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黑白历史大话管仲2,各事其主,管仲鲍叔牙,两面下注左右春秋

黑白历史大话管仲2,各事其主,管仲鲍叔牙,两面下注左右春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余泳宏 访问量:1834 更新时间:2023/12/11 16:37:31

《黑白历史大话管仲2,各事其主,管仲鲍叔牙,两面下注左右春秋》

前一期我们讲到了关于管仲的黑历史,这管仲人品在愣头青时代也算不堪,虽然有家庭因素造成的,但是依然有道德缺陷,不过人无完人,有道德缺陷者才是正常的,所有的伟光正,一般而言都是假大空!

剔除伟光正假大空之后,才是历史上真实的人。

上期最后说到因为鲍叔牙的无私帮助,当兵冲锋在后,撤退在前的管仲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弃武从文之后,仕途变得顺利了起来。

可是这顺利也只是相对而言,因为当时的齐国,局势可谓动荡不安!

为了应对复杂的时局,鲍叔牙和管仲这对好基友,选择了两面下注的策略,无论局势如何转换,这守望相助都是必须的。

分头下注,是汉朝时期世家大族的惯用做法,如诸葛亮所在的琅琊诸葛氏就是如此,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最后还成了东晋开国皇帝的爷爷。

就是这骚操作的集大成者,不过这分头下注的游戏,追溯根源,其实在原始社会估计都有了,也不算啥新鲜事!

与管仲和鲍叔牙而言,当然是如此!

当时的齐国也还没有后来齐桓公时候的威风,齐国国君齐僖公有三个成年的儿子,老大太子诸儿,老二公子纠和老三公子小白,这三人中,太子诸儿最年长,可是也最龌鹾,德行品质却败坏的那是无以复加。

可是因为嫡长子的身份却是天然的继承人。

在周礼的制约之下,没人敢于反对他的继承人身份,这就让齐僖公尴尬了,明知道自己儿子是渣渣,但是也没办法换人。

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老大太子诸儿就这样名正言顺的成了齐襄公。

面对这样一个道德品质低下的君主,无数大臣都终日长吁短叹,无数百姓也在心中想着往后的悲惨岁月。

这一上台就让臣民觉得不靠谱,这国君位置坐的久那才是有鬼了。

那个时候好基友管仲和鲍叔牙其实小日子过的还不错,虽然有烦心事,可是都贵为公子的师傅。

管仲辅佐公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看上去风光无限,其实也充满了无奈。

当公子的师傅固然是好事情,可是这也要看辅佐的对象啊,要是有继承权的对象,这师傅当然是水涨船高,如果是一个不受宠的公子,那就必然是飞流直下前途暗淡。

当年齐僖公让鲍叔牙辅佐小白,这鲍叔牙是一百个不愿意,长期旷班,做了个挂名师傅。

鲍叔牙认为,一个不受重视的公子,当不得自己的忠心辅佐!

可是这时候管仲站出来对鲍叔牙说了这么一番话。

太子是个坑,所以日后的君王之位必在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身上二选一,国内无数人都因为公子纠的恶毒母亲而讨厌公子纠,进而同情丧母的公子小白,但是小白也有优缺点,优点就是,深谋远虑,缺点则是性格急躁,看上去不够聪明,所以,他们的竞争力其实是一样的,往后统治齐国的非纠即白。

今日之形势,太子诸儿虽然继承了国君位置,但是品行不端,风闻太差!

不出多久必定会出问题,而公子纠却因为自己的母亲不得人心,就算废兄立君,最后有可能也会一事无成,那时候正是辅佐公子小白的你安邦定国之时。

今日当尽心竭力辅佐小白才好。

话说这管仲,前十多年一直致力于坑队友,可是这一次却不在是个坑了,反而成了一个深谋远虑的思辨者,这也许就是人常说的,历练让人进步吧。

在这样一翻即思辨,又破析人性,遇见未来的谈话之后,他和之的至交好友鲍叔牙开始了两面下注之举。

说服鲍叔牙尽心辅佐公子小白,自己则全心全力帮助小白的竞争对手公子纠,按照伟光正假大空的历史说法而言,这事算就事论事,各为其主!

但按照真实的历史发展而言,这不过就是鲍叔牙和管仲合谋进行的一次博弈而已,你辅佐小白,我辅佐公子纠,无论事态如何发展,我们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事情也如鲍叔牙和管仲所料,果不其然,这继承国君位置的败家子齐襄公就出事了!他居然和其妹妹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私通,这乱伦都乱到国外去了,也算是奇谈,而对象居然是鲁国国君的夫人,自己的妹妹,这去哪说理都是说不通的啊,特别是在哪周礼影响力很大的时候!

这样的行为用伤风败俗来形容都是说的轻的,简直是丧尽天良!

不过如此丧尽天良之举,在后来齐襄公杀自己妹夫鲁桓公面前,都是小巫见大巫!

齐襄公如此肆意妄为当然会有报应,所谓现世报就是如此,起过也因此大乱!

