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商鞅变法成功实施,但商鞅的下场却为什么那么惨?

战国商鞅变法成功实施,但商鞅的下场却为什么那么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暴暴说历史 访问量:1126 更新时间:2024/1/20 22:55:35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名的变法成功者。按理说他应该功成名就,但商鞅的下场却非常惨,死后其尸首仍被车裂。变法成功的商鞅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商鞅变法的大环境。

商鞅变法,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在历史上处于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期间,铁制工具以及牛耕的普遍推广使用,导致原本的土地国有制(普天之下莫非土)逐渐被土地私有制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阶级由此产生。新兴军功地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想要获得相对应的政治地位,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

战国初期的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赋税的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秦孝公继位后,为了实现自己一统天下的野心,决心改革图强,便下令纳贤。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新兴的地主阶级好像一只落入平阳的老虎,虽然有着一身本领(有钱有军功)但却被旧贵族狠狠地压在身低。这个时候的地主阶级是十分不满的,是有足够爆发力的阶级,只差一个导火索。

这个导火索就由商鞅送到手里。商鞅加入秦国以后,上演了史上第一次“舌战群儒”。当时的旧贵族对变法表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表示应该尊古,变法是对古法的不尊重。商鞅针锋相对:“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商鞅的这番话为变法打下了基础,在取得秦孝公信任后,开始了第一次变法。毫无疑问,这次变法是成功的,否则历史花落谁家还不一定呢。秦国在商鞅主张的变法之下,迅速强盛,为后来秦王朝统一打下坚实基础,对于秦国来说,商鞅绝对是一个大功之臣,但为何下场却如此惨烈?

问题就出现在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具体实施上。

第一点,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废除了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从而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在新旧阶级交替的时代下,旧贵族会有一系列反扑行为,目标当然是主张变法的商鞅,所以说,商鞅变法从刚开始就注定了自己的命运。

商鞅变法还有一条措施触犯到了旧贵族的利益——实行军功爵制。军功爵制出现以后,出现了谁都可以通过立军功而获得职位的局面;那么,那些世卿世禄的旧贵族往往没有军功,没有军功则被贬为平民,这一点,说明了商鞅变法触及旧贵族利益的根本,掌权的旧贵族跟商鞅拼命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点,商鞅变法沿用了李悝的《法经》,其中提出禁止私斗,有罪必罚。当时的天子,秦孝公的儿子,后来的秦惠王赢驷犯了法,虽然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说,但这一原则未能有效执行。秦惠文王杀了人,在无法惩罚太子的情况下,只能惩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商鞅新法酷刑,将公子虔的鼻子挖了去,使得秦惠文王与公子虔怀恨在心。

第三点。注意看这几个字“当时的天子。”也就是说,当秦孝公死后,赢驷将成为新的君王。商鞅却以法家之心执法家之剑砍到了天子门前。(他如果能善终才奇怪!)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商鞅的情商实际上是不高的,得罪了未来的君王与自杀无异。

参考资料:《史记·商君列传》

《法经》;《秦律》

标签: 商鞅

更多文章

  • 秦国强大商鞅居功至伟,为何还是被车裂?秦王:杀商鞅能一箭双雕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商鞅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可以说正是这场变法使得秦国面貌焕然一新,最终奠定了秦国走向强大的基因。在秦孝公的一手推动下,商鞅变法深入到秦人血肉里,可最终的结局是商鞅被车裂。按理,商鞅对秦国有着巨大的贡献,应该受到国人的尊敬,可结果却是被施以车裂,“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商鞅究竟

  • 商鞅那么厉害,为何还是被杀?史学家:得罪这3个人,商鞅必死

    历史人物编辑:绮梦说历史标签:商鞅

    说千古一帝会想到秦始皇,就像说变法能臣会想到商鞅。秦始皇建立的功业,往早了说,与商鞅给秦国带来的改变脱不了关系。商鞅入秦之前,秦国存在感极低,“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商鞅入秦之后,通过变法“为秦开帝业”,使贫弱落后的秦国焕然一新。商鞅那么厉害,为何还是被杀了?从后世史学家对商鞅的记载评价里,可以发现

