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是如何对待襄樊之战投降的于禁的?

孙权是如何对待襄樊之战投降的于禁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文博 访问量:1657 更新时间:2024/1/6 21:05:23

三国时期风云变幻,英才辈出,名士将才“井喷式”爆发,共同书写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而曹魏的五子良将更是展露锋芒,为世人所惊叹。

于禁,五子良将之一,也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之一,为曹操南征北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被曹操称为武力既弘,质忠性一,可以和古代名将相比。

可是于禁却在襄樊之战战败,向关羽投降。后来关羽被吕蒙打败,于禁也被孙权收押。

如何对待这位曹魏的重要将领,对于孙权可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杀了他可是会和曹魏生死不休,留着呢?又不放心,还可能养虎为患。

那么最后孙权到底如何处置于禁的呢?这里我来为大家详细解析一番。

首先来了解下当时的背景。

公元219年,关羽从南郡率军攻打曹魏所占领的襄阳、樊城,史称襄樊之战。

此战役中,关羽包围襄阳、樊城,于禁率领七军前来救援樊城,可是却被关羽水淹七军,一举击溃于禁。

《三国志·于禁传》就有记载: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

而于禁失手被擒,投降了关羽,被关羽送到后方荆州给关押了起来。

而后来曹操为了解决樊城被围之患,与孙权联合,让孙权从后方偷袭。孙权于是派遣吕蒙夜袭南郡,取得大胜。之后吕蒙势如破竹,关羽麾下守城将领先后向归降孙权,关羽则被孙权斩首,于禁落到了孙权手里。

对于于禁这位曾经的名将,孙权很是重视,亲自与于禁见面并为之松绑,对于禁还是比较宽容的。于禁曾骑马与孙权并行,大臣翻大骂于禁,说降将没有资格和孙权并行,也是被孙权阻止了。

之后孙权在多次聚会之时,也常会邀请于禁前往。只不过孙权对于禁好,但虞翻却一直与于禁过不去,常常辱骂于禁。

后来,因为关羽被杀、荆州被夺,刘备借势东征孙权。为了不腹背受敌,孙权向曹魏称臣,并将于禁送回给曹魏,以此来达到和曹魏联合之势,专心抵御刘备。

可是于禁回到曹魏之后并不好受,因为曹丕十分鄙视于禁,曹丕认为其受父亲重用,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投降,相当没骨气。一次,曹丕让于禁参拜曹操的陵墓,特意在陵墓旁摆了一个壁画,画上是关羽水淹七军,自己俯首投降之景。于禁羞愧难当,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一位名将,可叹到最后却晚节不保。

标签: 于禁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18员猛将武力与战绩排名,于禁垫底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于禁

    魏武帝曹操东征西讨,削平群雄,统一中原,虽说天纵神武,实赖麾下众将之力。《三国演义》虽说罗贯中尊刘贬曹,但是,曹魏猛将济济一堂,无法掩盖,其中18将,摧锋陷敌,斩将搴旗,皆不辱猛将之名。(以下依据《三国演义》)1·许褚许褚排名曹魏第一猛将,可谓当仁不让,其武力、战绩有目共睹。一个回合生擒黄巾渠帅何仪

  • 关羽水淹于禁七军,七军究竟有多少人?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于禁

    赤壁之战后,刘备与孙权各自趁曹操回退北方之际,暗暗拓展实力。公元218年,曹操领兵讨刘备。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9年,关羽领军北征。当时,蜀汉荆州可谓占据优势,关羽利用曹仁孤军发动突袭。进攻阶段时,关羽水淹于禁七军,围攻樊城。作为三国时战斗力最强的战神,关羽表现出了超高的战斗指挥技巧。《三国志·关羽

