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雎败笔:把恩人当能人用

范雎败笔:把恩人当能人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志庆 访问量:1403 更新时间:2024/1/30 6:30:07

范雎得到秦昭王的提拔代替了穰候魏冉做了秦国的丞相后,为秦国的东出一统天下的战略构想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使得秦昭王在解决外戚专权内忧巩固王权的同时,也为秦国东出弱诸候的进程中稳步向前推进。然而,他在做秦国丞相之前,有两个曾在他险些丧命的时候帮助过他渡过难关,使他顺利逃出险境,并引荐他的人,使他才机会见到秦昭王并得到重用,这两个人便是郑安平和王稽。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范雎原来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在随须贾出使齐国时,因为辩才了得,得到了齐襄王派人赏赐金十斤和一些牛酒,然范雎辞谢了齐王的赏赐不接受。后来须贾知道后,以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告知齐王才得到齐王赠礼的,回国后将这事告知魏相魏齐,魏齐听后派人用竹板抽打范雎,打断了他的筋骨。范雎装死后被人扔到了厕所,郑安平救了范雎带他逃跑后更名张禄。范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逃过一劫后,得知秦昭王派使者王稽出使魏国。便通过郑安平得见秦使王稽,见到王稽时,便通过王稽的帮助去了秦国见到了秦昭王。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范雎做了秦国丞相之后,为了报答两位大恩人向秦昭王举荐这两位大恩人,《史记》里是这样记载的:“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非大王之贤圣,莫能贵臣。今臣官至于相,爵在列候,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三岁不上计。又仼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这两位大恩人在范雎的帮助下,王稽由一个谒者提升为大郡守,郑安平也由一个平头百姓提拔为秦国的将军。

知恩图报让曾经帮助过自己渡过难关险境的人过上好日子是无可厚非的事,然而,曾经的恩人就一定是治国安邦的能人吗?答案是不确定的。恰恰范雎在这两者之间产生盲目。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秦赵长平之战后半年,秦昭王因赵孝成王毁约不割地给秦国,秦昭王下令再次发兵攻邯郸,然而武安君白起拒绝率军攻邯郸,无奈下秦昭王只好命王龁率军攻邯郸。在范雎的劝说下,秦昭王同意范雎的建议,令毫无作战才能的郑安平率两万秦军为王龁的先锋部队攻邯郸,结果冒失的郑安平一部被赵军包围,郑安平降赵,《史记》:“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急,以兵二万人降赵。”后来王稽也因与诸侯私下勾结,犯法被诛杀。

范雎这两大恩人最后的结果是范雎不想见到的结果,然而因为范雎没有分清恩人与能人之间的关系将两位大恩人推向自身才能与位置不匹配的高位,最终“高处不胜寒”害了恩人也坑了自己。如果当时范雎能对两位恩人在确保其衣食无忧的同时,量才而用这两位恩人也不会因才能微薄而损了公器,落得个身死。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范雎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尊宠范雎,称之是寡人叔父,为何最终还是处死了范雎?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新料标签:范雎

    秦昭襄王没有处死范遂,范遂病死,范遂之死与秦昭襄王无关。作为一国之君,秦昭襄王为了得到范睢的帮助,以君王的身份下跪求教。这叫礼贤下士。而范睢也不负众望,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说,这才叫相见恨晚。秦昭襄王在位的前41年,宣太后独揽大权,卫冕、华阳君、高陵君、景阳君四大贵族把持朝政,秦昭襄王的君权被瓜分。范

  • 范雎算不算是“三秦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范雎

    初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时,深为太史公打造的范雎这一复仇形象而震撼,甚至曾为此写过几篇文章。然而,当事后静下心来细思量这个事儿、以及范雎这个人时,才发现其中可堪斟酌的地方还真不少……-1-首先的一点,穰侯魏冉真有范雎所说的那么恐怖吗?范雎在初次受到秦昭襄王的赏识之时,便被拜为客卿、引为心腹。而也不

  • 历史上的范雎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顾晓雅标签:范雎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博学善辩的奇才叫范睢,家里条件差,却总想着出人头地,他打算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游说魏王,谋求一官半职,为国效力,施展满腔抱负。苦于没钱没关系,找不到门路接近魏王,满腹经纶的范睢只能退而求其次,拜在中大夫须贾门下,成了一个小谋士。一次,魏王派须贾出使齐国,范睢随行,这次出国埋下了祸根

  • 范雎:大秦丞相是怎么炼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司明岩标签:范雎

    一饭之恩必尝,睚眦之怨必报。这句话说的就是战国时期秦国丞相范雎,虽然他跟商鞅张仪,并列秦国顶级经理人,可是阅读这个人的事迹发现他干的都不是好事,除了提出一个远交近攻之外,也没有见他对大秦帝国作出什么重大的突出贡献,人家商鞅好歹能够变法强秦,张仪人品再怎么受人家诟病,但他毕竟也曾经帮助秦惠文王击退山东

  • 范雎为秦国立下了这么多功劳,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范雎是个小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范雎

    范雎和张仪一样,都为秦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秦惠文王时期,张仪积极采取连横事宜,以此破坏六国合纵,为秦国免去了大祸。秦昭襄王时期,范雎建议秦昭襄王驱逐四贵,并提出“远交近攻”政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然而和张仪相比,后人对范雎的评价却并不高,甚至一度觉得他是一个小人。那么范雎真的是小

  • 青云直上的一代权相范雎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范雎

    秦国在执行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后,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了三座城池,前264年至前259年,向韩国出兵,先后攻占了少曲、高平、陉城、南阳、缑氏、蔺、野王等大小城邑几十座。就这样,范雎一天比一天得到秦王信任。有一次,范雎在向秦王上书的时候说:“我听说,现在在齐国,国

  • 秦昭襄王尊宠范雎,称他作叔父,范雎最后为何要主动辞职?

    历史人物编辑:闲来唠史V标签:范雎

    在正史上,秦国丞相范雎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在对秦国贡献的这个方面,他到底算是个忠臣,还是个奸臣;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两点不太好说。在个人品行的这个方面,他虽然是“一饭之恩必偿”,但也是“睚眦之仇必报”。别人在他贫困时送出一碗饭的恩情,他都不忘在心里,必定要偿还;别人瞪了他一眼的仇怨,

  • 汉代端午纪念过好多人,为何最后只纪念屈原?

    历史人物编辑:财子历史标签:屈原

    时至今日,只要提起端午,大家都会想到屈原,端午与屈原算是划上了等号。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端午的起源是众说纷纭,到底是怎么出现,纪念谁的,历来都有不同说法。“端午”这个名称,也是在汉代定下来的。先秦时期,人们注意到,到了农历五月,天气已经很炎热,各种虫蛇病毒都开始大肆活跃,人们极容易生病,故而逐渐兴起

  • 屈原并非楚国土著,而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古国的后裔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屈原

    在我们的观念中,爱国诗人屈原是战国楚国王族,地地道道的楚国人。实际上,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屈原其实并非地地道道的楚国人,而是一个我们鲜为人知的古国的后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秘密。在历史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个比楚国还要强古老和强大的古国——庸国。据历史学家考证庸国在夏商时期,已经是一个

  • 渔父大哥,咱能别逼屈原大夫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屈原

    《渔父》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这篇文章主要是展示了屈原两种想法的激烈斗争,最终内心不愿向黑暗屈服的想法占了上风,屈原为了追求内心的节操不被污染而毅然投江的故事。但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个故事的话,我还是忍不住要问:难道屈原真的不是被渔父逼死的吗?!为了形象地展示一下我的感觉,我做了这个图表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