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那么厉害,为何还是被杀?史学家:得罪这3个人,商鞅必死

商鞅那么厉害,为何还是被杀?史学家:得罪这3个人,商鞅必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绮梦说历史 访问量:1297 更新时间:2024/1/20 3:54:56

说千古一帝会想到秦始皇,就像说变法能臣会想到商鞅。秦始皇建立的功业,往早了说,与商鞅给秦国带来的改变脱不了关系。商鞅入秦之前,秦国存在感极低,“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商鞅入秦之后,通过变法“为秦开帝业”,使贫弱落后的秦国焕然一新。

商鞅那么厉害,为何还是被杀了?从后世史学家对商鞅的记载评价里,可以发现:得罪这3个人,商鞅必死。司马迁说:“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而在《资治通鉴》里,我们能找到更多商鞅之死的原因痕迹,一开始,商鞅怀着满腹法学,跟立志变法强秦的秦孝公一拍即合:

秦国积贫积弱,贵族垄断了仕途高位,百姓有功无赏,对外作战积极性不够高。商鞅针对秦国的情况,相继推出了《垦草令》、《连坐法》、《二十级军功爵制》等,要知道秦人悍勇,民间私斗之风盛行,而禁止私斗、奖励军功、有功进爵,百姓就会“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然后就是重农抑商、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获得奖励;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推行小家庭制度,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焚烧儒家诗书等等。同时商鞅还确立了“连坐”法令,一人犯罪全家甚至邻居都要追责,除非事先告发,知而不报的严惩;爵位要靠杀敌立军功获得。

贵族的世袭地位被打破了,百姓有了上的机会,但变法的结果,真的是一方喜,一方忧那么简单吗?根据史书记载,民间对商鞅的怨言也不少:“商君……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商鞅厉行法令,轻视教化,为了立威令行,主张轻罪重罚。

所以商鞅并没有得百姓民心,他得到的主要助力来自一国之君秦孝公。作为法家弟子,“不避权贵、刑上大夫”这一点被商鞅发挥得淋漓尽致。于是商鞅顶着重重压力变法的时候,自然而然得罪了贵族势力:太子、公子虔、还有公孙贾,公子虔被削去鼻梁,公孙贾被施黥刑。

太子到底犯了商鞅哪一条新法令?没有详细记载,但公子虔是秦孝公的大哥,公孙贾是旧贵族势力代表人物,与甘龙等人可算作一派,他们与商鞅分庭抗礼,商鞅固然是能臣,但他同时也是孤臣;太子犯法,不能加刑罚,结果这罪过只能加给了昔日风光的贵族们。

公子虔、公孙贾、太子,全都丢了脸面,公子虔甚至闭门8年不出,这8年里他都在想什么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可秦孝公又不能一直活下去,他一死,太子即位,局势瞬间发生了转变,不管是为了当初的私仇,还是为了安抚秦国的暗潮,新国君都会把商鞅给灭了。

秦孝公死了,老世族又开始针对商鞅,双方势不两立。新秦君无法凭一己之力与所有老世族对抗,杀了商鞅才是最简单省事的办法,而商鞅也就那么轻而易举地死了。他死后,新法继续推行,可见新君一定看到了其中的好处,他并没有全盘否定商鞅。只是商鞅作为一柄乱世的利剑,最终还是走到了必死之局。

标签: 商鞅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商鞅要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商鞅

    大家知道商鞅为什么要变法?其实这与当时秦国当时的国力有关,对于后期使秦国成为强国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即位。为了增强秦国整体国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秦孝公决心通过变法,实现国家的富强。于是他颁发招贤令,广招天下贤才。此时,商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便来到秦国。他向秦孝公提出了奖军功

  • 为秦国变法立有有功的商鞅,为什么商鞅下场这么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商鞅

    战国时期,秦孝公决定实行改革,以消除国内制度的诸多弊病,增强国力以安抚民心。 他推选商鞅为带头人,推动实事求是的改革。 商鞅奉命后,大胆踏上改革之路。 针对旧时代的弊病,突破传统势力的重重障碍,打破旧制度,贯彻新法制。 这种精神非常宝贵。 新法实施期间,秦王犯法,商鞅自己不便动用太子,却对太子的二师

  • 商鞅:商鞅被车裂而死,为什么秦人不怜?

