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寇准一生刚直,让皇帝是又喜又恨又离不开,最终却悲惨离世

北宋寇准一生刚直,让皇帝是又喜又恨又离不开,最终却悲惨离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两张脸 访问量:265 更新时间:2024/1/16 17:47:04

寇准作为北宋名相,虽只经历太宗、真宗两朝,但却对北宋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四十三岁之前一直顺风顺水,但却因为过于严正刚直的性格,多次遭到贬谪,后来虽然重登相位,但却受到权奸制约,一直没能有太大作为。

初入仕途

寇准早年丧父,更是让本就天资聪慧的他发奋读书,在十九岁的时候就考中贡士,有了参加殿试的资格,可以说是非常年轻、有才华的一位考生。

但偏偏宋太宗就不喜欢任用年纪小的为官,认为这样的人缺乏实际的历练,往往行事鲁莽没有分寸,更别说寇准此时还不到弱冠之年。

正因为如此,当时许多人都劝寇准将自己的年龄报大一点,好增大自己被录取的机会,但是却遭到了寇准义正言辞的反驳,他说难不成我还没入仕就要欺君吗。

殿试结束之后,寇准出乎众人所料的一举中第,令在场所有人都为他的刚直而感到钦佩不已。之后寇准被授予大理评事一职,担任巴东知县,从此正式踏入仕途,以往贫困的境遇也得到改善。

而寇准也没有让太宗失望,将自己的事务处理得有条不紊,在每次任期届满之后,寇准都会得到升迁,十年后已经是尚书部郎中、兼枢密直学士。

寇准一向大胆直谏,也不管皇帝能不能听下去,有一次弄得宋太宗十分恼火,太宗直接转身离开欲回内宫。此时寇准也忘了君臣名分,上前扯住太宗的衣服,非让他听完自己的谏言不可。

宋太宗只好落座继续听寇准说,这幸亏宋太宗是个明辨是非的皇帝,他知道寇准如此行事完全是出于一片爱国之心。事后太宗并没有责罚寇准,反而在众人面前夸赞他。

性格刚直

在淳化初年,朝廷里处理了两桩受贿案,受贿严重的王淮被撤职杖责,但很快就官复原职,而受贿很少的祖吉却被处以死刑,这让寇准心中为此感到愤愤不平。

适逢第二年发生旱灾,寇准便说天降大旱是刑法不公,因此遭到了上天的警告,于是便提及了王淮、祖吉的受贿案。宋太宗责备了参与此事的王沔,并进一步提拔寇准,令其可以参与军政大事。

寇准自入仕以来,几乎没有经历过挫折,但是他过于刚直的性格,让他在行事上很少去顾及别人的意见,因此便很容易引起同僚的不满乃至嫉恨。

在枢密院任职的时候,寇准就因和同僚张逊意见不和,从而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双方在宋太宗面前互相揭短。宋太宗也十分的生气,直接把两人全都贬去外地,但第二年就把寇准又重新召回京城。

虽然寇准让宋太宗很不愉快,但比起国家的正常运行,个人感情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太宗很明白国家现在正需要寇准的这份刚直,所以才会一直信任和重用寇准。

但太宗唯独不敢提拔寇准为宰相,也全都是由于寇准的刚直性格,寇准明显不是那种“肚里能撑船”的人。以至于后来真宗想拜寇准为宰相,也是因为“患其刚直难独任”而犹豫再三。

侍奉真宗

在太子赵恒即位为宋真宗之后,此时的寇准又因为触怒龙颜被贬为地方官员,而宋真宗为了报答之前寇准劝太宗立储一事,便拜其为尚书工部侍郎、三司使。

之前宋太宗正为是立自己儿子为储君,还是立兄长宋太祖的儿子一事犯难,因为他的皇位是兄长传给他的,于是便召见了刚刚回京的寇准。

寇准也已经猜到了宋太宗想要问些什么,直接说应当选众望所归之人为太子。宋太宗思考了一下便问襄王赵恒怎么样,寇准说知子莫若父,太宗认为行就行,于是储君一事就这么委婉地定了下来。

宋真宗新帝即位,正是需要做一番成就巩固自己地位的时候,本来还在犹豫是否要拜寇准为相辅佐自己,但在毕士安的劝说之下,彻底下定了立其为相的决心。

在景德元年,边境传来契丹南侵的警报,正是国家存亡危机之刻,只是群臣全都束手无策,要不就是逃跑的馊主意,唯有寇准一人主张力战,并且让宋真宗御驾亲征。

只不过宋真宗并不像太祖太宗那样有进取心,他只想当一个守成之君,在迫使契丹想要求和之后并没有乘胜追击,反而签订城下之盟,每年向契丹缴纳财物,埋下了靖康之难的祸根。

而寇准之后也因小人嫉恨、谗言媚上,从而失去了真宗的信任两次被贬,最后只能含冤客死雷州,直到十年后才得以昭雪。

参考文献:

