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何无法成为秦始皇般的人物,反而被饿死沙丘?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何无法成为秦始皇般的人物,反而被饿死沙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黄毅 访问量:4217 更新时间:2024/1/20 5:23:01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赵国的势力获得空前的扩大,那么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什么没有能够成为秦始皇式的伟大君主,反而最后落得个饿死沙丘的凄凉结局?

简单来说,“胡服骑射”是军事改革,“沙丘之乱”是政治事件,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联——

所以,赵武灵王并不具备成为秦始皇的条件,一场单纯的“胡服骑射”也不足以让赵国拥有统一六国的能力——

胡服骑射变的是什么?在赵武灵王没有实施改革之前,赵国军队的作战方式是采取步兵和战车协同作战的方式,这也是彼时中原各国主流的作战方式。而赵国略有不同,它的疆域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接壤,所以经常爆发战争。

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主要是机动十分灵活的骑兵,由于步兵加上战车的组合战斗方式,在面对游牧民族的骑兵时,不仅战斗力不大,而且缺乏灵活性,在战场上几乎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而游牧民族却可以凭借灵活的机动能力左右战场形势。

这是战斗方式上的不同,其次就是服饰的改变。

华夏文明也被称作衣冠文化,最初区分华夏和夷狄就是从服饰上体现的,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曾说: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当时华夏族和夷狄的服饰具体不同表现为:中原服饰为宽衣长袖,衣襟右开;周边民族则大多是窄衣短袖,衣襟左开。

服饰的不同成为了当时区别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孔子说要不是管仲和齐桓公,我们都要像夷狄一样披着头发,衣襟左开了。正因为这一点,所以当时赵武灵王实施军事改革的时候,主要的阻力就在这里。

大家都认为穿夷狄的衣服,那岂不是就变成野蛮人了。

但赵武灵王向他们阐述了当前赵国的危机,说:

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东有燕、东胡之境,而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故寡人无舟楫之用,夹水居之民,将何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史记·赵世家》

最后在他的说服下,胡服骑射改革总算推动开来,赵国士兵开始改穿窄衣短袖,放弃步兵和战车协同作战的战斗方式,向胡人一样学习骑射。其实简单来说,赵国开始组建起属于自己的骑兵队伍,作战方式的改变因此让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

所以后来即便赵国在长平之战损失惨重,但是依然能够打的匈奴十多年不敢侵边。不过,胡服骑射归根结底只是一场军事改革,并不足以支撑起赵国的整个强大,所以它和商鞅变法是有本质区别的,商鞅变法是全方面的改革。

触及到秦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所以能够让秦国整体实力获得增长,但胡服骑射归根结底来说,只是一场单纯的军事改革,而且这种改革亦并不彻底,仅仅只是战斗思维的转变而已。

“沙丘之乱”乱的是什么?沙丘之乱本质上是一场政变,它的起因在于赵武灵王轻易的更换了继承人,从而导致政治动荡,为以后的“沙丘之乱”埋下祸根。

“胡服骑射”和“沙丘之乱”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事实证明一代雄主也有老匮昏庸的时候,他犯了两个错误:

先是把公子章废除,改立公子何为太子;后又心软,又打算把赵国平分,然公子章和公子何各自继承一部分领土;结果造成的灾难就是:公子章既不认可这样的协约,公子何也不愿意自己的领土被分去一半。

而赵国的大臣也分成两派,选择支持各自的公子。于是公子章趁赵武灵王巡游沙丘的时候发动叛乱,后被公子何击败。而公子何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为了避免被赵武灵王事后追责,便默认了李兑和公子成将赵武灵王困死在沙丘的行动。

事后,也未追究两人的责任。

“沙丘之乱”这场赵国内乱打断了“胡服骑射”改革带来的成果,政治的动荡也断送了赵国的发展趋势,赵武灵王之所以没有能够成为秦始皇式的伟大君主,实际上无非就是两个原因:

“胡服骑射”改革不够深入,仅仅只是军事上的单纯改革;废嫡立幼导致政治动荡,为赵国内乱埋下祸根,也断送了“胡服骑射”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来说,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也并不全然是他一个人的功劳,那都是建立在秦国历代君主的共同努力之下才做到的事情。而秦始皇无非只是那个摘果子的人,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便赵国没有发生“沙丘之乱”,想要凭借“胡服骑射”带来的成功就傲然六国,甚至一统六国,也是并不现实的推论——

标签: 赵武

更多文章

  •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终极目的是攻打秦国,灭中山、打匈奴只是附带

    历史人物编辑:老伊先生标签:赵武

    公元前299年,已经足够强大秦国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天,一队赵国的使节出现在秦国都城咸阳,并获得了当时秦国国君秦昭王的接见。秦昭王在接见使臣时,心里一直有一个疑惑。使臣中有一个人看上去气宇轩昂,举止威严,同行的使臣不经意间就会流漏出恭敬的痕迹。接见结束后,秦王依旧很疑惑,派人去试图问问此人来历。当

