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夸大作用了的商鞅变法,秦国能统一天下,不仅仅在于商鞅变法

被夸大作用了的商鞅变法,秦国能统一天下,不仅仅在于商鞅变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守望者 访问量:3214 更新时间:2024/1/19 22:30:41

很多人受到历史书简化情节的影响,觉得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就从一个弱国一跃成为强国,此后就是六国合纵也打不过秦国,然后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了。这其实是对历史印象的一个误解。商鞅变法的作用被过分夸大了,实际上商鞅变法是秦国加强君主集权的一系列活动中的一环,其作用效果确实明显,而且影响深远,确实是秦国崛起的历史节点。但要说秦国能最终统一天下,全是商鞅变法的功劳,这就是言过其实了。

商鞅变法的第一阶段内容主要是制定连坐制度,轻罪重罚,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焚烧儒家经典。由于变法开放了秦国平民的晋升体制,所以取得了重大成功,秦国开始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然后商鞅又开始了第二阶段变法,这一次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封疆,推行县制,迁都咸阳,剥夺了贵族的权力,经济实力大幅度发展。虽然商鞅是吸取了李悝吴起的变法思想,魏国楚国的变法经验,但商鞅变法却是最彻底的,也成功地让秦国成为了战国最强国家。

也就是说,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变成了一个高效率的战争机器,可以把资源、粮食、兵力、文武大臣调动起来,因而可以在对六国的战争中始终处于优势。然而,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忽略的。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而秦灭六国开始于公元前230年,这期间足足有126年的时间。这一百多年的时间,秦国是不可能没有调整过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策略的,把秦灭六国全部归功于商鞅变法,无疑是对历史的误读。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现在是2021年,126年前还是1895年,这一年清朝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那么一百多年前的政策会对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有人说时代变了,科技发展了,生产力大幅度进步了,这么类比是不对的。

那我们把时间调整回秦汉,就看看紧接着战国秦朝,没有任何科技与生产力质变的汉朝,100年后的政策能有多大的变化。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126年后是公元前76年,这时候的皇帝是汉昭帝。汉昭帝已经是汉朝的第八位皇帝了,他是汉武帝的少子,在汉武帝驾崩后登基为帝。那么,这一百年间,汉朝的政策发生过哪些变化呢?

汉朝开国最开始的时候汉承秦制,施行黄老学说与秦法并行,以黄老之无为去抵消秦法之苛刻,施行无为之治,与民休息的休养生息之策。然后到汉武帝时推恩令消灭了诸侯国的威胁,建立内朝抑制丞相权力,设置十三部刺史,禁止郡国铸钱,又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了武帝晚年,海内虚耗、民生凋敝,又下轮台罪己诏,重新恢复经济发展。再到汉昭帝时,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屡次减免租赋,招抚流民,重新与匈奴和亲,召开盐铁会议,随后罢榷酤。可以说把汉武帝的前期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基本全部推翻。汉朝立国一百年,其政策推倒重来多次,绝不是奠定了汉朝郡国并存的汉高祖刘邦时候的样子。

一百多年的时间,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策略,这是必然的。商鞅变法也一样,是不可能也没可能直接决定了一百年后秦国的全部制度的。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说商鞅变法是秦国变强崛起的历史节点,这没有问题,但秦国能统一六国,全部归功于商鞅变法,这就是过分夸大其作用了。

把秦朝的强大与最终统一,全部归功于商鞅,这是抹除了秦国连续七代雄主励精图治,富国强民的不懈努力——宣太后芈月在床上摆平了义渠王,让秦国再无后顾之忧;司马错平巴蜀得到后方粮仓;张仪破合纵;范雎远交近攻;战神白起杀敌百万,吕不韦怀柔政策,这些都是秦国能统一天下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商鞅变法是秦国强大基础,虽说没有根基后面就无法展开,但全部归功于基础,这又是过于夸大基础的作用了。想要延续和发展秦国的强大,是离不开后面数代君王的努力的。大概就是商鞅变法是秦国这一大厦的地基,地基确实重要无比,但是说大厦能屹立不倒全是地基的作用,就言过其实了。

标签: 商鞅

更多文章

  • 商鞅爵大良造,又被称为商君,那么商鞅到底是什么爵位呢?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商鞅

    商鞅是秦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后,卫国公族之人公孙鞅,本在魏国求官,但因不被重用,所以毅然来到秦国。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得强大,商鞅由此被任命为大良造。那么大良造是什么爵位呢,商鞅将秦国的爵位分为二十等爵,从一级公士到最高等级的彻候。而大良造,是第十七等爵,为大上造之良者。是商鞅变法时

