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风云变幻,英才辈出,名士将才“井喷式”爆发,共同书写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而曹魏的五子良将更是展露锋芒,为世人所惊叹。
于禁,五子良将之一,也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之一,为曹操南征北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被曹操称为武力既弘,质忠性一,可以和古代名将相比。
可是于禁却在襄樊之战战败,向关羽投降。后来关羽被吕蒙打败,于禁也被孙权收押。
如何对待这位曹魏的重要将领,对于孙权可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杀了他可是会和曹魏生死不休,留着呢?又不放心,还可能养虎为患。
那么最后孙权到底如何处置于禁的呢?这里我来为大家详细解析一番。
首先来了解下当时的背景。
公元219年,关羽从南郡率军攻打曹魏所占领的襄阳、樊城,史称襄樊之战。
此战役中,关羽包围襄阳、樊城,于禁率领七军前来救援樊城,可是却被关羽水淹七军,一举击溃于禁。
《三国志·于禁传》就有记载: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
而于禁失手被擒,投降了关羽,被关羽送到后方荆州给关押了起来。
而后来曹操为了解决樊城被围之患,与孙权联合,让孙权从后方偷袭。孙权于是派遣吕蒙夜袭南郡,取得大胜。之后吕蒙势如破竹,关羽麾下守城将领先后向归降孙权,关羽则被孙权斩首,于禁落到了孙权手里。
对于于禁这位曾经的名将,孙权很是重视,亲自与于禁见面并为之松绑,对于禁还是比较宽容的。于禁曾骑马与孙权并行,大臣虞翻大骂于禁,说降将没有资格和孙权并行,也是被孙权阻止了。
之后孙权在多次聚会之时,也常会邀请于禁前往。只不过孙权对于禁好,但虞翻却一直与于禁过不去,常常辱骂于禁。
后来,因为关羽被杀、荆州被夺,刘备借势东征孙权。为了不腹背受敌,孙权向曹魏称臣,并将于禁送回给曹魏,以此来达到和曹魏联合之势,专心抵御刘备。
可是于禁回到曹魏之后并不好受,因为曹丕十分鄙视于禁,曹丕认为其受父亲重用,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投降,相当没骨气。一次,曹丕让于禁参拜曹操的陵墓,特意在陵墓旁摆了一个壁画,画上是关羽水淹七军,自己俯首投降之景。于禁羞愧难当,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一位名将,可叹到最后却晚节不保。