这大乱与其他皇子而言当然是机会,可是机会也要有命在才叫机会,面对齐国大乱,管仲和鲍叔牙不约而同的选择劝自己的主子出国避祸!

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君的女儿,这管仲自然就和公子纠去了鲁国。

而公子小白的母亲是卫国君的女儿,但是卫国和齐国离的比较远,于是鲍叔牙就保护这公子小白去了齐国的南边邻居莒国去躲避。

这公子纠和小白两个虽然都在国外避祸,可是目光都盯着齐国。

避祸没多久,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齐襄公的堂兄弟公孙无知因为特权被废,一不做二不休带人闯入王宫,杀了齐襄公,自立为公!

公孙无知做齐国公不过一年,就又被齐国贵族给推翻,顺带丢掉了性命。

齐国群龙无首一片混乱!

这就给了在外的两个拥有继承权的公子纠和小白机会。

在这场齐国国君之争中,公子小白占有优势,原因也很简单,在齐国各派纷争中,正卿高溪的势力最大,而他和小白关系很好,是发小,在国内还有盟友大夫国氏的帮助。

他们暗地里给小白发消息,让他尽快回国继承位置,公子小白一看时机成熟,当然想尽快回国,就像莒国借兵车,马不停蹄的回国!

同时,在鲁国的公子纠也听到了消息,鲁国鲁庄公比公子纠还急切,也立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

这两公子就开始了一场为了王位争夺的竞速赛,面对速度更快的公子小白,管仲自告奋勇要求带人马先行去截击小白。

快到即墨城的时候,管仲撞见了公子小白的队伍,管仲曾经的当兵经验帮助了他,只见他沉着冷静一箭出手,公子小白就在白马之上应身倒地!管仲以为杀了小白,也没核实就率人马跑了,哪知这小白命大,这箭射中他的铜制衣带勾。小白当时没死而是在装死!

最后就这样有惊无险的到了齐国,在正卿高氏和大夫国氏的拥护下成了齐国国君,也就是五霸第一人的齐桓公!而悲催的公子纠则因为管仲的上当,慢悠悠走到齐国之后,才知齐桓公已经继位6天了!

只能再次逃亡鲁国,连带着管仲也只能流亡鲁国!

不过这都是暂时的,因为鲍叔牙和管仲早就商量好了互相提携,这鲍叔牙当然会保住管仲,并让他成齐国重臣。

公子小白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威胁鲁国杀死公子纠,鲁国不堪压力在,只能处死了公子纠,跟随公子纠的召忽自杀,管仲则没有自杀,而是被押回了齐国。

由管仲不自杀就知道这管仲也在等待机会,要不何不以死明志?

果不其然,属于管仲的机会在鲍叔牙争取下来了。

齐桓公即位后,对鲍叔牙的尽心辅佐非常感恩,于是就席位请鲍叔牙做齐国相国!

鲍叔牙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思,那就是让自己的老友出山。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

臣才能平庸,国君施恩与我,使我独得厚爱,国君恩赐,不敢不受,但若要强大齐国,吾能力不足,非管仲莫属。

齐桓公一听,反问道!

这管仲可是我的仇人,我因他差点就死了,如何能重用?

鲍叔牙说道:

管仲,天下奇才,君上必要重用之。

好吧如你所言,我先不杀他,管仲因此留的了性命。

可是留下姓名并不是鲍叔牙和管仲的诉求,鲍叔牙在等待一段时间之后,齐桓公又一次想拜鲍叔牙为齐国国相!

鲍叔牙又一次推辞,还言辞恳切的说:“君上如只想管好齐国,高傒与我足矣。如想建王霸功业,则非用管仲不可!”

齐桓公又问鲍叔牙:管仲之才与君比如何?

鲍叔牙顿一顿郑重的说:“我与管仲比,有五点不如他。

1-宽厚仁慈安抚百姓,我不如他。

2-治理国家,能抓根本,我不如他。

3-忠信可结诸侯,我不如他。

4-给国家制定规范礼仪,我不如他。

5-站在军门指挥练武,我更不如他。

管仲有如此五条,是天然的宰相之才,君上必重用之,齐国必定强盛!

齐桓公听完沉吟说,那我还是先试探下管仲真才实学再说。

鲍叔牙一听,摇头说,“非常之人必以非常之礼相待,让天下人知道君上礼贤下士不计私怨,天下有识之士才会来投奔。

齐桓公一听,焕然大悟,于是选择一个黄道吉日用最盛大的“郊迎”之礼节,迎接管仲,并和管仲一连论道三日三夜探讨治国之策。

两人互相了解之后,深感相见恨晚,就此成了好基友,而管仲也顺理成章的成了国相,并被称呼为“仲父”。

就此开始了他以一人之力,成就一国之霸的高光时刻,而管仲和鲍叔牙也用这两面下注之法成就了管鲍之交典故的同时,左右了春秋的格局!

