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商鞅取代秦惠文王,中国历史会发生什么改变?

如果商鞅取代秦惠文王,中国历史会发生什么改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飞鱼侃史 访问量:3568 更新时间:2024/1/18 23:33:40

今天又人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个假设根本就不成立,虽然“商鞅变法”让秦国就此步上了崛起之路,但商鞅本人在秦国的根基实在太弱,且当时士族势力虽然受损但依旧强大。从历史的走势来看,即使秦惠继位时间并不长,商鞅依旧没有任反抗之力。而且,就算如对方所说,商鞅取代了秦惠文王,我认为秦国将会立即陷入内乱当中。

商鞅根本没有取代秦惠文王的实力

我们先来看看秦孝公去世后,秦国到底发生了什么。按照史料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后太子嬴驷继位,是为秦惠文王。

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于是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得知后立即逃往边关,因未带凭证不得住店,后商鞅想逃至魏国,或经过魏国逃往他国,但均被拒绝。商鞅无奈返回秦国,潜回封邑商,发动邑兵攻打郑县,秦惠文王发兵攻打,商鞅战败身亡。其尸身被运回咸阳后车裂,同时全家被诛灭。

从这段记载不难看出,在被诬告之后,商鞅的第一反应就是逃往他国。为什么?就是因为商鞅知道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与秦王对抗。而在逃亡失败,被逼起兵之后,连郑县都没有打下来就被迅速平定了,由此同样不难看出,商鞅实际上是没有造反的本钱的。

而我之所以断定商鞅会失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士族权力仍然很大。商鞅变法虽然改变了秦国的权力结构,士族权力被减弱,但前后毕竟仅有几十年,在秦孝公去世的时候,士族的实力仍然很强大。秦国士族的全面衰弱,正是在秦惠王文王时期实现的。

2、商鞅军事才能有限。术业有专攻,商鞅的主要才能还是在法家治国方面,军事才能其实并不强,河西大战不过是其用计谋诱捕了魏国主帅公子昂,在魏军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有一定的取巧成分。

3、商法作茧自缚。商鞅变法实际上实行的是严法治国,法令全面且又严格,这种情况下,即使百姓拥戴商鞅,敢于配合其造反的也实在有限,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积聚足够的力量。同样,正是由于商鞅削弱了士族权力,导致其手中的私兵极为有限,根本无法形成大的威胁。

商鞅如果取代惠文王,秦国必定陷入大乱,是否还会继续崛起无从判断

如果对方所说的情况真的实现,秦国陷入内乱倒是必然的,而之后秦国是否还会继续崛起无从判断。

1、“谋反”将被坐实。那么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的“欲反”罪名将被坐实,即使商鞅成为秦王,各秦国公室必然联合起来对其进行讨伐,正如前文所说,此时秦国士族的实力仍然很大,一旦联合起来,平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恐怕商鞅变法所积聚的力量将会随着战乱而灰飞烟灭。

2、秦国是否继续崛起无从判断。秦国彻底崛起,最终一统六国,不可否认有商鞅的贡献,但同样于秦国的历代明君是密不可分的,而商鞅的后代由于被诛杀殆尽,历史上并无相关记载,我们无从判断其子孙后代的执政能力,那么秦国是否还会继续崛起,就完全成了未知数。

标签: 商鞅

更多文章

  • 战国商鞅变法成功实施,但商鞅的下场却为什么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暴暴说历史标签:商鞅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名的变法成功者。按理说他应该功成名就,但商鞅的下场却非常惨,死后其尸首仍被车裂。变法成功的商鞅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商鞅变法的大环境。商鞅变法,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在历史上处于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期间,铁制工具以及牛耕的

  • 秦国强大商鞅居功至伟,为何还是被车裂?秦王:杀商鞅能一箭双雕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商鞅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可以说正是这场变法使得秦国面貌焕然一新,最终奠定了秦国走向强大的基因。在秦孝公的一手推动下,商鞅变法深入到秦人血肉里,可最终的结局是商鞅被车裂。按理,商鞅对秦国有着巨大的贡献,应该受到国人的尊敬,可结果却是被施以车裂,“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商鞅究竟

