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平王弑父夺位后丰镐已无法掌握在王室手中只得迁都

周平王弑父夺位后丰镐已无法掌握在王室手中只得迁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咔咔奇摩 访问量:112 更新时间:2024/1/31 23:01:46

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东周的开始,实际上也标志着周王室的彻底衰落,那么,为何周平王要东迁呢?

宗周,也就是周王室直接控制的丰镐地区是周王室的核心区域,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宗周两个城市组成,一个是宗庙和园囿所在地的丰京,另外一个是纣王居住和理政的镐京。它是西周三百年天下的经济、军事、行政中心。

洛邑为周武王定鼎中原之地,周公在洛水以北、瀍水东筑了两座城,西面为王城,是宫寝之所在,东面是成周,为周王室宗庙之所在。周武王迁九鼎至此,周成王“初迁宅于成周”,举行安放九鼎大典,正式定都洛邑。

所以,西周历史上是有两座都城的!更准确的来说,是包括了丰京、镐京、洛邑王城、成周在内的四座城邑!但丰镐地区是周的发源地,也是其直接掌控的地区,相较被中原分封诸侯包围的洛邑,其战略威慑力更为重要,所以宗周在西周时,才是周王们行政办公的都城,洛邑成周虽然是作为统治天下四方的行政中心而建,但并不是现实意义上的行政中心。

那么,周平王为什么要迁都呢?

周平王是弑父造反上位的

大多数人印象中西周的灭亡,在于荒淫无度的周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而最终导致周王室被犬戎攻灭而无诸侯救援而亡。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周幽王到底是不是一个荒淫无度昏君这不好说,但西周到了他统治的这个时期,对诸侯的威慑力已经大不如前,特别是对于逐渐崛起的申国。周宣王时,淮夷等南方民族威胁到了周王室的统治,周王室却无力直接抵御,需要借助舅舅申侯的力量在今天南阳一带建立南申来保卫王畿,由此可见西周王室的衰弱。

导致西周灭亡的导火索,是周幽王想要废申后立褒姒,同时也要废太子宜臼(周平王)而立伯服。这并不是周幽王昏聩无能的表现,而是其为了重振周室权威的“骚操作”。

当时,在太子宜臼周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诸侯势力集团,这个集团以太子宜臼的外公申侯为主,申国通过联姻的方式,与姜齐、东方的郑国联盟,后来还要加上晋国。

面对这样强劲的一个政治集团,周幽王必然是十分头疼的,如果太子宜臼成为周王,那么周王室的权威势必更加衰落得厉害,所以扶持没有什么根基的褒姒,废掉申后母子,以此打击申国集团来重振王室,是周幽王的选择。

但周幽王高估了周王室的军事实力,低估了申国集团的整体实力。虽然跟申国交好的郑、晋不可能直接参与造反这种事情,但申国还有个好盟友犬戎。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干掉了周幽王,事发之后,晋、卫、秦、郑四国联军勤王姗姗而来,勉强“光复”了镐京,拥立周平王继位。

周平王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封赏有功之臣。卫侯晋爵位卫公;晋侯加封河内土地;本来只是附庸的秦国国君,加封为伯爵,正式成为诸侯之一。

大封功臣之后,按照一般情况发展而言,周平王应该争取更多诸侯的俺支持,洗清自己杀父弑君的污点。但周平王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做出了一项惊人的决定:迁都洛邑。

周平王迁都的政治目的

周平王迁都的理由十分轻率:犬戎不断在岐丰挑起争端,并不时威胁镐京;宫室被犬戎烧毁,有损天子仪容。

这两个理由显然有问题。犬戎是周平王杀父夺位的盟友、首要功臣,怎么会来侵扰周平王呢?难道是因为犬戎向周平王索取的要价没有得到满足,或是因遭到四路诸侯的驱逐而反目成仇?可这显然不是问题。因为凭借申侯和犬戎的世代关系,这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周平王还可以和犬戎讨价还价达成和解,没有必要放弃丰镐。

