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寇准客死他乡是自讨苦吃,像他那么做,再有才华也只能一死了之

寇准客死他乡是自讨苦吃,像他那么做,再有才华也只能一死了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辛秋兰 访问量:4636 更新时间:2024/1/20 4:47:34

寇准吃饭不小心胡子上沾上汤汁,旁边宰相丁谓伸手给他擦干净,这让寇准哈哈大笑:你好歹也是朝廷重臣,也学会给上司擦胡子了吗?

其他大人听了后都哈哈大笑,让丁谓觉得很没面子。他本来是一番好意,结果却被寇准一番数落落了个颜面扫地的下场。从此他心中就记恨寇准打算取而代之。可是寇准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导致了他后来客死他乡的悲剧。

其实早就有人劝说寇准要小心丁谓。根据《智囊全集》中的记载,李沆说丁谓是个很有才的人,但他绝不会甘于人下。可寇准却毫不在意说,我当然知道,可有谁能压制住他呢?

丁谓的才华确实很高,此人有过目不忘之才,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他的文章也有韩愈柳宗元之风。他的才思敏捷,诗词脱口而出,宋真宗非常喜欢他的才学。

丁谓办事能脚踏实地,在负责都造玉清宫时他先是引入汴河水,再用水运建筑材料,用完后将水排掉,再用建筑垃圾填埋。这一下子就解决了用料,运输和垃圾处理三个问题。本来15年才能干完的工作,他只用六年就完成了。

按道理说寇准也不是个善茬子。此人刚直,号称宋朝版本的魏征,深受宋真宗的器重。他和丁谓都是宋真宗喜爱的才子,但是丁谓经过多年谋划之后,用了三招就让寇准客死他乡。

第一招,结党营私。丁谓知道想要扳倒寇准,光凭着一个人的力量绝不可能,他便到处寻找看不惯寇准的一些大臣订立攻守同盟。根据《智囊全集》记载,丁谓和另外四人合称“五鬼”。五个人共同进退,爆发出极强的能量。

第二招,釜底抽薪。寇准之所以能始终位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和皇帝对他的重用是分不开的。只要皇帝不喜欢他什么事情都会好办,所以丁谓就想尽一切办法说寇准的坏话。

那一天五鬼之一的王钦若跟宋真宗说,陛下如此敬重寇准,是不是因为在檀渊之盟中寇准立大功?宋真宗点了点头。王钦若又说,这是一个耻辱的盟约,哪有什么功劳可言。而且陛下知道什么是赌徒孤注一掷吗?当时陛下在寇准眼中就是和辽国赌博的孤注呀!宋真宗听了后开始对寇准有疑虑。

第三是借刀杀人。宋真宗病重后,皇后刘娥独揽大权,遭到了寇准的坚决反对。于是丁谓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想法和刘娥站在一边。刘娥非常感谢丁谓的支持,掌权后就让他当了宰相。他一上台就开始陷害寇准,直到让他死在雷州。

寇准确实非常可惜,他空有满腹才华刚正不阿,结果却客死他乡,都是因为他不懂得如何处理人情世故。由此可见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能力,没有点智慧就一定会带来灾祸。

《智囊全集》上说。“与贵者言,依于势;与贱者言,依于谦”。翻译过来就是和地位相对低下的人相处一定要懂得谦虚。他可能表面上不能怎么着你,可背地里会暗中捅刀子。人多谦虚一下可以避免无妄之灾,还可以增加一个人的魅力,也能起到收买人心的效果。

《智囊全集》初编成于1625年,收录了上到先秦,下至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木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智囊全集是我国国学传世经典,得到了白岩松的强烈推荐。作者冯梦龙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他的《智囊全集》也得到了曾国藩,李鸿章的喜爱。尤其是曾国藩,更是靠着《智囊全集》里面的故事战胜太平天国。有人说读懂《智囊全集》就可以鼎定天下,此言确实非虚。

标签: 寇准

更多文章

  • 累世清华气自壮——说说“性刚自任”的北宋名臣寇准的家世背景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寇准

    华夏史上文治最为杰出的朝代北宋,从其创立之初,就笼罩在北方强邻契丹的阴影之下。太宗时挟灭北汉之威,意图收复被契丹占据的燕云,却在高梁河一战中遭受惨败,五代后期以来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禁军精锐,就此损耗殆尽。从此以后,北宋的历任皇帝就患上了“恐辽症”,再也不敢轻易言战。使得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成了契丹铁

