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桓公与鲁庄公:舅子和舅只差一个字,区别却大了

齐桓公与鲁庄公:舅子和舅只差一个字,区别却大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精彩搞笑段子 访问量:132 更新时间:2023/12/22 10:00:31

对话跨越两千年,邂逅《史记》密码。

《列女传》刘向说:“文姜淫乱,配鲁桓公,与俱归齐,齐襄淫通,俾厥彭生,摧干拉胸,维女为乱,卒成祸凶。”

在息夫人的故事中,@七品草民 提到了“春秋四大美女”:西施、息妫、文姜、夏姬。那么,文姜是谁,又有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从《史记·鲁世家》看看司马迁的有关记叙。

要知文姜故事,先从鲁桓公说起。鲁桓公姬允为鲁惠公之子,鲁隐公之弟。

“初,惠公嫡夫人无子,公贱妾声子生子息。”早年,鲁惠公正妻没有生育,而鲁惠公妾室声子生了儿子姬息。姬息就是后来的鲁隐公。

“息长,为娶于宋。”姬息到了婚娶年龄,鲁惠公给定了宋国的一桩婚事。“宋女至而好,惠公夺而自妻之。”宋国公主长得俊俏,带着嫁妆赶着毛驴来到了鲁国准备成亲。鲁惠公对送过公主一见钟情,不管为儿子娶亲,不顾廉耻占为己有。

“生子允。登宋女为夫人,以允为太子。”宋女为鲁惠公生下了姬允,鲁惠公给宋女以正妻的资格,并且立姬允为太子。姬允即后来的鲁桓公。“夫人”为诸侯的正妻,“登”解释为升,鲁惠公原配夫人呢?这其中又隐藏着秘密。

鲁桓公画像。

鲁惠公死后,姬允年龄尚小,长庶子姬息“摄当国,行君事”。这说明鲁惠公强抢儿媳妇为夫人发生在晚年,年老昏昧竟然干出这种没道德的事情。鲁隐公并非谥号,“不言即位”。姬息只是代理执政,暂时行使君王权力,并非即位。

鲁隐公十一年,鲁惠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挥劝说姬息公杀掉姬允自立。姬息颇有周公风度,不同意姬挥阴谋,表示等姬允长大,授政归老。姬挥害怕此事被姬允知道,于是调头向姬允表示忠诚,恶人先告状诬告姬息,并出谋划策替姬除杀掉姬息。

鲁隐公在祭祀祈福时,姬挥派人刺杀,姬息一命归西。这一年,在《史记·齐世家》中记叙为,“(齐釐公)十九年,鲁桓公弑其兄隐公儿自立为君。”

鲁桓公姬允正式执掌政权,姬挥得到鲁桓公姬允的充分信任。“三年,使挥迎妇于齐为夫人”,鲁桓公三年,派姬挥去齐国迎亲娶了文姜为夫人。

“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在《史记•齐世家》中明确鲁桓公夫人为齐襄公的妹妹。“自釐公时嫁为鲁桓公妇”,齐釐公时,将文姜嫁给了鲁桓公。

齐釐公十九年,鲁桓公弑兄自立,次年开始为鲁桓公元年,也就是齐釐公二十年。以此推算,鲁桓公三年应该是齐釐公二十三年,文姜婚配鲁国。

“六年,夫人生子,与桓公同日,故名曰同。同长,为太子”,文姜嫁给鲁桓公三年后生下了第一个男孩,因为孩子与鲁桓公同天生日,所以命名为姬同。姬同后被册立为鲁国太子。姬同后来继位,便是鲁庄公

鲁桓公十八年,这是姬允执政鲁国的最后一年。鲁桓公死于大舅子齐襄公,而死因竟是桃色新闻。齐襄公与文姜的奸情,司马迁毫无隐晦地记叙在《史记·鲁世家》中。

“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夫人如齐”,这一年的春天,鲁桓公准备出访齐国,爱妃文姜强烈要求一起随行,顺便回娘家。

“申繻谏止,公不听,遂如齐”,申繻是鲁国大夫,他为什么要劝阻鲁桓公呢?又是如何劝阻的呢?司马迁并未记录。鲁桓公一意孤行,不听申繻劝告。

在《左传》中记叙了申繻劝谏,“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申繻说,女人有夫家,男人有妻室,互相不轻慢符合礼教,否则就要出乱子。“女”是指文姜,“男”则是指齐襄公。

