情,这是历史少见的君子之争。这种文明且激烈的争论

  • 北宋名相王安石为何与儿媳传出绯闻?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王安石

    有历史学家说宋朝是中国最具现代性的朝代,此言不虚,因为连政治斗争都用上了现代的手段,用绯闻抹黑对手,是现代政治斗争极为有效的手段。历史上被我们称之为一代名臣的人,都有爬灰的绯闻出现。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朱熹等,历史上都被说成是爬灰的无耻小人!想一想,这可能吗?宋朝不是唐朝,唐朝风气特别开放,而宋

  • 王安石的变法,为什么没能挽救北宋?

    历史人物编辑:孙北京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最终走向了失败#北宋宋神宗在位期间,北宋遭遇严重的统治危机:其实打从宋仁宗时代,北宋就面临财政危机、军事腐朽等一系列危机。宋仁宗试图改变这一切,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到了宋神宗时代,宋神宗面临不改不行的危机。于是在这个背景下,宋神宗开始重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宋神宗希望王安石的变法,能改变

  • 王安石与苏东坡的君子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平和怡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与苏东坡都是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与苏东坡同时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名列千秋的人物。在北宋的官场上,王安石和苏东坡都是现象级的存在。王安石从政绩突出的地方官,受到宋神宗的赏识而一跃成为宰相,主持变法;苏东坡则是因为反对变法、反对全盘否定变法而被王安石和司马光一再贬谪。但苏

  • 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天灾”,还是“人祸”?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出自王安石的《元日》。大家都知道王安石是一名伟大的诗人,我们小学、初中、高中几乎都学过他的诗。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说他是政治家是因为他做过北宋的丞相,说他是改革家呢,是因为他领导过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很遗憾他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