  • 英法联军入侵,咸丰要御驾亲征,大臣:坐镇紫禁城,大清缺少寇准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寇准

    大沽战败,僧格林沁上书咸丰帝:虽然大沽战败,但并不是奴才懈怠和渎职,实在没想到北部炮台的两座弹药库会同时爆炸。奴才已经在天津和通州沿路做了必要的部署,但奴才以亲王和六大公爵的名义请求皇上暂离京城,北狩热河。等到六大公爵的援兵一到,奴才将功赎罪,让这些卑鄙可耻之徒消失。僧格林沁的奏折是密奏咸丰的,此时

  • 同样主持议和,为啥寇准是英雄,秦桧却是奸臣?问题出在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寇准

    两宋有两次议和: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先说澶渊之盟,北宋需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南宋就惨多了,绍兴和议规定:宋向金称臣,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并割让唐、邓、商、秦四州予金;宋每年向金纳

  • 如果宋真宗听寇准的话,能不能从契丹手里拿回燕云十六州?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寇准

    宋真宗,赵恒,是一个只有守成之意,并无开拓之心得君主。那么很多人会说如果他有汉武帝那样雄图伟略的思想那么北宋能不能拿回燕云十六州呢?如果不能,再加上有寇准这位名相辅佐,应该能取回燕云十六州吧?其实答案也一样是否定的。先不说史实告诉我们的历史最终走向如何,我们就先从当时宋朝的大历史环境等多重因素进行分

  • 《大宋宫词》对宋太宗和宋真宗都忠心耿耿的寇准为何会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寇准

    不久前,由李少红执导,由刘涛和周渝民等人联袂主演的历史剧《大宋宫词》终于播完。这部剧虽然不如前作《大明宫词》那样经典,甚至在豆瓣的评分也差强人意,但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除了大女主刘娥以外,全剧还对一个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刻画和演绎,他的名字就是寇准。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

  • 百姓不听劝告,寇准想了个好办法,值得今天的官员学习

    历史人物编辑:胡月芳标签:寇准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宋太宗选取进士,会到殿前的平台亲自看望提问,年纪轻的人往往不予录用。有人就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坦然地说:“我刚刚准备要踏上仕途,怎么可以欺骗陛下呢?”好在宋太宗没有那么固执,也是因为寇准确实才华横溢,年仅19岁的寇准被太宗考取了,被授官大理评事,派往归州巴东任

  • 夜审潘仁美的寇准,因为开玩笑过分,客伤他乡

    历史人物编辑:薇爱生活标签:寇准

    七子去六子回,杨家将出征注定了是个结局,不过谁也没想到结局会悲惨的如此地步,杨家七子奔赴沙场只有六子杨延昭一个人回来了。杨家的结局是因为潘仁美贻误战机里通外国所致,于是八贤王调寇准进京夜神潘仁美。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可是您各位知道寇准的结局吗,寇准最终失势客伤他乡。寇准寇准入京审了潘仁美之后名声大

  • 以史为鉴:寇准一句话培养一个死敌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寇准

    寇准,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有官居鼎鼐 无地起楼台,清廉之声令人钦佩。他的《六悔铭》教给人处世智慧:“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可是你知道吗?这么一位智慧型的清正之人曾做过一句话培养一个死敌的事情。丁谓,出自寇准门下,

  • 寇准明明帮宋军打了大胜仗,为何宋真宗却开始疏远他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寇准

    公元1004年,辽主耶律隆绪尊母亲萧太后之命,派重兵攻打大宋。由于辽军攻势甚猛,惶恐的大宋群臣,竟都产生了迁都躲避战乱的念头。宋真宗连忙召集群臣商议退敌之策,但群臣却对宋真宗说道:陛下可以迁都金陵或是逃到成都。群臣泄气的回答,让无言以对的宋真宗感到万分失望。就在宋真宗沉默不语时,宰相寇准上奏:臣要把

  • 【每日聊聊史2:北宋宰相寇准真的“不学无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音节库标签:寇准

    【每日聊聊史2:北宋宰相寇准真的“不学无术”吗?】“不学无术”现在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些纨绔子弟虚度光阴,坐吃山空,是妥妥的贬义词。可很少人知道,“不学无术”这个词竟是来自北宋宰相寇准。有人就要问了,寇准可是一代名相,北宋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怎么着也和“不学无术”这个词扯不上边。那么“不学无术”这个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