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的历史朝代发展的顺序,夏商西周之后就来到了春秋和战国时期,此时原来一统天下的王朝被割据分裂开来,形成了数个诸侯国。
东周与西周虽然都是同样诸侯林立,但一个却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个却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从某个角度来说也应验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一大批顺应时势的外交人才,其中苏秦就是鼎鼎有名的一位,十分具有外交天赋的他,曾经为齐国立下了很多功绩。
但苏秦在光环加身的同时,也碍了一些人的眼、挡了一些人的路,使其遭到暗杀。临死之前,苏秦告诉齐王:
把我车裂,凶手自然会出现。
事实也的确如苏秦所料想的那样,所有的凶手最终全部伏法,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师从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根据史书典籍记载,苏秦是战国时期洛阳人。苏秦早年拜鬼谷子为师,与张仪一样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可是学成初期他并没有受到列国重用。
虽然有满肚子知识但却不懂得农事,生活上更是贫困潦倒,也正是因为如此,苏秦身边的人大多都嘲笑他身为一名男子,只会口舌之利,却连养活自己都做不到。
面对这样的情形,苏秦没有选择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钻研书籍,并在一年后提出了合纵之术:
合众弱以攻一强。
对于自己历尽千辛万苦、耗费一年精力才总结出来的合纵之术,苏秦十分自信,认为必定能成功游说有为的君王把自己奉为座上宾。
但是事实真像他所说的那样吗?
要知道在那个时期,秦国在几代君主的带领下国力强大,整个秦国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之所以会有秦国一家独大的场面,与同身为鬼谷子学生的秦相张仪有关。
秦国强大、其余国家弱小,面对此等情形自认为不弱于苏秦的张仪,也曾提出了相应的办法即连横之术:
事一强以攻众弱。
合纵连横之策出现的具体时间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虽然合纵之术大成于苏秦时期,可最后收到的成效却是微乎其微,所以苏秦依旧没有受到重用。
在燕国遇到伯乐
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曾经自信满满的苏秦开始变得心灰意冷起来。
是金子无论到哪里都是会发光的,才华横溢的苏秦游说来到了燕国,也是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贵人燕文侯。
燕文侯十分相信苏秦,在许多政策的实施上全力站在他这一边。
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悦己者死”,面对如此信任自己的贵人苏秦呕心沥血,用自己的才华报答他的器重。
那段时间里,在苏秦的努力之下函谷关以东的六个国家,形成了一个联盟来共同抵抗秦国。
也就是说,合纵之术起源很早,但却在此时达到了巅峰,后人才将合纵与苏秦绑定到了一起。
天下之士合纵,热少相聚于赵,而欲攻秦。
但这样的好日子并不长久,最为器重他的燕文侯很快就去世了,下一任统治者燕易王又与其关系复杂,这使得苏秦在燕国每日都是战战兢兢、心惊胆战。
古人云“一朝天子一朝臣”,燕易王在登上王位后虽然并没有清算他,反而仍然看重他,但就是如此反常的举动使得苏秦内心更加不安,不久便向王上提出辞呈离开燕国。
苏秦对外表示自己得罪了燕易王才被赶出来,随后来到了齐国并得到齐王重用。
有一句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战场,同样也适用于官场。
来到齐国后,苏秦对齐宣王做了深入的了解,他发现此人骄奢淫逸,并不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苏秦来到齐国真的是为齐国出谋划策吗?答案并非如此。苏秦并不是一位背信弃义之人,他之所以来到齐国也只是为了消耗齐国的国力。
那些日子里,苏秦不但没有帮助齐国强大,反而在齐宣王死后诓骗齐宣王的儿子齐闵王,他是这么说的:
如果齐闵王想要稳固自己的统治,向世人表达自己的孝心,那就必须为齐宣王建造一座豪华的陵墓。
听到苏秦的这番话后,齐国的新任统治者欣然表示同意。
毕竟齐国十分重视孝道、实行的是仁政,为自己的父王建造一座奢华的陵墓,无疑能够充分体现自己对于父亲的孝顺。
乍一看此事对齐闵王有利,但仔细分析之后就不难发现他踩进了苏秦的坑,齐闵王大兴土木为齐宣王修建陵墓,消耗了齐国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样的一个举措导致整个齐国的国力迅速下降,齐国的大臣对此十分不满,他们多次向君王上奏要停止修建陵墓这一举动,但是却被无视。
给齐王留下的遗言:把我车裂,凶手自然会出现
有一句话说的好,“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出问题的人”。
既然问题是苏秦的计谋导致的,那么把苏秦除去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大臣们想出了一个计谋。
在齐闵王举办的一次宴会上,大臣们趁机刺杀了参与这场宴会的苏秦,这场刺杀行动十分顺利。
君王号令护卫们全力保全苏秦的性命,但由于刺客众多,他虽然没有当场气绝身亡,但也是身受重伤不久于人世。
苏秦是一名燕国安插在齐国的卧底,但当时这件事情并没有暴露,在齐闵王眼中他是一个为齐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能臣,一个为自己出谋划策的谋士。
面对众臣刺杀的这一恶劣事迹,齐国的君王当即表示要彻底调查,即使是掘地三尺也要找出刺杀的真凶。
与君王态度不同的是,他身边的朝臣却基本上都是敷衍了事,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刺杀之事本就是朝臣联合起来做的。
苏秦是一个聪明人自是看透了事情背后的真相,于是在临死前给齐王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把我车裂而死,真凶就会出现。
与此同时,苏秦还让齐王宣布他是燕国的间谍,不但要将其车裂而死而且要大大奖赏刺客。
对于苏秦的临终遗言齐王同意了,事情的发展也果然按照他所言进行,谋杀苏秦的齐国贵族纷纷跳了出来争抢功劳。
齐王将这些争抢功劳的人全部抓了起来,经过审讯刺杀之事真相大白,苏秦之仇也被报了。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经历过无数次征战,七国鼎立、天下割裂,外交人才十分受到君王的看重。
苏秦虽然身为一名外交人才拜师于鬼谷子,但在游历各国时却往往受不到重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主要是由于苏秦出身卑微,而战国时期又十分看重贵族身份。
这是苏秦之殇,也是时代的一个弊端,直至杨广的科举制度出现,寒门士的情况才得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