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昭襄王尊宠范雎,称之是寡人叔父,为何最终还是处死了范雎?

秦昭襄王尊宠范雎,称之是寡人叔父,为何最终还是处死了范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房产新料 访问量:2632 更新时间:2024/2/14 14:22:24

秦昭襄王没有处死范遂,范遂病死,范遂之死与秦昭襄王无关。

作为一国之君,秦昭襄王为了得到范睢的帮助,以君王的身份下跪求教。这叫礼贤下士。而范睢也不负众望,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说,这才叫相见恨晚。

秦昭襄王在位的前41年,宣太后独揽大权,卫冕、华阳君、高陵君、景阳君四大贵族把持朝政,秦昭襄王的君权被瓜分。范遂向秦昭襄王提议:驱逐太后和四位贵人,夺回政权。让秦昭襄王成为真正的秦国君主,也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防止君权被瓜分。

一个人为什么要做“小人”?因为秦王不能说不,而“小人”范睢可以说不。长平之战后,白起提出乘胜追击邯郸。然而,长平之战举国上下奋战,全国青壮年都将赌注押在了长平身上。其背后是国家国力、人力、物力耗尽的惨烈胜利。然而,无论是六国还是秦国的臣民,看到的都是秦国长平大捷的震撼和喜悦,却没有想到举国疲惫的凄凉。

然而作为一国之君的秦王,在长平之战中国力消耗殆尽之际,将军却提出继续乘胜追击。他觉得不自在,因为他想,却不能提供更多的物资和兵力让军队去打仗。

但是,我们不能以我们没有国有资产提供给军队,不能打仗来解释我们家已经穷了,全国军民士气受到打击了。

李斯评论范雎时说:昭王得范雎,废让侯,驱逐华阳,强公府,杜私室,蚕食诸侯,立秦为帝。

这个评价很高,但是在谈到角色的时候,李斯最后说了一句“让秦国称帝”。做了皇帝之后,他会留着你吗?说到英雄淘汰,秦国从来不手软,无论是商鞅张仪、魏然、白起、范雎,这些都只是秦承事业的垫脚石!

标签: 范雎

更多文章

  • 范雎算不算是“三秦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范雎

    初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时,深为太史公打造的范雎这一复仇形象而震撼,甚至曾为此写过几篇文章。然而,当事后静下心来细思量这个事儿、以及范雎这个人时,才发现其中可堪斟酌的地方还真不少……-1-首先的一点,穰侯魏冉真有范雎所说的那么恐怖吗?范雎在初次受到秦昭襄王的赏识之时,便被拜为客卿、引为心腹。而也不

  • 历史上的范雎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顾晓雅标签:范雎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博学善辩的奇才叫范睢,家里条件差,却总想着出人头地,他打算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游说魏王,谋求一官半职,为国效力,施展满腔抱负。苦于没钱没关系,找不到门路接近魏王,满腹经纶的范睢只能退而求其次,拜在中大夫须贾门下,成了一个小谋士。一次,魏王派须贾出使齐国,范睢随行,这次出国埋下了祸根

  • 范雎:大秦丞相是怎么炼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司明岩标签:范雎

    一饭之恩必尝,睚眦之怨必报。这句话说的就是战国时期秦国丞相范雎,虽然他跟商鞅张仪,并列秦国顶级经理人,可是阅读这个人的事迹发现他干的都不是好事,除了提出一个远交近攻之外,也没有见他对大秦帝国作出什么重大的突出贡献,人家商鞅好歹能够变法强秦,张仪人品再怎么受人家诟病,但他毕竟也曾经帮助秦惠文王击退山东

  • 范雎为秦国立下了这么多功劳,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范雎是个小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范雎

    范雎和张仪一样,都为秦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秦惠文王时期,张仪积极采取连横事宜,以此破坏六国合纵,为秦国免去了大祸。秦昭襄王时期,范雎建议秦昭襄王驱逐四贵,并提出“远交近攻”政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然而和张仪相比,后人对范雎的评价却并不高,甚至一度觉得他是一个小人。那么范雎真的是小

  • 青云直上的一代权相范雎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范雎

    秦国在执行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后,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了三座城池,前264年至前259年,向韩国出兵,先后攻占了少曲、高平、陉城、南阳、缑氏、蔺、野王等大小城邑几十座。就这样,范雎一天比一天得到秦王信任。有一次,范雎在向秦王上书的时候说:“我听说,现在在齐国,国

  • 秦昭襄王尊宠范雎,称他作叔父,范雎最后为何要主动辞职?

    历史人物编辑:闲来唠史V标签:范雎

    在正史上,秦国丞相范雎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在对秦国贡献的这个方面,他到底算是个忠臣,还是个奸臣;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两点不太好说。在个人品行的这个方面,他虽然是“一饭之恩必偿”,但也是“睚眦之仇必报”。别人在他贫困时送出一碗饭的恩情,他都不忘在心里,必定要偿还;别人瞪了他一眼的仇怨,

  • 汉代端午纪念过好多人,为何最后只纪念屈原?

    历史人物编辑:财子历史标签:屈原

    时至今日,只要提起端午,大家都会想到屈原,端午与屈原算是划上了等号。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端午的起源是众说纷纭,到底是怎么出现,纪念谁的,历来都有不同说法。“端午”这个名称,也是在汉代定下来的。先秦时期,人们注意到,到了农历五月,天气已经很炎热,各种虫蛇病毒都开始大肆活跃,人们极容易生病,故而逐渐兴起

  • 屈原并非楚国土著,而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古国的后裔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屈原

    在我们的观念中,爱国诗人屈原是战国楚国王族,地地道道的楚国人。实际上,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屈原其实并非地地道道的楚国人,而是一个我们鲜为人知的古国的后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秘密。在历史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个比楚国还要强古老和强大的古国——庸国。据历史学家考证庸国在夏商时期,已经是一个

  • 渔父大哥,咱能别逼屈原大夫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屈原

    《渔父》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这篇文章主要是展示了屈原两种想法的激烈斗争,最终内心不愿向黑暗屈服的想法占了上风,屈原为了追求内心的节操不被污染而毅然投江的故事。但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个故事的话,我还是忍不住要问:难道屈原真的不是被渔父逼死的吗?!为了形象地展示一下我的感觉,我做了这个图表示一下

  • 屈原姓氏是什么,其实他不姓屈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屈原

    姓氏起源于早期氏族公社时期,在母系氏族时期,女为主,姓是“女”旁,寓意姓子由女从生,可以看出姓在母系氏族时期为主要符号,而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氏则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从黄帝以后到西周初始近一千多年的时期内,姓已逐步变得可有可无,氏是一个人的主要称谓符号。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