“齐襄公通桓公夫人”,果然如同申繻所说,到了齐国之后,齐襄公与文姜没羞没臊地在一起。“公怒夫人,夫人以告齐侯”,桃色新闻满天飞,鲁桓公得知后怒斥文姜,文姜向齐襄公诉说了自己的担忧。

“夏四月丙子,齐襄公飨公,公醉,使公子彭生抱鲁桓公,因命彭生折其肋,公死于车”,齐襄公设酒宴灌醉鲁桓公,然后安排彭生把醉酒的鲁桓公抱上车,在抱上车的过程中,将鲁桓公活活勒死了,肋骨都被折断了。

再对比《史记·齐世家》,司马迁似乎明确齐襄公与文姜兄妹没羞没臊的“传闻”,“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将这句话中四个字翻译一下,“故”:原来,“尝”:曾经,“私通”:通奸。

其实,这句话意思已经非常明确,“兄妹早有奸情”,然而司马迁又赘述了一句话,“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鲁桓公带夫人这次出访,齐襄公与文姜旧情复燃,再次没羞没臊不可告人。

基于以上原因,所以刘向指责文姜是导致鲁国国难的罪魁,而《史记》中司马迁对此不予评论。关于鲁桓公遭难的真相,是否如《左传》记载,至今也存在异议。况且《春秋》中没有文姜“淫乱”的记载,仍尊文姜为夫人,称之为“小君”,丝毫没有贬损之意。

在《诗经》中提及文姜还有赞美之词,“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大多数人认为文姜差点成为郑国太子妃,这种观点从《史记·齐世家》中找到证据,“(齐釐公)二十五年,北戎伐齐。郑使太子忽来救齐,齐欲妻之。”齐釐公二十五年,北戎攻打齐国,郑国派太子忽带兵救援齐国,齐国想要许配联姻。

而郑太子忽以不配为由拒娶文姜,“忽曰:‘郑小齐大,非我敌,’遂辞之”。大家由此认为文姜生性淫荡,人人皆知,所以郑太子忽拒绝了这门亲事。

@七品草民 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毕竟在鲁桓公三年,也就是齐釐公二十三年,文姜已经嫁给鲁桓公为夫人了,齐国不可能一女二嫁。

鲁桓公在异国被害,鲁国不敢率兵讨伐,只是卑微地抗议一下,齐襄公杀掉彭生了事。鲁国太子同继位,是为鲁庄公。“庄公母夫人因留齐,不敢归鲁”,文姜因此滞留在齐国,从此不敢回归鲁国,或许更想长留齐国。

鲁庄公在任上前九年,齐鲁关系还是不错的。此时,齐国当政者为齐襄公,是鲁庄公的舅舅,而且母亲文姜还可以居中协调。

曹刿论战,表明齐鲁关系变差。

齐鲁关系从友好转变为敌对,是在鲁庄公九年。“八年,齐公子纠来奔”,鲁庄公八年为齐襄公十二年,齐国公子纠为躲避内乱而逃奔到鲁国。

“九年,鲁欲内子纠于齐,后桓公”,鲁庄公九年,也就是齐桓公元年,齐国弑君自立的公孙无忌外出游玩被杀,齐国国君空缺,鲁庄公想趁机护送公子纠回齐继任。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

在返回的路上,因为管仲一箭射偏了,给了公子小白机会。公子纠以为小白被射死而慢腾腾回国,而公子小白快马则加鞭赶回齐国继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便派兵攻打护送公子纠的队伍,鲁军溃败。在齐国逼迫下,鲁国杀死公子纠和他的老师召忽谢罪,而管仲被齐桓公释放并予以重用。此后,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走上了称霸诸侯的巅峰。

从鲁庄公九年到鲁庄公十三年,四年里齐鲁多次交战,均以鲁败告终。“十三年,鲁庄公与曹沫会齐桓公于柯”,这一年为齐桓公五年,鲁国又将战败,鲁庄公向齐桓公献地求和,齐鲁在柯地举行会盟。

此后,鲁庄公一直屈服于齐桓公之下,直到鲁庄公三十二年终了。鲁庄公姬同在鲁桓公六年出生,鲁桓公十八年遭杀害,此时鲁庄公十二岁,鲁庄公在位三十二年,如此算起来年仅四十四岁便一命归西。

在鲁庄公死后,司马迁补充记叙了庄公的爱情史。

鲁庄公的初恋是鲁国大夫之女——党氏孟女。“庄公筑台临党氏,见孟女,悦而爱之”,鲁庄公在靠近鲁国大夫党氏家建造了一座高台,登高望远,看到了孟女。“王八看绿豆”,鲁庄公对孟女一见钟情,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

“许立为夫人,割臂以盟”,鲁庄公非常重视这份爱情,不仅答应孟女要立为正妻,而且还进行了血盟仪式。“孟女生子斑”,不久孟女为鲁庄公生下了儿子姬斑。

作为一国之君,婚姻却不能自主。“庄公娶齐女为夫人,曰哀姜”,鲁庄公从齐国娶了一位夫人,叫哀姜。这桩政治婚姻,是鲁桓公夫人即鲁庄公之母文姜的杰作,还是鲁庄公自己的决定呢?

