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樊姬与孟嬴—楚宫二位贤夫人

樊姬与孟嬴—楚宫二位贤夫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潇湘历史坊 访问量:4237 更新时间:2023/12/18 11:19:29

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曾经上演过多次因为后妃干政而引发的外戚专权,给朝政带来了不少的混乱。但是,这并不是后宫对于朝堂影响的全部。事实上,历朝历代之中,固然是有着许多后宫乱政的反面案例,但是同样,也有着许多妃子辅助丈夫、太后指教小君王的正面故事,为一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之中,笔者将会向您介绍一下春秋时期楚国后宫之中的两位贤夫人—樊姬与孟嬴的相关故事。

一、樊姬—楚庄王夫人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十分著名的国君。他在位期间,将楚国带到了一个历史高位。当时的中原诸国,大部分都成为了楚国的盟友。楚庄王本人,也被后世史学家列入了“春秋五霸”的名单之中。

然而,楚庄王即位之初的表现却很差劲,一点都不能让人联想到他日后的霸主形象。在位最初几年,楚庄王基本上每个白天都在外面打猎(就像泡在网吧里的网瘾少年一样),晚上则看着乐队演奏歌舞,快活地大杯饮酒,搂着美女寻欢作乐。楚庄王是快乐了,可是楚国的朝政却日益败坏。许多大臣看不下去了,纷纷劝谏楚庄王。楚庄王很不高兴,警告群臣说:敢进谏者,格杀勿论!一下子,大臣们都被吓到了,谁也不敢进谏。

但是大夫苏从不忍心看着这一切。他冒着必死的威胁再次进谏楚庄王。楚庄王大怒:“你是没看见寡人的禁令吗!”苏从大义凛然地说:“只要大王改过自新,臣虽死不恨!”楚庄王被苏从的忠心打动,决心改过自新。后宫之中,他解散乐队,遣散了不少美女,立樊姬为夫人。朝堂之上,他斥退奸佞,重用苏从、伍举等正值敢谏的大臣。楚国朝政开始向好。

从以上的这段文字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樊姬想必是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一位女子,不然楚庄王也不会立她为夫人。

不过,楚庄王有时候还是放不下先前打猎的爱好,偶尔还是想去打猎。樊姬为了劝楚庄王戒掉打猎的习惯,用餐的时候故意不吃肉。樊姬的举动吓到了楚庄王。楚庄王一打听,才明白樊姬的良苦用心。楚庄王于是彻底戒掉了打猎的坏习惯,全身心投入朝政之中。

樊姬身为楚庄王夫人,却并不嫉妒别的妃子,还多次进献美女给楚庄王。不过,樊姬选人是有标准的。她选择的女子,都是既漂亮又有才的。她的目的,是希望这些女子能够成为丈夫的贤内助。樊姬深明大义,令人赞不绝口。

一日,楚庄王与大臣虞邱商议国事,很晚才回后宫。楚庄王对樊姬说:“寡人今天和虞大夫聊的很愉快,感觉不到时间飞逝。”樊姬却笑了:“臣妾以为,虞邱并不是贤臣。”楚庄王大惑不解。樊姬说:“臣妾未曾听说虞邱为您推荐过贤臣。这要么是他故意不推荐给您,要么是他能力不足,不会分辨贤臣。总之,他的工作没做到位。“

次日,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邱。虞邱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开始努力寻访贤臣。终于,他寻访到了一位治国能臣—孙叔敖。虞邱把孙叔敖推荐给了楚庄王。楚庄王任用孙叔敖为令尹。在孙叔敖的治理下,楚国更加强大了,完全具备了与晋国争霸的实力。可以说,这背后也有樊姬的一份功劳。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此话看来不假。

二、孟嬴—楚昭王的母亲。

楚平王是楚庄王和樊姬的孙子。楚昭王则是楚平王的儿子。楚昭王的母亲孟嬴是秦哀公的女儿,原本是他的哥哥太子建的未婚妻。但是,楚平王就像日后的唐玄宗一样,只因孟嬴貌美,就将她占为己有,生下了楚昭王。而且,楚平王还因此猜忌太子建,逼得他出走国外。而太子建的老师伍奢,也因此受到牵连被遇害。伍奢的儿子伍子胥逃往吴国,从此一心一意辅佐吴王,只为伐楚报仇。

近二十年后,吴王、伍子胥、孙武等人率领吴军大举伐楚,屡屡击败楚军,杀到了楚国郢都城下。楚昭王见吴军兵临城下,被迫仓皇出逃。然而,楚昭王走的太过匆忙。他的母亲孟嬴被留在了郢都城中。

吴军占领郢都后,吴王住进了楚国的宫殿。有人进言吴王:”当年,楚平王因为孟嬴貌美,夺为己妻。如今孟嬴年纪也就三四十岁,美色依旧。“吴王大喜,要求孟嬴侍寝。孟嬴拒绝了。吴王大怒,下令手下将其强行带来。孟嬴义正言辞地对吴王说:”您是吴国的一国之君,理应为您的百姓做好榜样。您觉得您这么不守礼节,像话吗?“吴王听了尴尬不已,只好给自己打圆场:“寡人听说夫人很贤德,所以才想和夫人见个面。请夫人不要动怒。”吴王让孟嬴回到了她的寝宫,并且禁止手下打扰她。就这样,孟嬴守住了自己的贞操。