    历史人物编辑:吴文磊标签:商鞅

    《战国策》中记载“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为什么秦人不怜惜使他们国富民强的商鞅呢?商鞅变法让秦国有了质的改变,一跃成为有图霸天下基础的强国,在商鞅变法之前,除了秦穆公时期,秦国多是被中原诸国忽略掉,一来中原诸国视秦人为西戎,二来秦国在很长一段时间被魏国压制在洛水西岸,与中原各国几乎没有沟

  • 商鞅变法,秦国的浴火重生,商鞅的虽死犹生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商鞅

    《商君书.更法第一》中写道: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法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人民,礼仪的产生是为了方便做事。因此圣人治国,以利国利民,提高办事效率为第一要务,旧法陈礼可以不遵守。变法的表面意思是换一种制度治国理政,深层次含义则是利益重新分配。变

  • 商鞅重塑秦国形象,改变历史进程,为何商鞅没得到英雄的礼遇?

    历史人物编辑:黄豆讲历史标签:商鞅

    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后,秦国快速强大,按理说应该受到英雄般的礼遇,事实上,支持他的秦孝公去世不久,就被新君处死,百姓也不同情;后世的名声也不太好。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商鞅为人过于刚直、刻薄商鞅和后世的张居正一样,都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典范。为了让新法顺利执行,商鞅刚正、严肃,不徇私情,摆出一副冷

  • 商鞅之死,故事的结局早已注定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商鞅

    春秋中期,秦国是天下四大强国之一。穆公以后,秦国的声音却越来越小。秦国和晋国虽是世亲,也是世仇。亲的时候叫秦晋之好;恶的时候不停地打仗。秦国无法压制晋国,国内又内乱,崤山以东的世界好像跟他们无关。赵魏韩三家分晋,按理说是秦国东进的绝佳时机。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秦魏石门之战,秦军斩首六万,献

  •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为何还会将商鞅“五马分尸”?

    历史人物编辑:澜阅史记V标签:商鞅

    公元前362年,胸怀大志的魏人商鞅辗转来到了秦国。彼时的秦国,地处西陲,国家贫穷落后,被东方六国视为蛮夷,不愿与其交往。新即位的秦国国君秦孝公求贤若渴,他迫切地想要改变秦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使秦国走上国富民强之路。因此,他需要一位可以扭转乾坤的大才,助他实现这一切。或许是秦孝公嬴渠梁的真诚感动了上天,

  • 商鞅变法有一条内容:父子兄弟禁止同居,了解后才知道商鞅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商鞅》说到中国历史上成功的变法,“商鞅变法”会瞬间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相比于其他变法而言,商鞅变法更具有影响力。毕竟其变法内容并没有因为商鞅的死亡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在商鞅变法的体系中,不仅强调了“耕”与“战”的改革,

  • 主持秦国变法的商鞅,又叫卫鞅、公孙鞅,其实他姓姬!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商鞅

    是不是觉得有点乱?要捋清这个问题,得先来了解一下先秦的姓氏是如何确立的!和我们今天姓氏合一不同,在先秦时代,姓与氏是两个概念,姓是固定的,永远不变的,而氏则是灵活变化的,多种多样的。有的以国为氏,有的以邑为氏,有的以官职为氏,等等。比如《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徐氏

  • 你只知荆轲刺秦王,却不知傅介子千里斩楼兰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荆轲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是李白的名句,读罢令人荡气回肠!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句诗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堪与“荆轲刺秦王”相媲美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如此的惊心动魄,引人入胜!提起汉代的外交家,人们自然会想起西汉的张骞与东汉的班超,唯独不会想起他。其实早在班超投笔从戎之前,此人就已扬名天下,实为“张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