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让屈原心心念念的楚王,却是个伤他最深的昏君

让屈原心心念念的楚王,却是个伤他最深的昏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路上读书 访问量:1518 更新时间:2024/2/14 15:16:16

楚怀王熊槐是战国时代一位颇有争议的君王,后人对他毁誉参半,他既是一国之君,变法斗士,又是他国人质。

他与屈原的故事广为流传,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甚至狗血,结局却又充满着悲情色彩,那么他到底做了些什么,才让他拥有如此落差的人生呢?

《思美人》

1.楚怀王想要变法

楚国原本只是西周册封的、一个位于今天湖北一带的小诸侯国,还因为是“南蛮”而被人瞧不起。于是楚国自己称王,走上了与中原对抗、乃至步步进击的道路,并不断地变得强大。

在春秋时期,楚国火力全开,武力值达到了巅峰,是天下两大强国之一。到了战国,楚国的实力依旧是数一数二,与齐、秦两强并列。

在楚怀王的父亲——楚威王的治理下,楚国锐意扩张,开疆拓土,成为当时各路诸侯中地盘最大的国家。各路诸侯一会儿讨好秦国,一会儿向着楚国,因此衍生出一个著名的成语:朝秦暮楚。

治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么守旧,要么变革。守旧的话,当然不符合他风风火火想干大事的性格。他深知,只有变法,才能让楚国更加强大!

然而变法是治国理政中最难的。一着不慎,就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无论是吴起还是商鞅,他们惨死的例子,就已经是前车之鉴。

2.改革的初念:楚怀王与屈原二三事

很多朋友可能好奇,变法为什么会这么难?

首先,变法打破的是现有格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必将触动既得利益者、特别是有权有势者的利益。引起反对和抵制不说,这些有权有势的人甚至可以动用武装力量,发动政变,轻则朝堂震荡,重则人头落地。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楚国的权力结构。楚国的权力结构是以楚王为核心,昭、屈、景三大家族为主干的世族执政方式。这么说有点抽象,那我们就以楚国的军队为例来说明。

楚国军队由正军、私卒和王卒三部分组成:正军就是国家军队,属于正规编制,吃公家饭。私卒也很好理解,就是贵族们的军队,没有编制,属于私人武装,只对主人效忠。

值得一说的是王卒。王卒是楚王的随身卫队,装备精良,战斗力最强,但——这支部队是由各大世家子弟组成的,平时楚怀王说句话还管用,但真要到了关键时刻,人家还是听各大世家。这下就尴尬了:楚王如果和贵族斗法,反而还处于一定的弱势。

所以,在楚国搞变法,危险系数很高,楚怀王当然不会一个人去战斗,他需要一个代言人,一个能替自己出面的人,所谓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历来就是玩政治的老把戏。

这个时候,屈原就出场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屈原是楚国的重臣,而且是一位变法家。

在当时,屈原可是大红人,《史记》就说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应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反正就是楚怀王对屈原委以重任,内外大事两人一起商量,非常地信任他。

为什么这两位能走到一起呢?坊间传说,这两个男人之间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他们一见倾心,情投意合。

其实这是一个被误传的观点。这个说法哪里来的呢?有人说,1944年,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楚怀王和屈原是那种男男关系,结果被学界围攻。然后著名爱国人士、楚辞专家闻一多先生站了出来,说了四个字:“完全正确。”

《思美人》

这篇论文还在,如果看过就知道,孙次舟和闻一多讨论的主题,根本不是屈原是不是gay,而是——他是不是所谓的“文学弄臣”,也就是给君主写歌功颂德文章、溜须拍马的那种人。

看上去,屈原也不是。因为屈原出自楚国三大家族之一的屈氏家族,根正苗红,背景非常强大。当时屈原二十出头,是个理想主义者,希望楚国强大起来,又很有上进心,这样的思维与楚怀王的需求是不谋而合。两人年纪相仿,又有共同的理想,在一起联手。

于是,屈原就从三闾大夫,相当于现代的教育部长,被楚怀王直接封为左徒,主管外交,也可以议论国家大事,类似于美国的国务卿。做好了这个准备,屈原就推出了变法的措施。

3.从轰轰烈烈到偃旗息鼓

屈原的变法,总结下来就是六点:第一,奖励耕战;第二,举贤能,唯才是举;第三,反壅蔽;第四,禁朋党;第五,明赏罚;第六,移风易俗。

这六项措施一出,整个贵族圈子都炸了,反对声是一浪高过一浪。

第一条,奖励耕战,这个没什么问题,大家多劳动生产,发奖金;打仗勇敢,也发奖金。这一点贵族们也没有特别反对,但从第二条开始,他们就不乐意了。

第二条,举贤能,唯才是举。

人才就是竞争力,但问题来了:楚国的高级官僚资源,都是被贵族们牢牢把持的。不仅如此,很多官职都是贵族世袭的,也就是说老子当官,儿子也能接班,不用努力不用奋斗。如果讲究唯才是举,贵族们就会丢掉自己的权力。

第三条是反壅蔽,即广开言路,还要说实话、讲真话,君主的命令下达给群众,群众也可以向君主反映疾苦——这不就是把贵族们给丢在一边了吗?