再者,即便真的和犬戎难以调和,周平王还可以依靠四路诸侯来驱逐犬戎,护卫镐京。至于宫室破败,就更加荒唐了。周平王连座位都坐不稳,哪还有心思惦记宫室?而且除了周平王自身原因外,好不容易帮外孙夺取天子之位的申侯,刚刚把自己的势力渗透到丰镐,怎么会愿意周平王东迁而带走自己煮熟的鸭子呢?周平王元年(前770年),经过一番告祭宗庙的仪式后,由秦襄公开道,周朝官民一起踏上了东迁之路。周平王迁都之后,要求秦国将犬戎驱逐出丰镐地区,作为回报,秦国完成任务后可以完全拥有该地。本来秦只是附庸,这下因为勤王变成了伯爵。虽然爵位只是中等,而且领土也是空头支票,但至少在地位上提高了。

继任的秦文公满心欢喜,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杀得犬戎远逃西部荒漠,岐丰一带的千里土地尽为秦国所有,秦国自此跻身大国行列。仅凭当时弱小的秦国一国之力,就能大败并驱逐犬戎,由此可见,所谓犬戎威胁更多是一种夸张。

再来看看晋国,除了获得周平王所赐的河内土地外,还将黄河以西、渭水以北的其他土地并入晋国,基本上是和秦国瓜分了整个丰镐地区。

显然,周平王是以土地换取秦国和晋国的支持。因为秦晋两国紧邻丰镐地区,他们的支持是最有效的,利益也是最直接的。他高调地宣布让秦国去攻打犬戎并获得丰镐地区,就是在向天下表明犬戎是杀父夺地的入侵者,这完全是周平王为自己洗脱罪名的一记狠招——依靠犬戎杀死父亲和伯父,登上王位,接着又依靠秦国攻打犬戎,来为自己正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周平王自己不去做这些事情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周平王是个光杆司令啊!

申侯联合犬戎一起进攻镐京,已经把周王室的军队全军覆灭了。周平王身边都是诸侯,申侯想要渗透丰镐地区,前来勤王的四位诸侯也不怀好意。虽然做上了天子,但周平王应该十分清醒,没有任何军事力量依靠的他,已经失去了周王室的龙兴之地。名义上丰镐地区还是周王室直辖,但就现在自己这种无兵的状态,丰镐丢掉是迟早的事情,倒还不如拿来扶植一个曾经的附庸,且华夷参半的秦国以制衡东方诸侯,同时在争取同宗晋国的支持,以此来摆脱申侯的控制。

所以,周平王迁都的主要原因,是基于政治现实的考量,丰镐地区从他弑父夺位开始,就已经无法掌握在王室手中了。诸侯,特别是申侯蠢蠢欲动。为了自身安全考虑,以岌岌可危的丰镐扶植秦国,拉拢晋国,然后迁都天下之中心洛邑,以秦晋为后盾,保持周王室的威严,这是周平王不得已的选择。毕竟,周平王没有直属自己的军队呀!

总而言之,周平王迁都洛邑是无奈之举,而造成这一切悲剧的源头是周王室的急速衰落,周幽王为了对抗诸侯不得不上演了一出废长立幼的闹剧,结果导致了周王室彻底地葬送。在完全丧失了赖以维持号令诸侯的起码军事力量后继位的周平王,不得不把无法控制的王室大本营丰镐拱手让出来,扶植一个跟中原诸侯玩不在一起的“蛮夷”秦国,讨好同宗的晋国。丰镐都让了出去,周平王自然只能选择西周的副首都洛邑了。

标签: 周平王

更多文章

  • 《大秦赋》:当年周平王给秦国的空头支票,成就了秦国的崛起

    历史人物编辑:王嘉兴标签:周平王

    最近《大秦赋》正在热播之中,而大秦赋前面几集可以说分外精彩,其中周赧王可以说是非常凄惨,名义上顶着周天子的名号,实际上战国七雄谁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到了最后关头还把他拿挡箭牌使。周天子的行为最终惹怒了秦庄襄王,至此八百年周王朝至此覆灭,周赧王面对这情况也只能大呼:“嬴秦,你这个养马的家奴。”然而除了怒