“哀姜无子。哀姜娣曰叔姜,生子开”,哀姜在婚后并未生育。与哀姜一同嫁给鲁庄公的还有哀姜的妹妹叔姜。叔姜生了一个男娃,叫姬开。姬开即后来的鲁湣公。

在《史记·齐世家》中记叙,“(齐桓公)二十七年,鲁湣公母曰哀姜,桓公女弟也”,哀姜竟是齐桓公的妹妹。

这有必要捋捋齐襄公、齐桓公、鲁桓公、鲁庄公、文姜、哀姜他们之间的关系。

齐襄公为齐釐公的太子,所以文姜“襄公女弟”也就是齐釐公的女儿。而公子纠、公子小白(即齐桓公)均为齐襄公的弟弟,“襄公之醉杀鲁桓公……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次弟小白奔莒……小白母,卫女也,有宠于釐公”。所以,“桓公女弟”哀姜也是齐釐公的女儿。

根据上述关系文姜与哀姜均为齐釐公的女儿,齐襄公与齐桓公为兄弟,文姜与哀姜为姐妹。而鲁桓公与鲁庄公为父子关系。

文姜嫁给了鲁桓公而生了鲁庄公,鲁庄公又娶了小姨哀姜。也就是说,姐妹俩嫁给了父子俩,或者说,鲁桓公与鲁庄公父子俩娶了姐妹俩。这一下关系有点复杂了,鲁庄公叫齐桓公是大舅子呢?还是舅舅呢?

哀姜没有生育怎么被称为“鲁湣公母”呢?有一种说法叫过继,哀姜从妹妹叔姜那里领养了公子开。除了公子开,叔姜还育有一子叫申。“湣公弟申如邾,请鲁求内之”,鲁湣公被庆父袭击杀害,姬申在季友辅佐下,从陈回到邾,向鲁国内请求接纳拥立为君,继位为鲁釐公。

鲁国再次陷入内乱,与哀姜有一定的干系。“先时庆父与哀姜私通,欲立哀姜娣子开”,庆父与哀姜早有奸情,两人打算立公子开为鲁国继承人。但是,鲁庄公出于对孟女的痴爱,却早已委托季友立公子斑,也就是孟女之子为君。

鲁庄公三十二年八月,庄公去世,如果一切顺利,姬斑应该继位鲁君。十月,姬斑还在服丧中,就被庆父派人杀害。庆父拥立姬开为君,是为鲁湣公。

鲁湣公上任二年又被庆父杀害。“湣公二年,庆父与哀姜通益甚。哀姜与庆父谋杀湣公而立庆父”,鲁湣公在位期间,庆父与哀姜偷奸更加频繁。然而,哀姜并不满足于偷偷摸摸的欢愉,与庆父密谋杀掉鲁湣公取而代之。

庆父派人将鲁湣公杀害,哀姜并未得偿所愿。“齐桓公闻哀姜与庆父乱以危鲁,乃召之邾而杀之”,齐桓公听说哀姜与庆父通奸乱国,于是将她骗到邾国并除掉了她。齐桓公将哀姜尸体送回鲁国,鲁釐公姬申请求以礼安葬哀姜。

“庄公有三弟,长曰庆父,次曰叔牙,次曰季友”,庆父、叔牙、季友均为鲁庄公的弟弟。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是据此演绎。有人说鲁庄公和季友是同母兄弟,司马迁好像并不认同,“季友母陈女”,季友生母为陈国公主,而鲁庄公母文姜则是齐国的。

标签: 鲁庄公

更多文章

  • 老公不务正业,樊姬只用两招就让这个男人发奋图强,一飞冲天

    历史人物编辑:邹宁标签:樊姬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很厉害的一个君主。大家都知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这句话,这句话就是出自楚庄王之口。楚庄王的一生绝对算得上是逆袭典范。由于小的时候目睹了自己的亲生父亲逼死自己的爷爷获得王位,楚庄王幼小的心理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又加上年幼即位,羽翼未满,所以楚庄王刚登上王位的那三