《北宋著名政治家寇准》尹天相

《刚直的北宋名相寇准》常强

《君臣关系与北宋前期政治》赵振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标签: 寇准

更多文章

  • 寇准客死他乡是自讨苦吃,像他那么做,再有才华也只能一死了之

    历史人物编辑:辛秋兰标签:寇准

    寇准吃饭不小心胡子上沾上汤汁,旁边宰相丁谓伸手给他擦干净,这让寇准哈哈大笑:你好歹也是朝廷重臣,也学会给上司擦胡子了吗?其他大人听了后都哈哈大笑,让丁谓觉得很没面子。他本来是一番好意,结果却被寇准一番数落落了个颜面扫地的下场。从此他心中就记恨寇准打算取而代之。可是寇准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导致了

  • 累世清华气自壮——说说“性刚自任”的北宋名臣寇准的家世背景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寇准

    华夏史上文治最为杰出的朝代北宋,从其创立之初,就笼罩在北方强邻契丹的阴影之下。太宗时挟灭北汉之威,意图收复被契丹占据的燕云,却在高梁河一战中遭受惨败,五代后期以来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禁军精锐,就此损耗殆尽。从此以后,北宋的历任皇帝就患上了“恐辽症”,再也不敢轻易言战。使得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成了契丹铁

  • 英法联军入侵,咸丰要御驾亲征,大臣:坐镇紫禁城,大清缺少寇准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寇准

    大沽战败,僧格林沁上书咸丰帝:虽然大沽战败,但并不是奴才懈怠和渎职,实在没想到北部炮台的两座弹药库会同时爆炸。奴才已经在天津和通州沿路做了必要的部署,但奴才以亲王和六大公爵的名义请求皇上暂离京城,北狩热河。等到六大公爵的援兵一到,奴才将功赎罪,让这些卑鄙可耻之徒消失。僧格林沁的奏折是密奏咸丰的,此时

  • 同样主持议和,为啥寇准是英雄,秦桧却是奸臣?问题出在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寇准

    两宋有两次议和: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先说澶渊之盟,北宋需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南宋就惨多了,绍兴和议规定:宋向金称臣,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并割让唐、邓、商、秦四州予金;宋每年向金纳

  • 如果宋真宗听寇准的话,能不能从契丹手里拿回燕云十六州?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寇准

    宋真宗,赵恒,是一个只有守成之意,并无开拓之心得君主。那么很多人会说如果他有汉武帝那样雄图伟略的思想那么北宋能不能拿回燕云十六州呢?如果不能,再加上有寇准这位名相辅佐,应该能取回燕云十六州吧?其实答案也一样是否定的。先不说史实告诉我们的历史最终走向如何,我们就先从当时宋朝的大历史环境等多重因素进行分

  • 《大宋宫词》对宋太宗和宋真宗都忠心耿耿的寇准为何会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寇准

    不久前,由李少红执导,由刘涛和周渝民等人联袂主演的历史剧《大宋宫词》终于播完。这部剧虽然不如前作《大明宫词》那样经典,甚至在豆瓣的评分也差强人意,但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除了大女主刘娥以外,全剧还对一个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刻画和演绎,他的名字就是寇准。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

  • 百姓不听劝告,寇准想了个好办法,值得今天的官员学习

    历史人物编辑:胡月芳标签:寇准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宋太宗选取进士,会到殿前的平台亲自看望提问,年纪轻的人往往不予录用。有人就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坦然地说:“我刚刚准备要踏上仕途,怎么可以欺骗陛下呢?”好在宋太宗没有那么固执,也是因为寇准确实才华横溢,年仅19岁的寇准被太宗考取了,被授官大理评事,派往归州巴东任

  • 夜审潘仁美的寇准,因为开玩笑过分,客伤他乡

    历史人物编辑:薇爱生活标签:寇准

    七子去六子回,杨家将出征注定了是个结局,不过谁也没想到结局会悲惨的如此地步,杨家七子奔赴沙场只有六子杨延昭一个人回来了。杨家的结局是因为潘仁美贻误战机里通外国所致,于是八贤王调寇准进京夜神潘仁美。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可是您各位知道寇准的结局吗,寇准最终失势客伤他乡。寇准寇准入京审了潘仁美之后名声大

  • 以史为鉴:寇准一句话培养一个死敌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寇准

    寇准,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有官居鼎鼐 无地起楼台,清廉之声令人钦佩。他的《六悔铭》教给人处世智慧:“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可是你知道吗?这么一位智慧型的清正之人曾做过一句话培养一个死敌的事情。丁谓,出自寇准门下,

  • 寇准明明帮宋军打了大胜仗,为何宋真宗却开始疏远他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寇准

    公元1004年,辽主耶律隆绪尊母亲萧太后之命,派重兵攻打大宋。由于辽军攻势甚猛,惶恐的大宋群臣,竟都产生了迁都躲避战乱的念头。宋真宗连忙召集群臣商议退敌之策,但群臣却对宋真宗说道:陛下可以迁都金陵或是逃到成都。群臣泄气的回答,让无言以对的宋真宗感到万分失望。就在宋真宗沉默不语时,宰相寇准上奏:臣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