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年),周幽王姬宫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
前篇写过犬戎把周幽王打死了,但国家还在,不能没有国君。于是众诸侯推举宜臼当任国王,就是后来的周平王。历史里他的能力平平,可为什么要选他呢?可能是他的名字原因吧,宜臼(宜舅)。就是得靠娘家人。因为带犬戎来打死他父亲的是他外公,召集其他诸侯的来开会,立新国王的也是他外公。
东西周地址
国王是确立了,可中央办事处一直被犬戎霸占着,国家的财产也被霸占着。除了一些不怎么听话的诸侯国国君,啥也不剩了。打又打不过那群犬戎二五仔,讲道理他们又听不懂。平王没办法,只有换个地方办公了。于是就选择了洛邑,这就是历史上的周朝东迁,周朝从此也称东周。因为没了资金流,核心竞争力(兵力)还掌握在各个诸侯国。东周从此就开始诸侯互相吞并,收购,直到垄断的时代,历史上称为春秋战国。
君士坦丁大帝
同样是帝国东迁,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却风生水起。平王表示:同样是换办事处,做老板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君士坦丁大帝表示:主动就有故事,被动只有事故!
国家算是重建了,总算还有三个诸侯国是支持他的。一个是同宗的晋文候,姬仇,就跟他的名字一样,这个人很记仇。因为他父亲晋穆候,就是跟犬戎同样的二五仔(条戎)打架打输了被气死的。所以有机会报复这群二五仔,他还是很积极的。第二个是平王的堂叔,郑武公,姬掘突。他父亲郑桓公是跟周幽王混的,而且混到了二把手的位置,但跟犬戎打架的时候,一起被打死了。所以郑武公对犬戎也有些仇恨。但他转念一想,之前国家没出什么大问题的时候,我爸跟着老大混,都没有好下场。现在国家那么不景气,我岂不是更没好下场。所以他就偷偷发展自己的业务,壮大自己的团队,扩大自己的经营市场,立志要自己做老大。
东周时期的国家分布
还有一个最值得提的就是前文说到的秦襄公。周幽王跟犬戎打架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小头目,手下就那么几个喽啰,但他还是去了,而且打起架来很刚,很莽。虽然他没改变什么结局。但周平王感念他的忠诚,又受他护送自己到洛邑,便给了秦襄公正式诸侯的职称。并跟襄公签了合同,答应西戎侵占的岐山以西的地盘,只要他能要回来,就是他的。襄公拿到合同保证书后,就跑去岐山以西偷偷发育去了,之后也没咋管过周王朝。
周平王继位周朝国王的时候,他的叔叔,姬余臣,也被一个诸侯国叫虢石父的,拥立为周朝国王,史称周携王。平王和三个诸侯国哪里肯干,于是告他侵权,但也经过20年的时间,才解决周朝合法继承人的事。
周幽王摆烂,把周朝的威信折腾光了。收拾烂摊子的周平王,对诸侯国也没有多大号召力了,眼看无奈,他也只好摆烂。后来他儿子跟郑武公的儿子打了一架,还差点把命丢了。从此周朝是一点威信都没有了。
东坡先生曾经评论过平王的过错莫过于东迁,详见《平王伦》。东迁不仅失去了作为象征权力机构的瓦解,也失去了作为重要的战略防御据地。这不仅导致后来谁都可以欺负东周,也让秦国有机会占有西周岐山以西的国土,一步步做大,最后蚕食了全国。有时摆烂是无奈,但一直摆烂就一直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