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上联“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两则下联堪称经典

上联“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两则下联堪称经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说新语 访问量:4366 更新时间:2023/12/10 23:19:19

古语有句话,叫作“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里的“后”并不是指女,而是单指男孩。

古人认为,只有儿子才能传承血脉,才是自家人,若是没了儿子,也就意味断了香火。

生孩子是两个人事情,生男生女也是取决于父亲的,可古人不知道,要是女子生了女儿,一般都会遭到婆家的羞辱,甚至邻居街坊也会来嘲笑。

因此在那个时候,人们就认为一个家庭中男孩越多越,盼完了儿子,就会盼孙子,盼完了孙子,如果寿命足够,还会盼重孙。

因而在这样的社会气之下,就有了这么一副对联,专门用来讽刺古代生孩子这件事情。

对联的联是“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而下联堪称经典。

孙子的含义

信很多人看到这个上联后,都会觉得又好笑又心酸,好笑是因为上联揶揄得十分巧妙,心酸的是封建思想让人们的三观,变得如此扭曲。

上联中的“孙子”,其实有两个意思,前三个“孙子”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儿子的孩子,现了老人们强烈想要孙子的心愿。

而后面的“孙子”,就是指儿子的父亲,作为爷的老人。有了宝贝孙子后,老人就会忙里忙外地服侍孙子,但得不到任好处,可以说活得就像是个卑躬屈膝,低三下气的孙子。

可见,有了孙子也不一定能够幸福,但你别不信,要是有一个懂事乖巧的孙女,一个调皮混账的孙子这样的选项,很多人还是选择二个,不得不说,有些人的“悲惨”命运是自找的。

经典下联一

与上联对应的下联,其实有两个,但两个都是经典之作。其中一个是“喜当爷,乐当爷,当了爷爷才算爷”。

这一个下联与上联的价值观,截然相反,表现出了老人对孙子是真心疼爱,并非是为了想要一个传递香火的工具,这样的“喜”与“乐”,是发自内心的幸福与快乐。

老人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孩子,特别是自己的孙子,所以才会有“溺爱孩子”的事情发生。

虽然年纪大了,照顾一个精力充沛的孩子十分辛苦,但他们还是乐在其中,为了让自己的孙子孙女开心,他们愿意忍受着劳累。

他们将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就算孩子不领情,他们也甘之如饴,这是一种很伟大的付出,我们身为孩子,应该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

经典下联二

另一个下联,则是将自己代入进了儿媳妇的色中创造出来的,是“烦婆,怨公婆,走了公婆变公婆”。

这个下联一出,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一阵称赞,甚至有人说,这一个下联,比上面那个更加经典,这是为何?

其实很简单,古往今来,婆媳关系一直都是家庭中最要的矛盾。当人儿媳妇时,要处处看婆婆的脸色行事。

尤其是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儿媳妇完全就没有发言权,要是生不出儿子来,就会遭到一顿羞辱,下来不是在生孩子,就是在生孩子的路上。

等到多年之后,媳妇熬成婆了,就会走上婆婆的老路,开始把自己遭受过的痛苦,都加注在自己的儿媳妇身上。

而这一切都和婆婆当儿媳妇时的经历有关,毕竟她婆婆的幸福,是建立在她的痛苦基础上的,她的三观自然也会发生变

在她看来,有了儿子生活就好过了不少,所以儿子才是唯一的依靠,没有儿子是不行的。

当了别人的婆婆后,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将来有个依靠,让香火得以传承下去,她就会将婆婆的那一套用在儿媳妇身下,而儿媳妇也会如以前的她一样,十分厌恶婆婆,可当儿媳妇又成了婆婆后,又会变成她的样子。

简直就是形成了闭环,而这样的现象正是重男轻女下,大部分女性的命运。

俗话说的好,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导致她们悲惨命运的罪魁祸首,一直都是万恶的封建思想,只有女性们联手起来,打破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女性的地位才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标签: 孙子

更多文章

  • 老农挖出生锈“老虎”,拿回家给孙子当玩具,擦掉锈迹惊动文物局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孙子

    古代的将领,想要调兵出征是不可以擅自做主的。他们需要征得皇帝的同意并得到调兵所使用的信物,这样士兵们才会听从他的将令随之出征。古时候将领出征的信物便是虎符,虎符通常被分为两半。将领和皇帝各持一半,只有两片虎符合二为一以后,将领才可以调兵出征。所以在古代虎符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东西。但由

