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蠡救子》范蠡派三子去救二子又改派老大去?为什么自己不去?

《范蠡救子》范蠡派三子去救二子又改派老大去?为什么自己不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有得必有失 访问量:543 更新时间:2024/1/16 12:17:08

范蠡救子》中,范蠡二儿子在楚国犯了杀人罪,范蠡派小儿去捞二儿子,大儿不服,请求前往,妻子说情,范蠡又改派大儿去。为什么他自己不去呢?范蠡处理这个事情有什么不妥吗?从故事的每个人的性格所作所为你发现了什么?

从故事中,营救二儿是事件的主线,但事实上,二儿最终成了一颗弃子。

范蠡说:“杀人者偿命,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俗话说富贵家的儿子不能让他死在刑场上。”于是打发他的小儿子去楚国看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范蠡对他的二儿子不是非救不可,而是认为二儿子死在刑场上,有失脸面,辱没门风。

小儿子带上千金准备出发时,大儿子出来阻挠,请求让自己前去。妻子也来说情,范蠡无奈也同意了,那为什么一开始不让大儿子去呢?从大儿子的话里也能看出,大儿子的性格,不受父亲待见,父亲并不信任他,担心他去会给自己丢脸。大儿子很自负,他说:“长子应该是一切家务的总管,现在我的弟弟犯了错,你不让我去搭救,却让小弟去搭救,这说明我是没有出息的!”于是就要自杀。可见,大儿子做事易冲动,容易想当然,自以为是,去搭救弟弟只是想证明自己的办事能力。

到了楚国,大儿子也把书信和金子都送给了庄先生。庄先生收下书信和金子后,让他赶紧回去,不要停留。可是大儿子并没有立刻走,而是用他手中带的另外了几百两金子去贿赂当权者。原来庄先生住在一个靠城墙的地方,房舍四周长满了荒草,家境非贫困,范蠡的长子有些不信任庄先生有能力办成这件事,但他又急于把这件事办成,来证明他是有能力的。所以就私下里行动了。

当得知楚要大赦天下时,大儿子又沉不住气,到庄公家拿回了金子,他不知道大赦天下正是庄先生的一己之力。这样做就直接导致断送了二弟性命。

这样的结果是范蠡意料之中的。他明明知道老大舍不得丢掉钱财,会断送二儿子性命,为还是让他去了?如果自己去见庄公不好吗?大儿子也不好说啥,父亲要亲自去,也说明父亲搭救儿子心切,让小儿子或大儿子去办这件大事,风险更大,自己去八成就办成了。所以唯一能解释的是他并不真愿意让犯了罪的二儿子回来,这对他的家族来说是蒙羞。

再说说庄公,故事中说到庄公清正廉洁的名声无人不知,当范蠡派儿子送来黄金他也并不真想接受,等到事情办完以后再退还,以表信义。还嘱咐妻子不要动。他也确实尽心尽力去办了。可是为什么范蠡的大儿子拿回了金子,他感觉戏耍了自己,他就立刻进宫谗言,致范蠡二儿子大赦之前被处决。原来庄公才是深藏不漏,最虚伪的人。

再看看庄公的住所,一个靠城墙的地方,房舍四周长满荒草,家境非常贫穷。细细琢磨一下,这有可能是给世人看的一种假象,就算贫穷也不至于住在荒草间。或者庄公在乎的就是清正廉洁的名声。大赦天下明明是自己的功劳,却被别人捡了便宜,他咽不下这口气!可见庄公也并不是有多大的格局。如果真是清正廉洁又怎会为杀人犯说情?

既然结果在范蠡的意料之中,那么庄公的为人。范蠡也应了然。

所以,范蠡二儿子之死,与其父亲的意志有关系,二儿已然成为一颗弃子。

标签: 范蠡

更多文章

  • 范蠡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五湖是美丽传说,范蠡墓揭露了真相的残酷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范蠡

    根据《史记》等史书的记载,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灭吴霸越之后,急流勇退,“浮海入齐”,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开始了后半生的经商生涯,期间三次成为巨富,又三散家财。成为远近闻名的“陶朱公”。在以前人们的认知中,认为范蠡智谋超群,功成身退,又携美而归,富可敌国,史书中