  • 周平王在烽火戏诸侯后废弃镐京迁都洛阳的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周平王

    洛阳,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古都之一。自古至今,不亡之国没有!所以被掘之墓常在!而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是中国盗墓者最猖獗的地区,号称“十墓九空”。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从现在咸阳附近的镐京迁都洛阳,建立东周。迁都之前,幸存的公卿们碰头开了个座谈会,讨论迁都洛阳ok不ok?勤王诸侯卫武公一听平王准备迁都

  • 周平王:无奈之下是发奋图强还是摆烂?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周平王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年),周幽王姬宫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前篇写过犬戎把周幽王打死了,但国家还在,不能没有国君。于是众诸侯推举宜臼当任国王,就是后来的周平王。历史里他的能力平平,可为什么要选他呢?可能是他的名字原因吧,宜

  • 周平王丧礼成了笑话,周王室的颓败已经不可避免了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周平王

    周平王丧礼成了笑话,周王室的颓败已经不可避免了!隐公三年,周天子平王的丧事成了最大的笑话,周郑交质的延续,也预示了桓王的无能和愚蠢。上一讲我们谈了隐公三年主要是丧事,这一讲我们继续探讨周平王的葬礼,以及围绕这个葬礼发生的事情。天子的葬礼是最高规格的葬礼,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按理说这应该是风光无限的大

  • 周平王为什么不分封西伯?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周平王

    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重新建立周朝,经历了短暂的乱世之后,周朝迅速进入政治稳定的社会环境,但商朝旧民众的力量却是依旧十分强大,周幽王和西伯封其父伯禽为诸侯,自己只是诸侯之一,周礼仍未建立,最高统治者王室成员依旧只是诸侯之中的老二。伯禽将自己的封地封给自己的大儿子,自己留在老家,照顾自己的弟弟。 关于

  • 周郑交恶:周平王为什么自毁藩篱?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周平王

    悠悠春秋大梦,滚滚战国狼烟。自从全球化以来,当今世界的战略格局就是另外一个春秋战国,特别是核武器出现之后,世界各国爆发大规模兼并战争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所以目前世界各国的外交逻辑更加贴近于春秋逻辑,读懂春秋时期的大国外交,对于理解今天的国际外交格局,用处非常大。今天笔者就来解析一下春秋初年的一件国

  • 二十四史之周公旦 周成王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故事天地标签:周成王

    周公旦周公旦 周文王的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旦周成王 周武王的儿子,立为太子。武王逝世,继位为成王。周成王周公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与弟兄们不同。武王继位后,他是其最主要的助手,在灭纣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武王论功行赏分封诸侯,将周公封于少昊之墟的曲阜(今山

  • 《史记》故事 周公为周武王、周成王祈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周成王

    《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中详细记载了周公旦的故事,其中就有周公旦给周武王、周成王祈福的故事。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文王还在世的时候,周公旦作为儿子,就特别孝顺,忠厚仁爱,超过了其他兄弟。周武王即位之后,周公旦辅佐周武王,许多政务都由他处理。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之后,大封功臣、同姓、亲

  • 君子无戏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周成王桐叶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一枕残夢标签:周成王

    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后,自己便留在东都,开始精心经营东都,可是,事务繁重,没多久,年老的周公就因过度劳累离开了人世。为了周王朝的兴盛,周公鞠躬尽瘁。成王为了纪念周公不朽的功绩,将他和文王、武王葬在了一起。周公死后,成王万分悲痛,每当想起周公,为了周朝的兴旺披肝沥胆,而自己却听信谣言,多次使周公蒙受冤屈

  • 历史后宫嫔:邑姜,周武王姬发王后:灭商兴周,一代女中豪杰

    历史人物编辑:忆三线标签:邑姜

    邑姜:西周周武王姬发王后,也是姜太公的女儿,此女温柔贤淑,内治后宫,是灭商兴周的功臣之一。武王早逝以后,又辅佐两朝君主,使得国家兴旺,让西周达到了一个高度繁荣和统一的时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有一座专为祭奠邑姜的宋代建筑“圣母殿”,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有一天,周王姬发陪姜太公在丰邑湖边钓鱼,垂钓之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