  • 孙子孙女同时出生,婆婆只带孙子,孙子满月后才知养老房已被收回

    历史人物编辑:作者无笔标签:孙子

    01 小意(化名)算是个人生整体上挺平顺的姑娘。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考上很不错的211大学。该赚钱的时候赚钱,才工作了三年,月薪八千,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到了该结婚——不能说“该”结婚,而是父母长辈认为她最好这个岁数结婚——的时候,她顺从地参与父母安排的相亲,或者是自己托朋友的关系网络认识男孩子

  • 上联:“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两个下联堪称经典

    历史人物编辑:浅梦墨晞标签:孙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这首诗是来自著名诗人李白,描述的意思是每个人都不应该自暴自弃,要相信自己出生在这个世上一定有道理的,即便是千金散尽依然可以再次挣回来。这让我们非常钦佩李白的智慧与才华,但是古人崇尚作诗,对对子,因此除了如李白这种著名的诗人,其他民间的对

  • 老太太当众“强抢”榴莲,孙子一旁苦苦哀求,仍未唤回老人的良知

    历史人物编辑:雅儿教育标签:孙子

    俗话说“跟什么人学什么样”,学生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好像一张白纸一样,而家长就形同画笔,学生未来究竟要上交怎样的人生画卷,除了自身的本性和能力之外,家长的引导和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现在家庭里面孩子数量都比较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是“精养型”,从生活标准到学习资源,都是努力争取最好的,平时也会

  • 喻世明言之《晏子二桃杀三士》,施巧计诛杀三士,警示后人莫张狂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晏子

    一朝信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古往今来,不乏勇猛之士,更不乏善谋之人。这勇猛之士,一人能敌十人、百人之勇。善谋之人,一张嘴却能抵上万人之力。君若不信,但看那多少历朝历代能征善战之将,杀敌无数,勇猛异常,却死在了谋臣的嘴里笔下。三士之勇话说这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三位好汉。一位名田疆,

  • 上下五千年73:晏子使楚,舌战群儒,楚国重臣节节败退,悻悻而散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音节库标签:晏子

    上回说到晏子舌战群儒,楚国再次受辱,大臣杨丐心中不服,立马接过话茬反问晏子,大家都说你才思敏捷,勇敢忠义,但是齐国崔杼和庆封祸乱齐国,那么多的仁人志士都为了讨伐他们而死,以死明志,而你作为齐国世家大族,既不能保护国君,反而贪恋高位,和那些仁人志士相比,你不觉得羞愧么?晏子说到,志向远大的人不拘小节,

  • “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晏子设局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思考

    历史人物编辑:周一影视自媒体标签:晏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四季文史文/四季文史诸葛亮(据传)《梁甫吟》: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这首汉乐府,咏的便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春秋战国的故事#“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出

  • 杀侄儿夺位,羞辱晏子反被怼,让满朝文武瘦身,最后自缢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真相史料馆标签:晏子

    这个人在历史上也很有名,不过呢,不是啥好名,他谥号叫楚灵王,咱们古代谥号叫“灵“的,一般都不是啥好人,古代对灵的解释就是乱而不损曰灵。好了,说说咱们今天介绍的主人公吧,他原名叫熊虔,是楚共王的次子,杀了侄儿,当上国君,咱们姑且还叫他楚灵王吧。这货继位后的第三年,大会诸侯,就叫外交人员去请各个诸侯国的

  • 上下五千年74:晏子使楚,面对楚国故意责难,有礼有节从容应对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晏子

    上回说到晏子使楚,舌战群儒,楚国大臣节节败退,悻悻而去,晏子终于见到了楚灵王。楚灵王看到晏子果然是五短身材,并且穿的衣服也陈旧不堪,就说,堂堂的齐国,就再没人了么?就派你这样的人来访问?晏子知道楚灵王的心思,就说,齐国人丁兴旺,都城临淄街头摩肩接踵,大家展开衣袖,可谓遮天蔽日,即使抹一把汗,就像下雨

  • 晏子,一句话帮两个人,这句话有什么玄机呢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晏子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皇帝非常的喜欢喝酒。有一次,他宴请群臣竟然足足的喝了七天七夜。这时候,大夫弦章是真的看不下去了,他非常担心齐景公的身体,也非常担心国家的命运。他觉得要是再这样下去的话,齐国早晚会被别人的国家打败,齐国也将成为其他国家的奴隶。所以看不下去的大夫弦章就向景公进言了,只见他直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