  • 范蠡文种帮助越国灭掉吴国,除了一展抱负之外,原来还有这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范蠡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国战败之后,在范蠡、文种的辅佐下,一举灭掉吴国,使越国称霸于诸侯,越王勾践也成为了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可以说如果没有范蠡、文种的帮助,勾践使不可能灭掉吴国,称霸天下的。那么范蠡、文种为什么要帮助越国呢?当时的楚国政治腐败。楚国有大批人才不能用,楚平王更是宠信奸臣

  • 范蠡该杀!苏州出土三片竹简,揭开范蠡西施关系:自古男人多薄情

    历史人物编辑:宪宪爱美食标签:范蠡

    一、记载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先生创作的14部武侠小说串成的对联,但老先生一生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还有一部较短的《越女剑》——这部小说以春秋时吴越争霸为故事背景,讲述了范蠡为帮助越王复国,借助“剑神”阿青的剑术操练军队,同时将自己的爱人西施送给吴王夫差,实行离间。最终,越王勾践经

  • 春秋战国500年,只有范蠡是完人,司马迁:范蠡的故事很讽刺

    历史人物编辑:香堂姐美食标签:范蠡

    范蠡是吴越争霸历史上重要的谋臣,他的存在影响了两国政治格局的变动,其历史形象也彰显了春秋末期一代谋士之风采。春秋时代,战乱纷争。王室衰微,诸侯作兴。中原大国杀伐不断,东南吴越纠葛已久。在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诗篇中,范蠡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国语》、《史记》开始,到《越绝书》、《吴越春秋》问世,范

  • 勾践用谋士的计策灭国,功成后范蠡逃亡,学者:他曾发誓善待范蠡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范蠡

    《史记》位居“二十四史”之首,是史学界公认的珍贵史料,其文学价值、史学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大文豪鲁迅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是大家都知道,秦朝统一之后开始大面积的毁史,六国的史书都付之一炬,造成了史学断代。太史公他编篡史书虽然谨慎,但是却做不到所有事都准确,就比如“鸟尽弓藏”这个典故

  • 范蠡,配角抢了主角风头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范蠡

    湖北省博物馆陈列着一把古剑,古剑的光芒闪烁着古代人的智慧。这把古剑组成成分复杂,由多种金属合成;而且各类金属的完美融合,铸造工艺十分罕见。这就是惊艳世人的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年岁月依然寒光凛冽。越王勾践留给后人的,除了这把宝剑,还有卧薪尝胆的典故。越王勾践剑闪烁着历史的光芒。简洁,越世家历史“清白”

  • 如果伍子胥没有遇到孙武他还能否成功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记录幸福生活标签:孙武

    本来如果伍子胥没有遇到孙武,他还能报仇吗?历史人物的生活,绝对没有应有的精彩。历史上有很多人为了仇恨而奋起,伍子胥作为他们的代表,绝对有话语权。伍子胥本是官二代。遗憾的是,古代官二代的安全保障系数没有现在高。他的父亲吴奢是楚国太子简的老师。在古代,君臣师徒是绝对的近亲。所以在历史上,只要是太子被杀,

  • 孙武居然知道苏秦,难不成是穿越?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孙武

    一说起兵圣,我们都知道是孙武。在春秋末年,孙武辅佐阖闾大破楚国。并且留下了孙子兵法这一旷世之作,成为了兵家的始祖。而苏秦呢,我们都知道苏秦是战国中期鼎鼎大名的纵横家。并在战国中期为了帮助燕昭王破齐,最终被齐湣王车裂。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挖掘出了两座汉墓。而这座汉墓中呢,就有鼎鼎大名的孙子兵法。

  • 孙膑、孙武、孙子,一文详解,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孙武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圣人频繁出现。圣人是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而春秋战国的百家先贤们当得起,他们的思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数代人,即使千年过去,他们的精神文化依旧能熠熠生辉。百家争鸣,《汉书》记载数得上名字的有189家,其著作有4324篇。后来的《隋书》、《四库全书》等

  • “兵圣”孙武的指挥能力究竟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孙武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孙武,被后世尊称为“兵圣”。既然有这个称呼,那么他的作战指挥能力如何?我们结合历史来看看。孙武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各国君主都不惜重金招揽人才。不少人都是各个国家到处游走,哪里给机会就在哪里留下,完全没有今天的“为国效力”“热爱祖国”的概念。孙武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