标签: 鲍叔牙

更多文章

  • 管鲍之交——管仲身上的缺点,为何在鲍叔牙那里都不是事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鲍叔牙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人,管仲的能力非凡,功劳卓著,为齐桓公的称霸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管仲身上也有小毛病,也遭遇了人生中的一些挫折。年轻时,鲍叔牙从真心里支持管仲。管仲家庭贫寒,有老母要奉养,二人一起做生意时,管仲总是多分,或者说占一些便宜,用管仲的话说,鲍叔牙

  • 鲍叔牙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成就了齐国的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鲍叔牙

    1,管鲍之交起初,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说:“事

  • 鲍叔牙为人怎样?管仲为何如此抵触齐桓公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鲍叔牙

    管仲,管氏,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管仲在受到齐恒公重用之前,生活光景并不好。管仲是个孝子,可是什么也不会干,就跟只会读书的秀才一样,还要伺候他的母亲,就想我该怎样才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顺便来改变一下我现在的状况呢?要不去当官吧,结果转悠了几年都没有一点眉目,感觉哪都不缺官。怎

  • 管鲍之交中鲍叔牙直接让位给管仲,成就了一代名相管仲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鲍叔牙

    周朝到了春秋的时候,国家的权力已经日益衰微,再也没有能力能够掌控日益强大的诸侯国了。诸侯们国强大肯定就想要获得更多的土地,诸侯们为了能够争夺更多的土地,于是发起了大规模的战役进行争夺,最后形成了五个对立诸侯国的局面,而齐桓公正是其中的一位。齐桓公的成功则不得不提管仲的功劳,然而管仲成名的道路则是非常

  • 浅谈晋国大夫鲍叔牙与秦穆公的相遇

    历史人物编辑:从保瑞标签:鲍叔牙

    籍谈晋国大夫鲍叔牙与秦穆公的相遇在鲍叔牙的推动下,秦穆公率领晋国诸侯进攻晋国西北的诸侯国会稽。在这场讨伐战争中,秦穆公试图利用燕国和蜀国相争的机会,来牵制晋国。而晋国派使臣回归秦国求援,以求将会稽完全控制在己方手中。然而此时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晋国在会稽连人口都快剩不下来了,根本无法得到燕国的援助。晋

  • 弃仇拜相的背后:鲍叔牙如何步步谋略,让齐桓公放下了一箭之仇?

    历史人物编辑:浪迹文史标签:鲍叔牙

    历史上的一代名相管仲,曾经差点用箭射死了齐桓公,那么最后,齐桓公又是如何放弃一箭之仇的呢?齐桓公真的是从一开始就不计前嫌吗?当然不是。纵使齐桓公大度,也难以忘了自己还未当上国君就差点被具有百步穿杨技术的管仲给一箭射杀。最后,齐桓公能够忘记一箭之仇,主要是有一位至交好友鲍叔牙的步步谋略。那么,故事究竟

  • 鲍叔牙的赌局:齐国的霸业原来很早就已注定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鲍叔牙

    鲍叔牙跟管仲的关系很好,好到可以说是生死之交,两个人的父亲都是齐国大夫,鲍叔牙的父亲是鲍敬叔,管仲的父亲是官庄。不同的是鲍家当时是齐国的显赫家族,而管氏家族则已经衰败,管仲甚至跑到社会上做生意,就是那个年代地位不太高的商人。那么,鲍叔牙为何选择与管仲成为至交好友,除了两家世代交好,就是鲍叔牙与管仲相

  • 春秋战国时,别人都觉得管仲很差劲,为何鲍叔牙却说他有治国之才?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鲍叔牙

    想当年,管仲辅佐公子纠时射了公子小白一箭,这可是打埋伏,却愣是没射死公子小白。没射死就没射死吧,自己还以为把公子小白给射死了,结果就让公子小白变成了齐桓公。齐桓公想要报一箭之仇,就是把管仲给咔嚓了。多亏鲍叔牙好一通嘚啵,齐桓公这才任命管仲为相。等到管仲快死了,齐桓公想让鲍叔牙为为相,管仲却说让鲍叔牙

  • 齐桓公任人唯贤,鲍叔牙力荐管仲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鲍叔牙

    春秋齐国之所以能脱颖而出,率先成为几个大国之一,与齐桓公知人善任和不计前嫌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鲍叔牙和管仲的精心辅佐,齐桓公也不会那么快成为五霸。但是,大家都知道,当初齐桓公可是中了管仲一箭的,他是如何化敌为友,使管仲成为春秋名相的呢?这里面还有一段非常动人的故事。朋友们知道,齐桓公名叫小白,他与齐

  •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此三人为何关系?怎么会变成高考作文?

    历史人物编辑:乔鸿浡标签:鲍叔牙

    “齐桓公益骄,不务德而务远略,诸侯弗平。”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有管仲的辅助,而管仲之所以能得到齐桓公的重用,在齐桓公手下发挥自己的才能,得益于其至交好友鲍叔牙的推荐。管仲从小家庭贫困,生活得很艰苦,每每到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都是鲍叔牙向他施以援手,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