  • 商鞅那么厉害,为何还是被杀?史学家:得罪这3个人,商鞅必死

    历史人物编辑:绮梦说历史标签:商鞅

    说千古一帝会想到秦始皇,就像说变法能臣会想到商鞅。秦始皇建立的功业,往早了说,与商鞅给秦国带来的改变脱不了关系。商鞅入秦之前,秦国存在感极低,“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商鞅入秦之后,通过变法“为秦开帝业”,使贫弱落后的秦国焕然一新。商鞅那么厉害,为何还是被杀了?从后世史学家对商鞅的记载评价里,可以发现

  • 为什么商鞅要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商鞅

    大家知道商鞅为什么要变法?其实这与当时秦国当时的国力有关,对于后期使秦国成为强国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即位。为了增强秦国整体国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秦孝公决心通过变法,实现国家的富强。于是他颁发招贤令,广招天下贤才。此时,商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便来到秦国。他向秦孝公提出了奖军功

  • 为秦国变法立有有功的商鞅,为什么商鞅下场这么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商鞅

    战国时期,秦孝公决定实行改革,以消除国内制度的诸多弊病,增强国力以安抚民心。 他推选商鞅为带头人,推动实事求是的改革。 商鞅奉命后,大胆踏上改革之路。 针对旧时代的弊病,突破传统势力的重重障碍,打破旧制度,贯彻新法制。 这种精神非常宝贵。 新法实施期间,秦王犯法,商鞅自己不便动用太子,却对太子的二师

  • 商鞅:商鞅被车裂而死,为什么秦人不怜?

    历史人物编辑:吴文磊标签:商鞅

    《战国策》中记载“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为什么秦人不怜惜使他们国富民强的商鞅呢?商鞅变法让秦国有了质的改变,一跃成为有图霸天下基础的强国,在商鞅变法之前,除了秦穆公时期,秦国多是被中原诸国忽略掉,一来中原诸国视秦人为西戎,二来秦国在很长一段时间被魏国压制在洛水西岸,与中原各国几乎没有沟

  • 商鞅变法,秦国的浴火重生,商鞅的虽死犹生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商鞅

    《商君书.更法第一》中写道: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法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人民,礼仪的产生是为了方便做事。因此圣人治国,以利国利民,提高办事效率为第一要务,旧法陈礼可以不遵守。变法的表面意思是换一种制度治国理政,深层次含义则是利益重新分配。变

  • 商鞅重塑秦国形象,改变历史进程,为何商鞅没得到英雄的礼遇?

    历史人物编辑:黄豆讲历史标签:商鞅

    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后,秦国快速强大,按理说应该受到英雄般的礼遇,事实上,支持他的秦孝公去世不久,就被新君处死,百姓也不同情;后世的名声也不太好。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商鞅为人过于刚直、刻薄商鞅和后世的张居正一样,都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典范。为了让新法顺利执行,商鞅刚正、严肃,不徇私情,摆出一副冷

  • 商鞅之死,故事的结局早已注定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商鞅

    春秋中期,秦国是天下四大强国之一。穆公以后,秦国的声音却越来越小。秦国和晋国虽是世亲,也是世仇。亲的时候叫秦晋之好;恶的时候不停地打仗。秦国无法压制晋国,国内又内乱,崤山以东的世界好像跟他们无关。赵魏韩三家分晋,按理说是秦国东进的绝佳时机。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秦魏石门之战,秦军斩首六万,献

  •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为何还会将商鞅“五马分尸”?

    历史人物编辑:澜阅史记V标签:商鞅

    公元前362年,胸怀大志的魏人商鞅辗转来到了秦国。彼时的秦国,地处西陲,国家贫穷落后,被东方六国视为蛮夷,不愿与其交往。新即位的秦国国君秦孝公求贤若渴,他迫切地想要改变秦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使秦国走上国富民强之路。因此,他需要一位可以扭转乾坤的大才,助他实现这一切。或许是秦孝公嬴渠梁的真诚感动了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