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蒙古帝国发生了两次权力转移,速不台祖孙三代,为什么都获得重用

蒙古帝国发生了两次权力转移,速不台祖孙三代,为什么都获得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文清说历史 访问量:492 更新时间:2023/12/14 16:20:34

黄金家族的所有大将中,最成功的莫过于速不台家族。因为速不台和他的儿子兀良合台,以及他的孙子阿术,都成了蒙元时期最重要的大将。

要知道,蒙古帝国曾经经历过两次重大的权力转移。这两次重大的权力转移,一次是大汗之位从窝阔台后人的手里,转移到蒙哥的手里,还有一次是大汗之位从蒙哥手里转移到忽必烈手里。原本,这种转移意味着那些曾经被重用的大将,将不会再获得重用。也就是说,被窝阔台重用的大将,显然就不太容易获得蒙哥的重用;被蒙哥重用的大将,显然就不太容易获得忽必烈的作用。

但是非常奇怪的是,速不台这个家族,却和蒙古帝国的君王们无缝对接。蒙古帝国的君王们无论如何改换,都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因为速不台家族很投机,做出了不忠诚的事情呢?

速不台原先是成吉思汗的“四獒”之一,曾经跟随成吉思汗西征。在西征的过程中,他和成吉思汗的另一员大将哲别一起,攻破了花剌子模的首都撒麻耳干。花剌子模的国王摩诃末从撒麻耳干逃走。接着,哲别和速不台从两个方向追击摩诃末,一直把摩诃末追到里海的一个海岛上,最终死在那里。

窝阔台上台以后,速不台自然就成了窝阔台的大将。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速不台既然是成吉思汗的那可儿,窝阔台是成吉思汗钦定的继承人,因此速不台受到窝阔台重用,是理所当然的。

接着,窝阔台发动了灭金国的战争。在灭金国的战争中,速不台负责攻打潼关一带,拖雷则借道四川,绕到金国的大后方去进行攻击。

潼关一带是金国最重要的军事要塞,因为这里是蒙古南下攻打金国的必经之路,因此他们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势和黄河天堑,囤积着金国绝大多数重兵。显然,想要攻下这里是不容易的。当年成吉思汗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去世前,专门向儿子们做了交代,告诉他们进攻金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借道南宋,攻到金国的大后方。

但是,要能够实现攻到大后方,必须拖住驻守在潼关的兵力。拖雷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速不台,以便于他能够方便进行战略迂回包抄。

速不台与潼关的金兵对峙,自然占不到什么便宜,所以他打了好几个败仗。

其实,速不台打败仗也属正常,本来也没希望他能打胜仗,只要他拖住金国兵力就可以了。不过窝阔台不懂这些,窝阔台听说速不台打了败仗,给蒙古帝国军队丢脸了,因此非常生气,想要处罚速不台。

这时候,拖雷便极力为速不台求情。正是因为拖雷的求情,速不台才得以保全。同时他也对拖雷极为感激,成了拖雷手下一个重要的干将。

可以说,在这件事上,窝阔台处理得有些草率,他缺乏军事眼光,也缺乏缺乏政治眼光,从而送给了拖雷一个绝佳的人情,让速不台开始亲近蒙哥系。

此后的窝阔台统治时期,蒙古帝国又发动的一次长子西征。这次西征,作为大汗的窝阔台,其实是不同意的。他更希望发动对南宋的攻击。不过,速不台和拖雷的遗孀唆鲁禾帖尼联合起来,支持西征,认为西征更容易成功。毕竟成吉思汗当年发动西征,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为什么唆鲁禾帖尼极力支持西征呢?因为南边本身属于拖雷系的势力范围,唆鲁禾帖尼不愿意窝阔台借南征的机会,夺取拖雷系势力范围,所以才把战火往西边引。而由于当年拖雷帮助过速不台,所以速不台支持唆鲁禾帖尼。

最终,窝阔台同意了速不台和唆鲁禾帖尼的意见。

长子西征是蒙古帝国黄金家族第三代发动的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主要由黄金家族的第三代中的长子担任首领。术赤的儿子拔都担任西征军的最高统帅。

但是这一支西征军,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领袖们几乎从来没打过仗,更没有亲自指挥过作战。这支军队能不能够取得成功,大家都很担心。

这时候,唆鲁禾帖尼便极力推荐速不台,认为速不台有多次参加战争的经验,如果他参加作战,给这支军队保驾护航,这支军队就有保证。

为了说服大家,唆鲁禾帖尼还提出,让她的儿子蒙哥与速不台担任西征军的前锋,让他俩带着军队,从两个地方发动进攻,一个进攻钦察,一个进攻不里阿耳。如果他们能打胜,就继续打,不能打胜,就放弃长子西征。