  • 商鞅变法,太子犯罪,商鞅如果不处罚公子嬴虔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曹娜说历史标签:商鞅

    秦孝公起用商鞅,君臣二人开始变法图强,万事开头难,怎么 取信于民,商鞅担心老百姓不相信新法,于是在市场南门街头立一木杆,张榜说谁能把木杆搬到北门就赏十金,老百姓觉得此事蹊跷没人相信,商鞅又宣布赏五十金,有人将信将疑把木杆搬到了北门,商鞅果然赏五十金,以示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这就是:“徙木立信”,

  • 商鞅被五马分尸很冤?不妨先来看看,商鞅除了变法还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小韩韩说娱乐标签:商鞅

    要是说秦国没有商鞅也能一统六国,我恐怕是不赞同的。秦国能脱胎换骨、国力大大增强,都是源自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可谓是彻头彻尾的改变了秦国的面貌,商鞅变法的结果就是:将秦国彻底改造成了一个以军功等级制为基础的战争机器。所以说没有商鞅就没有大一统的秦国,商鞅为秦国做出的贡献不可衡量。然而就是这么一

  • 为何秦国贵族对商鞅恨之入骨?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商鞅

    秦国,赵良府邸。红烛蜡火,照亮了整个书房。赵良端坐其中,双眉紧锁,愁容尽显。桌上整齐摆放的书信里,写着简明扼要的四字:说服商鞅。可商鞅何等人杰,岂会因他三言两语就会放弃变法?思来想去,赵良眉头更紧了。“商鞅此人……”赵良顿了顿,继续呢喃道:“自恃变法有功,称孤道寡。但凡出门,必随行数十车辆,数名持矛

  • 弱民方能强国,商鞅说过这话吗?商鞅:都两千年了还惦记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商鞅

    战国时期的大变革家商鞅,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挡人财路的性质极其恶劣,这话说得简直让百姓们同仇敌忾,商鞅也为此背了黑锅。那么这话当真是他本人所说吗?商鞅在立下变法大功后,被秦孝公赐商於之地为食邑,人称“商君”,该言论正出自《商君书》。后人对此书争议颇多褒贬不

  • 科普:商鞅变法如此“强势”,为何“阻力”看起来相对他国较小?

    历史人物编辑:夏目历史君标签:商鞅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宣布在秦国推行变法,这一消息震惊了全国,也震惊了“山东六国”——因为这场变法从骨子里改变了大秦帝国,也改变了未来中国的走向。而史书也称之为“商鞅变法”......古往今来,人们在讨论这场变法运动时,往往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指责商君之法过于严苛,抹杀人性。也有的人评价商鞅之法

  • 秦国集权与商鞅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商鞅

    学界对商鞅死因的观点主要有:商鞅死于利益受损贵族的报复;商鞅为秦制定的刑罚太严过狠从而作法自毙玩火自焚;商鞅的巨大权力威胁到新君赢驷;另还有赢驷阒商鞅使诈胜魏而怀疑他的品行并想要治他的罪等等说法。一、相关史料疑点与辨析记述商鞅死因的基本材料来源于《战国策·秦策》和《史记·商君列传》(以下简称《秦策》

  • 一文看懂秦国历代君王,对商鞅是何态度?其实感情很复杂!

    历史人物编辑:夏目历史君标签:商鞅

    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运动。这个开端其实在当时的战国并不算太突出的存在,毕竟同时代的魏国,楚国,韩国,齐国也都在进行很大力度的改革。比如魏国通过李悝变法成为战国之雄,齐、楚在变法后也逐步走向“二强”......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商鞅变法的“平台”秦国本来就是一个被打了数年的弱国,而且秦

  • 秦朝二世而亡,有人说是商鞅变法的后遗症?专家:商鞅不该背锅

    历史人物编辑:陌上拾史标签:商鞅

    公元前361年,秦国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秦孝公登上历史舞台。秦孝公当上秦国的国君后,对秦国的贫弱痛心疾首,他决心励精图治改变秦国的落后的面貌。秦孝公非常重视人才,因此他向天下发出了秦国求贤令,表示如果能让秦国富强,将给予高官厚禄。在众多来到秦国的贤才之中有一个叫卫鞅的人,也就是商鞅。秦孝公对卫鞅的强秦

  • 为什么商鞅变法让秦国变得强大起来?商鞅却依旧被车裂了?

    历史人物编辑:李天侃娱乐标签:商鞅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之高,因为它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国家。虽然说在此之前,夏朝,商朝和周朝在国家形式方面也是统一的。但是一来他们的土地没有秦朝的广阔,二来在制度上也没有像秦朝这样实现了大一统,并且秦朝的这种统一形式影响了后世长达2000多年,同样也影响着世界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