  • 为什么商鞅要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商鞅

    大家知道商鞅为什么要变法?其实这与当时秦国当时的国力有关,对于后期使秦国成为强国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即位。为了增强秦国整体国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秦孝公决心通过变法,实现国家的富强。于是他颁发招贤令,广招天下贤才。此时,商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便来到秦国。他向秦孝公提出了奖军功

  • 为秦国变法立有有功的商鞅,为什么商鞅下场这么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商鞅

    战国时期,秦孝公决定实行改革,以消除国内制度的诸多弊病,增强国力以安抚民心。 他推选商鞅为带头人,推动实事求是的改革。 商鞅奉命后,大胆踏上改革之路。 针对旧时代的弊病,突破传统势力的重重障碍,打破旧制度,贯彻新法制。 这种精神非常宝贵。 新法实施期间,秦王犯法,商鞅自己不便动用太子,却对太子的二师

  • 商鞅:商鞅被车裂而死,为什么秦人不怜?

    历史人物编辑:吴文磊标签:商鞅

    《战国策》中记载“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为什么秦人不怜惜使他们国富民强的商鞅呢?商鞅变法让秦国有了质的改变,一跃成为有图霸天下基础的强国,在商鞅变法之前,除了秦穆公时期,秦国多是被中原诸国忽略掉,一来中原诸国视秦人为西戎,二来秦国在很长一段时间被魏国压制在洛水西岸,与中原各国几乎没有沟

  • 商鞅变法,秦国的浴火重生,商鞅的虽死犹生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商鞅

    《商君书.更法第一》中写道: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法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人民,礼仪的产生是为了方便做事。因此圣人治国,以利国利民,提高办事效率为第一要务,旧法陈礼可以不遵守。变法的表面意思是换一种制度治国理政,深层次含义则是利益重新分配。变

  • 商鞅重塑秦国形象,改变历史进程,为何商鞅没得到英雄的礼遇?

    历史人物编辑:黄豆讲历史标签:商鞅

    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后,秦国快速强大,按理说应该受到英雄般的礼遇,事实上,支持他的秦孝公去世不久,就被新君处死,百姓也不同情;后世的名声也不太好。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商鞅为人过于刚直、刻薄商鞅和后世的张居正一样,都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典范。为了让新法顺利执行,商鞅刚正、严肃,不徇私情,摆出一副冷

  • 商鞅之死,故事的结局早已注定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商鞅

    春秋中期,秦国是天下四大强国之一。穆公以后,秦国的声音却越来越小。秦国和晋国虽是世亲,也是世仇。亲的时候叫秦晋之好;恶的时候不停地打仗。秦国无法压制晋国,国内又内乱,崤山以东的世界好像跟他们无关。赵魏韩三家分晋,按理说是秦国东进的绝佳时机。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秦魏石门之战,秦军斩首六万,献

  •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为何还会将商鞅“五马分尸”?

    历史人物编辑:澜阅史记V标签:商鞅

    公元前362年,胸怀大志的魏人商鞅辗转来到了秦国。彼时的秦国,地处西陲,国家贫穷落后,被东方六国视为蛮夷,不愿与其交往。新即位的秦国国君秦孝公求贤若渴,他迫切地想要改变秦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使秦国走上国富民强之路。因此,他需要一位可以扭转乾坤的大才,助他实现这一切。或许是秦孝公嬴渠梁的真诚感动了上天,

  • 商鞅变法有一条内容:父子兄弟禁止同居,了解后才知道商鞅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商鞅》说到中国历史上成功的变法,“商鞅变法”会瞬间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相比于其他变法而言,商鞅变法更具有影响力。毕竟其变法内容并没有因为商鞅的死亡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在商鞅变法的体系中,不仅强调了“耕”与“战”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