  • 樊姬与孟嬴—楚宫二位贤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樊姬

    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曾经上演过多次因为后妃干政而引发的外戚专权,给朝政带来了不少的混乱。但是,这并不是后宫对于朝堂影响的全部。事实上,历朝历代之中,固然是有着许多后宫乱政的反面案例,但是同样,也有着许多妃子辅助丈夫、太后指教小君王的正面故事,为一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之中,笔者将会向您介绍

  • 秦国索要六城,楼缓说给,虞卿说不,赵王的想法呢?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虞卿

    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大胜赵军,应侯范雎忧心白起的功名远超自己,说服秦昭王撤兵。秦国派遣使者向赵国索求六座城邑作为讲和条件。赵孝成王犹豫不定。六座城邑给还是不给,一出大戏静候二位主角。狡猾、聪慧的楼缓和忠心、睿智的虞卿,将如何展现自己的才能?楼缓刚从秦国来,赵王和他商议说:“给予秦国城邑怎么样呢?不给怎

  • 让赵国历史延长了三十年,虞卿不可忽略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虞卿

    赵国历史上,诸如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括耳熟能详,甚至津津乐道于他们的故事:“完璧归赵”、“将相和”、“负荆请罪”、“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等等。当然,“战国四公子”之平原君赵胜也属于赵国,司马迁誉赞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有风度、超凡脱俗的公子哥儿。然而,司马迁将其捧高之后,接着又狠狠地

  • 公仲倗计划一石二鸟,陈轸让其胎死腹中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陈轸

    楚王原准备看看秦国、韩国交战的热闹,兵祸却突然转向楚国。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楚王应该如何应对呢?秦国、韩国在韩地的浊泽交战,韩军危急。韩臣公仲倗对韩宣惠王说:“盟国不可以依靠,现在秦国心里要讨伐楚国,大王不如通过张仪与秦国讲和,奉送一座大城,和秦国一起讨伐楚国,这是以一换二的计谋。”崤山以东六国

  • 2000多年前的“打工人”陈轸,如何在职场上败下阵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陈轸

    陈轸是战国时期一个很有智谋的说客、纵横家,他曾经和张仪一起在秦国做官。两个人因为争夺秦国的宰相位置,张仪很嫉妒陈轸,经常在秦惠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后来秦惠王(秦惠文王)用张仪做秦国的相国,陈轸得不到秦国重用,就去投奔了楚国。楚国也不重用陈轸,派他出使到秦国去,这时候秦惠王碰到一件事情,拿不定主意,看好

  • “段子手”陈轸智斗张仪,全靠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陈轸

    在张仪列传的后面,司马迁还附了另外两位“忽悠”——陈轸和犀首,级别不低,也被历史称为“纵横家”,这两人与张仪关系都不和睦。陈轸也称田轸,应该像田齐类似,也是陈国的后人。陈轸是文化创造者,成语画蛇添足、卞庄刺虎等与他有关。从小故事反映陈轸的聪明才智,我们一起看看与陈轸有关小故事。陈轸人物像。秦国争宠陈

  • 甘茂叛逃事件,是秦王太蠢还是苏代的脑洞太大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苏代

    那一年,甘茂得罪了秦王,不得不逃往到齐国,在路上遇到了齐国第一说客——苏代。这个苏代出自名门,家里有靠嘴皮子混饭吃的传统,他的哥哥曾经靠三寸不烂之舌博得六国宰相的尊荣,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凭一张嘴巴搅动天下大局。是的,他的名字叫苏秦!有这样的哥哥,自然苏代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看到出使秦国的苏代

  • 齐湣王称帝后为何又取消帝号?不是他有自知之明,是被苏代忽悠了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苏代

    文|飞鱼说史三十六年,王(齐湣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於章华东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战国风云突变,国与国之间的盟约,如同废纸一般,昨天还信誓旦旦约定为盟友之国,今天可能就变成了兵戈相向的敌对之国,何也?是“利”,正所谓: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一成不变的利益。当此之时,中原

  • 苏秦光环下的影子高手-苏代(下)

    历史人物编辑:灵纹谈娱乐标签:苏代

    甘茂自托于苏代甘罗十二岁做宰相众所周知,而甘茂就是甘罗的爷爷。苏代为齐国出使秦国,甘茂从秦国逃亡齐国,两人在路上相遇了。“臣得罪于秦,惧而遁逃,无所容迹。臣闻贫人女和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余,子可分我余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当路矣。茂之妻子在焉,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