第四条禁朋党,更是要了贵族们的老命:因为贵族们的关系盘根错节,都是互相通婚的,从而形成利益集团,报团取暖。

剩下的两条,明赏罚和移风易俗,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明赏罚,就是依法办事,该赏的赏,该罚的罚。之前贵族们犯了事儿,随便就能糊弄过去,现在不一样了,一切按规矩来,管你是谁,统统板子侍候。至于移风易俗,就是要杀一杀社会上不良风气,什么阿谀奉承,巧言令色,投机取巧,统统都是打击对象。

总的来说,这六条改革措施,其目的就是遏制贵族的特权,加强君主的权力,从而进行中央集权,很有些秦国商鞅变法的意味。对于贵族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大灾难:他们的利益直接受损,而且是大大的损害了。这下他们哪里能忍?

于是,改革的措施一出,立刻就有人跳起来,声势非常浩大。随着变法一步步实施、深入,受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贵族们群起而攻之。

面对贵族们的围攻,屈原是压力山大,急需楚怀王的力挺。但在这个节骨眼上,楚怀王怂了!

《思美人》

也许是楚怀王高估了自己变法的决心和能力,但更多地,还是他对反对的力量估计不足,而他也没有本事去摆平贵族势力。优柔寡断、做事不够坚决,楚怀王遇到阻力,他就临阵脱逃了。

楚怀王这一认怂,作为代言人的屈原可就惨了:老大都不玩了,自己一个人也跳不动,而且背黑锅的也是他:总不能说楚怀王有问题吧,那么责任全都推到屈原身上了。

有人说楚怀王是听信谗言,从而疏远、乃至流放了屈原。其实倒不如说是楚怀王迫于压力,丢车保帅更为贴切。而随着屈原的下台,楚怀王设想中轰轰烈烈的变法,就这样成了一地鸡毛。

4.一位昏君的诞生

屈原走后,楚怀王开始信任一个叫做张仪的人。

张仪是魏国人,鬼谷子的学生,纵横术大师,战国时期有名的牛皮大王。此人能在乱世中安身立命,靠的就是一张嘴,活人能说死,死人能说活。张仪就是在楚国挨的打,他一直很想回赠楚国人的这份厚礼。后来他去了秦国,当了大官,就准备回头报复了。

楚怀王十六年,秦国想要攻打齐国,又担心楚国是齐国的盟友,因为按照盟约,秦齐开战,楚国是要帮助齐国的。于是张仪就去楚国开始他的忽悠大业。

张仪见了楚怀王,他先是一番吹捧:我家秦王最恨齐王,您和他做朋友,那我们大王就不能跟您当好朋友了。至于我张仪,就是想给您当个看门的小厮,那都难啊。

这种没底线的吹捧和自贬身价,倒是很对楚怀王的路子,他很高兴。接下来张仪又说了:“要是贵国和齐国绝交,绝对是一件大好事,首先削弱了齐国的力量,也是卖我们秦王一个面子。这个情,我们秦王一定要还的。”

张仪开始许诺:秦国会把关键的“商於之地”六百里,割让给楚国。同时,秦国还会跟楚国通婚,双方的君主、公子、公主互相嫁娶,以后都是一家人。

面对这么大的诱惑,楚怀王想也没想,直接就拍着胸脯答应了。他不顾众人的劝说,直接就和齐国绝交了。而且他一高兴,就授予张仪楚国令尹、也就是相国的职位。

接下来,楚怀王就派使者去秦国找张仪,接管那六百里的商於之地了。不料张仪抓着脑袋,一副莫名其妙的问使者:“什么六百里?我说的可是六里啊!”

甭管使者怎么问,张仪就一口咬定只有六里地,而且还只是他的小小封地。这可把楚怀王给气坏了,二话不说,直接开干。

公年元前312年,楚怀王愤然起兵攻打秦国,特别是蓝田之战,楚怀王动用了几乎全国兵力,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随着秦国的反攻,楚国又丢掉了大片土地。

恰在此时,秦国的盟友韩、魏两国,也来趁火打劫,攻城略地。至于其他诸侯,则在一旁看楚国的笑话,特别是齐国,根本不会出手帮忙。

经过这次失败,楚国开始走下坡路了,实力大打折扣。但好戏还在后面。

影视宣传

公元前299年,秦昭王又派人来忽悠楚怀王,说秦楚两家本来就没什么过节,打打杀杀多没意思,还不如我们两家坐下来好好聊聊,结为盟友。地点秦国武关,我等你来!