  • 在五子良将中,为什么曹操格外敬重于禁?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于禁

    曹操兵多将广,除了曹姓、夏侯姓两家宗亲外,战功最卓著的就属其麾下的五子良将了。要问五人中谁战绩最好?见仁见智。但是,要问谁最被曹操所敬重?那非于禁莫属了。1、治军严明,不允许士兵劫略财物于禁本是曹操的好哥们儿鲍信的部下,在鲍信战死兖州后,他就带着部曲全部投靠了曹操,也成了五子良将中第一个进入曹魏集团

  • 马励武把坦克开上城墙:薛岳不让我撤,粟裕也不让我走,我就成了罾口川的于禁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于禁

    马励武让坦克爬上城墙,最后开不下来的军事笑话,发生在1947年1月的峄县之战中,把整编二十六师七辆坦克打得爬上城墙下不来的,就是被称为“战神”的粟裕。在《战神粟裕》一书中,介绍了马励武坦克爬墙的前因后果:“峄县城里尚有从漏汁湖漏网的七辆坦克,因城内火力不足,马励武便把这七辆坦克都开到城头上去,想用坦

  • 于禁只看画像就被气死?其实曹丕之前还做一件事,用心何其歹毒!

    历史人物编辑:励志小龙说标签:于禁

    稍微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备有“五虎上将”;曹操有“五子良将”。其实在《三国志》中虽然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为一传,却没有提出“五虎上将”的说法,只是说关羽、张飞“为世虎臣”、黄忠、赵云“并作爪牙”,后来的小说话本才把他们合称为“五虎上将”。而“五子良将”的说法却是《三国志》提出来的,“时

  • 浅谈“五子良将”之一于禁在樊城之战后受到的羞辱与悲惨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茅舍品历史标签:于禁

    大背景: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北伐曹魏,围曹魏大将曹仁于樊城。八月,曹操派于禁率七军来援助曹仁,被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许昌以南纷纷响应关羽,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这是关羽的巅峰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天下,而于禁在这次受到了三次不同的羞辱而导致了自己的悲惨命运。于禁被水淹后,面对关

  • 于禁从来就没当过叛徒谥号暴露真相:曹丕憋屈死于禁只是因为二十四年前的一桩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于禁

    三国是个招降纳叛的年代,我们翻一翻《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就会惊奇地发现,当年战败投降换阵营,真比今天白领跳槽换老板还容易,不要说那些夹着一本书在袁绍曹操刘备阵营,跑来跑去的谋士,曹操的五子良将,刘备的五虎上将,居然只有四个半属于起家老班底。而有过投降经历的更多,是六个。我们可以把这五子良将和五

  • 为什么同是投降,于禁和关羽的结局却迥然不同?他为何得不到认可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于禁

    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杀庞德,投晋的故事广为流传。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谈论关羽的事迹。有多少人认为此时的胜利者关羽也有同样的失败投降的经历?不过,关羽的投降并没有成为他光辉一生的污点,反而给他留下了忠义、善良、勇敢的美誉。不同的是,于禁投降后的下场极其悲惨,令人惋惜。于禁的投降为何不被世人承认?曹

  • 于禁输给关羽向他投降,最后羞愧而死,是于禁人品不行吗?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于禁

    三国时期是东汉末年魏国,吴国,蜀国三个国家相互对抗的时期。那个时代有许多人都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统一大业,而于禁就是其中一个,他当时投靠了曹操,他把自己的生命都交给了曹操,可是在和关羽对抗的时候,曹操派他出战,它确定为打不过关于而投降的关羽。于禁投降关羽的这段历史成为了一段屈辱的历史。这段屈辱的律师使

  • 关羽水淹七军,于禁选择不战而降,学者:我们误会于禁了

    历史人物编辑:读史小白标签:于禁

    水淹七军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无论是三国演义中还是三国志中,对水淹七军都有记载。只不过三国演义中的水淹七军是关羽放水围困了庞德、于禁等人,可是三国志中并不是这样,正史记载关羽没有决堤水攻。是因为霖雨导致了自然水灾。自然灾害的出现,让于禁等人被围困。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很多精彩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