  • 赵武灵王那么厉害的雄主竟然被活活饿死,他儿子真的不孝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赵武

    在战国末期,除了秦国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优秀君王之外,与这父子二人差不多同时代的赵国也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君王,他就是在历史上搞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这位赵武灵王应该算是历史上最特殊、最另类的一位君王。大部分人都认为魏文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是战国时期最有最为的君主,但是总体来说,除了秦孝

  • 大草原上的野心部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是学他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赵武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容宁青青草场上,部落分裂在即。“为什么要走呢,这里不好吗?”“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那些离开家园,四处漂泊的人们,后来建立了国家,叫做“商”。那个留在当地没有走的人们,被后人称作“东胡”。——扩张——当商人在中原开宗立国之际,留在当地的东胡部落也没有闲着,他们控制了

  • 赵武灵王45岁被饿死,千年后墓地挖开,发现难以接受的事实!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赵武

    这意味着,赵雍稍有差池稍显软弱,赵国立即就有倾覆之危。生死存亡之际,赵雍顾不得悼念亡父,与父辈老臣合力筹谋,将举国之精锐调入邯郸,又遣使与宋、韩二国示好结盟,舍重金拉拢越王、楼烦王,说服几方互为策应,故而5国联军还未抵达赵地边塞时,赵雍已经各个击破,间接挫败了会葬图赵的阴谋。将此一危局化解于无形之后

  • 一代英主赵武灵王被饿死的原因:权力面前,没有亲情的生存空间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赵武

    战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而一力推行胡服骑射、把赵国从边陲小国提升为军事强国的赵武灵王,更称得上是君主中英雄人物。但就是这样的一代英主,在一手将赵国带到巅峰之际,惨被自己的手下活活饿死。究其原因,在于他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不明白一个残忍的道理:权力面前,没有亲情的生存空间。一、爱屋及乌,宠子狂魔赵武

  • 英明一世的赵武灵王到底做了什么?以致惨被饿死沙丘宫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赵武

    赵武灵王惨死于宫廷之变,并非是有人来谋害他,这纯属是他自己“作”的。赵武灵王的丰功伟绩后世的梁启超曾把赵武灵王同秦始皇、汉武帝等雄君圣主并列。因为以上这几位都曾打败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从这一点来看,赵武灵王也是一位非同寻常的君主。在他父亲赵肃侯去世后,周围几个国家想算计赵国,但被年轻的武灵王用计

  • 被誉为“唯一能挡秦六国之人”的赵武灵王,实力靠谱吗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赵武

    常立志不如立长志,何解?看赵武灵王大英雄的小目标就懂常听人言,常立志不如立长志,说过这话的人就有清朝以完人自居的曾国藩。这段话的出处,源自《古今贤文》“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算是对孔子《论语》中“君子立长志,小人常立志”的进一步解读,意思嘛也很明显!当人专心致“志”的时候,他就会无所畏惧

  • 如果没有沙丘之变,赵武灵王会怎样打赢长平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大大餐饮标签:赵武

    长平之战我们大家都太熟悉了,它可以说是战国局势的转折,秦国在中后期最大的敌人赵国,败在了秦国的手里。而齐国也因为此前对燕国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从战国第一强国的位置掉了下来。秦国抓住机会,完成了对六国的军事威慑,如今万事俱备,只差临门一脚就可以完成一统。但是昭襄王深感自己已经年迈,不能当此大任

  • 阴姬和赵武灵王是什么关系?中山国为什么被灭?

    历史人物编辑:乡村小诚哥标签:赵武

    阴姬和赵武灵王本没有相关牵连,一个是中山国的宠妃,一个是赵国的君王。但是却因为中山国的臣子司马喜的个人利益,引发了赵武灵王想抢夺阴姬的欲望,又因为中山国君王为防备赵武灵王抢夺阴姬的意图,立了阴姬为王后。让赵武灵王觉得尊严受损,于是,出兵歼灭了中山国。最终,因为一个女人让这个好不容易复国的中山国再次被

  • 赵武灵王被围困沙丘的时候,为什么大臣们不来救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王嘉兴标签:赵武

    赵武灵王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改革家,在他的领导下,赵国通过胡服骑射的改革走上了一条强国的道路。但是,他的晚年和齐桓公某种程度上非常相似,都被人围困起来,活活饿死。那么,究竟是谁有如此胆量敢围困一位君王,又是出于什么动机,做出了这种事情?赵武灵王被围困时间长达三个月,大臣们又为何不来救他呢?这件事要谈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