结果,速不台和蒙哥在战争中极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打了几个很漂亮的大仗,占领了钦察和不里阿耳,从而坚定了蒙古帝国发动长子西征的信心,还给蒙古主力打进的前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疑,唆鲁禾帖尼这样的建议,也让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方面她让自己儿子蒙哥在战场上树立了威望,另一方面也和速不台建立了更亲密的关系。

长子西征从秋天开始,打到第二年夏天的时候,已经在欧洲打出了很大一片天地。蒙古人打仗有个特点,到了夏天的时候,他们就会休息。所以第二年夏天的时候,拔都统帅把军队带到草原上,让大家在草原上休整。

在休整的过程中,拔都搞了一个庆功宴。在庆功宴上,拔都把第一杯酒送给速不台,把第二杯酒送给蒙哥。拔都认为,速不台和蒙哥在这次西征的过程中,作为先锋军所取得的功劳是巨大的,因此他们有资格喝这杯酒。

但是,窝阔台的长子贵由很不满。他觉得作为大汗的长子,没有获得尊重,因此在宴会上和拔都吵了起来。同时他还说,速不台只能算是黄金家族的奴仆,一个奴仆没有资格喝这第一杯酒。

从这里可以看出,贵由和他的父亲窝阔台一样,脑袋不够清醒,不知道笼络速不台,生生地把速不台推了出去。当拔都和贵由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蒙哥站出来劝架,并帮速不台说好话,给予了速不台极大的尊重。

也因此,速不台和蒙哥建立了亲密的牢不可破的关系。

速不台没有活到蒙哥夺位的时候,不过,速不台的儿子兀良合台则获得了蒙哥极大的重用。蒙哥上台后,派忽必烈和兀良合台一起去进攻大理,忽必烈从大理回来以后,兀良合台继续留在南方,攻打安南等地。想以安南为跳板,攻击南宋的大后方。

后来,蒙哥亲自领兵进攻南宋的时候,他派出了三路大军。蒙哥作为中路大军主力,从四川往东打;忽必烈作为左路大军,从中原往南打;兀良合台作为右路大军,从大理及安南往北打。蒙哥和忽必烈都是黄金家族的成员,而且忽必烈还是蒙哥的亲兄弟,他们各自带领一路大军进攻,无可厚非。速不台只是一个大将,并不是黄金家族的成员,依然统领一支大军,可见蒙哥对他的高度信任。

蒙哥战死在四川的时候,兀良合台已经带着军队打到了湖南。忽必烈知道蒙哥去世以后,便放弃了继续进攻南宋,决定回去争夺地盘。

但是在就回国之前,他先派使者去练习兀良合台,希望兀良合台能够支持他夺位。这是忽必烈想得最周到的一个地方。兀良合台战斗能力强悍,如果他不支持忽必烈,那么他在南方,就将和阿里不哥形成南北夹攻忽必烈的态势,那样的话,忽必烈就很危险了。

兀良合台做出了重要的选择,站在忽必烈一边,和他一起与阿里不哥作战。最终,忽必烈打败了阿里不哥,获得了大汗之位,而兀良合台和他的家族,也因此继续获得重用。

后来,攻打南宋的时候,兀良合台的儿子阿术,又成为忽必烈进攻南宋的最重要的军事力量,在灭掉南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也使得速不台家族的传奇还在继续,从而实现了三代都受到黄金家族各个君王的高度信任。

从以上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出,尽管蒙古帝国权力,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移,但是速不台家族却能够一直获得重用。其实并不是他们投机,不忠诚而背叛。恰好是他们祖孙三人作战勇猛,能力卓著,而且更重要的是忠心不二。这个忠心,不是对某一个人的忠心,而是对黄金家族的忠心。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获得黄金家族历代君王的共同喜爱和高度信任。

标签: 速不台

更多文章

  • 忽必烈最信任的权臣阿合马,遭遇刺杀身亡,为何忽必烈不为他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阿合马

    01病急乱投医蒙元帝国建立后,按照被征服的前后顺序,将臣民由高到低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指北方原金国统治区的各民族)、南人(指南宋统治区的各民族)。蒙古人的地位最高,但是蒙古人只识弯弓射大雕,对于国家的经济运作一窍不通;汉人和南人之中不乏有识之士、有才之辈,但是忽必烈对这些人并不信任。考虑

  • 奸臣阿合马被抄家,搜出两张人皮,保管太监说出了人皮的用途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阿合马