在秦军的帮助下,楚军击退了吴军。楚昭王回到了郢都。他去拜见母亲,请问怎能才能洗刷兵败的耻辱。孟嬴教导儿子:不能贪图安逸,要体恤民力,休养生息,宽以待人。

楚昭王深以为然。自此,他勤于国政,不敢懈怠。经过楚昭王的精心治理,楚国的国势开始复苏。这为楚惠王(楚昭王的儿子)时期楚国在江淮地区的争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楚昭王被后世誉为楚国的中兴之主。在赞扬楚昭王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他身后那位伟大的母亲—孟嬴。

标签: 樊姬

更多文章

  • 秦国索要六城,楼缓说给,虞卿说不,赵王的想法呢?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虞卿

    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大胜赵军,应侯范雎忧心白起的功名远超自己,说服秦昭王撤兵。秦国派遣使者向赵国索求六座城邑作为讲和条件。赵孝成王犹豫不定。六座城邑给还是不给,一出大戏静候二位主角。狡猾、聪慧的楼缓和忠心、睿智的虞卿,将如何展现自己的才能?楼缓刚从秦国来,赵王和他商议说:“给予秦国城邑怎么样呢?不给怎

  • 让赵国历史延长了三十年,虞卿不可忽略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虞卿

    赵国历史上,诸如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括耳熟能详,甚至津津乐道于他们的故事:“完璧归赵”、“将相和”、“负荆请罪”、“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等等。当然,“战国四公子”之平原君赵胜也属于赵国,司马迁誉赞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有风度、超凡脱俗的公子哥儿。然而,司马迁将其捧高之后,接着又狠狠地

  • 公仲倗计划一石二鸟,陈轸让其胎死腹中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陈轸

    楚王原准备看看秦国、韩国交战的热闹,兵祸却突然转向楚国。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楚王应该如何应对呢?秦国、韩国在韩地的浊泽交战,韩军危急。韩臣公仲倗对韩宣惠王说:“盟国不可以依靠,现在秦国心里要讨伐楚国,大王不如通过张仪与秦国讲和,奉送一座大城,和秦国一起讨伐楚国,这是以一换二的计谋。”崤山以东六国

  • 2000多年前的“打工人”陈轸,如何在职场上败下阵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陈轸

    陈轸是战国时期一个很有智谋的说客、纵横家,他曾经和张仪一起在秦国做官。两个人因为争夺秦国的宰相位置,张仪很嫉妒陈轸,经常在秦惠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后来秦惠王(秦惠文王)用张仪做秦国的相国,陈轸得不到秦国重用,就去投奔了楚国。楚国也不重用陈轸,派他出使到秦国去,这时候秦惠王碰到一件事情,拿不定主意,看好

  • “段子手”陈轸智斗张仪,全靠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陈轸

    在张仪列传的后面,司马迁还附了另外两位“忽悠”——陈轸和犀首,级别不低,也被历史称为“纵横家”,这两人与张仪关系都不和睦。陈轸也称田轸,应该像田齐类似,也是陈国的后人。陈轸是文化创造者,成语画蛇添足、卞庄刺虎等与他有关。从小故事反映陈轸的聪明才智,我们一起看看与陈轸有关小故事。陈轸人物像。秦国争宠陈

  • 甘茂叛逃事件,是秦王太蠢还是苏代的脑洞太大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苏代

    那一年,甘茂得罪了秦王,不得不逃往到齐国,在路上遇到了齐国第一说客——苏代。这个苏代出自名门,家里有靠嘴皮子混饭吃的传统,他的哥哥曾经靠三寸不烂之舌博得六国宰相的尊荣,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凭一张嘴巴搅动天下大局。是的,他的名字叫苏秦!有这样的哥哥,自然苏代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看到出使秦国的苏代

  • 齐湣王称帝后为何又取消帝号?不是他有自知之明,是被苏代忽悠了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苏代

    文|飞鱼说史三十六年,王(齐湣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於章华东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战国风云突变,国与国之间的盟约,如同废纸一般,昨天还信誓旦旦约定为盟友之国,今天可能就变成了兵戈相向的敌对之国,何也?是“利”,正所谓: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一成不变的利益。当此之时,中原

  • 苏秦光环下的影子高手-苏代(下)

    历史人物编辑:灵纹谈娱乐标签:苏代

    甘茂自托于苏代甘罗十二岁做宰相众所周知,而甘茂就是甘罗的爷爷。苏代为齐国出使秦国,甘茂从秦国逃亡齐国,两人在路上相遇了。“臣得罪于秦,惧而遁逃,无所容迹。臣闻贫人女和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余,子可分我余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当路矣。茂之妻子在焉,愿

  • 苏厉曾劝阻白起出兵,后来销声匿迹,所以名气不如苏秦苏代

    历史人物编辑:婷艳读书标签:苏代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白起作为战国四大战神之一功勋卓著,但是关于白起之死确实有点悲哀。这与战国时著名的纵横之士有关,这个人便是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厉是战国“三苏”之一,虽然名气并不如两位兄长苏秦、苏代,或者说被他们的光芒遮掩了。苏秦毕竟挂历六国相印轰动一时;苏代挑拨,战神白起被秦昭王赐死。而苏厉

  • 苏秦光环下的影子高手-苏代(上)

    历史人物编辑:聊聊知识标签:苏代

    苏秦与张仪是战国时期耀眼的明星。二人师从鬼谷子,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促成合纵连横而历史留名。合纵连横双星闪耀。苏秦族弟苏代、苏厉,看到哥哥功成名就,遂顺心愿,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三兄弟同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和谋略家,后世也称为“三苏”。其实,在苏秦这颗明星光环掩映下,苏代也是历史进程的重要推手,他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