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这番鬼话——因为武关是秦国的土地,可楚怀王还是去了。果然一到秦国,楚怀王就被对方扣押。随后秦国气势汹汹地向他表示,要求割让土地,否则就不让他走。

按理说,作为一位历史公认的昏君,这个时候当然是保命要紧,割地算什么。但楚怀王竟然难得地硬气了一回,他愤然拒绝了秦国的威胁,此后也从未答应。而他就一直被秦国软禁,直到病死。

楚怀王死后,秦国人把他的遗体送回楚国。楚国人看着他的棺椁,都很悲痛,就像自己的亲戚去世了一样。由此可见,楚怀王在老百姓眼里,也没有那么差评。

平心而论,以楚国的客观条件,搞改革实在是太难,以一个屈原,是很难做得到的。楚怀王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魄力,所以不得不拿屈原做了牺牲品和挡箭牌。

事实上从楚怀王的种种表现来看,他更多的是平庸,而不是昏庸。他平生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在他人生的最后,选择为楚国献出了自由和生命。从这个角度说,他也算是尽到了作为君主的责任。难怪老百姓也很怀念他。

路读编辑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编辑:凉三

标签: 屈原

更多文章

  • 看失去屈原后的楚国是如何日益衰落的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屈原

    ——公元前278年,屈原自投汨罗江。——随后不久,楚国覆灭。看似巧合,实际上有很大的关系,让我们来一起回顾那段历史。——看屈原被疏忽后楚国的遭遇——楚国,地大物博的国家也。我们可以把他看做一个公司,而屈原在这家公司里就相当于“董事长”楚怀王的的“秘书。”在《史记》中记载屈原的先前官职是“左徒”左徒是

  • 屈原八句传世名句,千古名言,深刻动人!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一、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中“木”就是树的意思,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

  • 屈原的故事:“屈原否定论”与“屈原弄臣论”,荒唐观点的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屈原

    读者一定会发现,关于屈原的身世、经历、创作,基本都是有争议的。其中还有一些奇怪的观点,认为屈原本人不存在,或者有说他名下大部分作品不是本人的,我们称为“屈原否定论”;还有虽然认为屈原存在,但说他是楚怀王的男宠、弄臣,我们称为“屈原弄臣论”。这里我们就来逐一批驳。所谓“屈原否定论”,即否定屈原其人其作

  • 屈原是如何一步步被逼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屈原

    大家说五月五的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我估计大部分人会说:“不就是纪念屈原投江”吗?可是,一个人投江有什么好纪念的呢,所以,端午节正真的意义是让我们去记住屈原之死的历史教训。那么屈原为什么要投汨罗江呢?战国末期,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大增,成功击败了昔日的霸主魏国,综合国力跃居“战国七雄”之首先,其他六

  • 端午节纪念屈原,如果屈原主政楚国,能否避免楚国被秦国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忆三线标签:屈原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续齐谐记》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这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端午节纪念屈原是后人

  • 秦宣太后和羌戎民族的义渠王生有二子,这两个孩子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宣太后

    贵为太后之尊的秦宣太后和羌戎民族的义渠王私通,并为其生了两个儿子,两人私通时间长达34年,最后义渠王死在宣太后手里,义渠还因此被灭国灭族,可以说宣太后为了秦国是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秦宣太后是楚国人,芈姓,别人称之为芈八子,最让人熟悉的还有一个名字是芈月,孙俪主演的《芈月传》说的就是她,宣太后是中国历

  • 大秦秘史:秦昭襄王为何执意要杀自己的弟弟?宣太后芈月难辞其咎

    历史人物编辑:亮亮老唐标签:宣太后

    说到大秦帝国的宣太后芈月,那可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女性,要是论辈分,就连后世的吕后、武则天、孝庄、慈禧等人,也得管咱们芈太后叫一声前辈。公元前267年,秦昭襄王杀掉了自己的弟弟,公子市。然而在公子市的葬礼上,秦昭襄王是哭得最为凄惨的一个,还下令要在七国之内严查凶手,一旦抓到,立诛九族!只可惜昭襄王

  • 秦武王死后秦昭襄王即位,宣太后掌权秦昭襄王为何几十年没有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宣太后

    公元前307年,年仅23岁的秦武王嬴荡,在周王宫与大力士孟说比赛举代表秦地的龙文赤鼎,不慎砸断双腿,失血过多而亡。在许多人眼中,秦武王有勇无谋,刚愎自用,是一个只知道蛮干的莽夫。纪轻轻的他没有留下子嗣,最终他的异母弟弟嬴稷登上了秦王之位,是为秦昭襄王。秦昭襄王虽然不及秦武王勇武,却比他更适合做一国之

  • 义渠王与秦宣太后有两儿子,为何又会被其所害?大秦利益高于一切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好旺角V标签:宣太后

    引言及昭王立,义渠王朝秦,遂与昭王母宣太后通,生二子;至王赧四十三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后汉书》秦宣太后,又称“芈八子”,是《芈月传》中芈月的原型,她具有很高的智慧和才华,虽然是女儿身,但她仍然演绎出一段丝毫不亚于男儿的枭雄生涯。在她传奇的一生中,与义渠王的私情最为令人津津乐道,两人私

  • 秦宣太后和义渠王育有两个孩子,这俩孩子哪去了?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宣太后

    宣太后芈八子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昭襄王的生母,惠文王的嫔妃。芈八子是个传奇女人,她以位份不高的“八子”,一跃成为秦帝国的太后(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太后尊号的女人),并执掌王权长达36年之久。芈八子与秦惠文王生有三子,分别是秦昭襄王嬴稷、泾阳君嬴芾、高陵君嬴悝。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芈八子居然还与义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