    内通货贿,外示威刑,廷中相视,无敢论列。——《元史·列传·卷九十二》这是《元史》中对元世祖忽必烈近臣阿合马的记载。在商周时期,龟壳占卜非常流行,是因为当时的人,对于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因此才用占卜的方式,想要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询问吉凶祸福。这种占卜方式,一直流行到汉朝中期,随着儒家学说的传播,才最

  • 忽必烈对宰相阿合马极信任,为何他遇害后,忽必烈却将他五马分尸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阿合马

    阿合马早期非常得忽必烈信任,大事小事都委托于他。后来他被朝中另一个大臣王著等人设计刺死后,忽必烈非常生气,把王著处死。但是,这件事并没有平复,朝中大臣纷纷指责阿合马独断专行、贪赃枉法。于是忽必烈又把已经埋葬的阿合马从棺材中拖出来,五马分尸。还把他的残尸扔给狗吃。后来,忽必烈还严厉处置阿合马的一众党羽

  • 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方国珍,以失败告终,为什么他却能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方国珍

    要说历史上起义造反的,如果失败的话基本上都不会得到善终,然而元朝末年第一个起义领袖方国珍,虽然以失败告终,却是得到了善终,也算是有个好下场,不能不说是个异数。《明史》对他的评价是:“国珍首乱,反复无信,然竟获良死。”修史的人对方国珍这位第一个起义的人获得善终也表示了惊叹,要说方国珍为什么能得到善终,

  • 方国珍: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装病7年,逃过朱元璋的屠刀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方国珍

    谷应泰在编撰《明史纪事本末》时,对元朝末年的众多“枭雄”进行总结,他说:“太祖崛起濠梁,而同时并兴者,则有张士诚据吴,徐贞一据蕲,方国珍据江东,然皆阖门坐大,非有图天下之志也……”意思是说,朱元璋起兵反元时,天下已经大乱,最早起兵反元的那些人,虽然勇猛,但都没有夺取天下之志。有意思的是,率先反元的诸

  • 浅谈:元末乱世,张士诚、方国珍与高丽关系的亲与疏

    历史人物编辑:蕾蕾搭配秀标签:方国珍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中原红巾军顺势崛起成为了反抗元朝统治的主要力量,元廷镇压叛乱的两大军队察罕帖木儿与孛罗帖木儿各自为战,以至于红巾军在坎坷中不断发展,成为了元帝国最大的敌人。当时,有四大红巾军势力最为有名,其一为西南方的陈友谅,其二为占据南京的朱元璋,其三为割据苏州的张士诚,其四则为占据浙江、福建一

  • 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方国珍,为何却能得以善终?靠的方法让人不齿

    历史人物编辑:寻史春秋录标签:方国珍

    方国珍,元末明初农民起义的首义,首先,方国珍能活过农民起义,在笔者看来已经十分不容易了,方国珍毕竟是首义,在农民起义爆发的时候,本应该第一个被淹没在农民起义当中的,但方国珍却活了下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反复无常。方国珍在起义以后,因为他闹事的地方主要在江南沿海一代,元朝政府不是很能控制得住,于是就以

  • 狐狸一般狡猾的方国珍,是如何在元末乱世占据一席之地?

    历史人物编辑:曹娜说历史标签:方国珍

    方国珍(1319-1374年)是浙江中部沿海黄岩县的人。他的家庭是当地的船户和海上生意人,有些资财,但是方国珍却一字不识;他身材高大,气势威武,是好斗者的天然领袖。他和他的家庭无疑地深深卷进了非法的沿海贸易,或许也卷入了海盗活动中。有个著名人土曾经指控—一也许并非事实他与臭名昭著的海盗相勾结,他就杀

  • 哲别、速不台有多恐怖:以2万大军征服14国,破城40余座,歼敌近17万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哲别

    哲别、速不台是成吉思汗账下“四獒”中的两位,在蒙古人横行天下时,他们作为统兵一方的统帅,带给欧亚大陆的是恐怖的一股洪流,1220年春,成吉思汗命哲别和速不台在追击花剌子模的国王摩柯末时,曾经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在三年内结束战争,然后从钦察草原回到蒙古草原上来,哲别和速不台深知成吉思汗的用意,他们将摩柯

  • 为什么说哲别是蒙古军队的象征?从精神、武功、战术三个维度判断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哲别

    蒙古帝国当年能够横扫欧亚大陆,军事上自然是相当强悍的。如果说,要选出蒙古帝国军队代言人的话,哲别无疑是最恰当的。可以说,哲别的精神、能力和他打仗的时候,所使用的那种战略战术,对蒙古帝国的军队为什么有那样强大作战能力,诠释得淋漓尽致。我为什么说哲别身上,最能体现蒙古帝国军队的特点呢?第一点,精神。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